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4 01: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课时:7 课题 课型 新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本课为第1课时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例1、“练一练”,第30页练习五第1~4题。 1.使学生经历思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并能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能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利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知识的教学 内容 学习 目标 发展,积累计算学习的基本经验;在探索、总结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 准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件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128×6 28×16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组织讲评。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 学 过 程 用十位上的1去乘28,为什么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2.引人新课。 谈话: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用一位数从个位起依次乘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 自己学会今天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备注 二、主动探究,获得方法 1.引出算式。 出示例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2.尝试笔算。 引导:你会联系以前的计算,用竖式算出128 X 16的得数吗? 让学生在课本上尝试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3.交流总结。 交流:这道题是怎样算的?说说这里的算法。 追问:能说说这里也分几步算的吗?和上面哪个乘法笔算的过程相同? 为什么十位上的1乘128的积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4.归纳算法。 引导:利用原来的乘法计算的经验,大家主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那请回顾一下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怎样算. 交流: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怎样算? 指出: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呈现板书: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四人板演。 检查讲评,反馈掌握情况,其中第一小题注意说明进位的地方;第二小题注意说明进位的地方;第三小题说明乘309中间的0怎样算的;第四小题校对得数。 说明:按法则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计算复杂,所以进位时要注意算正确;当乘数中间有0时要注意按顺序计算,不能发生错误。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直接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结果并呈现得数。 说明:两个数相乘再加几,在笔算乘法的进位中出现极多,所以要注意计算正确和熟练。 3.做练习五第2题。 要求学生检查计算中有没有错误,有错的改正在题目上。 交流:哪些计算有错误?每道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的?(呈现学生的改错、计算结果) 说明:我们将这里的错误总结一下,大家要注意避免同样的错误。 一是“数位错”,要注意用哪一位上的数乘,相乘积的末位要和这一位对齐。 二是“漏0错”,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这个0不能漏乘。 三是“进位错”,要注意有进位时,不能弄错进位的几,也不能忘记有进位而不加进位的数。 4.做练习五第4题。 提问: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交流结果,提问计算售出总质量,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的?(板书:每袋质量X售出袋数=售出总质量) 四、总结收获,完成作业 1.总结交流。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以前哪些计算方法上是相通的? 能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吗? 你还有哪些收获? 2.完成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3题。(提示学生: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乘两位数 128×16=2048(户) 板 书 设 计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作 业 设 计 《补充习题》对应习题 教学 探讨 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算理一致,所以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能自学掌握,只是在计算时由于数字变大了,所以一部分学生的计算的错误率有些高,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指导学生用检查每一步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验算,通过验算方法的指导后,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较高。 总课时:7 课题 课型 新授 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课为第2课时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2、例3及“练一练”.第30~31页练习五第5~11题。 1.使学生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及速 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两类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抽象、概括其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体验模型思 教学 内容 学习 目标 想;能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等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悟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与数量有关的 问题;能主动参与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概括活动,培养有据思考、说理严密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 准备 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理解和概括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的变换。 课件 一、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认识单价和数量。 (1)出示例2主题图,让学生了解条件。 提问:你从题里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说出钢笔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吗?能再说说什么是单价教 学 过 程 吗?(板书:单价) 购买的数量各是多少呢?购买的数量指的什么?(板书:数量) 说明:一件商品的价钱,叫作这种商品的“单价”,比如钢笔每支12元是钢笔的单价,练习本每本3元是练习本的单价。购买一种商品的件数,叫作购买的“数量”,比如购买钢笔的数量是4支,购买练习本的数量是5本。 (2)说明:单价可以用新的写法表示,钢笔的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元/支”,(板书)单位名称读成“元每支”,所以钢笔单价读成12元每支。 备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v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