关于“社会热点问题 - 物价上涨”的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26 02: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物价上涨”的分析

摘要:

近年来,石油、铁矿石及各种有色金属的价格纷纷上涨;与此同

时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一直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在国民收入逐步提高的基础上也带来了物价上涨等一些负面影响。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日用品加入到涨价的行列,如食品、住房、衣着、生活用品等物品,就连学生餐也是一次一次涨价,才发现基础生活物质的价格上涨给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压力,也给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问题。因此,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

关键词:热点 物价 上涨 影响 现象 分析 调控 导航:

(一)相关名词定义 (二)相关内容说明 (三)现状及影响 (四)原因分析 (五)调控 (六)参考文献

正文:

(一)相关名词解释

1.物价:通常所说的物价即是生产价格,而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

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转化形态。简单的说就是物品的价格。

2.物价总指数:用来说明全部商品价格的变动,特定物价指数用来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在统计分析中,物价指数通常指物价总指数。

3.物价指数:物价指数亦称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数。物价指数是一个与某一特定日期一定组合的商品或劳务有关的价格计量。当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其价格指数也随之变化。物价指数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以计算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乘以计算期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再除以基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乘以基期各种商品的销售量。计算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计算期各种商品的销售量的乘积,减去基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基期各种商品销售量的乘积,表示消费者在计算期购买商品时,由于物价变动而节省或多付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情况,物价指数也可用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来计算。

4.物价上涨指数:是指一国的一般物价水准持续一段时间上涨的现象,使货币购买力降低通。货膨胀种类繁多,其中之一为出口型通货膨胀。当一国物价成长低于相对国家, 则出口增加会导致通货危机。物价指数是以某一时刻的物价作为标准物价记为1得到的,例如去年九月份物价指数是1.53,即去年九月份的物价是标准物价的1.53倍,今年九月份的物价指数是1.58,即今年九月份的物价是标准物价的1.58倍,那么我们说:今年九月份的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个百分点。

(二)相关内容说明

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币值

是否稳定,是根据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国际上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二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它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动,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指数的基期数值定为一百)。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

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此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CPI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还要再结合其他数据才能通盘考察通货膨胀。不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的时候,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升幅过高不受欢迎。一般认为升幅在1% 一3%之内比较合理,物价稳定;超过3%小于5%为通货膨胀;超过5%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三是WPI(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由于CPI与百姓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采用CPI衡量我国物价上涨的情况。

现实中,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一些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因素,如季节性因素、消费者嗜好的改变、经济与工业结构的改变等,也会引起物价的变化。总之,在动态的经济社会里,物价水平不可能冻结在一个绝对的水平,问题在于能否把物价水平控制在经济增长所允许的限度内。这个限度的确定,各个国家不完全相同,主要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三)现状及影响

近年来,石油、铁矿石及各种有色金属的价格纷纷上涨;与此同时随着国

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一直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在国民收入逐步提高的基础上也带来了物价上涨等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2010年以来,物价飞速上涨,猪肉涨价了,方便面、快餐、洗涤用品也涨价了。调查显示,2010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依次是:物价、房价、医疗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腐败问题。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2011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同时,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本次监测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其中黄瓜和西瓜涨幅最高,大豆油、大豆调和油、活鸡、茄子及草鱼等价格微弱下跌,大白菜和鲜猪肉价格持平。调查中,79.7%的人表示当前的高物价影响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其中40.1%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越低的受访者,其幸福感受高物价的影响越大。具体而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中,表示高物价影响生活幸福感的人的比例为83.5%;收入在2000~3500元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80.8%;收入在3501~5000元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79.7%;在收入位于5001元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72.2%。居住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受访者,其生活幸福感受高物价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生活幸福感受到高物价影响的受访者比例最大,达到了83.4%;其次是其他大城市,这一比例为82.0%;排在最后的是中小城市或农村,这一比例为78.7%。由于年轻人普遍消费需求大、实际收入和积累却不够多,所以相对于其他群体,高物价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年轻人本应该怀抱理想、富有情趣,但是现在高物价下的生活压力却让年轻人的生活变得过于现实与琐碎,激情与创造力基本都被生活压力消磨光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从小学一路走来,能亲身体会到我们身边物品价格的变化,初中每星期生活费就一二十块钱,到了高中就是五六十块一个星期才够吃饱。现在上了大学,就单我们在云南师范大学来说,我们每个月生活费在500--900之间。之前的一碗米线就3元钱一碗,“突然”有一天变成了5元;出去随便吃一碗炒饭都是七八块一份;以前在食堂吃饭一个素菜仅仅五毛钱,如今都是一元起价了。现在进入冬天了,就算买一双冬袜便宜的都是五元一双了......诸多的明显的例子说明物价一直在上涨。“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平凡而简单,却是生活最大的成本支出。不断高涨的物价,让人们在承受的同时,也对现实生出了很多不满和无奈。他们挣钱的能力基本不变,基本生活物质虽然小幅上涨,但是生活水平是越来越紧张,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类基础物质价格再怎么涨,老百姓也是要买的,无论

如何,饭总是要吃的,生活也要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积累,社会基层的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苦,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近年来中国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07年 医疗改革 物价 房价 贫富差距 腐败问题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食品安全 就业问题 2008年 医疗改革 食品安全 腐败问题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住房改革 就业问题 教育改革 2009年 物价 房价 医疗改革 食品安全 教育改革 住房改革 社会保障 就业问题 2010年 物价 房价 医疗改革 食品安全 教育改革 住房改革 社会保障 就业问题 2011年 房价 物价 食品安全 医疗改革 腐败问题 住房改革 社会道德风气 教育改革 社会治安 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社会生活成本上升 民主法治 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 就业问题 10 社会治安

在超额货币和输入性通胀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只有两个选择,或让投资品价格上涨分流超额货币,或让消费品价格上涨产生恶性通胀。因此,我们既要用“水多了加面”的办法吸收流动性。办法是开放民间金融、农地和宅基地等等。另外就是提高全民社会保障的水平和公平性,让民众有基本的抵御经济风险的“国家支持力”。目前,在“调结构”的背景下应对通货膨胀,物价管制并不是最佳选择。我认为,目前可以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一是继续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配合微幅加息;二是将人民币适当升值与减税相结合,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减轻百姓税负;三是将“铸币税”返还于民,如果超发43万亿人民币,就可给每一个中国人发放4万元的现金或者消费券,当然,这个补贴应根据实际超发的货币数量与国家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收入情况综合权衡之后来进行;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提高。

那么,如果CPI继续上涨,老百姓应该怎样应对呢?今年的通货膨胀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率应该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因此大可不必恐慌。当然,通货膨胀毕竟不是好事,下面提几点应对措施以供参考。第一,家庭可以适当调整消费结构,降低对物价上涨过快的商品的购买。第二,对于一些可以较长时间保存的生活必需品,可以多买一些储存起来。第三,资金较多、具备一定投资技巧的家庭,可以购买一些黄金等贵金属,或者将部分资金投入其他资产市场进行保值。当然,投资资产市场风险较大,投资者应该谨慎从事。

另一方面,现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商品一体代的时代,但货币没有一体化。如果我们的物价长期处于世界洼地,便会导致便宜的产品往外流,补贴全世界,相当于全中国人民给全世界打工,成为世界工厂,但高能耗、高污染、低工资却留给我们自己。恶性循环。那样的话,中国将很容易失去竞争力和国际经济话语权。因此,为中国和中国民众的长远利益计,我们应该告别过去那种靠低工资低保障低物价发展的道路,与国际接轨,走到高工资、高保障、高物价的发展道路上来。

5.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我们要改变能源等公共产品的价格扭曲,但也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六)参考文献

1.《我国物价上涨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杨丽君,张志娟 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

2.《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杨枝煌 北京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

3.《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对策》 余斌,李建伟 《经济界》2011第五期

4.《物价的合理稳定需要完善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

5.《物价上涨原因分析及对策 》谢国平

6.《物价上涨与民生问题分析 》韩作栋 滦南县物价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3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