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檗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更新时间:2023-04-18 23: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章编号: 100420366 (2000) 0420033206

甘肃小檗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马志刚

(兰州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经查阅有关小檗属分类的文献及标本, 结合多年野外调查采集的资料, 初步 整理出甘肃小檗属植物 41 种 4 变种, 并以检索表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分组和分种鉴定, 同时记载了种的分布。

关键词: 小檗属; 分组分种; 检索表; 甘肃; 分布; 整理

Q 948115+ 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小檗属 B erberis L. 植物, 全世界约 500 种, 分布于亚洲东部、中部及南美洲, 少数产于北 美、欧洲及北非。中国约 200 种, 主要分布于西南及西北部, 东部及内蒙也有一定分布, 华东、华 南较少1 。 该属植物属阳生性灌木植物的伴生类群, 多生长于林缘路旁、山谷灌丛、山前冲积 扇、溪旁沃土及河岸或较贫瘠的山坡及石崖处, 在炎热的南方多生长于高山上2, 3 。 甘肃省是

小檗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分布于陇南、陇东南及陇中地区, 向西、北部

渐稀少。 分布海拔约 500~ 4 000 m 之间, 但以 1 000~ 3 000 m 处较集中2 。 在《中国植物

志》(小檗科) 及《甘肃植物志》尚未出版、有关资料比较零散的情况下, 作者查

阅了有关文献和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科院兰州沙漠所、中科院西北植物所、兰州医学院 等标本馆 (室) 的标本,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 (文献2 ) 整理出甘肃小檗属植物 41 种 4 变种 (其 中含 3 个分布新纪录) , 以检索表的形式 (按文献4 使用的系统) 进行了分组和分种鉴定, 同时 记载了种的主要分布区。可供有关学者或部门在进行小檗属分类研究、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中 参考。

1 分组检索表

11 常绿灌木; 叶革质而坚硬。

11 落叶灌木或半常绿灌木; 叶质地非革质。

21 叶及枝多少被毛。

21 叶无毛。

31 花较大, 直径达 12~ 20 mm ; 胚珠 6~ 12 枚。

31 花较小; 胚珠数目少于 5 枚。 I 1 常绿小檗组 sect . w a l lich ianae | 1 毛叶小檗组 sect . B rach y podae ? 1 大花小檗组 sect . A ngu l o sae 41 花序通常具花 (- 2) 4~ 8 (- 12) 朵, 簇生或成近伞状, 极少为单生。

K 1 美丽小檗组 sect . F ranch e t i anae

41 总状或圆锥花序, 具花 8~ 50 朵或更多。

51 圆锥花序; 半常绿落叶灌木, 叶较小。 V 1 多花小檗组 sect . Po lyan tae 收稿日期: 1999- 12- 14

基金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暨中青年科技基金项目 (ZR 2952080)

51 总状花序多种形式; 落叶灌木, 叶较大。

61 幼枝紫黑色、红色或红褐色; 叶全缘或近全缘。

71 总状花序疏松或近伞形状, 有花 8~ 12 朵; 叶具 1~ 2. 5 c m 长的叶柄。 K 1 华西小檗组

sect . T schono syanae (舟曲、

迭部、白龙江林区。生于海拔 2 000~ 3 500 m 的山坡林下或路旁。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湖北等5 ~ 7 )

71 总状花序有花 10~ 20 朵或更多; 叶基部下延成短柄。

81 总状花序有花 10~ 15 朵; 浆果长圆体形, 鲜红色 81 总状花序有花 15 朵以上; 浆果卵圆或椭圆体形, 红色。

华西小檗 B . silv a 2ta r oucana Sch n e i d . ? 1 中华小檗组 sect . S i nen se s ? 1 全缘小檗组 sect . I n tege r r i m ae

. 61 幼枝黄棕、灰色或红棕色; 叶缘具多数齿。

91 总状花序较紧密, 具花 (10- ) 15~ 30 (- 100) 朵; 叶柄长 1~ 3c m 以上。

? 1 直穗小檗组 sect . D a s y s tach a e .

91 总状花序开展, 具花 15~ 30 朵; 叶柄长 1c m 以下至无柄。

X . 普通小檗组 sect . V u lga r e s .

分种检索表

2 I 常绿小檗组 w a l lianae Sch n eid .

11 当年生枝密被小疣点。

21 花单生或成对双生; 叶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背被白粉; 浆果椭圆体形 ( 舟曲、文县、武都、徽县等。

生于海拔 1 900~ 2 450 m 的林下或山谷石岩上。分布于四川西部、陕西5, 8, 9 。

) 檗 B . v e r r ucu losa H e m sl . e t W ils .

21 花 4~ 7 朵成短总状花序; 叶披针形, 背无粉; 浆果长圆体形 ( 迭部、舟曲、文县、武都、康县、徽县、成县、两

当、岷县等。 生于海拔 560~ 20 000 m 向阳山坡上。 分布于陕西、四川西北部5, 8, 9 。

少齿小檗 B . p otan in ii M ax i m .

11 枝无疣点或仅具少数疣点。

31 总状花序具花 4~ 8 朵; 序轴、花梗红色; 叶缘生 2~ 4 个刺状齿, 稀全缘 (文县、武都等。生于海拔 600~ 疣枝小 1 500 m 的山坡路旁或山沟溪旁。 分布于四川西部8, 9 31 花簇生; 叶缘生 6~ 10 (30) 个刺状齿。

41 花 2~ 6 朵簇生, 花梗长 10~ 20 mm ; 浆果含种子 4~ 5 颗 ( 文县碧口正沟、店坝。 生于海拔 950~

1 500 m 的山坡上。 分布于四川汉源8, 9 。

) 瓦屋小檗 (变种)B . g ag nep a i n ii S chneid . va r . subov a t a Sch n e i d .

41 花 7~ 15 (- 20) 朵簇生, 稀 2~ 6 朵, 花梗长 5~ 15 mm ; 浆果含种子 1~ 3 颗。

51 胚珠单生。

61 叶缘具 5~ 15 个刺齿 (文县立仲沟。生于海拔 1 200~ 1 600 m 的半阴处灌丛中。分布于四川、湖

) 岷江小檗 B . leich tenstein i i Sch n e i d . 北等8, 10 。) 硬齿小檗 B . bergm ann iae Sch n e i d .

61 叶缘具 10~ 20 个刺齿 (舟曲、文县、武都、康县等。 生于海拔 1 100~ 1 700 m 的山谷林中和沟

边。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西部、湖南等3, 8, 10, 11 。

) 蚝猪刺 B . j u lian iae Sch n e i d .

51 胚珠 2~ 3 颗。

71 叶侧脉、细脉不明显; 花 7~ 15 (- 20) 朵 (甘肃南部。生于海拔 600~ 1 800 m 的山沟溪旁及林

缘, 在甘南分布可达 3 200 m 。 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等8 ~ 10 。

) 假蚝猪刺 B . sou lieana Sch n ied .

71 叶侧脉、细脉明显; 花 2~ 6 ( - 15) 朵 ( 文县、碧口、范土具、店土具等。 生于海拔 800~ 2 300 m 的

灌丛中。 分布湖北、四川、陕西等8, 9 。

) 少脉假蚝猪刺 (变种)B . sou lieana va r . p aucinerv a t a A h rend t

| . 毛叶小檗组 B rachy p od ae Sch n eid .

11 叶倒卵形, 两面被毛。

21 叶缘具稀疏小锯齿或近全缘, 花梗长 2~ 5mm 。

31 一年生枝后期灰黄色; 总状花序长 5~ 9 c m ; 萼片 3 轮排列; 花瓣基部有短爪 ( 天水、徽县、礼县、成县

等。 生于海拔 800~ 1 800 m 的山溪边及山坡灌丛中。 分布于陕西、湖北西部8, 10, 12 。

) 毛叶小檗 B . m itif olia stap f

31 一年生枝后期红色; 总状花序长 3~ 4c m ; 萼片 2 轮排列; 花瓣基部无爪 ( 兰州兴隆山 578 号3 、平凉崆

峒山 627 号3 、康县 1958. 8 月3 , 天水金龙山 1689 号33 。生于海拔 800~ 1 980 m 的山坡或山谷两岸。分 布于陕西8 。) 21 叶缘具多数锯齿; 花梗长不过 2 mm 。

41 小枝疏被短柔毛; 叶基部具短柄 ( 成县潭家河等。 生于海拔 1 500 m 的山坡灌丛中, 分布于甘肃南

涝峪小檗 B . g ilg iana F e dde

部8 。) 短梗小檗 B . stenostachy a A h rend t 41 小枝疏被柔毛; 叶表面折皱, 叶柄长 3~ 10mm (除河西地区未见外, 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 生于海拔 1 500~ 2 800 m 的 山 坡 灌 丛 或 林 下。 分 布 于 山 西 西 部、陕 西 北 部、西 藏 东 缘、青 海、四 川、湖 北

等5, 8 ~ 10, 13, 14 。

) 短柄小檗 B . brachy p od a M ax i m . 11 叶菱状卵形, 仅背面脉上被毛; 枝疏散开展 (天水、陇东、兰州兴隆山。生于海拔 1 200~ 1 700 m 的山坡林下

或林缘。 分布于陕西、四川等3, 8 。) ? 1 大花小檗组 A ng u losae Sch n eid .

11 叶缘密生整齐的细锯齿, 两面网脉极明显 ( 文县、天水、舟曲、迭部、碌曲、卓尼、夏河、临潭、康乐、漳县、榆 中、天 祝、山 丹 及 祁 连 山 区。 生 于 海 拔 1 600~ 3 000 m 的 高 山 坡 或 山 脊 上。 分 布 于 河 南、陕 西、青 海

毛脉小檗 B . g ira l d ii H e s se . 等5, 8, 9, 13, 15 。) 11 叶全缘或疏生小锯齿。

21 花瓣与内萼片等长; 果近球形, 无粉 (仅见玛曲旺马老虎咀333 。生于海拔 3 000~ 4 000 m 的高山坡上。分

秦岭小檗 B . circum ser r a t a (Sch n e i d . ) Sch n e i d .

布于青海、四川等4, 16 。) 21 花瓣略短干内萼片; 花柱宿存, 果卵状长圆形, 略被粉。

31 花 1~ 5 朵单生或簇生。

41 花单生, 花梗长 3~ 7 mm ; 果近球形 (碌曲则岔。生于海拔 3 500~ 4 100 m 的高山坡上。分布于西藏、

拟刺红珠 B . a m broz y ana Sch n e i d .

云南等15, 17 。) 近似小檗 B . ap p rox i m a t a s p rague

41 花单生或 2~ 5 朵簇生于叶腋, 花梗长 15~ 20 mm ; 果卵状长圆体形 ( 天水、文县、武都、礼县、舟曲、 迭部、卓尼、夏河、临潭、渭源、榆中及祁连山区等。生于海拔 2 400~ 3 700 m 的高山灌丛中。分布于

青海、陕西、四川、云南等。5, 8, 9, 13 。) 鲜黄小檗 B . d iap hana M ax i m .

31 花 3~ 5 朵排成近总状花序 (迭部、卓尼、夏河等。 生于海拔 1850~ 3300m 的山坡林缘。 分布于甘肃南 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等5, 8 。

) 康定小檗 (变种)B . d iap hana va r . tach iensis A h rend t . K 1 美丽小檗组 F ranchet ianae (A h rend t ) A h rend t

11 叶全缘, 背面具细乳突; 刺单一。

21 花 2~ 5 朵或近簇生的伞形花序或簇生状; 花梗长 5~ 15 mm (徽县、成县、天水等。原产日本。我国各地常

有栽培作绿化观赏用3, 8, 10 。

) 日本小檗 B . thunberg ii D c . 21 花单生或 2~ 6 朵排成疏总状; 花梗长 16~ 25 mm ( 天水、徽县、成县: 907085 号△ 等。 生于海拔 1 000~ 1 400 m 的石崖下或山坡上。 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8, 12 。) 陕甘小檗 B . p seud othunberg ii P. Y . L i

11 叶缘具刺, 背面无乳突; 刺单一或三叉。

31 花梗长8~15mm ; 叶菱状倒卵形, 两面网脉极明显( 文县等。生于海拔1 800~3 000 m 的山坡路旁或

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等8, 9 。)

显脉小檗B. or i trep ha Sch n e i d.

31 花梗短于8 mm ; 叶不为菱状倒卵形。

41 花序轴、花梗红色; 叶背被白粉( 文县、靖远: 897001 号△、武威: 918005 号△、肃南: 918016 号△。生于

海拔1 350~2 800 m 的山坡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等8, 9 。)

网脉小檗B. reticu la t a B yhouw

41 花序轴、花梗不为红色; 叶背无粉。

51 叶狭卵形或狭倒卵形; 花序具花5~10 朵。

61 花梗长3~6 mm ; 花柱缺; 叶狭倒卵形, 长115~3 c m (舟曲、迭部、卓尼、夏河、武都、天水、岷县、

渭源、漳县: 917056△、和政: 910007△、榆中、靖远、天祝: 918001 号△、祁连山区。生于海拔1 800

~3 100 m 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内蒙、宁夏、陕西、青海祁连山南坡等8, 5, 13 。)

置疑小檗B. d ubia Sch n e i d.

61 花梗长4~10 mm ; 花柱长0. 3 mm ; 叶狭卵形, 长2~5 c m (文县、徽县、天水、华亭: 918021 号△、

夏河56001 号△。生于海拔800~1 800 m 的山坡灌丛或林下或谷底林下。分布于陕西等8, 9 。)

陕西小檗B. shensiana A h rend t

51 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 细脉明显; 花序具花7~14 朵(文县、天水: 9008001 号△, 榆中。生于海拔

1 400~1 580 m 的河滩草坡上。分布于四川西北部、陕西等8, 9, 13 。)

细脉小檗B. d icty oneu ra Sch n ied.

V 1 多花小檗组P oly an thae Sch n eid.

11 半常绿灌木; 花序轴无毛。

21 短圆锥花序; 花瓣与萼片近等长( 文县、武都、康县、宕昌、徽县、舟曲、迭部、卓尼、夏河、天水003 号△、西

和: 918010 号△、礼县: 918004 号△、成县: 895042 号△、渭源: 917102 号△、漳县: 918027 号△。生于海拔

1 000~

2 600 m 的山谷灌丛中或山坡路旁。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等3, 8 。)

锥花小檗B. ag g reg a t a Sch n e i d. 21 短总状或总状簇生花序; 花瓣短于萼片。

31 幼枝被短柔毛; 叶缘具2~8 个刺状细齿; 花梗长1~2mm ( 文县、武都、徽县、礼县、舟曲、迭部: 5639

号33 , 武山: 4344 号33 、临洮: 3701 号33 、岷县3649 号33 、漳县: 917043 号△。生于海拔1 600~2 500 m 的向阳干山坡或石缝中, 有时也生于林下。分布于青海、四川等5, 8, 9 。)

西固小檗B. a r i d o2ca l id a A h rende.

31 幼枝光滑; 叶全缘, 先端具短尖头; 花梗长2~4 mm (文县、武都、宕昌、舟曲、迭部、临潭; 917131 号△、

成县: 89502 号△、漳县: 917074 号△。生于海拔1 400~2 600 m 的石山上或山沟中。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5, 6, 8 ~10, 18 。)

金花小檗B. w ilsonae H e m sl. 11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

41 圆锥花序有花30~100 朵, 胚珠2 (迭部等。生于海拔2 300~3 600 m 的向阳山坡及河谷两岸。分布

四川、西藏, 甘肃仅见迭部5, 6, 16, 19 。)刺黄花B. p oly an t ha H e m sl.

41 圆锥花序有花6~15 朵, 胚珠3~5 (舟曲、迭部、陇南地区及甘肃中部。生于海拔2 800 m 的山坡灌

丛中。分布于四川、青海等3, 5, 7 。)

小叶小檗B. p a r v if olia Sp ragu s.

K 1 见“分组检索表”

? 1 中华小檗组S inensis Sch n ied.

11 幼枝灰黄色, 后期红色; 刺单一或3~5 分叉, 长5~7 mm ; 叶倒披针形至狭倒披针形, 宽3~6 mm (文县、舟

曲: 15335 号33 、迭部: 5616 号33 、夏河: 1979 年8 月, 无号3 , 临潭: 89~238 号3 、康乐莲花山, 无号3 、天水党川、无号33 。生于海拔2 800 m 的山坡、河边和干燥的山脚下。分布于东北地区、内蒙、河北、河南、山西、山

东、陕西、青海等3, 6, 7, 12, 16 。)针雀B. p oiretii Sch n e i d.

11 幼枝紫褐色; 刺单一或三分叉, 长10~25 mm ; 叶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形, 宽6~15 mm ( 安西、嘉峪关

等。生于低山干山坡、山沟。分布于内蒙、宁夏等20, 21 。)

鄂尔多斯小檗B. ca r oli Sch n e i d.

? 1 全缘小檗组I n t eg eri m ae Sch n eid.

11 总状花序长5~14 c m , 下部常分枝成下垂的复总状花序; 花梗长2~10 mm (文县、武都、康县、舟曲等。生于

海拔1 400~2 450 m 的山沟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四川西北部5, 8, 9, 16 。)

大黄檗B. f rancisci2f erd inand ii Sch n e i d.

11 总状花序长不过5 c m , 单生; 花梗长1~4 mm。

21 刺单一, 长1~3 c m ; 叶匙形或匙状倒披针形, 全缘或具少数细锯齿(宕昌、迭部、卓尼、临潭、夏河、渭源、

漳县、岷县、临洮、康乐、榆中、河西祁连山林区等。生于海拔1 900~3 100 m 河谷滩地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等3, 5, 8, 13, 16, 20 。) 匙叶小檗B. v e rnae Sch n e i d.

21 刺单一或三叉, 长0. 8~1. 5 c m ; 叶披针形, 缘具5~15 个开展的锯齿(渭源、华池等。生于海拔1 100~

2 200 m 的山坡或山谷灌丛中。分布于山西、陕西北部、青海、甘肃陇东子午岭北段及会川7, 8, 14 。)

延安小檗B. p u rd o m ii Sch n e i d.

? 1 直穗小檗组D asy stachy ae Sch n eid.

11 刺单一; 种子(胚珠) 1~2 颗。

21 总状花序长3~7 c m ; 花梗长4~5 mm 。

31 叶先端渐尖, 背被白粉; 总状花序多少偏弯( 武都: 2849 号33 、徽县: 2108 号33 , 礼县、天水: 560010 号△、

子午岭林区。生于海拔600~4 100 m 的山坡及山谷灌丛中。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青海、四川等3, 7, 8, 14 。)

首阳小檗B. d ielsiana F e dde

31 叶先端徽凹或浑圆, 背无粉; 花序直立。

41 花序密生15~50 朵花; 雄蕊长约2. 5 mm ( 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碌曲、天水、小陇山、定西、临夏、

康乐、渭源、榆中、武威及祁连山区等。生于海拔1 700~4 000 m 的林缘及高山灌丛中。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青海等5, 7, 10, 15 。) 直穗小檗B. d asy stachy a M ax i m.

41 花序密生45~75 朵花; 雄蕊长约1. 5 mm (舟曲、迭部、临潭等, 生于海拔2 400~3 300 m 沟谷、山坡

灌丛中。分布于青海、甘肃7, 12 。)

多花直穗小檗(变种)B . d asy stachy a va r. p lu r i f lira P. Y. L i 21 总状花序长8~18 c m ; 花梗长4~8 mm 。

51 果红色; 花瓣长圆形, 长5~6 mm , 先端微缺; 花序长12~18 c m , 单一(武都洛塘: 2118 号33 。生于

海拔800~1 800 m 的山坡林缘或山沟灌丛中。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陕西等8, 10 。)

异长穗小檗B. f ed d eana Sch n e i d.

51 果干时深蓝色; 花瓣菱状卵形, 长约3 mm , 先端钝; 花序长12~18 c m (天水、徽县、成县、文县丹

堡: 10150 号33 等。生于海拔1 500~2 800m 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陕西、四川等8 。)

长穗小檗B. d olichobotry s F e dde 11 刺三叉或单一; 种子(胚珠) 2 颗。

61 幼枝黄色或黄红色; 花瓣倒卵形; 果鲜红或紫色, 柱头宿存(生于海拔1 500~3 000 m 的半阴湿

杂木林下或林缘。分布于甘肃、四川、西藏等6 。) 刺檗B. v u lag a r i s L.

61 幼枝鲜红色; 花瓣斜倒卵形; 果红色, 柱头无柄( 文县、舟曲、迭部、卓尼、临潭、庄浪、岷县、漳县、

渭源、榆中、永登等。生于海拔1 400~2 800 m 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陕西、宁夏、青海

等5, 7 ~9 。)

甘肃小檗B. kansuensis Sch n e i d.

X 1 普通小檗组V u lg a r es Sch n eid.

11 刺三叉稀单一, 粗大, 长8~20 mm ; 小苞片三角形; 浆果表面被淡蓝色粉( 文县、武都、康县、宕昌、礼县、舟

曲、迭部、卓尼、临潭、夏河、天水、礼县、渭源、子午岭林区, 榆中: 88012 号△、靖远: 897029 号△等。生于海拔

1 250~3 000 m 的山坡、路旁或林下灌丛。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山东、陕西、宁夏、内蒙、四川

等5, 8, 9, 16 。)小檗B. a m u rensis R up r.

11 刺单一或三叉, 细小, 长3~10 mm ; 小苞片披针形; 浆果表面被白粉( 文县、临潭: 89109 号3 等。生于海拔

1 000~3 200 m 的高山林下或山坡灌从中。分布于陕西、四川、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7, 9, 10, 18 。)

川鄂小檗B. hen r y ana Sch n e i d.

注: 3 为西北师范大学标本。33 为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333 为兰州大学标本。

参考文献:

?为兰州医学院标本。

1 2 3 4 5 6 7 8 9 周荣汉. 中药资源学[M . 北京: 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1993. 212~219

马志刚. 甘肃小檗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J . 中草药, 1994, 25 ( 2) : 97~100

马雪雄. 甘肃小檗属植物的研究[ Z . 油印本, 1961. 1~17

肖培根, 宋万志, 刘国声等. 中国小檗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J . 植物分类学报, 1974, 12 ( 4) : 385~403

冯自诚, 徐梦龙. 甘南树木图志[M .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31~446

裴钅监. 中国药用植物志[M . 第8 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5. 图354~363

青海种子植物名录编写组. 青海种子植物名录[M . 兰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7219 工厂印刷, 1990. 51~53

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岭植物志[M . 第1 卷( 种子植物) 第2 分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4. 307~324

张国木梁, 张华声, 黄华梨等.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

423~424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湖北省植物研究所. 湖北植物志[M . 第1 卷.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6. 381~394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 甘肃中草药手册[M . 第2 册,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71. 584~586

李培元. 陕甘和青海东北部小檗属植物补述[ J. 植物分类学报, 1965, 10 ( 3) : 210~214

王香亭.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研究[M . 兰州: 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6. 77 刘立品. 子午岭木本植物志[ Z . 第1 册, 油印本, 1994. 113~118

张国木梁, 刘辶西发, 马崇玉等. 尕海- 则岔自然保护区[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84

吴征镒. 新华本草纲要[M . 第1 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43~153 青藏高

原科学考察丛书. 西藏植物志[M . 第2 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121~150

冯自诚, 孙学刚. 迭部树木简志[M . 陕西杨陵: 天则出版社, 1989. 193~200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志[M . 第1 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 278~287

中科院兰州沙漠所. 中国沙漠植物志[M . 第1 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513~518

刘辶西发, 宁瑞栋.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68

KE Y T O THE PL A N TS O F B ERB ER IS I N GA N SU

M A Zh i2gang

(D ep t of p ha r m acy , L anz hou M ed ica l C olleg e, L anz hou 730000, C h ina)

A b stra c t: Sub st r act

B a s ed on a l o t of litera t u re and s p e ci m en s, by th e an tho r over th e p a s t yea r s , 41 s p e cies and 4 va r i et i es of B erberis in Gan su w ere s o r t ed ou t and iden t i f i ed in sect i on s and s p e cies in th e fo r m of a K e y . T h e d ist r i bu t i on of th e se p lan t s a r e a l s o repo r t ed h e re.

Key words:

作者简介:

B erberis; K e y; Gan su; d ist r i bu t i on.

马志刚, 男(19532) , 甘肃省靖远县人, 1978 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现任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药用植物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药学、药用植物学研究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q4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