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电气工程师电力协会习题集 第 10 套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10 13: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10 套试卷

试卷所属书目:供配电专业

试卷所属章节: 35kV 及以下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 试卷备注:35kV 及以下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

试 卷 单 选 题

1. 选择屋外裸导体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应符合( )。 A. 历史最高温度; B. 年最高温度平均值; C. 最热月平均温度;

D.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

2. 屋外配电装置选择导体时风速应按( )。 A. 50年一遇离地高10m处最大风速; B. 30年一遇离地高10m处最大风速;

C. 百年一遇离地高10m处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 D. 30年一遇离地高10m处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

3. 裸导体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 )。 A. +60℃; B. +70℃; C. +75℃; D. +80℃。

4. 验算导体短路热稳定时,裸导体最高允许温度,对硬铝可取( )。 A. +175℃; B. +200℃; C. +250℃; D. +300℃。

5. 验算导体短路动稳定时,硬铝最大允许力应为( )。 A. 70MPa; B. 90MPa; C. 125MPa; D. 140MPa。

6. 低压配电系统铝导线固定敷设,当绝缘子跨度在2~6m,其最小芯线截面

1

应为( )。

A. 2.5平方毫米; B. 4平方毫米; C. 6平方毫米; D. 10平方毫米。

7. 设计所选用的导体,其长期允许电流( )。 A. 应计及故障时转移过来的负荷;

B. 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C. 1.3倍于正常工作电流; D. 2倍于正常工作电流。

8. 验算导体动热稳定用的短路电流,应为( )。 A. 对称短路电流; B. 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C. 两相异地接地短路电流;

D. 单相、两相接地短路及三相短路中最严重的短路电流。

9. 验算导体短路热效应的计算时间,一般宜采用( )。 A. 主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 B. 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 C. 主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 D. 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

10. 导体采用多导体结构时,其长期允许载流量为( )。 A. 各分导体载流量的代数和; B. 各分导体载流量的加权和;

C. 应计及邻近效应和热屏蔽对载流量的影响; D. 应计及集肤效应和热屏蔽对载流量的影响。

11. 低压配电系统导体截面选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A. 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和启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B. 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C. 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D. 软导线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

12. 低压配电系统中绝缘导线和电缆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应按(选择其截面。

2

) A. 不重要回路按冷却条件最坏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B. 只对冷却条件最坏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C. 当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m时,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D. B或C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13. 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中性线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 )。 A. 线路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且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 B. 最大相电流;

C. 线路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

D. 最大相电流,且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

14.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其中性线截面应( )。 A. 按线路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计算,且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 B. 不小于相线截面;

C. 按最大相电流计算,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 D. 为相线截面的1/2。

15. 在TN-C系统中,下列关于保护(PE)线和中性(N)线说明正确的是( )。 A. 整个系统中PE线和N线是分开的; B. 整个系统中PE线和N线部分分开; C. 整个系统中PE线和N线是合一的; D. PE线和N线中可接入开关设备。

16. 电缆型号由拼音及数字组成,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钢带铠装的电缆型号为( )。 A. YJLV22; B. ZR-YJLV22; C. ZR-YJV; D. ZR-YJLV32。

17. 型号为KYJV代表( )。

A.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B.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C. 聚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D. 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18. 一般不采用铜芯的电缆是( )。

3

A. 水下敷设工作电流较大的电力电缆; B. 一般用途的电力电缆; C. 移动式电气设备用电缆; D. 控制电缆。

19. 用于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在60s以内的电力电缆,其缆芯与金属套间额定电压应为( )。 A. 100%; B. 133%; C. 173%; D. 200%。

20. 低温环境下不宜用的电缆是( )。 A. 油浸纸绝缘; B. 交联聚乙烯绝缘; C. 耐寒橡皮电缆; D. 聚氯乙烯绝缘。

21. 选择硬导体形状时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 A. 集肤效应; B. 热屏蔽效应; C. 电晕;

D. 腐蚀性气体。

22. 校验多片矩形导体短路时的机械应力应按( )。 A. 相间作用应力;

B. 同相导体片间相互作用力的应力; C. A、B中应力较大者; D. A+B。

23. 在下列情形中导体可以不设伸缩接头的有( )。 A. 硬母线与主变压器端子连接处; B. 硬母线长度不超过30m时; C. 支持基础不均匀下沉;

D. 在地震基本烈度超过7度的地区,屋外配电装置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

24. 下列因素不是敞露式大电流母线附近钢构发热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钢构的防腐涂层;

4

B. 涡流; C. 磁滞损耗; D. 环流。

25. 硬导体材料一般可用铝合金,则使用铜材的情况是( )。 A. 位于市区; B. 化工厂附近;

C. 工作电流在3000A以下; D. 地震多发区。

26. 硬导体型式有矩形、槽形、管形,恰当的是( )。 A. 工作电流≤4000A选单片矩形; B. 工作电流≥4000A选多片矩形; C. 工作电流≥8000A选槽形; D. 户外配电装置采用管形。

27. 硬导体截面选择要按短路电流校验动稳定,与其无关的有( )。 A. 导体材料的最大允许应力; B. 导体材料的温度系数;

C. 支持绝缘子间的跨距及相间距; D. 三相导体排列方式。

28. 大电流三相母线不对称排列的条件下,对可不采用换位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不平衡电压不超过2%;

B. 单回距离不超过300~400m时; C. 夹固的封闭母线;

D. 支持点适应加装伸缩接头。

29. 软导线截面选择的一般原则为( )。 A. 根据回路负荷电流选择; B. 根据电晕放电条件选择; C. 根据腐蚀气体影响选择; D. A+B+C。

30. 有效防止电晕放电的措施为( )。 A. 使用钢芯铝绞线; B. 使用铝绞线;

5

C. 使用槽形导体; D. 使用分裂导线。

31. 电缆直埋敷设时,不符合要求的做法是( )。 A. 在电缆全线上方敷设混凝土保护板; B. 电缆转弯处在地面加标志处; C. 埋深不小于0.5m;

D. 直埋的电缆上下左右回填不小于0.1m的软土或砂层。

32. 电缆与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最小平行距离是( )。 A. 25m; B. 10m; C. 15m; D. 20m。

33. 直埋电缆的接头与相邻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 )。 A. 0.1m; B. 0.25m; C. 0.5m; D. 1.0m。

34. 直埋电缆遇到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 )。 A. 在斜坡以上平坦处; B. 在斜坡以下平坦处

C. 在斜坡段,接头坡度一致; D. 在斜坡段接头要水平。

35. 电缆敷设于保护管中时,正确的规定是( )。 A. 管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B. 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 C. 管顶距地面不小于0.8m;

D. 并列管之间应保护0.5m的间距。

36. 电缆地下敷设时,在浅水区及深水航道区最小埋深分别为( A. 0.5m,2.0m; B. 1.0m,2.0m; C. 0.5m,1.5m; D. 1.0m,2.5m。

6

。 )

37.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不符合规定的是( )。 A.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B. 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可以迭置;

C.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用品字形配置; D. 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尽可能不同层布置。

38. 35kV以上高压电缆明敷时,普通支架、吊架水平跨距及垂直跨距分别为( )。

A. 0.8m,1.5m; B. 0.8m,1.2m; C. 1.5m,3.0m; D. 1.0m,3.0m。

39. 电缆固定用部件的选择,不符合规定的是( )。 A. 三芯电力电缆可用扁钢制夹具; B. 不得用铁丝直接捆扎电缆;

C.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的刚性固定可采用钢质夹具; D. 强腐蚀环境应采用尼龙扎带或镀塑金属扎带。

40. 下列关于电缆支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支持单相工作电流大于1000A的交流系统电缆支架宜用钢制; B. 金属制的电缆支架应有防腐蚀处理; C. 电缆支架应符合工程防火要求;

D. 金属制桥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

41. 在隧道或电缆沟中不需设置防火墙的部位是( )。 A. 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 B. 沟道中通风区段处;

C. 至控制室的沟道入口处; D. 沟道中相隔约100m处。

42. 阻火墙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下标准试验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 A. 1h; B. 2h; C. 3h; D. 4h。

7

43. 采用单芯导线作保护中性线(简称PEN线)干线,当截面为铜材不应小于( )平方毫米;为铝材时不应小于( )平方毫米;采用多芯电缆的芯线作PEN线,干线其截面不应小于( )平方毫米。 A. 6,10,2.5; B. 10,16,2.5; C. 6,16,4; D. 10,16,4。

44. 35kV及以下电缆标准敷设温度,空气中为( ),土壤中为( )。 A. 35℃,20℃; B. 40℃,25℃; C. 30℃,15℃; D. 40℃,20℃。

45. 自容式铝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 )倍计算。 A. 6; B. 20; C. 12; D. 15。

46. 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且交叉敷设,允许距离为( )mm。 A. 500; B. 1200; C. 800; D. 1000。

47. 直埋敷设的电缆与公路交叉时,应穿保护管,且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 )m以上。 A. 1.5; B. 1.0; C. 1.2; D. 0.5。

48. 单根电缆保护管使用时,每路不宜超过( )弯头。 A. 3个; B. 4个; C. 5个; D. 2个。

8

多 选 题

49. 3~35kV配电装置导体设计一般要求有( )。 A. 导体允许电流不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B. 动热稳定电流应按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应考虑电力系统远景规划发展计算数值;

C. 采用高压限流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可不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性校验热稳定; D. 检验动热稳定短路电流计算值应取三相、两相、单相接地中的最大者。

50. 选择低压配电系统导体截面时应满足的要求有( )。

A. 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B. 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C. 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D. 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51. 关于导体和导体、导体和电器的连接,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 硬导体间的连接宜采用焊接; B. 硬导体间的连接宜采用螺栓连接;

C. 铝导体和铜导体间的连接根据环境条件须装设过渡接头; D. 导体和电器端子的连接处,应采用螺栓连接。

52. 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中性线的允许载流量应( )。 A. 不小于最大相线电流;

B. 不小于线路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 C. 应计入谐波电流影响; D. 不大于最大相线电流。

53. 导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下列温度值( )。 A. 直埋电缆,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

B. 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体,屋外采用该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 C. 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体,屋内采用该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 D. 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体,屋内采用该地点设计通风温度。

54. 电缆外护层类型选择应符合( )。 A. 单芯电力电缆用经非磁性处理的钢带;

B. 受压较大或有机械损伤危险时用钢带铠装; C. 受高落差拉力时用钢丝铠装;

D. 移动式电气设备用电缆采用聚乙烯外护层。

9

55. 下列关于电缆绝缘水平说法正确的有( )。 A.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电力电缆芯与绝缘屏蔽层间额定电压应不低于使用回路133%工作相电压;

B.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间额定电压不应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 C.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冲击耐压水平应满足系统绝缘配合要求; D. 控制电缆额定电压应不低于该回路工作电压。

56. 改善大电流母线附近钢构发热的措施有( )。 A. 在钢构附近适当部位加装屏蔽环;

B. 断开钢构闭合回路,钢构回路宜用绝缘板或绝缘垫断开; C. 采用三相分筒母线;

D. 放置在母线与钢构间的屏蔽板应一端短接。

57. 校验硬导体截面应( )。

A. 对35kV及以上电压的母线应按电晕电压校验; B. 按短路热稳定校验; C. 按短路动稳定校验; D. 按机械共振条件校验。

58. 配电装置软导线选择一般要考虑( )。 A. 无线电干扰; B. 回路负荷电流; C. 高压导线电晕问题; D. 沿海及污秽地区腐蚀。

59. 软导线的截面选择和校验按( )进行。 A. 回路持续工作电流; B. 经济电流密度; C. 短路动稳定校验; D. 短路热稳定校验。

60. 电缆路径选择要求有( )。 A. 尽量缩短电缆长度; B. 方便敷设、维护; C. 避开绿地;

D. 避开将挖掘施工地段。

10

61. 在公路、铁道桥上敷设电缆要采取的措施有( )。 A. 不得敷设在通行的路面上; B. 防火及抗震;

C. 35kV及以上大截面电缆宜以蛇形敷设; D. 穿绝缘管。

62. 电力电缆不宜直埋敷设的情况有( )。 A. 腐蚀性土壤;

B. 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段; C. 绿化地带;

D. 厂区管道密集地带。

63. 电力电缆宜采用隧道敷设的条件是( )。 A. 电缆数量多(18根以上)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 B. 防火要求高的地区;

C. 电缆数量较多穿越公路、铁路地段; D. 电缆数量较多经常有地面水溢流的地区。

64. 敷设电缆相互之间最小距离应为( )。 A.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之间平行为0.1m; B.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之间平行为0.25m; C. 10kV以上电力电缆之间平行为0.25m; D. 10kV以上电力电缆之间平行为0.5m。

65. 电缆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的规定有( )。 A. 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应实施阻火封堵; B. 在竖井中宜每隔约7m设置阻火隔层; C. 在竖井贯穿楼板处应实施阻火封堵; D. 至控制室的沟道入口处宜设置阻火墙。

66. 实施阻火分隔的技术特性应符合的规定有( )。 A. 在楼板竖井孔处的阻火隔层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 B. 阻火墙可全部用无机堵料构成;

C. 在长距离隧道中有防止窜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

D. 防窜燃方式,可在阻火墙紧靠两侧不少于1m区段所有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等。

11

67. 在外部火势作用一定时间内需维持通电的场所或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的场所有( )。 A. 消防、报警、应急照明回路; B. 正常照明回路; C. 计算机监控、双重化继电保护、保安电源等双回路合用同一通道未相互隔离时其中一个回路;

D. 钢铁厂中可能有熔化金属溅落等易燃的场所。

68. 电缆用防火阻燃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的规定有( )。 A. 用于阻止延燃的材料产品,须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有效自熄性;

B. 用于耐火防护的材料产品,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要求;

C. 用于电力电缆的难燃耐火槽盒与电缆载流能力无关,而与使用场所的防火等级有关;

D. 采用的材料产品应适于工程环境,具有耐久可靠性。

69. 电缆的防火与阻燃设计应符合的规定有( )。 A. 同一通道中可以把非难燃电缆与难燃电缆并列配置; B. 同一通道中明敷电缆数量较少时,可采用涂防火涂料,包带或把电缆穿于耐火管中;

C. 靠近高压含油设备的电缆沟,宜使该区段沟盖板密封; D. 在地下公共设施的电缆密集部位,多回充油电缆的终端设置处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可装设水喷雾灭火等专用消防设施。

案 例 题

70. 电缆截面选择。如图10-1,10kV电动机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XLPE)供电,电缆穿钢管明敷,环境温度35℃,缆芯最高温度90℃,经济电流密度2.5A/平方毫米,YJV最小截面25平方毫米。电缆热稳定系数c=137,

=12kA,0.6s切除短路电压损失1.021%/(MW?km),允许压降5%,l=200m,电动机额定功率250kW,cosφ=0.85。

图10-1 电动机供电示意图 (1) 按持续允许电流应选择( )。

12

A. 25平方毫米; B. 35平方毫米; C. 50平方毫米;

(2) 按经济电流密度应选择( )。 A. 25平方毫米; B. 35平方毫米; C. 50平方毫米; D. 70平方毫米。

(3) 按热稳定校验应选择( )。 A. 25平方毫米; B. 35平方毫米; C. 50平方毫米; D. 70平方毫米。 (4) 按校验电压降为( )。 A. 0.05%; B. 0.10%; C. 0.15%; D. 0.20%。

(5) 电动机电缆最终截面为( )平方毫米。 A. 3×25; B. 3×35; C. 3×50; D. 3×70。

71. 硬导体选择。由2000kVA,10/0.38kV变压器供电的低压配电柜选用硬铝母线涂漆矩形铝母线,环境35℃时,100×10载流量1600A;125×10载流量1820A;100×10二根载流量2860A;125×10二根载流量3200A。0.38kV母线最大短路电流I″=40kA,

=1.8,

=2.55I″。柜宽800mm, =1,

忽略;

母线竖放。

(1) 按持续电流选择硬导体截面应为( )平方毫米。 A. 100×10; B. 125×10; C. 2×(100×10); D. 2×(125×10)。

(2)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硬导体截面(J=1.65A/平方毫米)应为( )平方毫米。

A. 100×10; B. 125×10; C. 2×(100×10); D. 2×(125×10)。

(3) 按动稳定较验硬导体截面(母线竖放,中心距130mm),短路时导体产生的总机械应力为( )N/平方厘米。

13

A. 3500; B. 3800; C. 4000; D. 4907。

(4) 按热稳定校验硬导体截面(导体热稳定系数c=87,t=0.6s)应为( )平方毫米。

A. 100×10; B. 125×10; C. 2×(100×10); D. 2×(125×10)。

(5) 最终母线选择应选择( )平方毫米。 A. (4×100×10+1×60×8); B. (4×125×10+1×80×8);

C. [4×(2×100×10)+1×(100×10)]; D. [4×(2×125×10)+1×(125×10)]。

72. 屋外配电装置软导体选择,下列条件正确的请选出。 (1) 软导体选择一般条件是( )。 A. 环境条件; B. 回路负荷电流; C. 电晕; D. 电线干扰。

(2) 软导体截面选择和校验为( )。 A. 按回路持续工作电流选择; B.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C. 按短路的稳定校验; D. 按短路热稳定校验。

(3) 出线双回路线回路持续工作电流为( )。 A. (1.0~1.2) B. (1.2~2) C. (2~2.5) D. (2.5~3)

; ; ; 。

(4) 变压器回路考虑要求承担另一台变压器转移负荷时回路计算电流为( )。(IrT为变压器额定电流) A. (1.0~1.2) B. (1.2~1.3) C. (1.3~2)

; ; ;

14

D. (2~2.5)。

(5) 线路按电晕电压校验不起决定作用的为( )。 A. 6kV; B. 10kV; C. 35kV; D. 110kV。

73. 某车间动力配电箱电源380/220V,负荷Pjs=300kW,功率因数0.9,电源电缆埋地敷设铜芯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长度l=180m,电缆净距100m,土壤热阻系数为1.2℃m/W,经济电流密度J=2.5A/平方毫米,每根电缆R′=0.136欧/km,X′=0.07欧/km。

(1)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及载流量选择电缆截面为( )。 A. 150平方毫米; B. 185平方毫米; C. 240 平方毫米; D. 2×150平方毫米。

(2) 电缆载流量校正系数(土壤中载流量校正系数及电缆直埋并列校正系数)为( )。

A. 0.86; B. 0.90; C. 1.05; D. 1.11。

(3) 电缆压降为( )。 A. 3.2%; B. 4.5%; C. 5.5%; D. 6%。

(4) 最终电缆截面应为( )。 A. 150平方毫米; B. 185平方毫米; C. 240平方毫米; D. 2×150平方毫米。

(5)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层时电缆埋深为( )。 A.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5m; B.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C.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

D. 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m。

74. 导体及电缆选择。 (1) 裸导体选择依据是( )。 A. 工作电流;

15

B. 动、热稳定电流; C. 机械强度; D. 环境条件。

(2) 导体截面选择应校验内容有( )。 A. 载流量; B. 动、热稳定; C. 电压损失; D. 机械强度。

(3) 1k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回路电缆芯数选择(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为( )。

A. 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四芯; B. 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采用五芯; C. 保护线与中性线独立时宜用四芯; D. 保护线与中性线独立时宜用五芯。

(4) 1k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缆芯数选择(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为( )。 A. 三相回路采用四芯; B. 三相回路采用五芯; C. 单相回路采用两芯; D. 单相回路采用三芯。

(5) 对10kV及以下常用电缆按持续工作电流确定允许最小缆芯截面时,计入校正系数的使用条件差异影响有( )。 A. 环境温度差异;

B. 直埋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差异; C. 电缆多根并列影响;

D. 户外架空敷设有遮阳时的日照影响。

75. 电缆的防火与阻火,请选择。

(1) 电缆的防火与阻止延燃措施考虑的原则有( )。 A. 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回路; B. 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 C. 根据工程规模及经济合理性; D. 根据电缆敷设方式。

(2) 电缆的防火、阻止延燃的措施有( )。 A. 选用具有难燃性的电缆; B. 实施防火构造;

C. 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D. 增设火灾自动报警与专用消防装置。 (3) 选择阻火分隔的方式有( )。

A. 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装置的开孔部位; B. 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

C. 隧道中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宜设阻火墙(防火墙);

16

D. 竖井中宜每隔10m设置阻火隔层。

(4) 非难燃型电缆用于明敷情况,增强防火安全的措施有( )。 A. 重要电缆回路可在适当部位设置阻火段;

B. 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包带、采用难燃、耐火槽盒; C. 采用阻火包、阻火分隔;

D. 在接头两侧电缆各5m区段和该范围并列邻近的其他电缆上用防火包带阻止延燃。

(5) 明敷电缆采用难燃性电缆的环境条件有( )。 A. 易燃易爆环境宜采用;

B. 人流密集环境宜采用(低烟低毒的); C. 高档高层住宅应采用;

D. 重要工业与公共设施需增强防火安全性可采用。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i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