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更新时间:2023-04-28 20: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2014-07-11查阅次数:682次发布人:admin

更多

卷号:

卷内编号: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承担部门:

撰写人(签名):

完成日期:

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

□维护人员□用户

文档验交组(签名):

验交日期:

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1.1.编写目的

编写者可照抄下列语句,说明本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写目的,也可进行适当修改.

“编写本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目的是:

a.总结建议的开发项目在技术方面实现的可行性的研究结果,为产品开发中心决定是否进行本开发项目提供依据;

b.评价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所可能选择的各种技术方案,说

明并论证所选用的方案.”

1.2.背景

说明该开发项目的:

a.提出者和交办单位;

b.提出经过;

c.承办单位;

d.项目名称;

e.产品的用户(前期用户、最终用户)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略词.

1.4.参考资料

列出本文档中引用到的参考资料,包括作者、来源、编号、标题、出版日期和保密级别.可能的参考资料如:

a.立项申请报告、市场需求报告;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技术标准.

2.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说明建议开发的开发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前提,如要求、

目标、假定、限制、进行方法和评价准则.

2.1.要求

说明对建议开发的项目的基本要求,如:

a.功能和性能;

b.输入与输出;

c.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d.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e.完成期限.

2.2.目标

说明所建议开发项目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提高功能和性能;

b.提高生产和开发水平

c.提高经济效益;

d.改进管理和决策.

2.3.假定和限制

说明这次开发中作出的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如:

a.整个系统的运行寿命;

b.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

c.硬件、软件、运行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d.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e.系统的预计交付时间.

2.4.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主要说明这项技术可行性分析所使用的基本方法、策略和工具,如调查研究、层次分析、建立模型、确定准则或进行仿真,以及所使用的原型和仿真工具等.

2.5.评价准则

说明对开发项目进行技术评价,特别是评价多个备选系统方案时

所使用的准则,如系统的应用前景、系统概念的技术特点、质量要求、开发时间的长短、技术资源有无保障、开发设备是否可用、接口是

否合理及使用中的难易程度等.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包括产品和技术.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机械系统甚至是人工系统.

分析现有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3.1.现状分析

说明现有系统运行的基本现状,包括:

a.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b.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c.为运行和维护现有系统所需要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d.现有系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

3.2.局限性

列出本系统主要的局限性,分析硬件、软件和技术的现有功能和

性能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和相应后果.并且要说明,通过对现有系统的

改进性维护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4.建议的系统

建议的系统是指建议开发的产品系统或新技术.

4.1.建议的系统的概述

概括介绍建议的系统,并说明在第2章中列出的那些要求,以及所使用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

4.2.系统工作流程

给出建议的系统的工作流程.

4.3.改进之处

按2.2节中列出的目标,逐项说明建议的系统相对于现有系统的改进之处.

4.4.影响

说明在建立建议的系统时,预计会带来的影响,包括:

a.对原有系统的影响,如原有硬件、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等方面必需的变动;

b.对用户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变动要求;

c.建议的系统对运行过程的影响,如用户的操作规程,系统失效的后果及恢复的处理办法.

d.对开发的影响,如:为了支持建议的系统的开发,用户需进行的工作;为了开发和测验建议的系统而需要的资源;所涉及的保密与安全问题.

4.5.局限性

说明建议的系统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问题未能消除的原因.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说明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如:

a.原理和方法的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先进性;

b.对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能否满足;

c.在2.3节所述的限制条件下,该系统的目标能否达到;

d.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能否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扼要说明曾考虑过的每一种可选择的系统方案,包括需开发的和可从国内外直接购买到的系统.如果没有供选择的系统方案可考虑,则说明这一点.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参照第4章的提纲,简要说明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按类似5.1节的方式说明第2个乃至第n个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6.系统方案评价

按2.5节所列出的评价准则,对所提出的各个系统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说明第4章所列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第5章所列方案未被选用的原因.

7.已选系统方案的技术风险分析

对于第4章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风险分析,以避免实际开发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7.1.技术风险识别

说明与所选技术方案相关的技术风险,如:

a.是否有类似的开发经验;

b.项目的目标是否太高;

c.开发人员是否能达到开发要求;

d.开发设备是否能满足项目开发目标.

7.2.技术风险估计

说明技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开发的影响.

7.3.技术风险评价

定义一定的技术风险水平,超过该技术风险水平将导致项目终止.

7.4.技术风险管理与监控

说明技术风险避免和监控措施,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理计划.

8.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对所提出的开发项目作出是否技术可行的结论.结论可以是以下四种之一:

a.技术上可行;

b.需要推迟某些条件(例如技术、人力、设备等)落实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c.需要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d.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例如因技术不成熟、技术风险太大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j6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