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10 13: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变质重结晶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 同种矿物间的溶解, 组分迁移, 再沉淀结晶的改造作用. 这此过程中, 没有新的矿物相出现。

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 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 岩石中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所取代的过程

等物理系列:指相同或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同一系 列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的不同决定于原岩的总化学成分.

贯通矿物:稳定温度区间相当大,只要原岩成分合适,在所有的变质等级中均可出现的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混合岩化作用:在高级区域变质地区,由部分熔融产生的低熔物质(新成体)与变质岩基体(古成体)混合形成混合岩的过程。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过度类型,又称超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分布于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较低,应力不明显。变质机制以静态重结晶或静态变质结晶为主。

交代假象结构:原来的矿物被另一种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着原来矿物的晶形,有时还保存着原来的解理等特点。

交代蚕食结构:以交代关系相接触的两种矿物之间,接触线很不规则,成港弯状或锯齿状,通常弧形曲线尖角指向被交代矿物。

交代残留(岛屿)结构:交代作用进一步增强时,被交代矿物可分割成零星分布

的残留体包在新形成的矿物中。

交代净边结构:在斜长石中最长见。在蚀变较强列的斜长石四周,有一圈清洁的边缘,是由于交代作用由外向内进行,原来的次生矿物如绢云母等再度被吸收而成。

交代作用:一种复杂的成岩和成矿作用,它们是含某些活动组分的流体在岩石中通过,彼此间进行组分的交换的过程。

造山变质作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或狭义的区域变质作用)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面状)和显生宙造山带(带状)的变质作用。变质因素复杂,P/T比范围宽(三种压力类型)并与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变质机制为变质(重)结晶和变形。形成的变质岩常见面理和线理构造。 变质作用:1). 是与地壳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 2). 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 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 分流体相(岩浆) 4). 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变质分异作用:指原来矿物成分均匀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 转变为矿物成分不均匀的岩石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动力变质作用:分布于断裂带,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应力,通常具较高的P/T比。变质机制以变形和动态重结晶或动态变质结晶为主 共生分析:从研究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等化学系列: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同一化学系列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混合岩的一般特点

大面积分布在前寒武纪地盾区和显生宙岛弧带、大陆碰撞带、大陆拉张带低—中P/T区域变质区,与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及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共生和相互过渡。混合岩体由基体和脉体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的原岩,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的新生部分化学成分:浅色体为长英质的,常是部分熔融的产物,原岩可包括泥质、长英质、钙质、基性、镁质等各种化学类型变质岩。但以长英质片麻岩最常见。结构:原岩具有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往往强面理化。新生体通常具有半自形粒状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定向性较原岩弱。构造:基体和脉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决定了混合岩的

构造特点。从构造的角度来讲,最常见的混合岩是: 角砾状混合岩(基体呈角砾状) 眼球状混合岩(脉体呈眼球状) 条带状混合岩

云染状混合岩(基体和脉体界线模糊,隐约可见少量暗色矿物排列而保存下来的原岩构造残迹)

此外还有:网状、碎块状、细脉状、香肠状、褶皱状、 肠状、斑块状、析离状等。 二.填空

? 变质结晶作用与变形作用的相对时序

利用变斑晶内部包体排列方向 ( Si ) 和岩石片理或片麻 理( Se ) 之间的关系, 结合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 等特征, 可区分出:

1. 构造期前变质结晶作用: 变质发生于变形作用之前。 2. 同构造期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与变形基本同时发生。

3. 构造期后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发生于变形结束之后。

变质作用影响因素:原岩化学成分(沉积岩或岩浆岩); 地质条件(岩浆作用还是构造作用);物理化学环境。

等化学系列:按变质岩化学成分特点可分为五个等化学系列:

1. 富铝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铝;贫钙; 铁, 镁低; 钾 > 钠.原岩是泥质岩石(泥岩、页岩)或火山凝灰岩.

2. 长英质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硅; 贫钙, 铁, 镁;铝含量也较低.原岩是含长石的各种砂岩, 粉砂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岩, 花岗岩.

3. 碳酸盐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钙,镁; 铝, 铁, 硅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 原岩石灰岩和白云岩.

4. 铁镁质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贫硅; 富铁, 镁, 钙; 钠 > 钾;含一定量的铝. 原岩是基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辉长-辉绿岩; 铁质白云质泥灰岩; 基性岩屑砂岩等.

5. 超铁镁质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 富铁, 镁; 贫钙,铝, 硅. 原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超基性火山岩和极富镁的沉积岩。

变质岩的形成作用:变质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反应)、变形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交代作用(岩石流体相互作用)

等物理系列:(1)很低级变质: 特征是变质基性岩中出现浊沸石,硬柱石, 葡萄石, 绿纤石等矿物的出现为标志, 温度区间为200-3500C.

(2)低级变质: 以变质基性岩中硬柱石, 葡萄石,绿纤石等矿物反应形成黝帘石和阳起石为标志,温度区间为350-5500C

(3)中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堇青石)出现和绿泥石消失. 在变质基性岩中以普通角闪石+斜长石(An17)为特征.温度区间为550-6500C. (4)高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和钾长石组合(变质成因的紫苏辉石代表高级变质条件), 温度区间 > 6500C. 共生分析组分分类: 1)惰性组分(Ci)

惰性组分与外部环境无质量交换,其化学位(?)由体系内部的 浓度所决定; 2)完全活动组分(Cm)

与外部环境有质量交换,其化学位(?)由外部条件所控制,因 此,Cm 的化学位(?)与温度压力等都是控制平衡的独立因素。 线状构造的三种类型:(1)拉伸线理、(2)皱纹线理、(3)交面线理 拉伸线理:是矿物的定向排列。

皱纹线理:是面理微褶皱的枢纽的平行排列。 交面线理:是两个面理的交线, 变形结构:

(1) 脆性变形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碎粒结构

(2) 韧性变形结构:糜棱结构(碎斑通常发育:波形消光,变形纹,变形带,亚颗

粒,拔丝组构等.变形纹:主要见于长石内部,形似双晶,但不通过长石整体。) 三.区别对比

1.片麻状构造和片状构造:都是面状构造,但片麻状构造粒状矿物含量高,为断续排列定向分布,沿片麻理无裂开现象;而片状构造片状、柱状矿物连续排列定向分布好,片柱状矿物多。

2.千枚状构造和千糜状构造:千枚状构造为变成面状构造,是区域变质作用的构造主要有片状构造组成,形成极发育的波状叶理,叶理面常呈丝绢光泽,并有密集的小皱纹;而千糜状构造是动力变质作用的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存在碎斑且其中各种塑性变形结构任然发育。

3.变质结晶和变质重结晶作用:变质重结晶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 同种矿物间的溶解,组分迁移, 再沉淀结晶的改造作用.原岩中某些矿物的个体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等发生变化, 即造成岩石结构构造方面的变化.一般发生于组成矿物单一的岩石中。而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 岩石中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所取代的过程.

4.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碎裂结构是指在脆性变形作用中分裂成大小不一的棱角状碎块,在它们之间是已碎成极细的基质,岩石中无定向构造;而糜棱结构是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岩石碎成细粒的同时,由于各种移滑作用而强烈面理化,同时也伴随一些恢复重结晶作用,使岩石外观致密,具有流状构造。

5.斜长角闪岩和闪长岩:斜长角闪岩是变质岩的一种,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的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常为中、细粒纤状变晶结构,可具有块状、条带状或芝麻点状构造;而闪长岩是岩浆岩的一种,为全晶质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主

要由斜长石和暗色矿物组成,结构多为半自形粒状,斜长石晶形一般较好,呈板柱状,矿物颗粒均匀,多为块状构造。

6.斜长片麻岩和长英质浅粒岩:斜长片麻岩是片麻岩的一种,主要由长石和暗色矿物组成,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而长英质浅粒岩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五、简答题

1.变质岩变晶结构的命名原则

三级命名原则: 整体结构?基质结构?局部交生结构

(1)岩石整体结构的命名:岩石中如果存在变斑晶,则命名为斑状变晶结构 (2)基质结构的命名:粒度 + 次要形态 + 主要形态 + 变晶结构 (3)局部交生结构的命名:局部交生结构以交生结构的具体名称命名 2.变质矿物成分为什么复杂多样?举例说明。

变质岩矿物成分相当复杂一方面取决于原岩的总化学成分另一方面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有取决去当时的温度,压力等条件 A继原岩中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黑云母 石英 长石 方解石 沉积岩;方解石 白云石 石英 长石 粘土矿物

B特有矿物;硬绿泥石 蓝晶石 堇青石 矽线石 硅灰石 石榴子石,,,,,,, 3.简述成分共生图解常见类型,并选其中一个图解为例说明编制方法。 ACF图、AKF图、AFM图

确定矿物投影点→连接共生线→确定岩石成分投影点

(1) 根据矿物化学分析资料或矿物分子式计算出各组分的摩尔百分含量,据此

将各个矿物标绘在相应的位置上

(2) 根据观察,将平衡共生的矿物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这些直线(共生线)

一般不能交叉。

(3) 方法同确定矿物投影点。目的是验证投影点是否与实际矿物组合投影点所

确定的范围一致。

(4) 不同岩石类型的成分/共生图解每一种组分(岩石类型)一般对应一套由

三种不同矿物构成的矿物组合 (5) 固溶体矿物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区域 4.矿物共生组合识别标志:

(1)平衡共生的矿物都有相互接触关系(早期包裹体除外) (2)平衡共生的矿物之间无反应或交代关系。

(3)同种矿物不同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相近。如果 有环带,则其边部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相近。 (4)岩石不同部位共生矿物对之间的元素分配系数近相等。 (5)矿物数目符合矿物相律,即不超过惰性组分数。 5.岩浆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降温进行的。

(2)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至岩石的固结,在深埋环境下直到变质作用之前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以及埋藏后岩石又被抬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过程。通常在温度、压力不高的地壳表层发生。 (3)变质作用: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

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通常在压力、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发生的

联系 这三种作用可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互相转化。 6.变晶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区别

1) 变晶结构的岩石为全晶质,没有非晶质组分;

2) 同一时代矿物没有明显的先后结晶顺序,相对自形程度不定;

3) 变斑晶的形成一般稍晚于基质矿物的结晶,故变斑晶中常有大量基质矿物包体;

4) 柱状,片状及放射状矿物发育,切其延展性大,常定向排列,矿物变形现象也较普遍. 7.麻粒岩岩石类型

基本特征;矿物成分(紫苏辉石 斜长石 可含有透辉石 石榴石 角闪石 黑云母 石英等)结构(变晶结构)构造(片麻状构造)主要变质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变质机制方式(变质(重)结晶)变质程度(高级变质) 按矿物成分及其原岩类型分为辉石麻粒岩和长英质麻粒岩 8.三大岩类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区别 岩浆岩

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及长石等 结构:按结晶程度

A、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B、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物质和玻璃质两部分组成。

C、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玻璃质组成。

按矿物颗粒

显晶质:伟晶、粗晶、中晶、细晶、微粒

隐晶质: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按字形程度

自行、半自形、它形 构造: 一流动构造

流线和流面构造 原生片麻构造 流纹构造 二结晶和充填作用形成的构造

块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斑杂构造 球状构造 晶洞构造 气孔和杏仁构造 三冷却收缩形成的原生节理构造

横节理、纵节理、水平节理 球状节理 柱状节理 枕状节理 沉积岩

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成分:除原有的岩浆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新生矿物,如粘土、碳酸盐、盐类矿物

结构:沉积岩结构是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类结构:

1. 碎屑结构 : 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

2. 非碎屑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沉积作用形成。 构造

具有层理构造外,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如波痕、雨痕、泥裂。 变质岩

矿物成分:含有仅在变质作用下才能形成的变质矿物。最常见的特征变质矿物:滑石、石墨、红柱石、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等。

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变成结构、变形结构、交代结构

构造 面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线状构造: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阴影状构造;星云状构造;

具有层理构造外,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如波痕、雨痕、泥裂。 变质岩

矿物成分:含有仅在变质作用下才能形成的变质矿物。最常见的特征变质矿物:滑石、石墨、红柱石、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等。

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变成结构、变形结构、交代结构

构造 面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线状构造: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阴影状构造;星云状构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i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