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效能作业

更新时间:2024-01-25 22: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第一课 放大镜

一、课前预习题: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答: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课堂作业题: 放大镜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间凸起,透明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三、课后作业题:

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答: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第二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课前预习题: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

1

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二、课堂作业题:

放大镜下的昆虫都有哪些构造?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三、课后作业题: 你还知道有哪些昆虫?

第三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课前预习题: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二、课堂作业题: 使用放大镜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2

3、自制食盐等晶体。 三、课后作业题: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答: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第四课 怎样放得更大

一、课前预习题: 显微镜都有哪些?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课堂作业题: 如何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

3

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 三、课后作业题: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第五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一、课前预习题: 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答: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二、课堂作业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

4

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课后作业题: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答: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第六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一、课前预习题: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二、课堂作业题:说说你对细胞有什么发现?

答: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课后作业题:细胞有什么作用?

答: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第七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一、课前预习题:观察细胞的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二、课堂作业题:制作装片

5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三、课后作业题: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第八课 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一、课前预习题: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认识微小世界。 答: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

6

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Å)

二、课堂作业题: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三、课后作业题: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课前作业: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二、课堂作业题: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答: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三、课后作业题:总结一下物质的变化: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课前预习题: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二、课堂作业题:学生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7

三、课后作业题: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

第三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课前预习题: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课堂作业题: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三、课后作业题:课外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课前作业题:1、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二、课堂作业题: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

8

为什么。

答: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三、课后作业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什么?

答: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第五课 铁生锈了

一、课前预习题: 铁生秀是一种什么现象?

答: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二、课堂作业题: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三、课后作业题: 如何避免铁生锈?

第六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一、课前预习题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二、课堂作业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2、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什么颜色?(蓝色) 三、课后作业题

1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产生吗?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9

2判断

(1) 蜡烛燃烧过程中,只伴随着化学变化。 (2)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是不相同的。

第七课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课前预习题 讨论交流铁生锈的原因 二、课堂练习题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 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 2通过做实验,我们得出铁生锈与( 空气)有关。 三、课后作业题 1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第八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一、课前预习题

物质变化分为哪两类?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二、课堂作业题

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生产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黏土)。 三、课后作业题

1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 2在空中爆炸的美丽的烟花,它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10

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一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课前预习题 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二、课堂作业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总围绕着(地球)运转,运行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2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三、课后作业题

1、月球质量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2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3、在月球上可以不费力地举起石头的原因? 4、关于月球的资料你都知道哪些?

第二课 月相变化

一、课前预习题 什么是月相? 二、课堂作业题

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它反射太

11

阳的光。

2、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 三、课后作业题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都是循环的,大约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

3、农历初三至二十八,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第三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课前预习题 月球地貌的特征? 二、课堂作业题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三、课后作业题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我们要用什么材料?

第四课 日食和月食

一、课前预习题 日食的特点,月食的形成 二、课堂作业题

1、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

12

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三、课后作业题

1、月食没有月全食现象。

2、月食时排在中间的是( );日食时排在中间的是( )。 3、当月球把太阳的一部分遮住时,就会出现( )。

第五课 太阳系

一、课前预习题 什么是太阳系? 二、课堂作业题

1、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2、太阳周围有八颗大行星,他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课后作业题

1、自转周期最短的行星是木星。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3、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4、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

第六课 在星空中(一)

一、课前预习题 了解认识星座 二、课堂作业题

13

1、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2、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有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三、课后作业题

1、黑夜可以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2、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3、什么是星座?

第七课 在星空中(二)

一、课前预习

“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二、课堂作业题

1、(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 2、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三、课后作业题

你观察到了哪几种月相?你有没有观察到北极星?你认识了哪些星座?

第八课 探索宇宙

一、课前预习题

什么是银河星系?在银河系外面还有没有别的星系? 二、课堂作业题

1、名词解释:什么是银河系

14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三、课后作业题

1、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是天文望远镜。 2、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 3、我国在探索宇宙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第一课 一天的垃圾

一、课前预习题

家里一天都有什么垃圾?有多少? 二、课堂作业题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垃圾按来源分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农业垃圾。 三、课后作业题

1、我们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可以使用镊子或戴手套,之后还要注意洗手。

2、每天的垃圾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课 垃圾的处理

一、课前预习题 了解处理垃圾的方法 二、课堂作业题

15

1、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

2、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三、课后作业题

1、处理垃圾的方法有什么? 2、焚烧法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呢?

第三课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一、课前预习题。

1、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答:(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国际处理垃圾的“三R”运动是什么? 答: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回收利用。 二、课堂作业题。

1、(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2、(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名词解释。

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 三、课后作业题。

为了减少包装浪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①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自备餐盒;②选择绿色包装,如简包装、大包装、裸包装的商品;③旧包装再利用,对可回收的塑料制、玻璃制的包装进行回收;④制定关于包装的法律条文、加强宣传 。

第四课 分类和回收利用

一、课前预习题。

16

1、对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进行(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2、(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3、垃圾的回收利用,可把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二、课堂作业题。

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所以(废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3、(医疗垃圾)也要集中进行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4、简答题

垃圾中有哪些原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

答: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都可以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三、课后作业题。

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每类包含哪些垃圾?

答: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第五课 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课前预习题。

1、(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大胡地区(缺水)。我们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二、课堂作业题。

17

1、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2、节约用水的好办法有什么? 答:用流水洗手,及时关紧水龙头,重复利用水,利用雨水浇花等。 三、课后作业题。

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

答:(1)、洗手洗脸用水盆,把水存起来拖地地等;(2)、淘米水用来洗碗;(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4)、使用节水器具;(5)、淋浴时,抓紧时间;(5)不玩自来水;及时修复漏水的器具等。

第六课 污水和污水处理

一、课前预习题。

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P82页图)

2、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绝大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二、课堂作业题。

1、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的水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污水处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1)初步处理:废水流经处理设备,流速放慢,大一些的固状物沉淀下来,水经过沉淀槽时,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矿泥。(2)再处理: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通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表面也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3)追加处理: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在那里,阳光、空气使它天然净化,进入 大气后形成纯水蒸气。氯一般在处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加入。 三、课后作业题。

为什么要特别保护自来水的水源?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保护自来水水源呢?

答:因为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水源的保护:①不在水库等水源保护区丢弃废物;②不到水源保护区游泳、洗涤;③不破坏水源保护区相关的植被;④不向水域倾倒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⑤不使用农药、不用炸药、毒药捕杀鱼类;⑥发现污染,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

第七课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8

一、课前预习题。

实地考察是先看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在水域的不同地点各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观察。 二、课堂作业题。

考察家乡自然水域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要家长陪同.②考察时做到仔细,全面.③取样时,小心岸边湿滑,不要到深水区.④取样时,不要用手直接碰触水,最好带上手套。 三、课后作业题。

对家乡自然水域治理提出建议? ①从自身做起,不向赤水河投放垃圾。②对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赤水河。③自发组织去清理赤水河边上的垃圾。④向政府建议加强治理赤水河的力度。

第八课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一、课前预习题。

除了垃圾污染和水污染以外,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还有什么? 答: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二、课堂作业题。

1、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答:(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哪些做法污染了大气? 答:①工业废气、废物排放 、汽车尾气排放。②自然原因(如 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③焚烧麦秸、稻秸等

三、课后作业题。 怎样争做环保小卫士?

答:第一、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乱倒各种废弃物。

其次,管住自己的嘴,不随地乱吐口痰和赃物。

第三,管住自己的脚,不乱草坪和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第四、在学习和生活中尽量使用节能和环保的物品。

第五、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外出时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第六、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要乱伐森林,保护好各种植物 。

总之,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9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8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