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外贸

更新时间:2024-01-16 02: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肥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速

前十月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86%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11月25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从市商务部门了解到:2013年前10个月,合肥市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达到18.7亿美元,同比上升86%,占全省81%。同时,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8户,增资4户,累计总投资额达到4亿美元,同比增资4.6倍。一个个数字,见证了合肥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在加速。

截至2013年10月,全市共有73户外经资质企业,累计签订合同额9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6亿美元,外派人数约7万人。目前,全市共有对外投资企业112家,累计完成对外投资总额约10亿美元。

从发展数量看,近几年合肥市新批“走出去”企业逐年增多。2012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1户,较2011年增加了17%;2013年1~10月,合肥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8户,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12.5%。从发展质量看,“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合肥市开始出现投资额过亿美元的大项目,为省外经建设集团在莫桑比克设立的鼎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投资额达到1.36亿美元。2013年10月,安徽农垦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津巴布韦设立的皖津农业发展私人有限公司增资2.13亿美元。

如今,合肥市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逐步多样,由单方投资向境外融资、股权收购、投资并购、技术收购等多方面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江淮汽车已经在意大利都灵、日本东京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在越南收购建设了组装厂,在巴西合作建立了50个专卖店的国际销售网络。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走出去”步伐,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于本月刚刚成立,以加强对外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2014年,合肥市将提升“走出去”的集约化水平,促进合肥市“走出去”企业由单兵作战向行业“集团军出击”方式转变。

前三季度合肥市进出口东亚市场最热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10月29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从合肥海关了解到,2013年前三季度,合肥市进出口三大贸易伙

伴中,对东亚进出口增长明显。

据合肥海关方面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进出口总值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9.2%。其中,出口1287.2亿元(折合206.3亿美元),居全国第15位,下降2.2%;进口782.3亿元(折合125.6亿美元),居全国第16位,增长35.1%。合肥作为全省进出口的主力军,前三季度完成进出口总值135.2亿美元,其中,对东亚地区的进出口增长明显,已占我市进出口总值的21.7%。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质量结构更加优化——2012

年合肥市对外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8月01日

信息来源:合肥统计信息公众网

【字号:大 中 小】

2012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升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合肥市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对外经济的运行特点

全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总基调,充分发挥产业、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力做好对外经贸工作,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进出口总额及增速双双进入前十强,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利用外资增幅居中部之首,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展。

(一)对外贸易逆市上扬

1.进出口位列全国省会前十强。201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76.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增幅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74.3%,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进口

40.14亿美元,同比下降10.6%。进出口额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比上年前进2位,增幅居第4位,比上年前进16位。

2.一般贸易出口高速增长。2012年市属企业一般贸易出口8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9%,增速比上年提高121.7个百分点;占市属企业外贸出口总额比重72.4%,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18.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

3.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迅速。随着外贸领域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项举措的全力推进,民营企

业发展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新的增长点,2012年我市民营企业出口8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倍,进口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9%;国有企业出口10.75亿美元,同比增长7.8%,进口1.75亿美元,同比增长97%。外资企业出口18.43亿美元,同比下降1.9%,进口10.06亿美元,同比下降46%。

4.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初步成效。我市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并积极推进重要进口商品来源多元化,在巩固并深度开发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发东南亚、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布局的外贸市场结构。2012年,市属企业进口额居前5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日本、台湾、欧盟、韩国、东盟,自上述五国(地区)进口额共占我市市属企业进口总额的80.3%;出口额居前5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欧盟、美国、东盟、日本、沙特阿拉伯,对上述五国(地区)出口共占外贸出口总额的51.9%。我市对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均超过160%。俄罗斯、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地区)进口占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外贸出口商品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为主,以纺织服装类以及农产品为辅的新格局。2012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占市属企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9%;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49.9亿美元,同比增长87.7%,占出口额比重为45.1%;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为12.61亿美元,同比增长76.1%,占出口额比重为11.4%;农产品出口总额为3.69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占出口额比重为3.3%。

(二)利用外资增幅居中部之首

1.吸收外资继续保持增长。201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5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位第1,比上年前进1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比上年前进2位。

2.第二产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近年来我市围绕“工业立市”,瞄准国际领先、国内领军、行业龙头大企业开展招商,做强我市工业基础。2012年,我市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59万美元,占全市直接利用外资比重2%;第二产业投资10.57亿美元,占比66%;第三产业投资5.12亿美元,占32%。

3.外商企业增资势头强劲。全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净增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注册资本净增6.23亿美元,同比增长68.6%;合同外资5.4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

(三)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展

1.对外投资与合作快速推进。2012年,全市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占全省49%;完成营业额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全省75%;外派劳务7664人,同比下降13%,占全省57%;年底在外人数15085人,同比增长8%,占全省64%。全年我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1户, 7户增资,累计总投资额7349.7万美元,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6379.7万美元,实际投资额2.9亿美元。

2.服务外包产业高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53家,从业人员近6.1万人。1-12月,全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金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8.3%;接包合同执行金额7.09亿美元,同比增长82.7%;其中离岸合同签约金额5.13亿美元,同比增长70.4%;离岸执行金额3.88亿美元,同比增长63.7%。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背景下,我市对外经贸尽管逆势而进,但也面临着进料加工贸易出现负增长,利于外资后劲不足,龙头企业作用不明显等结构性、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进出口呈负增长

2012年市属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6.55亿美元,增速同比下降7.3%,降幅高于全省加工贸易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贸易进出口额0.83亿美元,增长26.2%,进料加工进出口额25.72亿美元,下降8.1%,进料加工贸易是影响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新批项目数、合同外资下降

2012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户,比去年减少3户;合同外资11.77亿美元,同比下降0.35%;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636万美元,同比下降18.3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出现下降趋势。

(三)进出口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

合肥市虽有江淮汽车、京东方、日立建机等一批进出口企业,但出口额去年全年没有超过5亿美元的企业,更加缺乏进出口上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领军型企业,进出口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进出口不稳定。外向型的大项目不多,导致2011、2012年进口分别持平及下降。

合肥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分析

政府搭台 银企合作 共谋发展 实现多赢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1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合肥统计信息公众网

【字号:大 中 小】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情况,日前,市统计局对192户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就融资情况做了一次专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部分企业仍然缺少维持正常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企业融资的难度上升,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一)调查企业的基本构成

从发展阶段看,192户企业中,创业期企业20家,占10.4%;成长期企业132家,占68.8%;成熟期企业40家,占20.8%。

从生产状况看,扩大生产的企业73家,占38%;正常生产的企业105家,占54.7%;压缩生产的企业14家,占7.3%。

(二)调查企业总体呈现“增长快、效益好”的发展态势

1-10月份,参加问卷调查的192户中小企业完成产值376.4亿元,同比增长5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288和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和9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2和72个百分点。其中,利润保持增长的有128户,占66.7%;利润下降的有55家,占28.6%;亏损企业仅有9户,占4.7%。

调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发展阶段 创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占比(%) 10.4 68.8 20.8 生产情况 扩大 正常 压缩 占比(%) 38.0 54.7 7.3 盈利情况 利润增长 利润下降 亏损企业 占比(%) 66.7 28.6 4.7 二、调查企业资金情况

(一)资金需求情况

1、半数以上企业表示资金紧张。调查显示,192户企业中有97户企业目前资金紧张,占50.5%,仅有6户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3.1%;89户企业表示资金状况一般。

2、资金占用上升的企业多。资料显示,产品库存上升的企业比下降的多,分别为63户和33户,占调查企业的32.8%和17.2%;应收账款上升的企业多,有100户,占调查户的52.1%,下降的仅24户,占12.5%。

可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企业拖欠资金现象加剧。

调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资金状况 紧张 一般 宽裕 占比(%) 50.5 46.4 3.1 产品库存 上升 持平 下降 占比(%) 32.8 50 17.2 应收账款 上升 持平 下降 占比(%) 52.1 35.4 12.5 (二)融资情况

1、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调查显示,今年192家企业资金总需求为44.41亿元,多数企业资金筹集是多渠道的,但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据调查,有78.6%和77.6%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其中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占75%;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也占一定比例,分别达到19.3%和8.9%。其中,有28.1%的中小企业采用了单一的融资方式,在这些企业中,采用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的企业分别占51.9%和46.3%。

2、融资主要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融资的目的是多样的,既有扩大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有购置机器设备、创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有为了扩展市场的需要。其中,扩大生产占72.6%;引进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开展新项目占52.6%;购置固定资产占40.1%;开拓市场占37%。

3、贷款申请缺口超过两成。调查企业中,有132户中小企业申请了34.9亿元的贷款总额,实际获得贷款26.93亿元,贷款缺口达

22.8%。其中,有16户企业没有得到任何贷款,涉及贷款1.19亿元。从生产情况看,前10个月,这132户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60.6%,高于调查企业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可见这些企业生产状况良好,资金保障将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

在97家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中,今年的资金总需求为23.95亿元,其中79户企业申请了17.74亿元的贷款总额,实际获得贷款总额为12.71亿元,贷款缺口占28.4%。

4、融资成本较高。调查显示,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适宜的企业仅有8.9%,53.7%的调查企业表示银行实际贷款利率明显偏高;有

77.6%的企业认为民间借贷利率很难承受。

总体看,企业为了满足扩大再生产和创新产品、创新技术等需要,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来解决资金问题,尽管企业资金缺口不大,但是融资成本特别是从民间融资的成本较高。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成本上涨是资金紧张的首要原因

调查问卷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企业自身产品难以随调是推动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企业开支;第三是企业扩大投资,导致流动资金紧张;第四是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此外,人民币升值以及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同比上升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加之,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日益增加,而同时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却在不断压缩,以致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二)贷款门槛高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一方面,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可抵押的资产少,生产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差,抗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嫌贫爱富”和“重公轻私”的倾向,设置的贷款门槛较高,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处于劣势地位。例如对企业的担保条件或信用等级的要求、对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要求等等,很多企业难以达到标准。调查显示,有66.7%的企业表示担保条件要求高,55.2%的企业认为对经营状况要求高,另外还有21.9%的企业认为借用等级较高。

(三)借贷产品单一、融资过程繁琐复杂

调查显示,有41.1%的企业认为银行信贷产品缺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灵活多样的生产需要;还有14.6%的企业反映银行业务流程不合理,办理贷款业务的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时间紧、要求快的需求,常常出现“能贷款,不能救急”的现象,使得部分企业只有放弃银行贷款而另辟渠道。

(四)自身条件不足也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处于创业期和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对于银行的贷款资金需求尤为迫切,但是由于抵押担保能力弱、信用度低等原因,无法顺利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由于少数企业经营不规范、资产财务混乱等原因,也使得中小企业原来就很脆弱的担保能力、融资信誉更加弱化。

综上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际反映了企业实力、市场结构、金融管制、融资环境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当前,企业生产“高进低出”的状况依然较为严重,资金紧张的诱因没有改变、趋紧的态势依然存在。

四、企业心声

(一)企业对政府改善融资环境寄予高希望

问卷显示,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近八成企业首先认为政府起决定作用;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认为政府有重要作用和有作用的企业分别占54.5%和31.4%,仅1.2%的企业认为政府没有作用。

(二)企业迫切希望政府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调查中,有178家企业给出了政府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77%和76.4%的企业建议政府应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56.7%认为政府应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向中小企业贷款;64.6%认为政府应加强和中小企业之间沟通;近半数企业希望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其中,企业认为当前政府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其次是加大对担保机构支持力度。

(三)企业想更多了解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问卷显示,有183家企业对政府各种扶持基金项目感兴趣,排在前两位的项目分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政府贴息,分别占71%和60%,对产业技术进步资金感兴趣的占55.2%,想了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资金的企业占38.2%,对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感兴趣的企业占21.9%。

五、几点建议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以“政府搭台,银企合作,共谋发展,实现多赢”的思想,各方面同心协力才能逐渐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扭转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实现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建议:

(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竞争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在于企业本身。中小企业要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经营管理,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资料,及时还本付息,树立企业信誉,提高信用水平和资金利用效应;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实力和竞

争力,创造融资条件,减小融资难度。

(二)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融资困境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使金融机构直接服务企业,减少复杂的手续和负担。应通过建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帮助中小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信用体系,通过发行债券和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逐步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体系。

(三)金融部门要增强改革力度,提高服务意识

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应继续贯彻执行关于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避免重复审批,减少企业融资成本。要结合中小企业实际,积极出台办法,区别对待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放贷标准,注重企业商誉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存货抵押、商户联保等,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金融监管部门要鼓励各类银行提升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探索实施宽松、灵活的考核办法,从管理制度、产品设计、经营理念等多个层面想方设法拓展信贷渠道,共创多赢局面。

上半年全市出口退税近33亿元

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8月19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合肥外贸出口持续稳步增长,拉动了出口退(免)税规模不断增大。1~6月份,合肥市共办理出口退(免)税32.96亿元。出口退(免)税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市国税局加强出口退税工作,全力支持合肥外向型经济发展。1~6月共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32.96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占全省同期出口退税总额的45.4%,首位度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为加快退税进度,市国税部门依法精简退税申报、审批流程,简并退税审批资料,允许出口业务量大的外贸企业单证收齐后随时多次申报退税,压缩退税审批和退库时限。全市上半年已申报退税款办结率达95.4%,退税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市国税部门还组建专家服务队,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涉税疑难。对部

分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完成退税办理。另外与海关、商务、地税等部门加强沟通,搭建“部门协作平台”,联合推出服务“套餐”,及时解决出口企业在退税单证收集、信息传递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网上远程退税预审系统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退税申报预审业务,有效提高了申报数据质量和退税审核效率,缩短了纳税人办税时间。

与此同时,市国税部门通过扩大分类管理,让出口退税提速。2013年,市国税部门继续选取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重点出口企业纳入A、B类企业管理,并分别实行纸质单证“先退后审”、“边退边审”的管理模式,企业纸质资料申报量与国税部门审核量大幅减少,税企双方压力均明显减轻,企业退税到账周期平均缩短15个工作日。2013年1~6月份,国税部门累计为17户A、B类企业办理退(免)税10.77亿元,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累计为企业节省财务费用484.1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除此之外,国税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在外贸谈判中引入人民币结算条款,降低出口风险。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已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退(免)税2673.51万元。

合肥上半年全市进出口91.36亿美元

真金白银新政推动出口结构调整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8月15日

信息来源:合肥晚报

【字号:大 中 小】

国际,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减速;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偏紧。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合肥外贸进出口传来捷报——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91.36亿美元,同比增长54.3%。出口、进出口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7、9位。

消息令人振奋,成绩让人鼓舞

8月14日,从合肥市委外宣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面对国内外双重经济压力,2013年以来,合肥通过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帮助企业发展,以“转型升级”为指导思想,推动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确保2013年合肥进出口实现逆势增长。

双项指标跻身“前十强”

8月的合肥烈日高照,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依然到处可见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艘艘货船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停靠,大型起吊机高举单臂,24小时不停歇搬运着码头上的集装箱。

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可健说,合肥港自2010年底一期工程建成通航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增加。预计,二期工程明年建成运营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届时将成省内第一大港口,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港,为合肥进出口企业提供更便捷的国际集装箱货运服务。

合肥港繁忙的景象是合肥进出口额持续增长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合肥实现进出口91.36亿美元,同比增长54.3%。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出口、进出口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7、9位。出口、进出口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8.2%、42.3%,首位度稳步提高。

5500余万元促进外贸发展

“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的出口竞争力降低。

为了给“出口”这驾马车“添油加料”,2013年合肥出台《合肥市促进外经贸发展若干政策》,增加“走出去”相关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危机。

王可健说,新《政策》将从提升出口竞争力、推动出口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境外投资、鼓励开展对外合作、鼓励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强化金融保险支持、促进贸易便利化等七个方面继续对企业从事外经贸活动给予政策支持。根据测算,预计全年市财政将拿出5500余万元资金用于促进外贸加快发展。

“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取向,适时推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政策举措,把优惠政策‘兑现’给企业。”2012年10月份,在合肥市委第23次常委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说。

搭外向型产业集聚平台

汽车及零部件、家电、装备制造、平板显示等合肥工业支柱产业,也是合肥市进出口的四大支撑。

王可健说,合肥充分利用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及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两个国家级科技兴贸基地的平台载体,大力发展汽车、平板显示等优势特色产业,努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外向型产业集聚。

利用“国字号”平台集聚外向型产业的效果显现:上半年这四大产

业面临国内外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频发的严峻环境,仍实现平稳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在搭建产业集聚平台时,合肥积极设立合肥综合保税区,填补省内无保税区空白。

“企业进口时将商品放在保税区,暂时不交税,等需要时再提货交税。”合肥市商务局外贸处处长吴雅静介绍,这可缓解企业资金流动的压力。

王可健说,设立合肥综合保税区,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要求,有助于合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合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前五个月出口2.2亿美元 同比增长88.2%

国际市场青睐安徽汽车零件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6月25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从合肥海关了解到,2013年1~5月,安徽汽车零件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88.2%。

合肥海关分析,前五个月汽车零件出口成绩瞩目,除了得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出现好转带动汽车零件出口增长外,自主品牌车企对南美和北非市场开发力度成效凸显。1~5月,安徽对美国、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合计出口0.8亿美元,占零件出口总值的36%。其中,对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出口分别增长2倍、5倍和12倍。

前4个月进出口67.1亿美元

同比增长93%,光伏、电子产品热销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5月28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受光伏产业回暖、新能源产业发力以及联宝(合肥)产品海外热销等多种因素拉动,2013年前4个月合肥进出口业绩不俗。27日从合肥海关了解到,1~4月,全市进出口67.1亿美元,同比增长93%,占全省的45%。

设立在合肥出口加工区的联宝(合肥)自去年12月正式竣工投产后,进出口业务量不断增大。据合肥海关统计,1~4月,联宝(合肥)进出口货运量达到965.85万公斤,货运价值36958.38万美元,海关受理报关单2087票,其中出口报关单1330票;出口货物多为便携式计算机和其他原料。4月,光伏产业迎来久违的“阳光”。据统计,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额1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交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内销产值8.09亿元,增长5.7%。

进出口总量居安徽首位,出口强劲有力。1~4月,合肥出口52亿美元,增长1.3倍;进口15.1亿美元,增长28%。

合肥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55.9亿美元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4月17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在合肥外贸促进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合肥造”产品漂洋过海。从合肥海关了解到,合肥一季度外贸进出口表现抢眼,进出口总值达55.9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倍。其中,出口44.8亿美元,增长1.7倍。

机电产品历来是合肥出口“大户”,2013年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一季度,合肥出口机电产品19.2亿美元,增长1.3倍。其中,出口机械设备5.4亿美元,增长45%;出口家电1.6亿美元,增长14.1%;出口液晶显示板1亿美元,增长57.7%。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等传统大宗产品则是一季度出口增量最大的商品。据海关方面统计,一季度合肥传统大宗产品合计出口16.3亿美元,增长3.2倍。其中,纺织服装出口4.5亿美元,增长71.8%;家具出口3.6亿美元,增长21.8倍;鞋类、箱包、塑料制品均出口2.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4倍、7.3倍、22.7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毫不示弱,保持较快增速,一季度出口额达3.2亿美元,增长69.5%。

作为工业主战场的开发区,成为外贸进出口的“桥头堡”。一季度,合肥3个开发区及出口加工区合计进出口18.2亿美元,增长1倍。其中,高新区进出口6.5亿美元,增长1.8倍;经开区进出口6.2亿美元,增长44.4%;新站区进出口4.7亿美元,增长99.1%;出口加工区进出口0.8亿美元。

合肥2012年办理出口退(免)税62.51亿元

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位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3月05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2012年度合肥市出口退(免)税完美收官,全市共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62.51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省总额的42.2%。出口退(免)税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位,创出新高。

从市国税部门了解到,全市共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62.51亿元,其中,办理退税额50.19亿元,同比增长3.3%;办理免抵调库额12.32亿元,同比增加32.8%。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1861户出口企业办理了出口退(免)税认定手续,出口退(免)税进一步促进了合肥外贸经济发展。

分类管理 出口退税提速

市国税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自2012年3月份起,合肥在全省率先实施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试点。选择了17户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重点出口企业为A类、B类试点企业,其户数仅占总户数的1%,但退税额、单证量均占总量的40%以上。合肥在对试点企业出口退税信息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分别实行纸质单证“先退后审、边退边审”的管理模式。A类、B类试点企业退税仅需3~5天,到账周期平均缩短

15~20天。2012年4~12月,累计为17户试点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24.05亿元,节省财务费用支出864.48万元,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利好政策 支持外向经济

2012年,合肥争取到出口退(免)税计划金额62.51亿元,总额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位,满足了合肥企业发展外向经济需求。了解到重点出口企业的需求,市国税部门还帮助江汽集团、联宝电脑等产业领军企业妥善解决相关退税问题。同时,合肥成功办结安徽省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促进出口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广。另外还通过上门辅导“营改增”企业增值税出口免抵退税申报各项操作,成功办理省内首笔“营改增”企业出口劳务免抵退税业务。

优化服务 降低经营成本

服务也是生产力。合肥通过优化退税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合肥国税部门通过创新服务手段,利用12366服务热线、在线咨询、短信提醒、税企QQ群等多种渠道认真解答企业退税难题。通过优化申报、审批流程,允许外贸企业单证收齐后随时多次申报退税,压缩退税审批和退库时限。支持重点行业出口,加大对有出口优势的汽车、液晶面板行业的扶持力度,推行“个性化”退税服务,为江汽集团、“京东方”两家企业优先办理出口退(免)税7.94亿元,节省企业财务支出

285.41万元。试运行出口退税远程申报审核系统,让出口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退税事项,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合肥2012年外贸出口增长超七成

安凯、美菱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出口企业50强”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2月06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在2月1日举办的“2012年度中国商务杰出企业及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最具竞争力出口企业50强”名单出炉,合肥两家知名企业安凯、美菱入选。

随着这些企业产品的漂洋过海,合肥出口一路高歌猛进,出口总额屡创新高。据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出口总额136.28亿美元、居省会城市第7位,同比增长74.3%、增速居省会城市第3位。

安凯

出口额去年突破10亿元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安凯客车生产的20辆双层旅游客车分别投入到英国BIG BUS公司红、蓝、绿三条黄金观光线路上运行,成为该届奥运会最闪亮的合肥元素之一,并打破了百年来欧洲客车“垄断”伦敦的历史。

其实,近年来安凯客车每一笔海外重大订单都成为中国大宗机电产品出口的里程碑事件:2010年成功向美国批量出口11辆豪华客车,单车价值超过200万元人民币,标志着国产豪华客车正式跻身世界市场;2011年安凯签下出口沙特3000辆校车订单,成为中国校车出口最大订单。

安凯已经成为中国客车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开辟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海外销量和销售额的快速增长。2010年,安凯海外市场销售额为1.98亿元,2011年达到5.7亿元,2012年突破10亿元,出口额年均增长翻一番。

美菱

自主品牌出口年均增长八成

2012年,当众多冰箱企业在国际市场受阻时,美菱积极调整管理模式,全面引入集成产品开发理念和国际上先进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海外市场专门研发了一批新产品。其中,美菱540产品不仅成功打开欧美市场,更是通过了欧盟A++能耗标准认证。

领先的技术、一流的品质,美菱用自己过硬的产品,打开了海外一个个国家的市场大门。合肥美菱相关负责人表示,紧跟市场需求不遗余力地进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是美菱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通过产品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产品质量水准的持续跃升,美菱不断加大自主品牌出口力度,自主品牌占比持续跃升,并以每年80%的幅度增长,成为其进军国际市场的利器。

2012年全市累计进出口176.42亿美元 同比增

长43.3%

“合肥制造”漂洋过海演绎精彩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2月01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用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合肥投资、用合肥制造的产品打入外国市场抢占份额??不断发展中的合肥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商业竞争中,在世界的舞台上演绎出一段段精彩。

2012年进出口176亿美元

2012年夏天,中国运动员在伦敦赛场上刮起了一阵阵“中国

风”,而在赛场之外的“中国风”同样强劲。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安凯公司生产的20辆双层旅游客车分别投入到英国BIG BUS公司红、蓝、绿三条黄金观光线路上运行,奥运期间共搭载全球游客人数超过20万

人次,实现了运营零故障,获得了广泛赞誉。

安凯客车不过是合肥制造出口海外的一个缩影。江汽、合肥锻压??越来越多的“合肥制造”走出了国门。据统计,2012年全市累计进出口176.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出口1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74.3%;进口40.14亿美元。

纺织品及服装、塑料及制品、货运机动车辆、灯具及照明装置、电冰箱成为去年出口“大户”。其中,灯具及照明装置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出口45338万美元,同比增长30多倍。

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3户

合肥一方面在不遗余力地“走出去”,同时也在不断地将外商“请进来”,优越的投资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办事效率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

2012年4月23日,合肥东凌旭公司工程类车辆零部件投资项目正式落户桃花工业园,该项目用地面积150亩,总投资约1亿美元,主要瞄准目前国内基本依赖进口的工程机械及汽车大型铸铁零部件市场。

去年6月28日,落户经开区的阿雷斯提株式会社新增投资4780万美元,扩建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用铝镁合金压铸件的铸造和精加工项目,这是阿雷斯提在合肥第3次追加投资。

201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5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全市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户。

扎根合肥的企业正是看中了这片沃土蓬勃的发展潜力,纷纷追加投资。据统计,2012年全市新增总投资(含增减资)28.48亿美元,同比增长8.9%,注册资本14.27亿美元,同比增长2%。

前4个月合肥进出口35.05亿美元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高新产品出口增幅较大,新兴市场开拓给力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2年06月05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在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合肥市外贸进出口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1~4月,合肥地区进出口35.05亿美元,其中出口23.11亿美元,进口11.94亿美元。

京东方、宝龙达等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明显。京东方1~4月进出口

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8%,预计上半年完成进出口4.4亿美元,同比增长87.3%;宝龙达1~4月进出口3079万美元,同比增长4.5倍,预计上半年完成进出口5220万美元,同比增长4.7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较大。1~4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同比增长19.6%。

新兴市场开拓给力。1~4月,我市对中东出口1.48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对俄罗斯出口4253万美元,同比增长61.7%;对安哥拉出口5564万美元,同比增长59.4%。

针对全局性外贸进出口的大形势,合肥市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市相关部门加强与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联系,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深化外经贸联谊会平台功能,多途径提供贸易便利;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培训全覆盖;加强进出口孵化促进工作。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我市将努力确保全年进出口任务的完成。

合肥外向型经济2010年进出口总值逼近百亿美

元大关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1年01月25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过去的一年,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进出口总值实现快速增长。来自合肥海关的统计显示, 2010年合肥市全年累计实现对外贸易总额99.6亿美元,逼近百亿美元大关,占全省外贸总量的41%。与2009年同期实现进出口总值64.3亿美元相比,增长54.9%。其中出口值为5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值为4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9%。

进出口值实现单月同比全增长

从全年来看,与200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总值实现54.9%的增长速度。而分解到单月,去年12个月外贸进出口值实现同比全增长。

其中11月份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90%,5月份、8月份增幅超过80%,2月份、6月份、7月份、10月份增幅超过50%。5月份、11月份单月进出口值超10亿美元。

从全年四个季度外贸总值环比形势来看,呈总体稳步增长,后期小幅回落趋势。

汽车化肥等出口增幅较大

从进出口主要商品来看,合肥市主要进口商品以机电类商品为主,普通机电产品、电气电机产品和精密仪器产品进口总值为28.7亿美元,占地方进口的66.3%。

合肥市主要出口商品以机械器具及零件、普通机电、纺织轻工、塑料橡胶制品、汽车、有机化学品、船舶、肥料类产品为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特别是化肥,由于受国际市场利好因素影响,12月当月出口实现0.2亿美元,同比增幅已超过500%,全年出口实现1.5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244%。汽车出口形势比较乐观,全年累计出口3.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从进出口贸易方式看,去年1至12月份合肥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为78.2亿美元,增长69.5%。其中,出口值为40.9亿美元,增长34.4%;进口值为37.3亿美元,增长137.4%。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8.7亿美元,增长37.5%。

亚洲、欧盟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

2010年1至12月份,合肥市进口产地主要为APEC成员国(地区),占进口贸易额的85.9%,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印尼、俄罗斯、智利、秘鲁等,其中日本、韩国为最主要进口国,非APEC国家主要是德国和巴西。

就出口市场而言,合肥市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欧盟和美国,其中APEC成员国、欧盟、拉丁美洲、非洲都有一定出口额。

合肥1月份进出口总值达9.1亿美元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1年02月22日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21日从合肥海关获悉,1月份合肥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贸易总额9.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量(24.7亿美元)的36.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48.9%。其中出口值为5.7亿美元,进口值为3.4亿美元。

国企进出口活力最强

1月份,合肥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7亿美元,增长51.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1亿美元,增长55.1%,其中加工贸易中绝大部分为进料加工,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97.6%。

从进出口企业类别来看,国有企业进出口活力最强,进出口总值遥遥领先,而外商投资企业后劲十足,进出口增幅在各类企业中最大。1月份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为4亿美元,增长44.4%,占合肥市进出口总值的44.1%,在各类型企业中位居第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2.7亿美元,增长61.3%,占合肥市进出口总值的29.7%,在各类型企业中增幅最大;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值为2.3亿美元,增长43.7%,占合肥市进出口总值的25.3%。

船舶汽车出口快速增长

从进出口主要商品来看,合肥市主要出口商品以机械器具及零件、普通机电、纺织轻工、塑料橡胶制品、汽车、有机化学品、船舶类产品为主。其中,船舶1月份出口实现3350万美元,同比增长82.6%;汽车出口形势也较为乐观,1月出口2880万美元,同比增长55.5%。进口方面,1月合肥市主要进口商品以机电类商品为主,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气电机产品和精密仪器产品进口总值为1.5亿美元,占地方进口的44.1%。

从进出口市场看,合肥市进口市场主要为APEC成员国(地区),占进口贸易额的79.4%,包括日本、韩国、美国等,其中日本、韩国为最主要进口国,非APEC国家主要是德国。与进口市场不同,合肥市主要出口市场较为多元化,其中亚洲、欧盟、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都有一定出口额。

7月份合肥市外贸发展形势继续向好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0年08月17日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字号:大 中 小】

7月份合肥市外贸发展形势继续向好,海关统计,今年1-7月份全市累计进出口54.04亿美元,同比增长51.5%,其中出口30.17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进口23.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5%。市属企业累计进出口3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4.2%,其中出口1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进口17.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6%。

7月份当月,全市进出口9.52亿美元,同比增长65.5%,环比增长12.1%;其中出口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9%,环比增长6.3%;进口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19.9%。市属企业进出口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4.7%,环比增长13.6%;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同比增长42.6%,环比增长7.4%;进口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3.3%,环比增长18.7%。

合肥外贸“大翻身” 总量占全省4成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0年07月22日

信息来源:合肥晚报

【字号:大 中 小】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身为中部枢纽城市之一的合肥市进出口外贸总值实现44.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8.76%,占全省外贸总值的四成以上。海关人士表示,合肥外贸水平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我国经济在世界率先企稳回升,并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同时还得益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合肥外贸进出口值的增长速度。

上半年,合肥进口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达到19.45亿美元,出口为25.07亿美元,均呈现持续增长。同时,合肥主要税源企业产销两旺,为外贸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前11月合肥外经贸逆势飞扬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1年12月28日

信息来源: 合肥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面对种种不利的国际因素,我市外经贸企业勇于开拓、逆势发展,政府积极引导、全力支持,全市外经贸发展增速加快、质量提升,迎来一片“艳阳天”。今年1~11月,我市累计进出口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预计全年进出口额将达到122亿美元。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面对欧债危机和国内原料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市外贸企业加速产业升级,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今年1~11月,我市累计进出口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出口71.6亿美元,增长35.5%;进口40.9亿美元,增长3.7%。其中,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1~11月,20家市属进出口骨干企业累计进出口44.6亿美元,占市属总额的60%。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1~11月市属企业汽车及零配件累计出口10.5亿美元,增长89.6%;家用电器累计出口6.3亿美元,增长30.2%;橡胶轮胎等新材料累计出口6亿美元,增长53.5%。

外经贸全省领跑

“截至11月份江淮汽车出口达到6.48万辆,同比增长2.22倍,远高于同行业水平。江汽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网络,明年还将在巴西投资建设工厂,拓宽国际市场。”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国际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我市企业海外“淘金”不降反增、形势喜人。

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市外经新签合同额8.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7亿美元,外派人数8528人,月末在外人数14066人,分别占全省50%、76p%和70%。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5户,3户增资,累计总投资额7858万美元。

1~11月份,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金额4.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倍;执行金额2.7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倍。

工业利用外资占大头

外资企业带来的不仅是雄厚的资金,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成为推动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1~11月,外资企业进出口占市属企业进出口的46.2%,进出口过亿美元的13家市属企业中,10家是外资企业及产业转移企业。

1~11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83.1%。工业实际利用外资11.1亿美元,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农业实际利用外资1209万美元。

欢迎来到合肥市人民政府

http://www.ahhfld.gov.cn/n1070/n304559/index.html 合肥市统计局

http://www.ahhfld.gov.cn/n1070/n304559/n310501/n14744110/22527707.html http://hefei.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8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