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签十四、明十三陵概况及长陵

更新时间:2023-07-25 10: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六大景点导游词

题签十四――明十三陵概况及长陵

各位老师好,今天由我来陪同大家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一明十三陵。希望能与各位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主要讲解的是明十三陵的概况及长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北郊昌平区天寿山脚下,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整个陵区面积80平方千米。其建筑特点是:陵区整体性强、地宫为宫殿式墓室且保存完好。明十三陵以长陵为中心的13位明代皇帝陵墓.用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一起。

明十三陵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在政治方面,因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的皇位,惟恐朱允炆的朝臣不服,而且北京是朱棣营造多年的根据地,这里有他亲信的部下,其次也是战略方面的考虑,明朝初年,蒙古的残余势力不断的南侵,对明王朝始终是一个威胁,为了控制北方的局势,朱棣作出了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它对明朝疆域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乐五年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gòng)和江西术士廖钧卿等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址,至永乐七年选中今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植被茂盛,土深地厚。北面的“龙脉”太行山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并峙,如拱似屏,山前一马平川,明堂开阔,南面温榆河从山前流过。整个陵区以天寿山作为主山,东有龙砂,西有虎砂,南有案山;另外在龙砂虎砂外还有龙山(青龙)虎砂(白虎),案山的南面还有朝山(朱雀)作为外护。这里四象俱全,正所谓“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是帝王享用的形胜宝地。朱棣亲自视察后非常满意,择吉日破土动工。永乐十一年玄宫竣工,此陵寝被命名为“长陵”,徐氏入葬。直至宣德二年朱棣死后三年长陵才大体告竣,历时18年之久。加之陆续建成的神道等,最后建成历时130余年。这便是十三陵中第一座陵墓——长陵。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陵寝的修筑几乎没有停止过。明末,陵寝遭到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的破坏。

清初,又遭清军毁坏,后来,清朝统治者又对明陵加以保护,乾隆年间部分陵寝得到修复。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准备找明朝皇室直系后裔,来承祀明皇陵的香火。雍正年间找到了朱元璋第三子朱廷(木赦)的后裔。乾隆年间赐其后代为一等延恩侯、世袭。还设陵户负责看守陵园建筑及陵区内树木。规定每陵守陵户若干,每年缴租银若干,以为祭陵费用,但这些待遇对定陵比较苛刻。从第一代朱之琏开始,朱氏侯爵身份延续了ll代。 直到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之后政府就下令撤消其职务,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护陵警察所.从此明十三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文革期间陵寝再次受到破坏,解放后,国家多次出资进行修复。2003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长陵,永陵,定陵是皇帝生前就动工修建的。

明代十六位帝于中,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朱允炆由于“靖难之役”不知所终,朱祁钰则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郊的金山口。所以在此只有十三个陵墓。十三陵的陵名按时间顺序排列是: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陵。除此之外,这里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子坟墓和一座太监墓。

我们今天重点介绍的是长陵。墓主朱棣生于1360年,死于1424年,享年65岁。明朝第三代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曾受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即今天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皇位。次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随葬于北京长陵,庙号太宗,嘉靖十七年改庙号为成祖。朱棣在执政的22年中,勤于政务,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中有4项是朱棣开创奠基的。它们是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北京明十三陵、湖北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

朱棣主要功绩有:营建并迁都北京,确立了北京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地位;浚通(会通河)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女真部设奴儿干都司,设立贵州布政使司,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西域(今新疆)等地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组织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派郑和率领船队6次下西洋,扬明初之国威。

对朱棣的争议主要有:实行削藩;设置东厂衙门,恢复锦衣卫,厂卫合势,强调专制统治;发动“靖难之役”有篡位之嫌;凶暴残忍,制造“壬午殉难”大杀建文朝臣;沿袭朱元璋恢复的人殉制度。他的殉葬妃子达16人,朱高炽5妃殉葬,朱瞻基10妃殉葬。殉葬宫女的家属称为“天朝女户”,授与一定的官职,给予一定的待遇,有些还会给予妃嫔的称号,这种制度后被朱祁镇废止。

北京六大景点导游词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也最好的一座陵。陵墓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前方”部分为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中开三门,门前建有月台。

第二进院落大门为祾恩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坐落在汉白玉的须弥座上,门前台阶三出,围以汉白玉栏杆。门内即祾恩殿。长陵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谒陵祭祀活动的场所。“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意思是皇帝用祭祀来感谢祖先荫及子孙之恩德。长陵祾恩殿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十分珍贵。长陵祾恩殿是仿照紫禁城奉天殿的规制建成的。重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月台三层,地铺“金砖”,九五开间,其所有建筑构件的材料全部用的是最好的金丝楠木,其中支撑大殿的60根巨柱由为珍贵。直径均为一米上下,中间四柱最粗达1.124米。这些金丝楠木均采自四川湖广一带。

第三进院落大门为内红门,门内有棂星门,又称二柱门。它体现了古代礼制建筑的等级。门两侧的方形石柱顶部各有一只石制蹲麒麟。棂星门内外两侧各有一对抱鼓石。棂星门北是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五供组成,它们是古代祭祀时的祭器,坐落在一个长方形的石制须弥座上,位于中间的是三足圆鼎形石制的香炉,炉盖上雕有云龙图案;香炉两侧各有一个烛台;烛台两层各有一个花瓶。

“后圆”部分指朱棣的陵墓,由宝城、宝山、方城、明楼组成。宝城围起来的土山即宝山,宝山下为玄宫,宝城正前方建方城,方城中间有一个券门,从这里可以登上明楼。方城之上明楼,四辟门,红墙黄瓦,重檐歇山顶建制,在重檐之间有一块书有“长陵”两字的匾额。楼内立“圣号碑”碑首刻“大明”二字,碑身正面刻“成祖文皇帝之陵”7字。

各位老师,明十三陵的概况及长陵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4q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