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系列培训(三)

更新时间:2023-12-18 06: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系列培训(三)

【第一部分:分组活动】 一、分组方式:

教师分、学生自主分、随机分。 1、 教师分组。

(1)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基础小组)

? 基础小组:2周后进行分组,需要时间了解学生层次。

合作6—8周的为基础小组。1、2次的为临时小组。

? 小组人数最好是4人,2男2女,各个学习层次的搭配。

全班人数不是4的倍数:多1人,组一个5人小组。

多2人,组2个3人小组。 多3人,组1个3人小组

下次全班再分组时这些孩子要分到正常的4人小组中。

? 学生在活动时有2个同伴:并肩同伴、对面同伴。

? 教师分组时可把每个学生的2个同伴固定下来,一直使用。学生在小组中位置。

中下 好 差 中上 4人小组要严格按此座位安排。最好的和最差的不要直接结对合作。 (2)把有相同点的学生分在一起。

如:全男、全女,全好、全差。偶尔用。 2、 随机分组。

学生编号、发卡号,教师不控制分组情况。此方式也要少用。 3、学生自主分组。

进行有趣的和社会技能有关活动时可用,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最好不用。 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二、活动前的准备:

1、明确小组目标、责任,写出来。

每次活动开始结束都要告诉学生小组的学习目标和社交技能目标。 2、教师如何分组?尽量让小组成员互补,各层次搭配。 6—8周后更换,制定新的表格。

3、年龄小的学生师分配角色任务,指定角色。自己分配可能会争执、生气。我们要让他们互相感到需要。

4、分组时需要的课桌必须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就布置好了。开始时不要让学生搬桌子布置教室,学生熟练了活动进入到一定阶段可以让学生协作。

5、让小组成员都兴奋起来,可以每组照一幅照片贴在墙上,或想一个特别的小组名字。 6、小组的第一次活动一定是要有趣的。

7、6-8周小组成员会联系紧密,如同亲人。在重新分组前要设计一些仪式和活动让这些组员不至难受。

8、在重新分组后教师可让原组重聚,开展1、2次活动。

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活动开始、结束必须要陈述学习目标和社交目标。开始时由教师和组长各陈述一次,结束时说一次。

2、小组成员要知道自己组内具体任务,而且知道要么是大家全赢,要么是都不赢。

3、开始时,要告诉学生期待他们有什么表现。把这些希望总结成几点,具体成几个规则。 比如:待在自己的小组,说话轻声,鼓励同伴参与。思考时学会总结,最后会去反思。

4、开始一定要给学生解释希望他们有什么表现。提出表现要求。比如:音乐问题,孩子们会尖叫

笑闹这个是可以接受的,但阅读活动时不能这样。

5、活动进行时教师要去监控。对自控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去干预。 干预时比去指出表现不好的更重要的是去表扬表现好的行为。 确保走过每组前面一次,对表现好的小组说一些赞扬的话语。 6、教师最后去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做的如何。 不必每次对每个小组都评价。

最好的评价方式是请小组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可具体请小组告诉大家他们三件好的和一件需要改进的。

确保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最后教师再进行全班总结性评价。

【第二部分:活动设计】 一、提问技巧。

帮助学生教师提问回答。 (一)问题派对

出发点:帮助学生站起来,不停走动去问别人问题。 方式一:教师准备问题。 方式二:学生准备问题。(这样较好)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把3—5个问题写在纸上。

2、全体学生起立,在教室走动,2人见面后问对方一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就不再往下

重复问这个问题,但如果对方答不了,可继续寻找下一个人解答,直至问题全部得到解答,活动结束。

3、提问对象是不同的。

活动方式不同,但都是原理、步骤、类型有关。 (二)回答马拉松

活动步骤:1、学生两两结对。

2、每人准备10----15个问题。

3、5分钟内轮流问答,不停顿。

4、在全班提出回答不了的问题。全班回答。 5、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问题。

也可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准备10----15个问题。 (三)问题小纸条

活动步骤:1、在不同纸上写3个问题。

2、教师收集后贴在墙上(摆在桌上)。

3、学生们拿与自己所写问题数量相同的别人贴的纸条。 4、没人拿的或拿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之后全班解决。 5、学生回答问题后在反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请提问者评价自己的回答。 (四)问题球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把一个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捏成小球。

2、扔给教师。

3、教师再将球扔给学生。

4、接到老师球的学生要解决球上问题。

如果教师是课堂唯一提问人,就不能确保每个学生?? (五)亮出你的底牌

活动步骤:1、学生把问题写在小卡片上。

教师决定卡片上写几个问题。

2、分4人小组。一个组员收集所有卡片。打乱顺序,发给本组员。

3、组员回答接到的问题,回答后在卡片上提上一个新的问题。

4、收集后洗牌再发给其他组员,这样循环几次,循环次数由教师决定。

每次只提出一个新问题,只回答1个。 (六)音乐问题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写一个问题在一张小纸条上。对折,隐藏问题。 2、教师收集所在问题。

3、教师放音乐。学生传纸条。音乐停止,拿到的学生回答问题。可重复。

4、老师也可制定问题。

5、全班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七)热马铃薯

活动步骤:1、围成圈,教师拿球投向一名学生。 2、教师对接球者提一个问题。

3、A生答完后将球投向B生,并对接球者B生提一个问题。

B生回答不了问题可将球投回A生。A生再投给另一个人。 (八)团队问题交换

活动步骤:1、以4人小组为单位订问题,教师决定问题数量。 2、把问题传给下一个小组。

3、回答完问题后传回给制定问题的小组。

(九)把同伴弄迷糊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找一个同伴。

2、教师要求学生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3个最难的问题。

3、同伴交换回答。允许使用课本。 4、回答不了的问题在班级提问。

(十)传帽子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在小纸条上写1—2个问题,对折,放入帽子(容器)。

2、传帽子,传到的学生抽一个问题回答,不会答放入帽子,重新抽问题。回答正确的

问题不再放回帽子。

3、帽子内问题答完游戏结束。

二、课堂游戏: (一)、思考---配对---分享

活动步骤:1、学生给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两两配对。与同伴交流答案。

3、4人小组讨论最佳答案。

游戏时间不长,可在课堂上随时用。 (二)三步采访

活动步骤:1、分4人小组,两两结对。教师给每对3—4个问题。 2、1号以采访方式就这3—4个问题向2号提问,反之。

3、4人小组讨论这3—4个问题。

与第一个游戏不同的是问题是3—4个。

前两个游戏适合热身和实践步骤。问题也可由学生设置。 (三) 马拉松

活动步骤:1、4人或6人小组。1人做记录员。教师设置问题。 2、组员轮流回答问题,记录员记录。

3、4人小组讨论这3—4个问题。 4、反思。

操作方式:1、小组互换问题回答,看其他小组的答案。(探究阶段) 2、可请发言人把本组答案在全班分享(质疑阶段) (四)任何时候

活动步骤:1、4人小组讨论不明白的问题,代表把问题汇报给老师。 2、每小组都给老师提3—4个问题。

操作方式:1、4人小组两两结对,互相总结老师所授知识内容。

2、回到4人小组中讨论达成一致。

(五)数字头

活动步骤:1、老师提出1个问题,4人小组安静讨论 2、教师叫号,该号生代表本组汇报发言。

每组4人有4个号,组长可以有权选任何一个号数。

这个活动的有趣之处,学生喜欢老师轻拍他们的头说1号2号?? (六)团队—对子—个人

活动步骤:1、教师提出一个难题,小组讨论。 2、4人小组两对,2 人同伴讨论。 3、个人把问题解决写在笔记本上。 (七)同伴游戏(类似拼图)

活动步骤:1、分4人小组,再分2人小组。2对分别到教室一侧。给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问题和活动。

2、回到4人小组。互换2对的讨论答案。 (每对带回整个问题的二分之一。) (八)一分钟纸

活动步骤:1、教师提一个问题,用1分钟写答案于纸上。 2、教师只能提3个问题:你今天学习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还不明白的两件事是什么?

对于学习,你还想知道更多的是什么? 师从中选1个问题给学生答。

3、操作方式一:请学生们小组内讨论答案。

操作方式二:如果提第2个问题,可以让他们去寻求同伴帮助,或以游戏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向老师求助。

学生向老师提问,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测试老师。在有趣的情况下让老师了解自己不懂的是很安全的。

(九)展开—抽取

活动步骤:教师把问题准备好发给学生,象发牌。

2、轮到一个组员时,他可以从任何一个其他组员的牌堆中抽取一张。 3、操作方式一:抽取者答题。

操作方式二:抽取者决定组内任何一个答题。答对了卡片放入组中间形成一堆,反之,放回原堆。 4、不需要找出获胜者,此活动不需要有竞争。 牌全放到桌子中间游戏结束。

16-20题,4的倍数的题量较合适。 (十)找到这个人

活动步骤:1、每组准备15-20个问题,写在纸上。

2、学生们拿着在教室四处走动,找到可以回答问题的人。 只能问别组的人。

3、写下答案及答案者名字。 4、直到回答了所有问题为止。

5、回到4人小组,讨论这些答案。若答案有不同,讨论出正确答案。 (也可以每人拿4套不同问题,回到4人小组再和大家分享)

三、学生游戏理论支撑。 (一)、教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游戏不仅仅是有趣,让学生学得更多,学生提高更多的游戏才做,与学习无关的不做。

游戏设计要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的各种原理、步骤、目标?? 设计自己的游戏时把这些理论考虑进去产。

教师对教学的信仰很重要。教师如果很自然的接受这些理论,就会逐步去实施,课堂也会 可以把游戏活动与讲授内容结合起来。

(二)、游戏设计的:

1、有学习价值,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

2、能教会学生去获取信息、思考、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成长、融入社会。 3、让学生愉悦但不能太肤浅、太傻。 4、游戏的某些环节要涉及到合作。

5、问题不能太容易,没有挑战。不能太难,会打击学生。

6、结束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并总结游戏与所学内容有怎样的联系。 7、不要用太多的游戏 ,再好的东西用多了也就不好了。

四、学习的4个阶段的游戏活动: 1、“热身”阶段——游戏活动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不要以个人。检测学生已知,唤起好奇心。建立兴趣。昨天10种提问游戏可以用在这一阶段,用以检测已学到的知识。 2、“探索”阶段——活动以团体为单位。可以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形式设计活动。提问方式很重要,让他们感觉是做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参与进来。 3、“质疑”阶段——活动设计以团体为单位。他们要通过游戏发展技能重现知识。选择学生们正在球的游戏,修改规则,在课堂上玩。 4、“实践”阶段——可以设计一些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可以将前阶段的游戏变成个人的游戏。把检测测验设计成游戏。

五、游戏设计的注意事项: 1、游戏名称要学生感兴趣。 2、指示、规则清晰简单。 3、有学习价值。

4、设计当中反思用到了哪些“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的理论。 5、活动指标要简明,步骤多可以分步进行。 6、第一次游戏时可能解释时间会长。所以可以选择游戏反复使用,让学生熟悉,学生答不出问题,我们也要有所准备。

7、要明确问题的提出是教师还是学生。从以下因素考虑:时间/学习周期/在哪个学习步骤/学习内容。

【第三部分 图表】

一、 为什么使用图表?

1、帮助学生把老师讲授的变成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要去做、动而不是被动去听的。被动的听不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说和写这些是积极的,他们是在创造。图表帮助学生把被动的听变主动的写。

2、大脑处理图象比文字快。图表把老师的话变成了有形的图。它们会在学生脑中储存更长时间。学生也兴趣更浓一些,因为有事可做。 3、可以选择2-3种适合学生的图形反复使用。 如果是新图表要解释清楚。

4、学生随时间推移会自己制作图表。他们意识到图表帮助学习而乐于去制作。 5、更好的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制作图表方式

1、由教师控制 2、由学生控制

第一次要把图表给学生看,并出示图表中的部分。讲课结束后,检查学生是否完成。 第二种是让学生选择要用的图表,前提是学生会制作图表。

让学生制作图表要学生在对图表熟悉后,但教师无法去看全部的图表,让学生解释图表构造也会花很多时间。这时可以在讲授结束后由同伴互相介绍自己的图表。在同伴合作时有3件事情很重要:

1、教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教同伴时自己是再学了一次。

2、解释图表给同伴时也容易发同自己的错误而利于更正。

3、对方也有可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有3次机会检验图表。

三、 三大类图表。

1、最高处最重要,往下逐步细化。 最重要的在中间,细节往两边走。 2、展示事物发展顺序。

3、表述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设计图表过程就是批判性解决问题认识的过程。

2、解释图表给同伴时也容易发同自己的错误而利于更正。

3、对方也有可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有3次机会检验图表。

三、 三大类图表。

1、最高处最重要,往下逐步细化。 最重要的在中间,细节往两边走。 2、展示事物发展顺序。

3、表述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设计图表过程就是批判性解决问题认识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v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