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政治鲁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综合测试试卷含答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政治鲁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综合测试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六 七 八 总分 得 分 一、单选题

1.2014年10月1日,一名中年环卫工人站在峨眉山安全栏杆外的悬崖边,冒着随时会坠崖的危险,清理着游人落下的各式垃圾。国庆期间,各大景区此类乱扔乱抛的现象屡见不鲜。材料中游客乱扔乱抛的行为告诉我们( )

A.我国的公民道德素质不高 B.服务社会就是要忠于职守 C.要努力克服“看客”心态 D.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各大景区此类乱扔乱抛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了部分游客素质低下,不懂得爱护环境,这告诉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D是正确的;A是以偏概全的说法;环卫工人服务社会是忠于职守的表现,但这一事件并不主要说明这一意思,B不符合题意;C与本题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精神文明建设

点评:解答图文并茂的试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把问题表面化。本题主要通过环卫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清理垃圾的事实,告诉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在刘翔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背后,有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教练、医生和科研专家队伍,分析他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录像,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便科学地调整他的状态,确定比赛策略和战术,帮助刘翔树立起战胜对手的信念。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为中国田径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刘翔的成功告诉我们( )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集体

②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③集体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④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A.①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察学生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刘翔的事例中①刘翔背后的团队是个人生存的依靠,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集体,正确;②材料主要回答刘翔的成功,不是他背后团体,不合题意;③刘翔背后的团队集体能给他“树立起战胜对手的信念”和力量,正确; ④刘翔与他的团队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或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是因为( )

A.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B.学习书本知识没有多少用途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D.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参加社会实践要等到长大以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青少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C既正确又符合题意,ABD观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积极参加社会时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

4.我国拟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就职时向宪法宣誓( ) ①可以强化宪法的权威 ②能够提升公务员的责任意识 ③有效提高宪法的法律地位 ④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宪法的权威,能够提升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所以观点①②符合题意;观点③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考点: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5.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①国家性质 ②犯罪的特点

③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联想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然后判选项,①④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③认识错误。故答案是B

考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的问题

6.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将未成年人的权利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这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权利保障的方式是

A.宪法保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权利保障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运用,题文中国家将公民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属于立法保障,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权利保障制度

7.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B.有利于扩大广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C.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D.有利于规范和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在于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A是正确的,与民主权利无关,C的说法也与题意不符,D是错误的,一切权利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立法保障

C.司法保障

D.物质保障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8.以下法律中,规定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故应选A。 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

9.9月11日上午,盐城某校“关注百姓生活”小组,来到相距不远的串场河边,对河里的垃圾进行了第5次清理。目前,这一段河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该小组清理河流污染的行为表明 A.他们履行了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 C.青少年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同学们清理河流污染的行为是他们关爱社会、亲近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说法错误,这不是学生的法定义务;B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考点: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10.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文字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应选A。 考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评卷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遵守社会公德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D.承担责任,需要有实际行动

B.汉字的出现 C.国家的建立 D.法律的制定

得 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因与我国宪法的精神相冲突,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被依法废止。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B.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认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不是“人民代表大会”,观点错误; BC不合题意; D材料中“因与我国宪法的精神相冲突依法废止”,体现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依法废止”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观点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2.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口家宪法日的决定.将每年12月1日设为国家宪法日。这一举措 A.体现宪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B.表明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 C.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 D.扩大了宪法的适用范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但是宪法不是普通法律之和,所以A不符合题意,BD观点错误,所以正答案选C 【考点定位】对宪法的认识

13.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各国政府广泛合作,为维护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作出了积极努力。下列选项能证明该说法的有( ) A.索马里海盗频劫船,多国舰护航亚丁湾

B.马航MH370航班失联,数十个国家参与搜救 C.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D.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后,企图修改和平宪法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索马里海盗劫船的行为威胁到所有国家的利益,因此亚丁湾护航有利于维护国际利益;马航失联后多国参与搜救,说明了各国共同维护公共利益,选项AB符合题意应入选。C中的行为是我国国内的行为,不符合题意;D中的行为会危害世界的公共利益,不符合题意。

考点: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14.2015年9月1日,宜春市中心城区黄颇片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棚户区改造项目占地600余亩,需拆迁2413户和近10个单位。政府对搬迁居民和单位给予了妥善安置和相应补偿,搬迁居民和单位积极配合。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由此可见 A.搬迁居民和单位为城市的公共利益作出了贡献和牺牲

B.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守护者

C.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 D.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试题分析:政府作出安置和补偿,说明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提供者和守护者;改造项目是惠及更多人的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搬迁会暂时影响到个人的利益。由于居民和单位的积极配合,工程进展才会顺利。说明居民和单位为维护公共利益作出了贡献。四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应选ABCD。

考点: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5.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我国法制工作的重点已经由有法可依转向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是关键。 【答案】A B C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理解。搞清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之间的关系。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6.

(1)—— (2)—— (3)—— (4)—— (5)——

【答案】(1)——C (2)——A (3)——B (4)——E (5)——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综合性的考查题目,跨度大,范围广。是对承担责任,基本国策,我国的发展战略,国家的根本大法,创新精神的意义的认识及理解。在本题提供的信息中,承担责任应不言代价与回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1)——C (2)——A (3)——B (4)——E (5)——D

考点:承担责任,基本国策,我国的发展战略,国家的根本大法,创新精神的意义的认识及理解。

17.一言概之:请你针对以下言论,用一句话表达出你的观点。

B.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守护者

C.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 D.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试题分析:政府作出安置和补偿,说明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提供者和守护者;改造项目是惠及更多人的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搬迁会暂时影响到个人的利益。由于居民和单位的积极配合,工程进展才会顺利。说明居民和单位为维护公共利益作出了贡献。四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应选ABCD。

考点: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5.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我国法制工作的重点已经由有法可依转向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是关键。 【答案】A B C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理解。搞清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之间的关系。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6.

(1)—— (2)—— (3)—— (4)—— (5)——

【答案】(1)——C (2)——A (3)——B (4)——E (5)——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综合性的考查题目,跨度大,范围广。是对承担责任,基本国策,我国的发展战略,国家的根本大法,创新精神的意义的认识及理解。在本题提供的信息中,承担责任应不言代价与回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1)——C (2)——A (3)——B (4)——E (5)——D

考点:承担责任,基本国策,我国的发展战略,国家的根本大法,创新精神的意义的认识及理解。

17.一言概之:请你针对以下言论,用一句话表达出你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an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