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

更新时间:2023-09-04 14: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习俗

民间习俗:山东婚礼民俗

摘要:娶媳妇是山东民间最热烈、排场和富有喜庆味的事情。本文详细介绍山东潍坊传统礼仪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婚礼习俗及禁忌,结合作为潍坊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希望对于山东传统婚礼习俗的保留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山东潍坊 婚礼 习俗 说媒 相亲 订婚 送日子 送嫁妆 娶亲 禁忌

一.引言

娶媳妇是山东民间最热烈、排场和富有喜庆味的事情。山东各地具体娶亲的方式不同,但婚姻习俗却不乏相似之处。男子结婚称“将媳妇”,女子结婚称“出门子”。结婚礼仪除特殊情况外,要经过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娶亲等多道手续。

二.说媒

“说媒”也称作“保媒”, 由媒人为男女两家介绍,缔结婚姻关系。媒人可以是亲友、熟人,也可以是专门的媒婆,他们按照门当户对、年龄般配、家境相当等基本条件,往返男女双方家中说合,一般是对男方要求条件要高一些。像现在很多人也是通过家中的姑姑、阿姨介绍“对象”。 若双方有意,则由男方向大家提亲。向女家提亲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荣耀,即所谓“一家女百家求”,提亲的人把门槛都踩破了。如女方向男家提亲,则会被讥讽为“闺女嫁不出门了”。在以前,若男女双方满意,还要互换庚帖,

请算命先生推算双方的属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还是“相克”,若不相克,才可以进一步商议结亲之事。

三.相亲

旧时,新婚夫妇只有在揭盖头时才可相见。为了防止受媒人欺瞒,女方父母只能暗地里打听,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龄与媒人说的是否相符,同时还要打听男方的为人和家庭境况。而如今,就会有正式的相亲程序。

相亲也叫“相对象”, 是由媒人约男女双方到第三者家中见面,如彼此相中,即可建立恋爱关系。经过多次交往。认为条件成熟,就安排女方到男方“验家”。验家是关系婚姻成败的关键,因此男方要把家里好好地装修一番,把值钱的东西都要亮出来,家长要穿的体面整洁,有些家庭甚至借用他人的东西,来显示自家的富有。

验家时,男方要准备酒饭和礼栈,女方若满意就会答应留下吃饭,若叫一声“爹、娘”,男方父母要掏钱给女方,叫“见面礼”,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四.定婚

定婚俗称“定亲”。过去的时候定亲要“换柬”, 由男家准备柬帖两张,一张写明男方年龄和主辰八字,封面写上“敬求金诺”等求字样,用红漆匣装好送往女家。女方接柬后,照样填灯另一张,写上“谨遵玉言”或“愿结秦晋”等允亲字样送还男家,表示同意结亲。

定婚的时候男方要向女方送定亲礼,富家送金银首饰、绸缎衣料和钱财,一般人家送布料,称“送衣裳面”。在现在的农村地区,定婚仍旧是要彩礼的,定婚的衣物器具都追求高档,给男方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定婚以后,双方的婚姻关系就确定了,别人就不会再来求亲。

五.送日子

过去,男方将婚礼日期写成柬帖,叫“婚书”送往女家。婚书上除婚期外,还有新娘下轿方向等内容,都是请算命先生事前卜定的。婚书要在婚期前40天发送,以便双方都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而现在,这个习俗已基本废除。

六.送嫁妆

在婚期的前一天,女方会到男方家中送嫁妆,俗称“过嫁妆”。 嫁妆多是箱、柜、桌、椅、被褥等生活必备品,被褥则讲究“两铺两盖”(两床被、两床褥子),或“四铺四盖”。

富家大户为了炫

耀自己的阔气,都会雇佣挑夫来挑嫁妆,由男宾护送,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在街道中行走。而贫寒小户就会把女子常用的被褥、衣服等必需品托人运到男方家,或者由男方派人来家取。但是无论嫁妆的多少,一定会有一对“长命灯”。

送走嫁妆后,女家要请一个公婆、夫婿、儿女皆全的妇女给待嫁的女儿“开脸”和“上头”。开脸是用红线把脸上的汗毛剪掉,上头是把发辫绾成髻。开脸和上头表示姑娘已经成为媳妇。如今,潍坊的农村仍然会有“送嫁妆”“开脸”等习俗,但绾髻已经很少见了。

而且,像崂山、即墨一样,潍坊的有些地区还有“铺房”的习俗,由女方来送嫁妆的男宾和男方家人一起安床、铺床。床的四周放上粟子和枣,铺上被褥后再让一个小男孩在上面打几个滚,以求早生贵子。

七.娶亲

娶亲是婚礼中最热闹也是最繁

琐的一个环节。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

旧时,有钱人家会雇两顶轿子,新郎坐的叫“官轿“,新娘坐的叫”花轿“新郎到女家迎娶时要先拜女家祖先和父母,叫“谢亲”,随后由送亲客陪着吃面条和鸡蛋。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这个婚礼习俗比较普遍。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有的地方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轿里放一个包有脸盆和镜子的包袱(意为“包福”).新娘手里拿一条手帕,路上遇见另家结婚队伍时可与另家新娘交换。交换手帕后可视为姊妹·有的以后可当亲戚往来。 花轿起轿时,新娘的母亲或嫂子还要把一瓢水泼向门外,意思是嫁出去的闺女和泼出的水一样,无法收回。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称作“迎亲”。 一般人家雇花轿一乘,新郎先坐轿,由轿夫抬着走十几步,叫“压压轿”再由新郎的弟兄到女家接新娘,新郎在家等候,称“等亲”。 贫穷人家雇不起轿,只能用毛驴或小推车送新娘到婆家,称“送亲”。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 ”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 新娘由两个伴娘搀扶进院与新郎同拜天地,然后新郎用一块红绸牵新娘进入洞房。洞房中新郎用秤杆将新娘盖头挑下。 二人同饮“交杯酒”,也叫“同心酒”,至此,夫妻关系就算正式成立。

略微提一下在娶亲中的几个小“传说“。假若娶亲当天下起雨来,那新娘的命运就会坎坷,没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假若娶亲当天上午刮起风来,是媳妇性格强势,婆婆受气,倘若下午刮风,是婆婆性格泼辣,媳妇受欺负;假若娶亲当天的仪仗倾倒,视为不祥之兆。

闹房是必不可少的,“新婚三日无大小“,因此,无论辈分,谁都可以入婚房捉弄新娘。婚后三天,新娘”回门“,以后按正常亲戚走动。

八.婚礼禁忌

“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

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

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热天气,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不能扇扇子,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

新婚四个月内禁在外过夜、禁参加丧葬事。

九.结语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山东潍坊地区的婚礼习俗流程及禁忌,希望传统的礼仪习俗可以保存下来。

参考文献:http://www.77cn.com.cn/snapshot/2005-8-4/snapshot_21815.shtml http://www.77cn.com.cn/view/4cfb6289a0116c175f0e4823.html (参考了其论文格式)

民间习俗

民间习俗:山东婚礼民俗

国际商学院11级经济一班

高洁

113170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