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4 13:02:02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卢龙县弘远学校 校本课程

前 言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礼仪的历史。在儒家学说中,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明礼仪、素养极高的人,像孔融、周恩来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文明礼仪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开展讲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规范,争做文明的小公民,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风尚。

《弘远学校礼仪读本》将秉承孤竹古训,弘扬夷齐风范。立足卢龙故土,着眼未来发展。为提高我校学生礼仪道德素质,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尊师敬长的行为,特制定此礼仪读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让我们通过学习各种礼仪,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

2

目 录

第一单元 校园礼仪篇(上)

尊师礼仪 同学礼仪 升旗礼仪

第二单元 校园礼仪篇(中)

课堂礼仪 上下楼梯 行走礼仪

第三单元 校园礼仪篇(下)

穿着礼仪 称呼礼仪

问候礼仪

第四单元 生活礼仪

电话礼仪

道路交通礼仪 乘车礼仪

网络礼仪

其它生活礼仪

第五单元 家庭礼仪篇 餐桌礼仪 待客礼仪 做客礼仪(上) 做客礼仪(下)

第六单元 社会礼仪篇

集会礼仪

图书馆 阅览室礼仪 购物礼仪 赛场礼仪

其它礼仪

礼仪三字经 日常文明用语 常见不礼貌的说法 常见有礼貌的说法

二十四孝(上)

二十四孝上(中) 二十四孝上(下) 后记

4

第一单元 校园礼仪篇(上)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岳飞问路,颇知礼节,得已扬名,成为英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名传天下;张良三次拾履,不厌其烦,意外获得兵书,终成大军事家。我们的祖先用“文明、礼仪”演绎出多少感人的故事。

名言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第 1 页

尊师礼仪

尊师是我国传统的美德。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为学生“传道、授业、

解惑”,被称为“全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如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程颐为师,有一次他俩去请教老师,正逢老师午睡,为了不惊醒老师,俩人站在门外雪地等候。当老师醒来时,雪已有一尺深,杨、游二人遍身是雪,仍然恭敬地站立在门外,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尊师美

谈。

作为深受老师教诲的小学生,理所当然应该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尊敬老师,应发自内心,见之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老师要讲礼节。

跟我学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

第 2 页

“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晨风吹,阳光照。好学生,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学知识,遵教导。 与师谈,要谦恭。见师忙,不打扰。 写作业,贵独立。老师见,心欢喜。 遇老师,要让路。要诚实,不说谎。

读一读 礼仪故事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加入了共产党。1937年1月,当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第 3 页

上学时的老师,朴素、谦虚勤奋象。1927年大革而徐特立却毅然徐老六十岁生日说:“你是我二的先生,你将来

的伙伴。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显而易 礼 仪名言 师生常用语:

(1)师生相遇:“老师好!”“老师再见!” “叔叔好!阿姨好!校长好!”

(2)请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

(3)汇报工作:“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了。”“老师,我有事找您,您方便吗?”“老师,近来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您什么时候有空,向您汇报一下。” (4)受到批评:“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扬:“谢谢老师!”受到冤枉:“老师,我也有责任,但我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会注意的。”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第 4 页

同学礼仪

在校学习,同学们朝夕相处,是亲密的伙伴。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显而易见,同学间关系的好坏,对教育过程发生潜在的、有力的影响,同窗间的友谊也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之一。从小珍惜同学的友情,处理好同学关系,在自

己获取知识和成长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大益处。尤其是现在,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与同学关系相处好了,就相当于自己有了很多兄弟姐妹,对个人的成长非常有益。为建立融洽、和谐的同学关系,彼此之间就应以礼相待,注重文明礼貌。 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可是偶尔也会产生

摩擦,那么,我们怎样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同学间相处应该做到哪些呢?如果你能做到下面要求的,我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朋友吧。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

第 5 页

跟我学礼仪

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读一读 见同学,问声早。互礼让,要记牢。 听人言,要专注。不插话,或友情。

表谢意,话先行。同学间,互关心。 善理解,乐助人。懂谦让,团结紧。 敬人者,人恒敬。言必信,行必果。

学尊重,懂宽容,集体荣,我才荣。

我心中,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开学后的一天,我参加合唱排练的时候下起了很大很大的雨.一直到我们放学大雨也没喘气地下.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它的大鼓重重敲了起来.我看别的同学陆续都走了,心里很急但是我没有带雨伞.这时我看到我的好朋友毕翼飞,她打着雨伞正要向门外走.我红着脸跑了过去不好意思地说:“毕翼飞,咱们俩打一把伞,好吗?”毕翼飞亲切地说:“好的.”

走在路上,我全身一点儿也没湿,再看看毕翼飞她的左半身湿了一大片.我赶紧把伞往她那边推了推说:“小心,别淋感冒了.”毕翼飞连忙说:“没

第 6 页

礼仪故事

关系,我的身体棒着呢!”她顺势把伞向我那边推了推.这样下去可不行,她全身都会淋湿的,会得病的.我挽起她的胳膊,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挤在那小小的伞下.走到半路碰到来接我的爷爷,我对毕翼飞说:“谢谢你毕翼飞,自己走路一定要小心啊!”望着毕翼飞渐渐远去的身影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雨水滴滴答答地歌唱,从来没有这么动过事情过去很久了,每当我想起那一幕,心中就充满了感动.接受了同学的友爱,我要把友爱传播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同学们,你们都在弘远学校的校园里共同学习、生活,希望你们彼此之间都能架起友谊的桥梁,真诚的对待他人,让更多的同学成为朋

同学间常用语:

(1)课间,碰掉了同学的东西:“哎呀!对不起!”“没关系!”

(2)在教室,无意踩着同学的脚或撞同学了:“对不起,看看伤着没?”“没关系!”

第 7 页

升旗礼仪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周一都

要升国旗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根据《国旗法》规定,在学校我们

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升国旗应该在一种严肃、庄重的气氛和场合中进行。在升国旗的仪式中同学们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跟我学礼仪 1.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隆重的仪式.参

加升旗仪式前,我们应该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裤扣,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

方向立正站好.不能迟到,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

第 8 页

2.在升国旗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肃静,在行进中和运动中的同学都必须原地站立,向着国旗的方向,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行队礼,眼睛要注视国旗,直到国旗升至杆顶为止.不允许任何人在升旗时走动,交头接耳,嬉笑打闹。

3.国歌是音乐形式的国家象征.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4.认真聆听升旗致辞和国旗下的讲话,保持安静;升旗仪式结束以后,各班同学应有序离开,不得拥挤,不得高声喧哗.

礼仪故事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的时候,国歌奏响,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迎风徐徐上升。天安门广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广场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腾声。一个国家强大了,她的国民就不会受到欺负,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爱护她、保卫她。

星期一 操场上 奏国歌 升国旗 老师们 注目礼 队员们 行队礼 同学们 要严肃 睁眼睛 看国旗

身站直 不乱晃 唱国歌 要响亮 长大了 尽全力 使祖国 更美丽

[行为导航]

第 9 页

全班同学国歌声中和模拟升旗的情景中训练“肃立”与“脱帽”。 辨析:

1.升旗时,小李忘记戴绿领巾了,他也不就对国旗行注目礼了。( )

2.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经过主席台,头向右侧,两眼注视主席台,行进时还要做正步。

同学们,爱国,就从升旗仪式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每一次,严肃而庄重的升起我们的国旗。伴随国旗的升起,我们健康成长;伴随国旗的升起,建立起热爱祖国的信仰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伴随

国旗的升起,祝愿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礼仪名言 得体的、高尚的举止是通行无阻的护照。

———约翰逊

品德, 、 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

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

第 10 页

第二单元 校园礼仪篇(中)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

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

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11 页 第

课堂礼仪

课堂礼仪则是学校礼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许有的同学会问:课堂是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也需要讲文明礼仪呢?因为学校是文明的窗口,课堂则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地方;课堂还是个小社会,同学间的交往,师生间的沟通都离不开文明礼仪;此外还因为课堂活动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它不仅关系到自己,还影响到他人,所以课堂需要一定的礼仪来规范它。

跟我学礼仪

1、课前,学生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品、本节课所需课本、笔记本等,一

律放在课桌左上角。教室黑板擦干净,讲台物品摆放整齐,无粉笔灰。

2. 预备铃响,学生应迅速进入教室安静端坐,恭候老师上课;室外课(体育课、音乐课、信息技术课、活动课等)必须在教室外走廊排成两列队伍后,课代表在前、班长在后,带领学生有秩序地在预备铃响前到达目的地,保证正常上课。路上队伍整齐,不嬉笑打闹。

3. 上课铃响后,老师进教室,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老师说“同学们好”,全体学生回应“老师好”。在老师说“请坐下”后,全班同学一起坐下,老师开始上课。向老师问好时,态度要诚恳,眼睛看着老师,面带微笑,声音要整齐响亮。

4. 迟到的同学进教室要喊“报告”,经老师批准后方能回座位听课。 5. 课堂上,学生坐姿要端正,注意力要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勤于笔记,不随便讲话,不翻阅与本课无关的书籍。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积极参与,不说闲话,保证课堂活而不乱。

6. 回答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举手,经老师批准后,起立并用普通话回答,回答完毕,经老师准许方可坐下。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

第 12 页

7.上课期间,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8.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在违反纪律时,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得顶撞老师。

9. 下课铃响,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老师宣布下课,全体同学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待老师离开 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10.在公共教室上课,须听从指挥,爱护仪器设备,保持室内清洁,不得在桌、椅、墙上等地方乱涂乱划。

读 一 读 上课铃声丁零响,大家赶快进课堂,

学习用品桌上放,等着老师把课上。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同意才开口, 别人发言手放下,虚心学习进步大。

[行为导航]

老师提问,一学生举右手;一边举手,一边叫:“我知道,我知道。”并移动身体,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提问时,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回答;甚至没有被老师请到,已经站起来回答了,并且把手举得高高的。

觉得他做的对吗?为什么?

13 页 第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礼仪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第 14 页

上课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机,老师讲课如果学生随便发言,那么其他同学会听不见老师讲课的内容。所以,上课时要向老师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必须先举手。小朋友写字用右手,举手用左手,要说话举起右手,靠近耳边,左手略高于头,左臂悬空,要轻轻放在桌上,注意不要碰到响声,不要把左手举得很高,身体保持原来的姿势。举手后还要得到老师的同意。老师请谁发言,谁就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其他同学手放下,虚心听取别人发言。

上下楼梯

学校教学大楼中有好多教室,我们上学、放学、休息都要上下楼梯,如果上下楼梯不遵守纪律,会发生事故造成危害。上下楼梯守纪律,是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礼仪无处不在,上下楼梯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风貌。为了你我的安全,大家一定要遵守上下楼梯礼仪。

(1)不可在楼梯间、走廊上游戏、奔跑、打球、攀爬、推挤等。

(2)上下楼梯时依序拾级而上或下。

(3)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行走,轻声慢步。

(4)集体在楼梯间、走廊上行进时,需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冲撞、推挤,发生意外。

(5)不在走廊上、楼梯间奔跑、推挤、攀爬。 (6)行进转角处,不可突然冲出。

上下楼梯:脚步轻轻靠右依次慢行,一步一个台阶,不跑不跳,不扶栏杆,不把身子探向栏杆外,不攀爬楼梯栏杆,不要并行,不在楼梯处逗留或跳跃,严禁坐在楼梯扶手上滑行。还要注意做到不吵嚷、不拥挤、不起哄、不推搡、不超越,安全有序下楼,学生靠两边走,留出中间过道。队伍行进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脚下,宁可速度慢一些,也不要摔倒。当发现自己前面或旁边有人突然摔倒,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5 页 第

跟我学礼仪

礼仪故事

德国人的礼貌习惯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 会有这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 回头看后面有没 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后面的人进去 后,也总是 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没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 而去的举动。令人感动的是,所有的人都 这样做。德国的公共 场所都有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都惊奇地发现,无论 人多、 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有并排站在扶手 梯上的。不可思议,德国人,说,上 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 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 想啊。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非常钦着

佩这一行为。这一左右现象到处 可见:男的走在左侧,同行的

第 16 页 女的走在右侧,怕的是车辆撞上女的;也有小辈走在左侧,长辈

走在右侧,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为了方便照顾对方。

在走廊里如何处理班级相遇时的拥挤情况?

在走廊或楼梯行走时,不紧贴或用手扶摸墙壁,不拥挤,不打闹,要自觉靠右侧有秩序的行走。班级与班级相遇,处在有利于疏通道路的班级先行,不能争抢着过,不要互相拥挤,不要吵闹,更不能大声说不利于稳定秩序的话语

一个人走进酒店要了酒菜,吃完摸摸口袋发现忘带钱了,便对老板说“店家今日忘带钱了,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把他送出了门。

这个过程被一个无赖给看见了,他也进了饭店要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带钱了,改日送来”。

谁知店老板脸色一变,揪住他,非剥他的衣服不可。 无赖不服说:“为什么刚才那人可以记帐,我就不行?”

店家说:“人家吃饭,筷子在桌子上找齐,喝酒一盅盅地筛,斯斯文文,吃罢掏出手绢揩嘴,是个有德行的人,岂能赖我几个钱,你呢?筷子在胸前找齐,狼吞虎咽,吃上瘾来,脚踏上条凳,端起酒壶直往嘴里灌,吃罢用袖子揩嘴,分明是个居无定室,食无定餐的无赖之徒,我岂能饶你!”

一席话,说得无赖垭口无言,只得留下外衣,狼狈而去。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哑然失笑。笑过之后,你从故事中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颜元 微笑是最完善的礼仪。——佚名

小兔子美美最喜欢“臭美”了,每天都要穿漂亮的衣服才肯出第 22 页

门。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给美美穿运动服,可美美一定要穿裙子,妈妈说:“外面路上有很多积水,会溅很多泥点子到裙子上的。”美美说:“我就是要穿裙子,裙子漂亮,穿裙子就是小公主了。”妈妈只好

称呼礼仪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

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立世, 而闻名的称谓便是体现礼仪的重要内容。古代的国人对于称谓有 严格的规定,晚辈与长辈之间,同辈之间都有固定的称呼。作为优秀文化传统的接班人,你们是否也赞同我们应该使用礼貌称谓呢?

同学间的称呼用你,对老师长辈尊称有礼貌,要称“您”。因为这是尊重师长,礼貌待人的好品质。 跟我学礼仪 23 页 第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名带姓地称呼,一般称哥哥、姐姐或小妹、弟弟等。有时,弟妹也可直呼其名字,以示随便。

(3)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传 统 称 谓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读 一 读 第 24 页

对长辈 心诚敬 礼貌称 显文明 唤亲戚 轮辈份 陌生人 看年龄 同学情 胜手足 热情唤 亲切呼 说花名 取绰号 不文明 不礼貌

礼仪故事

我的尊严故事——绰号

我脑海中藏有许多关于尊严的故事,其中有一件是最伤我的自尊心的一个故事。

我四年级时,班上有一个叫梁陈耀的男同学,爱给别人取绰号,给我取了个叫“鸭子”的绰号。我在班上女生中,算是高个子,走路又不是左拐一下右拐一下,嘴形又不是又长又扁的鸭嘴,为什么要这样丑化我?即使哪个同学身材长得不够标准,也不该把人喊成动物。我把这件事告诉爷爷,爷爷却说,小孩子间的事就自己学着处理。他们俩使我很伤心,一个人躲在厕所里掉眼泪,还闹着要转学。

后来,梁陈耀转学到了别的学校,我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心,继续留在这个班上。可是,好景不长,梁陈耀在班上又有了接班人M同学,“鸭子”这个绰号被M同学升级为“死鸭子”,我心里更难受了。但是,我不会再闹转学了,我要留在这个班上,让他们明白,不给人尊严,给同学取绰号,以伤人取乐一时,不是害自己一世吗?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吗?况且,你说人家是丑鸭子,成天又跟这些人在一起,你不也是一个丑鸭子吗?自己侮辱自己,

25 页 第

这不很悲哀吗?我希望每一个同学,既要 尊重自己,更要尊重别人。彼此尊重,做一个高尚的学生。

好言好语暖人心——佚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问候礼仪

“互相问好”是一种最基本的自尊和受人尊敬的表现,而自尊和受人尊敬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主动向别人“问好”,是一种修养、一种友爱、一种欣赏、一种自尊的表现;能得到别人的“问好”,是一种认可、一种关爱、一种鼓励、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应该说,“互相问好”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加深友谊、振奋精神的一种最朴实、最常用、最微妙、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骑车发生碰撞、或者有一点小摩擦时,有同学用一句“对不起”换来“没关系”,相互谅解,一笑了之;有的同学却骂骂咧咧、恶语伤人换来拳脚相加、疯狂报复,将小事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

第 26 页

小河马吃饭

每天吃饭时,小河马就围好饭兜兜,等着妈妈来喂饭。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呱呱呱,小河马,难为情,吃饭还要妈妈喂。”小河马听了,头一歪,嘴巴一噘;“就要妈妈喂。”

有一天早晨,妈妈把饭做好了,有事要出门,就让小河马自己吃。可小河马就等妈妈回来喂他,太阳老高了,妈妈还没回来,小河马饿得直哭。

小青蛙只好来帮忙,可是他个子太小了,小河马嘴巴又大,喂了半天才喂了一口,累极了。小河马不停地大哭:“妈妈快回来呀,喂我吃饭呀!”小青蛙着急地说:“小河马你的手呢,你快自己吃饭呀!”

小河马听了小青蛙的话,拿起了勺子,一口一口地把饭全吃完了。

小青蛙高兴地说:“小河马真能干。”

妈妈回来了,看到小河马吃饱了饭,和小青蛙一起玩得那么开心,妈妈也高兴地笑了。

待客礼仪

《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亲戚朋友到自己家里来做客,那是因为他们愿意与你交往,说明你是一个让人愿意接近的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客人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热情招待,礼貌待人。试一试吧,你肯定会是一个让人喜欢的人!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

跟我学礼仪 37 页 第

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 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 着吃饭。

客人来,热情迎,先请坐,再倒茶, 天热开扇递毛巾。客人问,礼貌答, 客人走,说再见,吃饭让客先入座。 客人送礼要谢谢,不能与客人争吵, 大人说话别打扰。懂得礼貌待客人, 文明礼貌好少年。

读 一 读 [行为导航] 演一演:

模仿小伙伴到你家做客,学着招待小伙伴,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和动作。 读一读:

今天同学到我家,热情友好招待他,共同游戏一起玩,团结友爱人人夸。 评一评:

你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孩子吗? 自己说 伙伴说 家长说

礼仪故事

第 38 页

蒲松龄“唐诗待客”的故事

有一天,蒲松龄的家里来了几个朋友,蒲松龄很想招待他们吃饭,可是家里只有六文钱了。他的妻子刘氏愁得不知所措。蒲松龄却说,“好办,好办!”他附在妻子的耳朵上,说如此如此便可。

于是,他的妻子刘氏到集市上花两文钱买了一把韭菜,花两文钱买了一把豆腐渣,花两文钱买了一个冬瓜。然后从门前的柳树上掐下一把嫩柳叶,又从鸡窝里掏出几个鸡蛋。便开始做菜。等菜做好,每上一道菜,蒲松龄都要报出一个非常别致、非常好听的名字。

第一道菜是清炒韭菜,上面铺着蛋黄,正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道菜是用焯好的柳叶,撒上细盐,上面摆了几个蛋白,正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三道菜是清炒豆腐渣,正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是一盆汤,里面飘着几个冬瓜刻的小船,正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做客礼仪(上)

到别人家做客,临别时最开心听到的无疑是主人的热情邀请:欢迎你下次再来!要想听到这句话,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客人。你在主人家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体现着你个人的素养。文明的素养,得体的谈吐,自然就会受到主人的欢迎了。

做客礼节

39 页 第

跟我学礼仪

热情待客的小刺猬 有只小刺猬叫胖胖,这天,胖胖的妈妈出门了,把他一个 人留在家里。就在这时,有人来敲门,胖胖从门上的猫眼里,看见是鼠大婶来了。胖胖把鼠大婶请进了屋,并给鼠大婶倒了

杯热茶。不一会儿,刺猬妈妈回来了。“妈妈,鼠大婶来了!”

胖胖走到门口迎接妈妈。“刺猬妈妈,你有小胖胖真乖,真会

招呼客人!”小胖胖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礼仪故事 小 狗 做 客

在奇奇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一天,小猫请小狗来他家做客。

小狗走到小猫门前,看见门关着,便嘟哝起来:“请我来还把门锁上,小猫真是的!”接着就嚷嚷:“小猫,快开门,要不我走啦!”“来啦!来啦!”小猫一边说一边打开门,“请进。”“哇!你家布置得挺不错嘛!”小狗在客厅里东瞧瞧,西望望。“ 谢谢夸奖。”小猫笑着说,“对了,我做了一盘三明治,这儿还有可乐,请你品尝品尝。”“怎么不早说,肚子都饿扁了。”小狗说着,一个筋斗翻上餐桌,拿起三明治往嘴里一塞,又举起可乐猛摇,然后猛一开瓶盖。

第 40 页

“嘭!”随着一声巨响,从瓶里喷出可乐洒在小狗、小猫的脸上和地板、餐桌上。“哎哟!小心点,别把地板弄脏了!”小猫叫道。“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可乐爆炸”吗?我在家常玩,没事!”小狗慢条斯理地回答。

“哇!”小狗突然像发现 新大陆似的指着厨房喊 ,“我最吃的红烧肉!”说着又跳到厨房,不顾一切地抓起一块红烧肉往嘴里塞。“别急,别急,没人跟你抢。”小猫笑着将红烧肉端到客厅餐桌上,接着又端上了凉拌韭菜、油炸排骨。 小狗看见有油炸排骨,

急忙又拿起一块来啃。接着,小猫又端来一瓶“人头马”。小狗一看有酒,赶紧给自己和小猫各倒了一杯,然后举起酒杯对小猫说:“来,咱俩干。”说完,一饮而尽。不一会儿工夫,桌上的酒菜便被一扫而光了。

晚上,小猫送走了小狗。说:“这样的邻居我再也不敢惹了。”

做客礼仪(下)

1.选择适当的时间,最好事前同对方约定时间。 2.做客时穿戴要整齐,仪容要整洁。

3.进门前要按门铃或轻轻敲门,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方可进入。 4.主人斟茶或给糖果,应起立双手接过,并说“谢谢”。

5.不可与表弟表妹等小伙伴一起忘情嬉闹,不可随便进入大人的卧室和乱翻别人的东西。

6.离开亲友家时,要郑重其事的告别。

7.送礼关键在表达心意,不在于贵重与否;小学生是完全消

41 页 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c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