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24 05:48: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蛋白质分子设计

[引言]

蛋白质是一类非常有用的物质,在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其它化学试剂比较:(1)分子量非常大;(2)在机体内稳定;(3)专一性的优劣。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弥补了上述缺点,如定位突变、PCR使蛋白质可能工程化生产。蛋白质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预测)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包括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及计算机学科。其应用范围涵盖了药物、食品工业中的酶、污水处理、疫苗、化学传感器等,设计的蛋白质也不仅仅限于20种天然氨基酸,也包括非天然氨基酸、有机/无机模块。

蛋白质设计的目的:(1)为蛋白质工程提供指导性信息;(2)探索蛋白质的折叠机理。 蛋白质设计分类:(1)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2)蛋白质从头设计。 存在问题:与天然蛋白质比较:(1)缺乏结构独特性;(2)缺乏明显的功能优越性。

第一节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

一、 概述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对蛋白质设计至关重要,需要多学科的配合。蛋白质设计循环如下:

计算机模拟 基因构建 功能分析 突变蛋白质产品

1. 对要求的活性进行筛选。

2. 对蛋白质进行表征,如测定序列、三维结构、稳定性及催化活性。 3. 专一型突变产物。 4. 计算机模拟。

5.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在PDB中搜索,无纪录即进行X射线、NMR方法或预测并构

建三维结构模型。

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突变体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1. 突变位点和替换氨基酸的确定。 (1) 确定对蛋白质折叠敏感的区域。 (2) 功能上的重要位置。

(3) 其它位置对蛋白质突变体的影响。 (4) 替换或加减残基对结构特征的影响。

2. 能量优化和蛋白质动力学方法预测修饰后蛋白质的结构。 3. 预测结构与原始蛋白质结构比较,预测新蛋白质性质。

上述设计工作完成后,再进行蛋白质合成或突变实验,分离、纯化并对新蛋白质定性。 二、蛋白质设计原理

1.内核假设。假设蛋白质独特的折叠形式主要由蛋白质内核中的残基相互作用决定。所谓内核指蛋白质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区域,由氢键连接的二级结构单元组成。

2.所有蛋白质内部都是密堆积且没有重叠。

3.所有内部的氢键都是最大满足的(主链和侧链)。

4.疏水和亲水基团需要合理地分布在溶剂的可及与不可及表面。分布代表了疏水效应的主要驱动力。要在原子水平上区分疏水和亲水部分;表面安排少许疏水基团、内部安排少许亲水基团。

5.金属蛋白质中配位残基的替换要满足金属配位几何。

6.对于金属蛋白,围绕金属中心的第二壳层的相互作用是最重要的。金属的第二壳层通常涉及蛋白主链的相互作用,有时也参与同侧链或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符合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要求;氢键固定在空间的配位位置。

7.最优的氨基酸侧链几何排列。蛋白质侧链构象决定于立体势垒和氨基酸的位置。 8.结构及功能的专一性。

三、蛋白质设计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研究

蛋白质的序列、三维结构、热力学与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对蛋白质工程、蛋白质设计非常重要。选择突变残基,最重要的信息来自于结构特征。通过定位突变鉴定蛋白质功能残基、探讨作用机理。

这些研究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酶催化的本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可用于药物开发。

定位突变技术分类为对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进行:(1)插入;(2)删除;(3)替换。 功能上的分析:

最重要的是数据的解释。所有突变检测中共同存在的困难在于:如何区别功能残基替换引起的效应及蛋白质构象变化引起的效应?

对于三维结构未知的蛋白质,这个问题特别严重:

(1) 不能确定残基的立体位置; (2) 残基所处的周围环境不确定; (3) 残基对溶剂的暴露程度; (4) 残基间的相互作用。 目前的检测方法:

(1)在某些情况下,溶解度与突变蛋白质的稳定表达可作为结构整体性的一种标志。因为突变可能破坏蛋白质的球形整体结构,引起蛋白质失活、不溶性以及在细胞种降解。突变引起的结构变化可通过蛋白质种引进另一种突变来检测。这种多重突变中单一突变是有加性的,偏离这个规则说明残基间相互作用引起构象的变化。

(2)热力学分析 可用于测量突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及化学变化自由能,并可作为构象整体性的检测。

(3)X射线晶体学及NMR谱 可直接提供突变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及评估结构整体性。

(4)圆二色散方法 用于分析突变体结构。

(5)单克隆抗体 利用分析一系列构象灵敏的McAb的结合能力可以探测突变蛋白的构象变化。

(一) 根据结构信息确定残基的突变

对于三维结构已经确定、并已知抑制剂、辅酶及受体的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根据氨基酸来推测专一性残基的功能作用的方法非常有效。残基—配体上的受体基团间的距离、取向决定它们之间形成的氢键、离子对或疏水相互作用。这样的残基通过定为突变取代后,能证实某一残基对键合过程的参与、每一个相互作用对复合物结构的贡献。

例:酪氨酸—tRNA合成酶(图24)。

过渡态稳定性的阐明。 底物专一性的认识。

蛋白质三维结构指时对突变设计策略的帮助。

(二) 其他实验方法鉴定功能残基

随机突变、删除分析及连接段扫描分析(linker scanning mutagenesis)等实验方法可鉴定功能残基。

(1)随机突变技术:

优点:用一种简单方法就可以产生突变体。

缺点:对突变没有控制;必须进行大量的突变产生大量的可解释数据。 (2)删除分析及连接段扫描分析

涉及整个基因位置删除或插入小数目的核苷酸,通过重组DNA技术很容易构建。

原理:利用能识别序列内的多重位点的限制酶可以部分降解基因,并分离得到在单一位点被切断的线性片段。为了进行分散插入小的合成DNA片段,常常编码一个有限位点的片段(linker),可以把它配位到断开位置。为了建立分散删除,在重新配位形成之前用外核酸酶降解DNA,目的是快速扫描编码序列的长度以及鉴定重要功能区域,然后可进行单一氨基酸替换的更仔细的分析。

扫描删除分析曾用于鉴定鼠和人的粒状白细胞大噬菌体激活因子(GM-CSF)的重要区域。GM-CSF的功能是刺激造血细胞的增值。通过突变在5个氨基酸里删除3个,再在E.coli表达及检测活性。

(三) 利用蛋白质同源性鉴定功能残基

每个残基所起作用的信息来自不同原蛋白质的序列比较或一类具有相应活性的蛋白质的序列比较。同源蛋白质的保守的残基是保持那类蛋白质共同功能或是维持共同结构的关键因素。相反,在一类蛋白质内变化的残基看来对结构及功能不重要,但涉及在分子识别中起作用的专一性。这两个假设已用于指导位点突变分析蛋白质。

缺点:不能确定效应有突变引起还是结构的微小变化引起。 解决办法:减少结构的破坏。

要求:预先尽可能多了解蛋白质的结构、进化保守及生物化学信息(X-射线、NMR结构信息,特别是蛋白质分配体或底物形成的复合体的结构信息、原子水平上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及分子相互作用等。) 突变策略:已知结构并可进行序列对准的突变,使用不同二级结构单元的转换,如“loop-交换”。

一组同源蛋白质同感兴趣的蛋白质比较,鉴定出高度保守的残基,它们是突变、功能进化的很好的候选残基;而非保守残基即涉及每个蛋白质的独特功能。如底物、专一性。

优点:转换的序列与蛋白质的整体结构协调,突变对结构破坏少。 四、天然蛋白质的剪裁

分子剪裁:在天然蛋白质的改造中替换1个肽段或一个结构域。 反平行四螺旋束Rop重新设计的成功例子。

Lm Rop与Wt Rop 类似地折叠证实了蛋白质设计原理中的内核假设。

蛋白质结构对残基的替换有一定的容忍度,即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的稳健度。 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近的设计结构。

第二节 全新蛋白质设计

一、引言 概念:

反折叠研究:根据所希望的蛋白质结构及功能设计序列,从相反的方向了解决定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基本物理、化学规律及蛋白质折叠过程与步骤。

全新蛋白质合成属于另一类蛋白质工程,它合成具有新奇的结构及功能的蛋白质。 选择序列的方法:生物进化;全新蛋白质设计。 全新蛋白质设计包括从头结构设计和从头功能设计。 二、蛋白质结构的从头设计

中心问题:设计一个具有稳定基独特的三维结构的序列。 基本障碍:线性聚合链的构象熵。RTln10100=568.48kj/mol。 策略:(1)使相互作用的强度与数目达到最大。 (2)通过共价交叉连接减小折叠的构象熵。

根据第一原理设计一个蛋白质,我们必须依赖于分析已知结构的天然蛋白质中的二级结构单元,例如螺旋、β叠片、环以及转折,得到一些结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氨基酸形成二及结构的倾向性等。对于螺旋已有很好的认识,近来重点研究二级结构在三维空间形成的独特的构象通过长程相互作用可控形成超二级结构。螺旋合成、β折叠、ββα模块形成规律较清楚,设计合成成功率较高。

复杂的三级折叠和四级结构可分解为有效的二级结构单元,如:螺旋、折叠、串、转角通过loop连接为三级结构。

对蛋白质结构和稳定性很好的认识,在蛋白质设计中可安排残基的最大的疏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紧密的疏水内核。离子相互作用与氢键可进一步稳定蛋白质的结构。另一种途径是根据主链的构象限制设计二级结构。全新蛋白质设计的策略:

1.二级结构模块单元的自组装

最简单、最直接的策略:合成单一的两亲性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作为多肽链的片段模块,然后复制这些片段并把它们连接位整个蛋白质结构。疏水表面埋藏在内核形成紧密的蛋白质结构中。

模块方法的特点:(1)它是最简单的。(2)容易合成。 与单链天然类蛋白质比较,缺点:(1)蛋白质的稳定性差。(2)结构的简单重复。 α螺旋通过氢键达到结构稳定,单一α螺旋在溶液中是稳定的。螺旋设计使用的策略: (1)使用大的、能形成螺旋倾向的残基,如Leu/Glu/La等。

(2)使用合适的基团去除端基的电荷,防止与螺旋偶极不合适的电荷相互作用。 (3)使用极化或荷电氨基酸引入稳定的氢键或在螺旋中相隔一圈残基间的例子相互作用。

(4)使用在螺旋中相隔一圈的残基间疏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 (5)使用芳香-荷电或芳香-硫的相互作用。

最简单的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α螺旋结构是coiled-coil及四螺旋束。这些结构在全新蛋白质领域首次通过模块方法设计成功。

Degrado的工作:四螺旋束被成功应用于n螺旋束的设计中。

不合适的构象熵由非共价相互作用(氢键、电荷-电荷、疏水相互作用)补偿。两亲螺旋的聚集主要是基于疏水相互作用提供足够的结合能去驱动折叠平衡。

不合适的折叠熵的作用在实践中逐步由结合足够数目的疏水残基所克服。

Coiled-coil模型体系:由2-4个α螺旋彼此以平行或反平行堆积在一起,螺旋的交叉角

接近20°。

Hodges的工作:设计7肽重复组成的Coiled-coil及其特征。图2-8

途中序列设计要求同时稳定α螺旋二级结构、双条螺旋间的相互作用。 设计合成:(1)考虑疏水界面、离子间相互作用。结果合成的结构比天然结构更稳定。 (2)长度:至少含有29个残基才能自由组装成Coiled-coil。 (3)二聚界面改变疏水接触的影响。

(4)两个α螺旋之间增加一个二硫桥,加强了稳定性。 (5)二硫桥对Coiled-coil结构稳定性的加性效应。 O’shea的工作:异二聚体Coiled-coil的从头设计。 结论:(1)分子间盐桥可稳定复合物结构。

(2)形成异二聚体的倾向大于均二聚体10万倍。纯化肽表征、pH、离子强度。 实验结果证明:残基的接触决定Coiled-coil的寡聚态。 四螺旋束模型体系:

Degrado的工作:16残基的两亲螺旋,组装依赖于浓度。α1、α2、α4的稳定性比较。 Chin的工作:78肽螺旋

Coiled-coil与四螺旋束的比较: (1) 都有两亲螺旋。 (2) 疏水面的宽窄。

β折叠片蛋白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转折序列的设计,研究折叠协同作用及整体的稳定性。转折具有形成β折叠片的高倾向性,也具有聚集的倾向。

对于模块设计,什么特征是最基本的?是否有设计形成二级结构及自组装肽的一般规律?

(1)自组装主要涉及疏水相互作用,设计的序列必须是两亲性的。极性和非极性的残基的周期性对二级结构的形成及自组装起着决定作用。

如:α螺旋形成者组成的序列,极性/非极性周期为2,形成自组装的β折叠。 β形成者组成的序列,极性/非极性周期为3,4,则形成α螺旋。 2.配体诱导组装

第二个策略是使用一个配体(如金属离子)诱导模块蛋白片段的合成。在蛋白结构中几个相互作用片段的界面处设计一个配位结合位点,如果这个位点对配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则结合配体的合适的自由能将充分克服熵消耗并驱动肽自组装。

例:Lieberman和Sasaki的Fe(Ⅱ)诱导组装 15肽 两亲α螺旋 双吡啶

Ghadiri的Ni(Ⅱ)、Co(Ⅱ)、Ru(Ⅱ)的优到组装 15肽 两亲α螺旋 双吡啶 3.通过共价交叉连接实现它的自组装

肽链的构象熵是涉及全新蛋白质的主要障碍,共价交叉连接可减少构象熵。自然界唯一用于交叉连接的方法是二硫键。在蛋白质设计中也使用其它方法。如Richardson,Erickson等在Betabillin的设计中使用称为DAB的新的交叉连接方法。

不使用二硫键和人工连接片段的方法:赖氨酸的侧链基团,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侧链羧酸彼此间能形成肽键。

缺点:导致枝杈结构。

优点:链交叉连接限制了链彼此间的位置,因而减少了形成独特结构的熵消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m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