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作业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4:4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禅宗与王维的水墨山水

目录

一、 禅宗......................................................................................................................................... 2 二、 禅宗与禅画 ............................................................................................................................. 2 三、 王维和他的禅宗世界 ............................................................................................................. 4 四、 王维的禅画世界(指他的水墨山水画) ............................................................................. 7 五、 王维的水墨山水理论 ............................................................................................................. 8

i

一、禅宗

禅宗是佛学的重要宗派,主张“明心见性、佛性本有”,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心传心” 的悟道方式。 儒家“以诚心达成圣人”,道家“以炼心达成真人”,佛家即“以明心见性成佛”。铃木大拙在《禅与生活》中指出:“禪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看到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禅之真性则不垢不净, 凡圣无差,元无烦恼, 本自具足, 无漏智性, 心心即佛。亦即开示迷途,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 禅” , 是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进程所逐渐融入中国儒家、 道家和佛家的精华的产物也是中国美学上的重要思潮之一。 禅宗的自然适意的人生哲学和随缘任运的生活情趣,助长了诗人的审美智慧,内化为一种比较定型的审美心理结构。 禅宗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一经诞生,便与中国山水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王维这样一位精通诗画的才子,在寄情于诗的同时,还将自己的情感表现与山水画中。在儒释道诸学者对王维等人的洗礼和浸渍,使他们执着用世而又从容舍隐,表现出将生活与审美融合为一体的生命方式。于此,王维还有了“无可无不可”的人生态度。

二、禅宗与禅画

到它与禅画(水墨山水画)的审美观念的相通之处。 禅画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灵淡泊, 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2

群的禅境风骨。简而言之,禅画就是修禅者用笔墨表达禅理的绘画,是禅宗理念在画坛的渗透和体现, 是作者通过禅悟, 以其特有的意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它渗透着禅的意境,也可以说,它是禅诗的艺术表现,也称为禅境画。所谓的文人画,实际上是以禅宗思想为审美原则,追求淡泊高远、 以意境相尚的禅宗画;而禅宗画又把文人画的简淡清幽在禅悟中推到了极至。因此,禅画与文人画有着极其紧密的渊源联系。

禅宗对人的态度

禅宗对人的态度, 也就是禅宗对神的态度。它信人, 不信神, 他强调自主意识, 强调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肯定。禅宗的一个基本观念, 就是自身成佛, (坛经) 说: 佛是自性作, 莫向身外求.禅宗一直强调佛在心中, 不在身外。故禅宗重于自身修行。从艺术而言, 我国画家对自主意识向来也是十分重视, 突出自主意识在艺术中的作用, 强调艺术的创造性和个性。 禅宗对世俗的态度

禅宗思想基于出世, 却倾向入世, 他冲破了禁欲主义的篱笆, 将情欲与修禅加以协调, 致使禅宗面向世俗化, 向现实世界靠近, 促成它自身的发展。但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只是靠近, 不是投入。因此, 它的思想既有入世务实的倾向,又有出世超然的心态。这两方面的思想, 对我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极有影响, 某些画家在出世和入世间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像画家王维﹑荆浩﹑董其昌等不乏其例。 禅宗对自然的态度

热爱自然是禅宗思想的一个特征。禅宗对自然的态度是真挚﹑热情的, 它将自然作为人性的寄托而抒发情怀, 从中得到抚慰与启迪。禅师常在自然界中发现禅机而得悟。不论出家的和尚或隐逸的画家, 他们对人世间都怀有不满﹑

3

灰心的情绪, 因而以回避﹑超常的态度去对待现实世界。王维 (叹白发) 诗中写道: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正是反映了这种循世的思想。禅师﹑诗人和画家他们在思想上都能以比拟﹑想象的方法感受自然﹑投入情思, 与自然亲密无间, 增添精神乐趣。这是禅宗对自然的态度, 也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态度。

三、王维和他的禅宗世界

王维的简介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我国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清新自然,别成一格,流传极广,后代学者亦称其为“诗佛”。王维至今流传有《辋川图》壁画摹本石刻的拓本。此外,所传王维《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卷》等都是后人摹作或托名之作。

(1). 佛心浸染的少年时代 (2). 曾经的春风得意

(3). 得意之后的挫败:第一次仕途受挫 (4). 在张九龄政治生命的起起伏伏中 (5). 李林甫专权时的进退依违 (6). 天宝之乱中的心灵折磨

(7). 成就诗佛:王维诗歌,禅画的佛心、佛语和佛境

1.

佛心浸染的少年时代

王维(701-761),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到蒲(今山西永济)。王维的父亲王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王维幼时即遭父丧,所幸寡母崔氏出身赫赫有名的博陵大族,颇知诗书,王维与弟弟王缙依然得到很好的教育。王维“九

4

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新唐书·文艺中》)

王维的少年时代,是在佛风衣披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佛教的修养,从小就浸透到他的肌肤中。(当时的社会风气,亦推广佛学。武则天崇佛。)

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于母亲事佛的虔诚,王维有文写到:“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大照禅师即普寂,是北禅宗神秀的大弟子。

王维母亲在普照门下守戒习禅三十多年,当是佛学修养较高的北禅宗俗家弟子。王维父亲早死,兄弟从小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中生活,如此浓厚的佛教氛围,使得王维兄弟从小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影响下,“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旧唐书?王维传》)。最初的佛心佛性的熏陶,在王维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带着儿时的印记走入了社会人生。

2.

曾经的春风得意

王维兄弟聪明好学,幼年即已知名,初盛唐时期文人那种希望有所作为、企望建功立业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王维兄弟。大约在十五岁前后,王维和弟弟王缙就离开了家乡,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进行活动,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由于王维才华出众,来到两京之后,得到了达官显贵们的欢迎和鼓吹。据《新唐书》本传记载,王维进京后,受到“豪英贵人,虚左以迎”的待遇,“宁、薛诸王待若师友”。从《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可知王维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而他的得中状元,恐怕也确与岐王的竭力推荐有关 。

我们可以肯定,初来京师就受到欢迎的王维心情畅快,精神抖擞,豪气冲天。他的《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代表了他早期的心态和早期的诗风: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遗憾的是,王维这种英气勃发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开元九年(721年)中状元时,王维年仅21岁。中状元后,释褐(脱掉麻衣)为官,疑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为

5

太乐丞,从此便在仕途上起起伏伏。

3.

得意之后的挫败:第一次仕途受挫

就在王维春风得意之时,危险开始向他靠近。为大乐丞后不到半年,就被贬为济州(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司仓参军。

7.成就诗佛:王维禅画的佛心、佛语和佛境

诗是心灵的记录,这话用到王维身上非常适用。在王维走向诗佛的路程中,诗歌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青少年时代的近佛经历,中年时代的以佛修身,晚年时代的以佛养心,使得王维的生命中浸透了佛学的濡染和滋养,使得王维的文化生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学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刻影响了王维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文学表达方式,并明确地反映到王维的诗歌创作中。

(1).

王维的佛心

一切非实有。即佛教的四大皆空。保有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持静沉思以修心。王维的佛心修炼,以持静沉思为主。

(2).

王维的佛语

由于王维对佛教的信仰,王维诗中佛语时现。王维现存四百首左右的诗歌,大量融入僧侣踪影、佛寺建筑、佛教事典、佛经语典,形成王维诗歌中特有的语言景观——以佛语说佛心。

(3).

王维的佛境

王维的佛禅诗有些作品,有禅心而不阐禅理,有禅境而不表禅语,是王维佛禅诗所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而这些也为他的水墨山水画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在王维的诗中体现,他十分注重日常生活的事物中的得到的触发,在对闲花幽草的迷恋中超然顿悟,仿佛整个生命都从狭窄的的自我中涌现,与宇宙合6

为一体,这正是禅宗佛理的神助。 小概述

存在决定意识。王维所处的时代, 正是禅宗佛教在中国风行的时期。家庭的潜移默化,在王维幼年的童心中已经埋下信佛的种子;成年后, 他与南北禅师都有密切往来; 他在朝为官,仕途之不得意又使他产生归隐思想, 更加深了他的参佛之念。

佛、道、教三者对王维都有影响,但以佛教之最。

惠能和神会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及“无念为宗”为王维所欣然接受,称为他的思想沉淀之后;当他摒弃杂念尘虑,返居辋川别墅时,他就常常以自然任用的态度倘祥其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谈琴。

四、王维的禅画世界(指他的水墨山水画)

王维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1). (2). (3). 向往山林隐居和清静无为 诗画境界同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画”寄情的特色 王维水墨山水画诗意盎然,远远高出了“画工”的境界。实质上是说王维突破了形似之拘范,不法而皆法,其画具有了一种超越了模拟物象层次的丰富内涵。王维水墨山水画所体现出来的禅意境界, 反映了王维的禅宗思想和自然主义倾向, 这种禅宗思想和自然主义倾向更是其心灵煎熬的物。画家以禅宗的教义为思维武器, 打通了出世和入世、理想和现实、忏悔与解脱、责任与超然、甚至痛苦与欢乐之间的矛盾性, 在终极关怀和社会关怀、宗教意趣和审美意趣

7

的转换中, 显示了独特的人格和画风。

诗情画意的境界,是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水墨山水画变革虽发端于吴道子,但王维用其破墨山水画以表达意象中虚实韵境和灵性的光彩,赋予了中国画以新的形式和意义。王维的水墨山水画风和审美观拓展了绘画的疆域,丰富了绘画艺术语言,提高了山水画的审美品位,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王维是当然的巨匠!

泼墨

王维首先采用 破墨 新技法, 以水墨的浓淡干湿渲染山水, 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 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 初步奠定了水墨山水画的基础。张彦远评论王维画说: 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 朱景玄说他:画山水松石, 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在这里,禅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山水画; 水墨, 寄寓了最合适的理念禅。 五、王维的水墨山水理论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功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传)唐.王维《山水诀》 王维指出 在画古刹远景的时候 要只见塔顶参天不见其殿 注意树木的遮挡和绿荫掩映 做到似有似无 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 或上或下草堆土坡只露一点点 草房芦亭略微看出一点点均可 山分为八面 石要分为三方 这是指山石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 接着在画面的比例上提出了寸人尺树的说法 这一比例关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通则。

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

8

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鸿雁秋水 芦岛沙汀 冬景则借地为雪 樵者负薪 渔早景则千山欲晓 雾霭微微 朦胧残月 气色昏迷 晚景则山衔红日 帆卷江渚 行人急 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 长烟引素 水如蓝染 山色渐青 夏景古木蔽天 绿水无波 穿云瀑布 近水幽亭 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 舟倚岸 水浅沙平 凡画山水 需按四时 或曰烟笼雾锁 或曰楚岫云归 或曰秋天晓霁 或曰古塚断碑 或曰洞庭春色 或曰路荒人迷 如此之类 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 树头不得一般 山籍树而为衣 树籍山而为骨 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 山不可乱 需显树之精神如能此者 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出版 俞剑华先生的中国画论类编596页

9

《辋川图》部分

在古代 王维就能以他非凡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对画山水画作如此精辟的描述 特别是对一天中早晚 一年四季中景物变化作细心地观察和体验后 总结出画山水的理论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借鉴和深入研究的从王维的山水画理论中可以看出 一个画家不但要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 深入研究和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真坚持创作实践 还要细心琢磨其中的道理。

王维的山水画创造了一种恬淡静穆,飘然物外的氛围。苏轼有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0

【名称】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简介】纵31.3厘米,横207.3厘米,现藏于日本。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w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