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5 10: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 )、( )、( )、( )、( )。 2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 )。

3缺壁细菌的主要类型有( )、( )、( )、( )。

4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 )、( )和( )三种类型。

5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可分为( )、( )、( )、( )和( )5个阶段。

6通常,放线菌最适pH值的范围为( ),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 ),霉菌的最适pH范围是( )。 7.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 )、( )、( )和( ),染色结果G-为( )色、G+为( )色,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 )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 )菌。

8生物体内葡萄糖糖酵解(glycolysis)的四种主要途径有:( )、( )、( )和( )途径。

9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 )、( )、( )和( )。

10原核微生物鞭毛的构造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二、是非判断:

1 所有成熟的病毒颗粒均由壳体 + 核心 + 包膜结构组成。

2 有隔多核的菌丝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是曲霉属在形态上的典型特征。

3 细菌的芽孢是一种抗逆性休眠体。某些芽孢菌中,芽孢具有繁殖能力。 4 琼脂是配制细菌固体培养基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 酵母可借助于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6 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中,测定单细胞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是平板计数法。 7 半固体穿刺培养技术可用来观察细菌鞭毛的运动性。

8 培养基中某些成分,如动物组织抽提液、血清和某些维生素等的灭菌可采用过滤方法除菌。

9只有自养型微生物能够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异养微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碳源。

10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是一种单链或双连RNA分子,在敏感细胞内借助于辅助病毒,进行自我复制。 三、选择题

1用来染芽孢的染料通常是( ).

A.孔雀绿 B .结晶紫 C .复红 D .番红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 )的病毒.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 D.原生动物 3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4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135℃—140℃,5—15秒 B.72℃、15秒 C.121℃,30分钟 D.100℃,5 小时

5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是( )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利福平 D.两性霉素

6发酵工业上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 )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末期 D.衰亡期 7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8 E.coli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9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 ( )

A .毛霉和根霉 B .青霉和曲霉 C .赤霉和脉孢霉 D .木霉和腐霉 10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 A 螺旋菌 B 杆菌 C 球菌

二、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营养缺陷型 3鉴别培养基 4同步生长 5 PHB

四、简答题:

1 原是化学家的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 2试述细菌芽孢结构及耐热机制。(8分)

3什么是菌落?并比较细菌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8分) 4例举常用菌种保藏方法。(5分)

5什么是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8分)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微生物对我们人类来讲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 一、填空题

1、构简单 种类繁多 生长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2、列文虎克

3、L型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原生质体 4、基内菌丝 营养菌丝 孢子丝 5、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释放 6、7.0-7.5 4.5-6.0 4.5-6.0 7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红 紫 阴性 阳性 8 EMP HMP ED PK

9、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稀释生长管法 单胞分离法 10 基体 钩形鞘 鞭毛丝 二、是非判断题

××××√×√√√√ 三、选择题 ACCCCCDDAC 四、名词解释

1、微生物: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最低等的微小生物。 2、营养缺陷型:对某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或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的变异菌株或细胞。必须在基本培养基(如由葡萄糖和无机盐组成的培养基)中补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

3、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此类培养基一般用于鉴定不同微生物。

4、同步生长: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形式叫做同步生长。

5、PHB: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PHB是相容性较好的生物材料,可制成易降解的且无毒的医用塑料器皿和外科用的手术针和缝线 四、问答题 1、(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2)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终于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此外,,,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奠定了基础。3)免疫学--预防接种。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也是巴斯德的重要贡献。

2、关于芽孢耐热的本质至今尚无公认的解释。较新的是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

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除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外,还有别的学说来解释芽孢的高度耐热机制。例如,针对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会合成大量的为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该物质会使芽孢中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形成稳定而耐热性强的凝胶。总之,芽孢耐热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3、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4、菌种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3.载体保藏法 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4.寄主保藏法5.冷冻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5、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生长曲线,曲线显示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的4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迟缓期曲线平坦稳定,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稳定期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六、论述题

1、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微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环保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微生物也有可能引起毁灭性的灾害。微生物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美味的酸奶、面包、馒头要依靠微生物的发酵才可以制成;当人类患某些疾病时,一剂由微生物代谢产物

中提取的抗生素使人很快恢复健康。现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生产产品的微生物工业已经惠及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产品有食品和饮料,如泡菜、豆腐乳、葡萄酒、啤酒、酱油、味精、食用真菌等;有抗生素、其他微生物药物和生物制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四抗菌素等;有氨基酸、有机酸、醇、维生素、核苷酸、激素;有酶制剂,如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还有微生物农药、肥料和饲料。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给人来带来的灾难有事甚至是毁灭性的。1347年的一场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今天,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结核病已跃为人类头号杀手;军团病、埃博拉病毒病、疯牛病等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疾病又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2003年,全球爆发的非典型肺炎所带来的危害和恐慌仍记忆犹新。这些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但是人类的安全也受到微生物的威胁,这需要人类科技的发展来更好地利用其好的一面,避免其危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i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