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档

更新时间:2023-05-31 23: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假如生命是树,它将心无旁骛地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

要qiè( )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 )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 )..

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bá( )涉者以

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相得益张 人迹罕至 相府相成 人声鼎沸

凌选抉择 轩然大波 熔为一体 晶莹剔透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①戎马关山北, 。 ②山光悦鸟

性, 。

③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④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 ,成为我 、 的

人。

⑤《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幽深清净环境的著名诗句是: , 。 ⑥《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 , 。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分)

你的邻居们经常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学校就这一现象组织一次社会

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在这次社会调查活动中你是的一名小记者,请完成下面的任

务:

①你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请扣住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问题。(4分)

A、

B、 ②你又准备怎样劝告你的邻居们不要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2分)

5、名著阅读:(4分)

①外公第一次毒打阿廖沙是为了什么?(2分)

②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经常因为什么原因而吵架?(2分)

6

①目前,地球上的绿色之肺——森林一天天地正在萎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③而另一方面,由于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强烈增加。④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⑤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

甚至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7、仿照例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 _____ ,_____ _ ____ ,______ ___。

二、阅读 (共56分)

(一)阅读《赵普》一文语段,回答8-14题。(21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

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

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

祖乃悟,卒用其人。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岸谷: ②忌克: ③龌龊: ④颜色: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10.简要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2分)

① ②

11、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①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②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

12、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国事敢犯颜直谏。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请写出两个。(2分)

① ②

14.文中的“太祖”指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君主?(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共17分)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的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突然记起了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丁)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1)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2)把一生的时光全交给了我们,(3)越老强的战士!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15、 引文(甲)(乙)(丙)(丁) 四段都提到了“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上文“乙”段中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 字”一句中,作者运用了 修辞方法.乙文中“瘦得教人担心”一句能否写成“非常的瘦”?为什么?(3分)

17.(甲)(乙)(丙)三段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何有所不同?(3分)

18、(丁)段中“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一句中对于同一人物用了不同称谓,试具体分析每一称谓所包含的意思。(4分)

19.(丁)段中画线句是从那三个角度来赞扬“他”的?(3分)

(1)句________ (2)句 ________ (3)句 ________

A. 战斗意志 B. 阶级立场 C. 奉献精神

20、根据文中对鲁迅的描写,结合平时你对鲁迅的了解,请引用两句鲁迅自己的诗来概括他的性格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1-25题(共18分)

野蔷薇苔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

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 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21、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4分)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 (不超过5个字) “情理“是指 (不超过15个字)

22、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两个都不要超过20字)(4分)

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 “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

2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也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

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

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

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E、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24、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不超过20字)

25、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谈谈自己的感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谈(3分)

三、作文(60分)请先完善下面的作文题,然后据此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我的一位 的朋友

要求:1.要有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2.书写规范,力求卷面整洁; 3.不少于6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hy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