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示范病房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3-06-08 00: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 徽 省 中 医 院

“癌 痛 规 范 化 治 疗 示 范 病 房”创建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 徽 省 中 医 院

二〇一二年八月

一、医院简介

我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三级

甲等”中医医院,成立于1959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着全省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医药临床人才的摇篮,是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之一,是我省干部保健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180张,全院职工1280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2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近5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设有临床一级、二级专业学科34个,医技科室11个,临床教研室15个,并下设曙光门诊部,拥有自然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和名医堂等11个诊疗服务中心,开设52个专病特色门诊。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5个,有8个临床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医院拥有先进的西门子超导型核磁共振(MRI)、

多排螺旋CT、DSA、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钴60、高压氧舱、体外碎石机和脑彩超(TCD)等先进的医疗设备。重点学科实验室设有基因诊断免疫学、高效液相、药理学、血液流变学、动物行为学测定等研究室,配备有PCR基因扩增仪、高效液相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医院实施“科教兴皖”战略。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研究课题60余项,年开展“三新”项目50余项,年承担临床教学16000课时。

医院拥有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的专业化制剂

中心,洁净区净化级别达10万级。能够生产16种剂型100多种常用中药制剂,药品仓储符合国家GSP管理规范。

2008年12月我院被正式批准成为国家中医临床

基地建设单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病种,同时建设约十万平方米基地大楼。我院将继续作为全省中医药实验技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网络、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中医药文化展示及传播平台发挥更大的优势。

我院在发展中医综合医院综合实力的同时,更努

力发展我院特色优势:如发展富有内涵的新安医学传统、敢于创新的华佗精神、甘于奉献的一批名老中医及其传人、影响广泛的一批中医重点学专科、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效果卓著的中药特色制剂。在中医药特色方面,重点发展富有内涵的新安医学传统:重点开展新安医学继承及临床研究、研究并应用新安医学诊疗方法、开发了一批新安医家的名方、名药、整理出版了一批新安医籍和专著。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肺气虚本质研究方面率先提出肺气虚证分度变化;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率先提出脾虚湿盛、脉络瘀阻,首创了从脾论治;针灸治疗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率先提出围中风治疗,应用针灸防治脑血管病等病症的临床及机理有突破;脾气虚证本质研究方面率先提出脾虚致衰老学说;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方面率先提出心气虚证本质是心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治疗糖尿病方面率先提出“气虚阴亏血瘀”病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运用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充分体现中医

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深受患者好评:如熏灸器治疗糖尿病足、穴位埋线特色疗法治疗慢阻肺、中药特色制剂肝豆灵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眼部穴位注射法治疗视神经疾病、中药, 点灸治疗手足口病、改良传统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药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及转移性肝癌、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等。正是由于我院在综合实力及特色优势上的共同发展,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仁心仁术、博学博爱”的院训理念引领下,

医院优良的作风、特色的技术、有效的手段、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患者。现在我院日均门急诊量3000人次以上,平均在院人数1500左右,床位使用率150%左右。先后3次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以及安徽省十佳单位和安徽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杏林奇葩,满园春色。医院将按照“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实现跨越”的总体思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促发展,实施“四名”战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肿瘤科介绍

我院肿瘤科成立于1989年,现拥有两个病区,共开放使用66张床位,是安徽省规模最大,设备先进的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疾病的专业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是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所属二级学科之一,是安徽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分会挂靠单位之一,是中西医结合肿瘤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科室分为27、29两个病区,共实有床位64张,实际住院人数78-100之间。

全科全年收治住院患者1500人次左右。门诊诊查患者4300-5000人次之间。门诊科室有一支技术和学术水平先进,年龄结构合理,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技术人才队伍。有多人分别担任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6人,在读硕士3人。作为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治疗肿瘤的科室,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从成立伊始就显示出鲜明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发展态势。科室自成立以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经过十余年持之以恒的精心建设,科室现已发展成为安徽省一个极具规模和特色的专科。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骨关节系统、软组织肿瘤、妇科肿瘤、小儿肿瘤、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实体瘤的中西医结合预防、诊断、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主要设备有FCC3000Co60治疗仪器、模拟定位仪、心电监护仪、吸痰仪、心电图仪、血糖监测仪、自体腹水超滤回输仪等专科设备。曾承担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多项,临床药物试验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科室综合实力达到了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并在安徽省及合肥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肿瘤科特色优势

肿瘤科一直强调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把发展建

立各种肿瘤综合治疗的诊治模式作为临床工作和年轻医生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目前已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与国际同步发展,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了肿瘤化放疗与中医药治疗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

治疗结合、传统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中药介入、微创治疗等多学科交叉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确立了以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为主攻方向,制定完善了30 多项中西医结合肿瘤诊治规范。经过多年精心建设,科室技术特色日益突出,主要技术特色: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晚期肿瘤的姑息治、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支气管镜下治疗、无痛支气管镜、肿瘤的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标志物监测及免疫系统监测、肿瘤微创诊疗、微量泵在化疗中应用 、肝癌特色局部治疗、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针灸治疗癌性疲乏,恶性肿瘤的中药外敷、中药辅助术前术后,放化疗、中药故息治疗、中药瘤内注射、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炎及肿瘤性肠梗阻、膏方等为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科研方面,在西医放化疗,靶向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医联合治疗的优势,初步临床观察部分患者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其次中医中药膏、丸、散、汤等多种剂型治疗肿瘤的研究,及对中药单体和复方抗肿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肿瘤科专家介绍

夏黎明 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

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抗癌分会常委,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

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食管癌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临床技术与骨干人才培养对象。1986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获硕士学位,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乳腺肿瘤等多种肿瘤疾病,尤其在中医药预防肿瘤的发生及控制肿瘤复发、治疗各种肿瘤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现正从事中医中药膏、丸、散、汤等多种剂型治疗肿瘤的研究、同时对中药单体和复方抗肿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

周晋华 肿瘤科副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CSCO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肿瘤分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肿瘤专业委员会七届委员及乳腺病一届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安徽省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淋巴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常委,安徽省微量元素学会委员,合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08年通过卫生厅及中德交流基金会组织的外语考试,于09年11月至2010年2月赴德国科布伦茨进行了研修。从事临床肿瘤工作20余年,对临床各种常见肿瘤的诊治特别是肺癌诊治有一定造诣,擅长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9病区主任。

三、创建举措

医院创建活动的落实

自申报“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后,医院于

2011年10月成立了由杨文明副院长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其中包括了:医务科江树连主任、肿瘤

科夏黎明主任、周晋华副主任及杨敬平、胡贤菊护士长、护理部张合生主任,方秀萍主任、麻醉科陈庆一主任、陶清副主任,药剂科高家荣主任、王永忠副主任,及李颖药师为我科临床药师、张东伟医师为秘书组成的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并制定了我院肿瘤科为创建科室的创建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建立了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制订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计划,定期检查癌痛治疗情况、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小组制定了定期检查制度,检查后及时反馈并责成科室及时整改,详细记录会议内容。院小组指导下成立科室创建小组。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签订了责任目标管理责任、与科室管理质量挂钩。并每季度检查癌痛治疗情况,纳入质量考核成绩。对考核成绩及时反馈,促进创建工作稳步开展。项目小组人员、相关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了相关创建活动文件,熟悉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及相关制度,并要求个人负责相关方面,责任到人督促检查创建工作。医院每年组织进行相关癌痛知识培训,纳入医院强基培训内容,严格考勤制度,对为按规定参加培训人员内网通报,每年培训医护和药学人员≥300人次。为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奠定了基础。医院鼓励癌痛相关科研和论文发表。

科室创建活动的落实

成立了以夏黎明主任为组长周晋华副主任为副组

长的科室创建小组,制订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入院宣教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疼痛评估制度、门诊管理制度、病区麻精药品管理制度、轻中度疼痛患者动态评估制度、重度疼痛患者动态评估制度、疼痛护士职

责、疼痛会诊制度、癌痛随访制度、癌痛患者出院指导制度、镇痛病例质控评估制度及医护管理及护理流程等。并把相关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医师及护理相关人员,要求按制度落实。设臵专门的医护人员:张东伟、李崇慧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小组人员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并要求熟练掌握相关文件;全科医师及护理人员通过学习、培训能熟练掌握全面疼痛评估的方法;能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对日常工作有科主任及护士长负责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疼痛护士江琼、张保兰及全科其他护理人员也通过培训学习,考核,均要求熟练掌握癌痛评估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准确评估和治疗,并做好癌痛患者的宣教工作。宣教要求及时、全面、准确、有针对性、反复、有可持续性。实现患者的真正理解接受,及时沟通,渠道畅通。与院外随访相结合。

建立了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及考核制度,科室以开展了多次,内容丰富,多种形式的癌痛学习讲座。并组织相关医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院外的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印制了“癌痛规范化治疗医务人员手册”,内容涵盖了癌痛规范化治疗、止痛药物用药指导、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并保证癌痛治疗相关医护人员及专家组管理人员人手一册。

建立了癌痛动态评估机制,通过完善入院患者癌痛评估单及体温单的形式完成。要求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在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的全面疼痛评估并在首次病程中及时记录。要求动态评估疼痛、病程记录体现对疼痛的评估和处理,及止痛疗效,药物副作用等相关内容,有疼痛护理单。病床旁有疼痛评分表张贴,

患者出院后疼痛患者有随访记录。随访记录要求按时,并重视随访质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处理不良反应,及时复诊等。

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疼痛药物治疗以口服给药作为主要给药途径。按三阶梯原则及按时、个体化,注意具体细节等原则,选择正确药物及给药途径。建立并按照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流程处理癌痛患者,按照《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癌痛患者规范化诊疗。建立会诊机制,及时请麻醉、药剂、介入等相关科室会诊。对疑难患者及时会诊及病例讨论。一开展了多例院内外会诊及病例讨论,开展了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等介入治疗。癌痛患者随访制度落实到位,对接受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疼痛评估并记录。 对门诊癌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印制了我院专用癌痛患者门诊疼痛病历。并制定了病历管理制度,和病历书写,评分等制度。门诊评估及处方按照WHO三阶梯止痛等原则。建立癌痛患者宣教制度,并赠送患者家属【癌痛健康教育手册】一本。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教讲座、科普培训以板报形式对外公布。及时通知患者参加。科普讲座内容要求普及性强,简洁、实用。病房设有创建活动公示(项目介绍)、疼痛治疗知识教育宣传栏。已印制了我科专用《体温单》,有疼痛评估记录。

药剂管理的落实

指定李颖药师为我科癌痛示范病房临床药师,参

与创建活动项目小组,负责癌痛药物用药指导及科室癌痛患者会诊。并定期对癌痛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以讲座形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每季度一次)。参加临床查房,及时为临床提供用药指

导。并建立了临床药历,及时记录会诊等相关工作及时与临床沟通,指导处方。医院已经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提供了至少3个品种以上的阿片类止痛药物(如即释吗啡、硫酸吗啡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曲马多控释片、吲哚美辛缓释片等),规格、剂型配套齐全。配备了常规吗啡片、针剂及其他控缓释剂止痛药。结合患者的病情,能给予适合剂量的止痛药物。抢救车提供备用纳洛酮等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药物。临床药师带领指导临床科室认真学习麻醉处方相关规定。认真把关,要求麻醉处方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方合格率要求100%合格。同时切实执行卫生部关于麻醉处方的管理规定,能给患者足量的处方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正确处理剩余药物。

科研教育

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癌痛知识培训,培训

内容纳入强基培训计划。实行签到请假制度,未请假无辜缺席人员内网通报。鼓励癌痛方面科研研究。现在肿瘤科已开展“耳穴贴敷在癌痛治疗中的研究”“耳穴贴敷在阿片类止痛药所致便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安中通便胶囊预防阿片类止痛药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等中医特色项目研究,为癌痛研究赋予了新的内容。

总之,创建“示范病房”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

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做好创建工作对医院和科室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在各个方面规范化治疗,特别是癌痛规范化治疗方面,积极响应卫

生部号召要求,积极执行,付诸实施。但在现阶段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此真诚的希望检查组专家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助我院更好的完成创建工作。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 徽

中 医 院 〇一二年八月 省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