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习题集下

更新时间:2023-04-18 23: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通动物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23456

789101112

131415161718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 )

2( )

3( )

4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

5( )

6( )

7( )

8( )

9( )

10( )

11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

12( )

13( )

14( )

15( )

16( )

17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

18( )

19( )

20( )

21( )

三、填空题

1)、()、()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

式,心脏位于消化道的(),尾总是在()的后方,称为()尾。另外,还有一些性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说

2)亚门、()亚门和()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纲、()

纲、()纲、()纲、(

3)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由富含()

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

4)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

5)部分,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和();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在脊髓中成为(),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心的(),位于(

6)和住囊虫,营()或()生活,有些种类有()现

象,本亚门包括()纲、()纲、()纲等。

7)以上。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经常与盘管

虫、苔藓虫等附着在一起,固定在砖头、船坞以及海水养殖的海带筏和扇贝笼上,被作为沿海()的重要指标种。

8)却能重叠附生,呈现垒叠的

()现象,这对种群的(

9)类型,体长数毫米至20毫米,代表动物为(),体外()被

囊,缺乏围鳃腔,终生保持长尾的幼体状态,营()生活,生长发育过程中()逆行变态,又名()

10)纲,分隶属于()属和(

11),无明显的头部,左右侧扁,半透明,可隐约见到皮下的()和腹侧块状的

(),身体两端尖出,()故有()之称,又因其尾形很像矛头而名(

四、选择填空

1()

A B C D

2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

A B C D

3( )

A B C D

4( )

A B C D

5( )

A B C D

6( )

A B C D

7终生存在脊神经管的动物是( )

A B

C D

8( )

A B

C D

9( )

A——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B——桑椹胚——囊胚——神经胚——

C——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

五、完成下列表格

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七、问答说明题

1

2?

3

4

一、名词解释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鳃裂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故称为头索动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

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

8.无颌类: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

9.无头类:头索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

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又称有头类。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堆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个盲囊,突入咽的右侧,而称为肝盲囊,其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为背裂。

17.

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于脑眼的色素点,无视

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改错:1.将全句改为“尾索动物是指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脊神经管,体表具有被囊的脊索动物。”

5.将“所有”改为“不是所有”。

8.将句中“中胚层”改为“外胚层”。

9.将“头部”改为“身体的前端”。

11.将“在体表或体内”改为“仅在身体表面”。

12.将“自体受精”改为“异体受精”。

13.将“在任何情况下”改为“通常情况下”。

14.将“……腹部……背部……”改为“……背部……腹部……”。

16.将“……固着……自由……”改为“……自由……固着……”。

18.将“对称”改为“不对称”。

21.

1.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闭管;腹面;肛门;肛后尾;三;次生;两侧对称

2.头索动物;尾索动物;脊椎动物;圆口;鱼;两栖;爬行;鸟;哺乳

3.神经管;原肠背壁;液泡;脊索鞘

4.胚胎发育;骨质脊柱

5.中枢部分;脑;脊髓;脑泡;中央管;腹神经索;消化道

6.海鞘;自由;固着;世代交替;尾海鞘;海鞘;樽海鞘

7.90%;污损生物

8.同种个体;聚生;繁衍

9.原始;住囊虫;无;自由;无;幼形纲

10.头索;文昌鱼;偏文昌鱼

11.

四、选择填空1.B 2.A 3.C 4.B 5.A 6.B 7.C 8.B 9.A

五、完成下列表格

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

圆口纲无无无不恒定

鱼纲有具偶鳍无不恒定

两栖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无不恒定

爬行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不恒定

鸟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恒定

哺乳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恒定

六、问答题

1.答: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

2.答:通过对原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的研究,能够对脊索动物的演化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原索动物在研

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原索动物既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三点(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又具有许多低等的以及和无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肢,头索动物无心脏,排泄系统为分节排列的肾管,尾索动物的开管式循环,头索动物为不

从胚胎发育的情况来看,头索动物既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索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而早期胚胎发育又与棘皮动物相似,从胚胎学的角度又说明了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

3.答:脊索动物是由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至今尚未找到古生物学的证据。因此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材料来进行推断。一般认为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其根据是:棘皮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似,从生物化学方面也证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是处于无脊椎动物(仅含精氨酸)和脊索动物(仅有肌酸)之间的过渡类型;半索动物的成体有鳃裂和背神经管的的雏形,与脊索动物相似,而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又很相似。故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亲缘关系密切。又根据文昌鱼的身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兼具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文昌鱼可能是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4.答:①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尾部。②大多体表有被囊。③大多数仅幼体有尾。④营固着或自由生活。

第十五章圆口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2

1)形,可分为()、()、()三部分,营(

2)及一条纵行的(

3)、()和(

470多种,分属()目和(

55、6月间集群()或()进行繁殖,生殖后()。幼鳗经过()

6)类;具有独特的呼吸结构——鳃囊,又称()

类;由于头背中央仅有一短管状的单鼻孔;故又称(

三、问答题

1

2

3

4?各有些什么种类?

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

1.填空题

1.

2.粘

3.

4.

5.

6.

1.答:七鳃鳗呼吸系统比较特殊,消化道从口腔的后部向腹面分出一支盲管,称为呼吸管,管的左右两侧,各有内鳃孔七个。每个鳃孔通入一个鳃囊,囊中有许多由内胚层演变而来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通过外鳃孔与外界相通,这样七鳃鳗呼吸时,水流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与一般鱼类由口腔进水经鳃孔出水的方式不同。这与七鳃鳗的寄生生活是相适应的,因为七鳃鳗要用口漏斗吸附在寄主体表,无法从口中

2.答:①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②脊索终生存留,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③只有奇鳍,没有偶鳍。④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⑤独特的鳃呼吸器官——

3.答:①头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锉破鱼体,吸食血肉。②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经过口。③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1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

4②口位于漏斗底部③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④脑垂体囊不与咽

部相通⑤鳃孔7对,鳃笼发达⑥内耳有2个半规管⑦卵小,发育有变态代表种类有: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鲤鳗,雷

盲鳗目:①无背鳍和口漏斗②口位于身体最前端③鼻孔开口于吻端④脑垂体囊与咽相通⑤鳃孔1-16对,鳃笼不发达⑥内耳仅一个半规管⑦卵大,发育无变态代

第十六章鱼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234567

891011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 )

2( )

3( )

4( )

5( )

6( )

7的组成部分。(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类分类的鉴别依据之一。(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征。(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三、填空题:

1)、(

2、构造和发生,鱼类的鳞片可分为三大类()、硬鳞和()其中,()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3)

和(),后者又分为()和鳍

4)、()、犁齿、舌齿、腭齿五类。

5)、()和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分为()和

(),两者产生(

6)、(

7)、()、(

8)和()四块骨组成,它的一端与鳔相连,另一端与

()相连,有传导(

9)和(),鲤科鱼类的肝脏因混杂有胰细胞而称

()。

10)个心房和()个心室。

11中()所引起,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池鱼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生产上叫做()。

12)性,产卵后逐渐变为()性,这种现象叫做()。

13)类,无鳔管的称为()。

14)亚纲和()亚纲,身体呈梭形,鳃裂侧位的属于()总目;身体扁

平,鳃裂腹位的属于()总目;硬骨鱼纲分为()亚纲和()亚纲,种类最多的是()亚纲。

15),最小的鱼是(

16)和(),其中,()在鲤科鱼中常见,()

17)排列;盾鳞平铺于体表呈()排列,而硬鳞呈(

18)和(),软骨鱼类和肺鱼类卵巢属于(),而硬骨鱼类的

卵巢为(

19)鱼类,()亚纲;矛尾鱼属()总目,澳洲肺鱼属()总目,

属()亚纲,也称(

20

中华鲟属()科()目;白鲟属()科()目

鲥鱼属()科()目;大麻哈鱼属()科(

鳗鲡属()科()目;青鱼、鲫鱼、团头鲂属()科(

胡子鲇属()科()目;鳜鱼属()科()目

黄鳝属()科()目;带鱼属()科(

乌鳢属()科(

1( )

A B C D

2( )

A B C D

3硬骨鱼脊椎的分区是( )

A B C D

4软骨鱼肠管内具有( )

A B C D

5泥鳅的辅助呼吸器官为( ),肺鱼为( ),乌鳢为( ),弹涂鱼为( )

A B C D

E F

6软骨鱼用( )

A B C D

7鱼类内耳起平衡作用的主要部位为( )

A B C D

8软骨鱼类的心脏组成是( ),硬骨鱼类心脏组成是( )

A、心房、动脉球B

C D

9鲫鱼体表的侧线与身体内哪一部分相联系( )

A B C D

10我国三大海产鱼是( )

A B

C D

11我国淡水养殖中的四大家鱼是( )

A B

C鳅、乌鳢、团头鲂D

12目前我国淡水高密度养鱼发展的方向是( )

A B C D

13下列属于生殖洄游的是( )

A育肥场B

C育肥场D产卵场育肥场

14( )

A B C D

15鱼类的视觉中枢在( ),呼吸中枢在( ),嗅觉与活动调节中枢在( )

A B C D

16鲫鱼内耳的主要功能是( )

A B C D

17身体延长的鱼如鳗鲡、黄鳝、带鱼的鳞片一般都( )

A B C D

18 雄鱼寄生在雌鱼体内或体表的鱼是( )

A B C鱼安鱼康 D

19在鱼类中,雄鱼具有育儿囊的鱼是( )

A马B C D

20,其分类地位是( )

A B C D

21 鱼旁鱼皮鱼的第二特征是( )。

A B C D

22鱼类心脏中的血为( ),出鳃的血是( )

A B C D

23软骨鱼和硬骨鱼是否有唾液腺( )

A B

C D

24( )

A B C D

25软骨鱼的生殖方式是( )

A B

C D

26种类最多的鱼类是( )

A B C D

27(种类最多)是( )

A B C D

28鲨鱼、大黄鱼、鲤鱼、雀鳝的鳞片分别是( )

A B

C D

29椎体为双凹型,其中有残存脊索的动物是( )

A B C D

30鱼类皮肤腺分泌的粘液具有( )

A B

C D A+B+C

31硬骨鱼胃肠交界处幽门垂的作用是( )

A B

C D ZK)

32鱼类有脑神经多少对( )

A2对B8对C10对D12对

五、简答题

1

2

3

4

5

6

7

8

9(每目最多不超过两个)

10

11?

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2.迷齿:古总鳍鱼类和古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

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

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的鳍式为:D,19-20;P16-18;V8-9;A5-6;

C20-22。D P A C,分别代表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

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

7.

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

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

11.银膜:鱼类眼球脉珞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

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改错:2.将“都具有”改为“大多无”。

3.将“相通”改为“不相通”。

4.将“由真皮层演化”改为“由表皮层演

5.将“鱼类”之前加“多数”。

6.将“软骨鱼类”去掉。

7.将“是心脏的组成部分”改为“不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9.将“少于”改为“多于”。

15.将“所有”改为“大多数”。

18.将“就是起保护作用”改为“主是用于保护身体,另外还具有辅助呼吸等功能”。

20.将“表皮层”改为“来源于真皮层”。

22.将“由表皮衍生”改为“来源于真皮层”。

23.将“都位于腹部”改为“有的位于腹部,有的位于胸鳍下方,有的位于胸鳍的前方”。

25.将“肩带与脊柱相连”改为“肩带与头骨相连”。

29.将“紧密相关”改为“无关”。

30.将“大多数”改为“少数”。

三、填空题

1.纺缍型;侧扁型

2.骨鳞;盾鳞;盾鳞

3.头骨;脊柱;带骨

4.颌齿;咽齿

5.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颉颃

6.虹膜;脉络膜

7.原尾;歪尾;正尾

8.间插骨;三角骨;内耳;声波

9.肝脏;胰脏;肝胰脏10.1;1 1112.雌;雄;性逆转现象13.管鳔类;闭鳔类14.

板鳃;全头;鲨形;鳐形;内鼻孔;辐鳍;辐鳍15.鲸鲨;邦达克16.圆鳞;栉鳞;圆鳞;栉鳞17.覆瓦状;对角线;成行18.游离卵巢;封闭卵巢;游离卵巢;封闭卵巢19.软骨鱼;全头;总鳍;肺鱼;内鼻孔;肉鳍20.鲟;鲟形;白鲟;鲟形;鲱;鲱形;鲑;鲑形;鳗鲡;鳗鲡;鲤;鲤形;胡子鲇;鲇形;鱼旨;鲈形;合鳃;合鳃;带鱼;

四、选择填空1.A 2.C 3.C 4.B 5.E、C、F、A 6.C 7.C 8.D、B 9.C 10.A 11,B 12.C

13.D 14.C 15.B、D、A 16.D 17.C 18.C 19.A 20.C 21.B 22.A、B 23.D 24.D 25.D 26.B 27.A 28.A 29.B 30.D 31.D 32.C

1.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内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在相通的鳔管,可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的管鳔类,如鲤形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功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它的机能是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及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

2.侧线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管以一系列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内有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感觉器。侧线能感受低频率的振动,可以判定水波的动态,水流的方向,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泳途中的固定障碍物等,因而在鱼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3.淡水鱼的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了维持其渗透压的平衡,它通过肾脏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另外,有些鱼类还能通过食物或依靠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盐分,维持

海水硬骨鱼体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鱼类一是从食物内获取水分;二是吞饮海水,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一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从而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4.软骨鱼类:是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盾鳞,鼻孔腹位,鳃孔5-7孔。

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形尾,无鳔和“肺”,肠内具螺旋瓣,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

硬骨鱼类: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类的鳞片有次生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鳍膜内有鳍条支持,大多为正型尾。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

5.鲤形目:体被圆鳞或裸露,许多种类口内无齿,但有发达的咽齿,腹鳍腹位,鳔与食道有管相通,具韦伯氏器,常生活于

鲈形目:体大多被栉鳞,腹鳍胸位或喉位,背鳍2个,分别由鳍棘和鳍条组成,鳔无鳔管

6.鱼纲高于圆

①鱼类开始具备上、下颌,进入颌口类的行列。颌的出现,加强了动物个体主动捕食的能力,扩大了食物的范围,有利于脊椎动物自由生活的发展和种族的繁衍,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一项重要形态变革。

②鱼类开始具备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体运动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打下基础。

7.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大多呈纺缍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部;体表被有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大多具侧线系统,可感知水波及水流等;心脏具有一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等。

8.①口的位置与食性的关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口为上位;以底栖生物或附生在石头上的藻类为食的鱼,口为下位;以中上层食物为主的类,口为端位。②牙齿与食性的关系:肉食性鱼类牙齿比较尖锐;杂食性鱼类牙齿多呈切刀形,缺刻形,磨形或刷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较细弱或作绒毛状。

③鳃耙与食性:草食或杂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长而密。④胃肠与食性:草食、杂食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长;肉食性鱼类,胃肠分明可辨,肠管较短。⑤消化酶与食性:肉食性鱼类胃液中胃蛋自酶活性较高;非肉食性鱼类胃蛋白酶少,而淀粉酶、糖原分解酶,麦芽糖酶含量多;捕食甲壳和浮游生物的鱼类,胃内几丁质分解酶活性高。

9中华鲟鲟科鲟形目

白鲟白鲟科鲟形目

大银鱼银鱼科鲑形目

胭脂鱼胭脂鱼科鲤形目辐鳍亚纲

10.鱼类产品是优质蛋白、重要矿物质和主要的B族维生素的最好来源。随着开展鱼类综合利用的研究,“鱼的一身无废物”的论点也已被人们所接受。总起来看,鱼鳞可以提制鱼光鳞、盐酸鸟粪素、咖啡因、鱼鳞胶、鳞酱油、磷酸钙肥料、黄嘌呤等;鱼皮可制成鱼皮胶,鲨鱼、河豚的皮还能制革;鱼的尾和鳍,也可以做胶,某些软骨鱼的鳍,就是名贵的海味“鱼翅”;鱼的头、骨、刺和内脏可制成食用鱼蛋白、鱼粉、蛋白胨、鱼油、味精,残渣可作为固氮菌肥料,内脏还能提取维生素B12营养丰富,鲨、黄鱼、鲽等鱼的肝脏可制取鱼肝油和提取维生素A 和D;鱼肉是主要的食用对象。蚊鱼将、柳条鱼、斗鱼等能吞食孑孓,防止病毒,也有益于人类。当然,不是所有的鱼对人都是有益无害的。有些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鱼感鱼,乌鳢等是池塘鱼类的敌害,有些鱼如河鱼屯等具有毒素;有些鱼是绦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少数鱼类如食人鲨还直接伤人。但从整个鱼纲来看,它们对人的有利方面,远远超过它们的有害方面。

11.答:研究鱼类的洄游,进而掌握鱼类在什么时候,沿什么路线,在什么地方大量集中确定渔汛、渔场,以便进行捕捞及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在渔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研究鱼类的洄游,可以为鱼类的适应性问题和阶段发育问题等提供资料,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十七章

一、名词解释

1234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之一。( )

2( )

3( )

410对,两栖类有脑神经12对。(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栖动物的眼大而突出,具有活动性眼睑。( )

14

15JY〗( )

16扩展,聚合形态变化而引起

的。( )

17成的。( )

18( )

194指,指间无蹼;后肢长大而强健,5趾,趾间有蹼。( )

20物的主要特征。( )

21(蝌蚪)和鲵螈类外,原始的肌肉按节排列现象,在大多数两栖动物的成体不明显,肌隔消失。( )

22( )

23( )

24( )

25存尿液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重吸收水分的机能。( )

三、填空题

1)、()和()。其中鱼螈是()的代表动物,

各种蝾螈和鲵是()的代表动物,而各种蛙类和蟾蜍是(

2)、()、尾和(

3)、()和(),颈椎()枚,枕髁关节()

个,使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4方式发展为包括()循环和()循环的双循环,包括()系统和()系统两部分。52支,一支是(),另一支为()。6

7)目,我国仅产一种,叫(),产于();还有()

目和()目,种类最多,结构最高等的是(

8);我国东北产的()蛙,干制雌性整体叫(),其干制的输卵

管为(

9

10)、椎管()、()、(

11?

娃娃鱼();极北小鲵();东方蝾螈(

大蟾蜍();中国雨蛙();中国林蛙(

金线蛙();班腿树蛙();北方狭口蛙()。

四、选择填空

1两栖类是( )

A B

C D

2两栖类是( )

A B C D

3青蛙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

A B C D

4仅蝌蚪、圆口类、鱼类才具有的感觉器官是( )

A B C D

5冬眠状态下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

A B C D

6产于美洲和地中海地区的树螈,呼吸器官是( )

A B C D

7青蛙舌的特点是( )

A B C D

8有关青蛙牙齿的正确说法是( )

A B

C D

9蝌蚪的心脏组成是( )

A1心房,1心室B2心房,2心室C1心房,2心室D2心房,1心室

10青蛙成体的心脏组成( )

A1心房、1心室B2心房、1

C2心房、2心室、动脉圆锥D2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

11两栖类背大动脉由什么形成( )

A B

C D

12青蛙运动方式比较简单,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B

C D

13青蛙消化道的组成是( )

A

B

C

D

14青蛙尿液排出的途径是( )

A

B

C

D泄殖腔―――体外

15)

A

B(中肾管)

C

D(经过肾脏)

16居于水中的一个界于水和空气之间的生物类群是( )

A B C D

17雄蟾蜍生殖系统的特点是( )

A B

C D

18发育成( )

A B C D

19两栖类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 )

A B C D

20两栖类成体的血循环属于( )

A B C D

21两栖类的呼吸属于( )

A B C D

22青蛙听觉器官的组成是( )

A B C D耳、中耳、外耳

23两栖类的大脑表皮为( )

A B C D

24关于脂肪体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25腰带由什么构成?( )

A B

C D

26蛙蟾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的演变顺序为( )

A4对内鳃――1对肺B3对外鳃――1对肺

C3对外鳃――4对内鳃――1对肺D4对内鳃――3对外鳃――1对肺

27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是( )

A B C D

28胚胎发育过程中,三胚层在( )

A B C D

五、简答题:

1

2

3

4

5

6

六、实验题

1(或蟾蜍)麻醉或致死?

2?

3

第十七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方式称为

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鲵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着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

3:处于幼态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

4: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层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改错:1

3

412对”改为“10对”。

5

8

9

10

11

12

14

16

17”改为“内,“内”改为“外”。

18

24于”。

三、填空题:

1

2

31、2

4

5

6

7

8

9

10

11;蛙科;蛙科;树蛙科;蛙科

四、选择填空

1C2D3D4D5D6D7D8D9A10D11C

12B13D14D15D16C17D18D19A20D21D

22C23B24C25A26C27D28C

五、简答题

1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

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初步解决了在陆上运动的矛盾。

②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③随着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系统也由单循环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④大脑半球分化较鱼类明显,大脑顶壁出现了神经细胞。⑤出现了中耳,能将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导到内耳;出现了眼睑和泪腺,能防止干燥,保护眼球。

2,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

用肺呼吸。③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④具有五趾型附肢。⑤发育中有变态。

3分蒸发。②四肢还不够强健。③

肺呼吸还不完善,还要依靠皮肤辅助呼吸。④胚胎无

4(蝌蚪)的呼吸器官是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与鱼类的呼吸方式相同;变态后,鳃消失,出现肺,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这是陆生动物的呼吸方式。但两栖类是首次登陆动物,虽然肺呼吸解决了在陆上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但由于肺的结构简单,呼吸功能不强,还依赖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5

①无四肢②眼退化,隐于皮下③头骨硬骨数多④椎体双凹型,有长肋骨,无胸骨,无荐椎⑤皮下有小的骨质圆鳞⑥无鼓膜,鼓室⑦房间隔不完全⑧体内受精、卵生成卵胎生。

有尾目的主要特征:①有尾,有四肢②无鳞③头骨数目介于无足目和无尾目之间

④有不发达的肋骨和胸骨,肋沟明显⑤无鼓膜,鼓室

⑥房间隔上有穿孔

⑦主要生活于水中,无眼睑或无活动性眼睑

⑧体外或体内受精⑨变态不明显

无尾目的主要特征:①成体无尾

②头骨硬骨数少

③无肋骨,胸骨发达

④有鼓膜,鼓室

⑤有活动眼睑和瞬膜⑥变态明显

6

①防治虫害。绝大多数蛙蟾类是农田、耕地、森林和草地作物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可以避免农药污染,已受到欢迎。

②食用。蛙肉鲜美与鸡肉媲美,是宴席的珍馔佳肴。近年来,牛蛙的养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③药用。如最负盛誉的哈士蟆和蟾酥就分别取自于中国林蛙和蟾蜍。

④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六、实验题

1(或蟾蜍)置于盛有浸过乙醚或氯仿棉球的广口瓶内,加盖静置10余分钟,即可被麻醉。②用解剖针从头后枕骨处插入脑颅,左右搅动破坏蛙(或蟾蜍)脑而致死。

2①将已麻醉或致死的蛙的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四肢,用大头针将腕部及跗部钉于解剖盘上的蜡板上。②以左手持镊子将蛙腹部皮肤提起,用右手持剪刀从泄殖腔孔前方沿腹中线将皮肤剪开至下颌前端,从胸部向两前肢将皮肤横切。

③用镊子把位于两后肢基部之间的腹直肌后端提起,沿腹中线偏右侧向前剪开腹壁(不致损伤腹中线上的腹静脉),剪至胸部时,小心把胸骨剪断,再把腹壁横切一刀,最后把口角剪开,然后把腹壁和口腔展开固定,即可进行观察。

3(无足目)

成体有四肢,至少有前肢,无细鳞……②

②身体细长,终生有尾,四肢短,多数终生水栖……蝾螈目(有尾目)

身体短宽,成体无尾,四肢强健,适于陆栖生活……蛙形目(无尾目)

第十八章爬行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234567行动物8

羊膜卵91011121314 15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写“+”,错的写“-”)

1( )

210对。( )

3( )

4栖类和爬行类的肾脏都属于中肾。( )

5敏的热能感觉器官,属于红外

线感觉器。( )

6( )

7( )

8( )

9( )

10称。( ) 11

(趾)端具有爪,是对陆生的适应。( )

12( )

13( )

14

( ) 15

合成。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通而不与口腔相通。 ( )

22 ( )

23 起蜕掉。 ( )

24 ( )

25 ( )

26

有感知从地面传来的声波。

( )

27 ( )

28

( )

三、填空题

1( ) 型、( )型 和 ( )

2( )椎、( )椎、( )椎、( )椎 和( )椎五个部分。

第一、二枚颈椎分别特化为( )椎和( )椎,枕骨髁( )枚,荐椎( )

3( )目、( )目、( )目、( )目和( )目。其中最古老的动物是( ),产于( ); 结构最高等的爬行动物是( )类。没有四肢,身体呈蛇形的蜥蜴叫( )。我国最大的蛇是( )

4( )

5( )

6( )、( )、( )和( )四部分。

7( )、( )、( )、( )、( )

8( );蜥蜴、蛇类为( ),而龟、鳖类常为( )。

9( )与真皮来源的( )

10( ) 、 ( )、( )、( )等4个

11( )、( )、( )和( )等口腔腺,其分泌物有助于( )的完成

12

( )对,而蛇和蜥蜴有脑神经( )

四、选择填空 1( )

A B

C

D

2 胸廓的构成是( )

A —肋骨

B —

C —肋骨—胸骨 D

—肋骨—胸骨〖ZK)

3 胸廓为哪些动物特有( )

A B C D

4 次生骨质腭最完整的爬行动物是( )

A B

C

D

5

( )

A

B

C

D

6

( ) A B C D

7 按前沟牙、后沟牙、管牙的顺序排列,应是哪些的毒蛇( )

A B

C D

8 爬行类的呼吸是( ) A B

C D

9 靠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和鼻孔的开关相配合以及胸廓的张缩两种方法造成呼吸动作的是(

) A B C D

10 除了肺呼吸外,还有副膀胱辅助呼吸的爬行动物是( )

A B C D

11心室具有完全分隔的爬行动物是( )

A B C D

12( )

A B C (喙头蜥) D

13( )

A B C D

14 犁鼻器是什么器官( )

A B C D

15( )

A B C D 鳄

16 爬行动物的“盐腺”是什么器官?( )

A B C D

17 盐腺多数位于什么部位( )

A B C D

18 爬行纲中结构最高等的是( )

A B C D

19( )

A B C D

20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哪个省?( )

A B C D

21 关于扬子鳄血液循环系统的正确说法是( )

A B

C D

22( ) A B C D

23( )

A B

C D

24( ) A B C D

25 爬行类、蜥蜴类、蛇类、龟鳖类的心脏组成是( )

A —1心房、1心室

B —1心房、1

C—2心房、1心室D—2心房—

26( )

A B C

27 爬行动物的呼吸运动方式( )

A B C

五、简答题

1?

2

3

4

5

6

喙头蜥乌龟玳瑁鳖大壁脆蛇蜥避役(变色龙)

蟒红点锦蛇尖吻蝮扬子鳄

一、名词解释:

1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

2

3

4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有

5

6胎发育的营养

7

8

9

10

11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

12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

132个心室的孔

14

15物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27- 28+

改错:12(爬行动物除外)脑神为10对。”3

4

脏属于后肾。”8的尿素”改为“不溶于水的尿酸、尿酸盐”9为“爬行类的磷片由表皮

层衍化而来,而鱼类的磷片由真皮层衍化而来。” 10 11 动物和”去掉 12

将整句改为“爬行动物前后肢均为五指(趾)。” 14 爬行动物颈椎、胸椎、腰椎两侧都附生发达的肋骨。”

15

一 般由背段的硬骨和腹段的软骨合成。” 16

19

将“有气 体交换作用”改为“无气体交换作用”。 20 22

行动物前”加上“除蛇和蜥蜴类中的蛇蜥、壁虎科动物外”。 24 “顶眼仅有感觉功能。” 25

改为“爬行动物的顶眼来源于旁松果体,而七鳃鳗的 顶眼来自松果体,又称松果眼”。 27 均有交配器”改为

“除喙头蜥外,均有交配

1 2

1;2 3

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

目,喙头蜥,新西兰,鳄,蛇晰,蟒蛇 4

生代 5(坚头类) 6

7

胚胎;卵黄囊 8

横裂 圆

形 9 10

;合颞孔类; 双颞孔类 11

湿润食物和吞咽动作 12

12;11

四、选择填空

1 D

2 D

3 D

4 A

5 D 6

B 7

A 8

D 9 A 10 D 11 B 12 C

13 A 14 A 15 A 16 B 17 A 18 A 19 A 20 A 21

D 22 C

23 C 24

D 25

D 26

B 27

C

五、简答题

1

羊膜,具有了陆上繁殖的能力。

②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份的蒸发 。 ③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④四肢较两栖类强健,指(趾)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2枚荐椎相连,构成 牢固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

2

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

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内贮

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状皱褶,不断向背方生长,包围胚胎,在胚胎 外构成两个腔——羊膜腔和胚外体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液体环境中发育,能 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另外,还形成一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另外尿囊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卵壳或卵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适应,它解决了在陆上 进行繁殖的问题,使羊膜动物

3

应判断是否被毒 蛇所 咬,最好将蛇打死,后

识别,若办不到,可根据牙痕判断。当确认被毒蛇咬伤,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①保持镇定,不要乱跑,以免循环加快而加速毒的吸收和扩散,②结扎。在伤口的上方用带子结扎,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防组织坏死;③冲洗。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冲洗伤口,无条件时,用盐水或清水冲洗,④扩创排毒。割破伤处,挤出带毒 液的血液,⑤

毒蛇 无毒蛇 蝰科蝮亚科毒蛇头大,呈三角形 头一般不呈三角形 蝮亚科毒蛇有颊窝 无颊窝

尖吻蝮吻尖向上翘 吻端圆钝或尖而翘 蝮亚科毒蛇尾短尖细 尾往后逐渐变细 有的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脊鳞不扩大呈六角形 各种毒蛇具有不同的斑纹 斑纹与毒蛇明显不同

眼镜蛇科和部分游蛇科 蛇身不能竖立,颈部不扩大变扁, 毒蛇前半身能竖起,颈可膨胀 很少主动攻击人 变扁,常主动攻击人畜 4

①食用:龟鳖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补品,在两广蛇肉被视为佳肴。②工业原料:蟒蛇及大的蛇皮用来作乐器,

玳瑁的背甲可以制造眼镜架及其它高级工艺品。③药用:蛇肉干、蛇胆、蛇血、蛇蜕、蛇毒、蛤蚧、龟板、鳖甲等都可做药

5

6龟鳖目;大壁虎:壁虎科,蜥蜴目;

脆蛇蜥:蛇蜥科,蜥蜴目;避役:避役科,蜥蜴目;蟒:蟒蛇科,蛇目;红点锦蛇:游蛇科,蛇目;尖吻蝮:蝰科,蛇目;扬子鳄:鳄目,鳄科

第十九章

一、名词解释

1234567(盆)8

9101112(视觉) 131415

161718翼镜19(型) 20212223

242526272829303132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37.0℃~44.6℃,故鸟类为变温动物。(

2动物体温越高越好。(

3)

4)

5面有由真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

6

7)

8,使相邻的羽小枝互相钩结起

来,构成坚实而具有弹性的羽片。()

9

10()

11鸟类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体,第一枚为枢椎,第二枚为寰椎。()

12。(

13)

14)

15利的切缘或钩,是取食器官。()

16)

17

18(腕骨、掌骨和指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

19)

20)

21(如鸡)特别发达。()

22)

23

24)

25鸟类具有双重呼吸,所以呼气与吸气时气体在肺内为双向流动。()

26称为鸣膜。(

27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4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