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更新时间:2024-01-14 07: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章(核)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它是包含政策目标、达到目标的措施、运行机制、效果衡量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一个广泛的概念。(11.1;容易;识记)

2、物价稳定:是指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其实质是稳定币值。(11.1;容易;识记)

3、充分就业:是指凡有能力并且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11.1;容易;识记)

4、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11.1;容易;识记) 5、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定的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持平,简单地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11.1;容易;识记)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11.2;容易;识记)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具体指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只是用于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银行准备金水平的影响,使基础货币保持在预定的目标水平。(11.2;容易;识记)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由货币政策工具的启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的一系列传导运行的过程。(11.3;容易;识记)

9、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操作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用于总支出,最后实现最终目标所取得的效果。(11.4;容易;识记) 10、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经由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的传导,作用于总支出,达于最终目标的这段时间;具体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11.4;容易;识记) 二、单项选择题。

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11.1;容易;理解)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答案:B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11.1;容易;识记)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答案:A

3、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 ),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11.1;容易;识记)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答案:C

4、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11.1;容易;识记)

A、相容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准确性 答案:C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11.1适中;简单应用)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答案:B

6、凯恩斯学派主张以(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1.1;适中;简单应用)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法定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答案:B

7、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11.1;适中;理解)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答案:A

8、目前,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 )。(11.1;适中;理解) A、信贷规模 B、现金发行量 C、货币供应量 D、信用总量 答案:C

9、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11.1;适中;简单应用)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答案:D 10、中国从( )开始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11.2;适中;识记)

A、1984 B、1985 C、1983 D、1986 答案:A 11、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 )而发挥作用。(11.2;适中;简单应用)

A、资金成本 B、超额准备金 C、贷款利率 D、存款利率

答案:B

1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 )而发挥作用。(11.2;适中;简单应用)

A、资金成本 B、准备金 C、贷款利率 D、存款利率 答案:B 13、在调节货币和信用时,迫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的政策工具是( )。(11.2;容易;理解)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利率管制 答案:B

14、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在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 )。(11.2;适中;简单应用)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答案:A

15、消费信用控制是对( )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11.2;容易;理解)、 A、不动产 B、耐用消费品 C、债券与股票 D、金融衍生资产 答案:B

16、利率传递效应中能够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是( )。(11.3;适中;简单应用)

A、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

C、再贴现利率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C 17、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导致公众调整持有的资产组合,进而引起收入变化的过程就是( )。(11.3;适中;理解) A、货币供应量效应 B、货币乘数效应 C、利率传递效应 D、资产替代效应 答案:D

18、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主要受( )的影响。(11.4;较难;理解) A、货币当局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力 B、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 C、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 D、货币当局对政策的调整力度 答案:C

19、降低税率属于( )。(11.5;适中;理解) A、宽松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 C、宽松的财政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

答案:C

20、下列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是( )。(11.5;适中;理解)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再贴现利率 C、加强公开市场业务 D、扩大消费者信用 答案:C

三、判断题。

1、物价稳定就是反通货膨胀。( )(11.1;适中;理解) 答案:错误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 )(11.1;适中;理解) 答案:正确

3、充分就业就是指所有劳动力 100%都有工作可做。( )(11.1;简单;识记) 答案:错误 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 )(11.1;简单;识记) 答案:错误

5、中央银行的各种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 )(11.2;适中;理解) 答案:正确

6、当中央银行判断经济过热、需要紧缩银根时,可以选择再贴现政策工具,降低再贴现率。( )(11.2;适中;简单应用) 答案:错误

7、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动,它就不能构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11.2;较难;简单应用) 答案:错误

8、流动性比率是中央银行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规定的流动性资产对现金和存款的比率。( )(11.2;适中;理解) 答案:错误

9、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11.2;适中;理解) 答案:错误 10、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11.2;较难;简单应用) 答案:正确 11、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11.2;适中;理解) 答案:错误

12、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11.3;较难;简单应用) 答案:错误

13、衡量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最主要的还是衡量效应发挥的快慢,而不是效应发挥的大小。( )(11.4;适中;理解) 答案:错误

14、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11.4;适中;理解) 答案:正确 15、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扩张的目标。( )(11.5;适中;理解)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

1、通常衡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有哪些?(11.1;简单;识记)

答:从各国的情况来看、衡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通常有三个:第一,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第二,CPI(消费物价指数)。它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第三,WPI(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

2、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冲突?(11.1;适中;理解)

答: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主要冲突分别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

3、货币中介目标的选择原则有哪些?(11.1;简单;识记)

答:一般认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原则是:第一,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中介目标变量的明确数据资料;且中央银行能够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判断。第二,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并能准确地控制中介目标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第三,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介目标变量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紧密关联。 4、中央银行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哪些?(11.2;简单;识记)

答: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企业、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用而采用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第一,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涉及证券交易的信贷活动加以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额所占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率,来调节或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第二,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第三,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不动产贷款的额度和分期付款的期限等规定的各种限制性措施。

5、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哪些配合模式?(11.5;较难;简单应用) 答: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配合模式:(1)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2)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松”效果;(3)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五、论述题

1、综合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请分析货币传导过程的三个阶段。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不动产贷款的额度和分期付款的期限等规定的各种限制性措施。

5、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哪些配合模式?(11.5;较难;简单应用) 答: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配合模式:(1)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2)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松”效果;(3)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五、论述题

1、综合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请分析货币传导过程的三个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