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理论讲授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8:09:0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审批人:

年 月 日

紧急避险理论讲授教案

作 业 准 备

教学课目:紧急避险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使全体官兵能够掌握紧急避险的基础知识,达到活学活用为下步训练,灭火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火场紧急避险概述

二、火场紧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方法:集中授课、讨论研究

教学保障:多媒体教学设备、书籍资料

作业实施

灭火作战是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是一项高危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实践证明,造成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灭火人员缺乏火场紧急避险常识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及指挥失误。有关专家认为,灭火作战中绝对意义上的“零伤亡”是不存在的,但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加大研究和训练力度,提高官兵的防险避险能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第一部分 火场紧急避险概述 一、火场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是法律专用名词,广义上讲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其限度条件应掌握以下三个标准:一般情况下,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益;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是最高权利;财产权益中,应以财产价值过去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产权利的大小。

二、火场紧急避险的特点

从影响灭火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国内近几年来发生伤亡情况综合分析,火场紧急避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危性

森林燃烧会释放大量能量,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200 ℃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产生1000 ℃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 ℃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再加上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影响,对人身安全威胁很大。 (二)突发性

火行为在特殊的地形、气象和可燃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瞬息万变,爆发突然,且难以察觉。 (三)复杂性

森林火灾多在连续干旱和大风天气条件下引发,有时会形成地表火、地下火和树冠火立体燃烧,火强度大、蔓延迅速,灭火人员难以接近。加之林火行为极易突变,火情复杂,灭火队员避险处臵困难。

(四)特殊性

森林部队是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坚强保卫者,身处火场第一线,首当其冲地面临种种危险的威胁。 三、火场危险因素、人员伤亡及主要原因 (一)火场危险因素

火场造成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一氧化碳中毒和浓烟窒息。 1、高温伤害

灭火人员在火焰烧伤中失去战斗力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热负荷过度。热负荷过度类似中暑,但发生的时间过程要短得多。有关研究表明,当火焰温度为1000℃时,人可以有18s的挣扎时间,最少有9.5s的活动时间。一般的森林火灾温度在800℃左右,以百米的速度(5m/s)冲越火线,可以跑出122.5m,最少可以跑出74.5m。高温吸入式烧伤是由于吸入高温气浪造成呼吸道神经麻痹导致的伤亡,是最为常见的高温伤害之一。 2、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燃烧不完全的一种产物。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危

害程度依停留时间和浓度而定。森林火灾中,每千克可燃物可产生10~250g一氧化碳,暗火产生的一氧化碳比明火要大10倍。扑救森林火灾时,灭火人员如长时间在高温和浓烟状态下工作,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头痛、胸闷、肌肉无力、心悸、皮肤青紫、神志不清、昏迷。一般中毒,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状态,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3、烟尘窒息

林火产生的烟尘对灭火人员的生命威胁极大,它常使人迷失方向,辨别不清逃生路线,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因浓烟将人呛倒而被火烧伤烧死。呼吸高温浓烟会使喉管充血、水肿,使人窒息死亡。 (二)人员伤亡过程

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有一个过程。伤亡事故发生的过程是:正常发展的火线,在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象条件和燃烧物质的综合作用下,火势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改变,使灭火指挥员、灭火人员惊慌失措,指挥失控,盲目冲击,烟尘和热辐射很快对人体产生直接的伤害作用,直至中毒昏迷和窒息,最后被烧伤或烧死。 (三)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人员伤亡案例的分析,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1、组织指挥失误

在灭火作战中,指挥员特别是一线指挥员,对林火行为的发展变化可能造成的险情,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判断有误,致使灭火分队处于危险境地而造成人员伤亡。其主要原因有指挥员缺乏林火常识,实战经验不足,遇有险情惊慌失措,无法应对,盲目处臵。也有对火场侦察不详实,情况不明,分析判断有误,接近火线时机、路线把握不准和突破点选择失误等。 2、避险方法选择不当

灭火作战是人与自然的对抗,隐患无时不有,险情无处不在。灭火作战中遇到险情是不可避免的,避险方法选择不当,如顺风逃生、向山上逃生、经鞍部逃生和在草塘及灌木丛中避险,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火顺风蔓延速度快,若是急进树冠火每小时可达8~25㎞,且能进行连续燃烧,而人在林内奔跑的速度随着距离的增大,速度

会越来越慢,远不如火顺风蔓延的速度快,当人员顺风逃生时会较长时间处于危险环境中,烟尘和逐步升高的温度也会使人员逐渐丧失运动能力,最终导致被烧亡。 3、防护装备性能欠佳

防护装备是实施紧急避险的物质基础。当前,由于财力所限,森林部队的防护装备种类少、数量少、效能差。除了防火服、防火靴、防火头盔之外,其它防护装备和器材比较少。现有防火服装耐火性能较差,难以阻隔高强度火的辐射和燃烧。从近年来发生伤亡的案例看,出现伤亡官兵暴露部分的着装几乎全部被强烈的热辐射烧焦。对呼吸道的防护,也多采用的是简便办法,如用湿毛巾捂住面部等。纵观这些伤亡案例,如果有高效能的防护装备,伤亡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4、其它意外原因

其它意外原因主要指灭火战斗中,非火袭击等原因直接造成的伤害。如岩石松动、滚石伤人,吊挂木、站杆、倒木掉落倒下砸伤,不慎掉入“火坑”等。

四、火场紧急避险的要求

在遇到危险时组织实施紧急避行动中,指挥员和战斗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做到不盲目指挥、不违规作业、不冒险行动。 对指挥员的基本要求:

(一)及时掌握火场天气情况; (二)正确分析判断火行为变化; (三)密切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 (四)接近火场时,要明确撤离路线;

(五)对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充分应急准备; (六)要适时组织部队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七)时刻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及时掌握分队行动。 对战斗员的基本要求: (一)参战人员按规定着装,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通信、照明器材及火种等;

(二)接近火场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三大自然因素(可燃物、地形、气象)和火势的变化,同时,要选择安全避险区域或撤离路线,

以防不测;

(三)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伤亡事故高发时段的天气情况;

(四)时刻注意地形的变化,特别注意坡向、坡度、坡位及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窄谷和可燃物载量大的阳坡等地带; (五)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设法采取自救手段;

(六)遵守火场纪律,服从指挥,不擅自行动。 第二部分 火场紧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一、避开危险火环境

通过对火场勘察,对周边地形地貌进行全面了解,遇有狭窄山脊线、鞍部、山谷、强度大的上山火、急进树冠火、风力较大的中午时段、易燃灌木丛地带等易发生危险的地域和地段时,不能直接接近火线,迅速避开危险环境,选择安全区域休整或重新选择路线或突破点。此时,指挥员要准确判断火场态势,灭火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二、转移避险

灭火行动展开后,因气象条件、可燃物的变化,火场瞬间燃烧剧烈,对灭火人员构成威胁时,或在灭火人员接近火场途中,误入危险区域时,要快速组织人员转移至火烧迹地或者其他安全地域,此时,指挥员要因时因势,当机立断,派出安全监测员对林火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三、预设安全区避险

预设安全区避险是指为保护重点目标安全,灭火人员进入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地段展开灭火行动,强行阻截林火蔓延时,应预先组织人员在指定位臵开设安全避险区域,确保在火势突变时,能有效保证灭火人员安全的避险方法。安全区域的开设通常选择在植被稀少、地势相对平坦、距火线较近且处于上风向的有利位臵。预设安全区域,一是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二是要清除地表可燃物;三是在展开前要将开设避险区域及相关注意事项通知灭火人员;四是派出观察哨,及时通报火场发展态势。 四、点迎面火避险

点迎面火避险是当火场情况突然发生变化,灭火人员无法按作战方案实施灭火行动,林火对人员构成威胁,且无安全避险区域时,可就近依托道路、河流、农田、植被稀少的林地等有利地形,有组织地点烧迎面火,人员跟进至火烧迹地内避险的方法。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迅速完成点烧;二是进入火烧迹地避险,要用衣服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将携带水洒到避险人员的头部和身上;三是采取顺风蹲姿,避险队形根据火烧迹地形状而定。

五、点顺风火避险

如没有天然依托条件,或虽有依托条件,但不具备点烧迎面火的时间和距离时,应迅速点顺风火,并顺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点顺风火时,一是距大火到来时间较长,且火烧迹地地表温度较低时,可顺风卧倒;二是用衣服蒙住头部,扒开生土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携带水洒到避险人员的头部和身上;三是如时间紧迫,应采用蹲姿,背部朝向迎风一侧;四是避险人员要相对集中在火烧迹地中央偏前位臵;五是避险区域面积要视避险人数确定,尽量加宽,侧翼距离避险人员不少于20m。 六、利用有利地形避险

利用有利地形避险是当林火威胁人身安全,无法实施点火解围时,灭火人员为保存生命安全,有效利用附近河流、湖泊、沼泽、耕地、沙石裸露地带、火前方下坡无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域等有利地形避险的一种方法。采用上述方法避险时,一是尽可能选择相对湿润、无植被或植被稀少位臵卧倒;二是不宜选择细小可燃物密集地域;三是携行易燃装备应放臵在距离人员较远的下风位臵。 七、冲越火线避险

当灭火人员被林火包围,来不及实施点火解围,无有利地形避险,或在坡上、林内遇险时,采取强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冲越火线时,一是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植被相对稀疏、火强度较弱、火墙较窄的火线冲越;二是尽可能将易燃物资扔出最远距离,用衣服蒙住头部,一口气冲过火线。穿过火线后,立即将燃烧的衣物脱下。周围有水源的情况下,应先将衣物浸湿,尔后再护住头部等部位,迅速冲越火线;三是冲越前必须充分利用水枪、灭火弹、

风力灭火机等装备的效能,对冲越地段的火势进行压制;四是进入火烧迹地内,迅速蹲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八、卧倒避险

当情况特别紧急,无法实施点火解围和冲越火线避险时,就地卧倒避险。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原则上一般不采取此避险方法。卧倒避险时,一是要选择植被稀少、地形平坦的迎风地带卧倒。二是如有遮蔽物,要充分利用遮蔽物遮蔽火锋。如无遮蔽物应迅速选择低洼、潮湿或易燃物少的地带,用手扒坑,将脸部贴近地面,尽量减少皮肤裸露;三是尽可能用携带水把衣服浸湿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水喷洒在避险人员身体上和地被物上;四是卧倒时要尽量远离风力灭火机和油桶等易燃物品,或将易燃物资扔出避险人员最大距离;五是将双手放在胸前,顺风向卧倒;六是地势比较开阔,避险人员要集中呈倒三角形排列,如选择地域面积小,可分散实施,必要时身体可以叠压;七是等火过后立即起立,视情处臵。 九、使用防护器材避险

当遇紧急情况时,应尽可能地使用或利用防护装备器材避险。防护装备主要包括用耐火、阻燃材料制成的阻燃服、阻燃靴、阻燃头盔、防烟口罩、防烟眼镜等单兵防护被装。

思考讨论题:

一、火场人员伤亡及主要原因有哪些? 二、火场紧急避险有哪些特点?

编写人:王世伟

2010年6月8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2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