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期末总结

更新时间:2024-02-01 01: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震动,称为地震动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通常称为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地震

+由地震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与加速度等统称为结构地震反应

4.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距离远近不同,有多个

5.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6.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次生灾害 7.抗震设防目标:

“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主体结构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正常使用

“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8.多遇地震烈度:根据分析,当分析年限取为50年时,上述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63.2%,因此可以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小震烈度,又称多遇地震烈度

9.罕遇地震烈度:大震是罕遇地震,它所对应的地震烈度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2%左右,称为罕遇地震烈度 10.我国采取6度起设防的方针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果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第二阶段,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第一阶段的设计,保证了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第二阶段的设计,也旨在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12.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为四类 特殊设防类: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重点设防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标准设防类:大量的除甲乙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适度设防类: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13.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14.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基本原则概括: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15.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范围 16.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称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17.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覆盖土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岩土阻抗比

18.覆盖层厚度: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土层剪切波速不少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

19.覆盖层厚度,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20.场地类别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两个指标综合确定的 21.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其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 22.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可以分为初步判别和标准灌入试验判别两大步骤

23.ξ>1时,体系不产生振动,为过阻尼状态,ξ<1时,体系产生振动,为欠阻尼状态,ξ=1时,介于上述两种状态之间,为临界阻尼状态,体系不产生振动

24..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或地震反应谱。 25.影响地震反应谱的因素:一是体系阻尼比,二是地震动

26.地震反应谱直接用于结构的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困难,而需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用的反应谱,为设计反应谱--抗震设计反应谱是基于实际地震记录的统计谱和上海场地平均地质特征的地震反应分析统计谱综合而成 27.地震影响系数:α(T)=kβ(T),称α(T)为地震影响系数

28.(【K】-ω2【M】){Φ}={0},是原来微分方程形式表达的多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方程的代数方程形式,为动力特征方程

29.当建筑物高度不超过40m,结构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时,结构的地震反应讲以第一阵型反应为主,而结构的第一阵型接近直线。 假定:1.结构的地震反应可用第一振型反应表征

2结构的第一振型为线性倒三角形,任意质点的第一振型位移与其高度成正比,Φli=CHi

30.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产生鞭鞘效应,即局部突出小建筑的地震反应有加剧的现象

3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2.P85

33.砌体抗剪强度理论主要有两种:主拉应力强度理论和剪切摩擦强度理论

3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大大提高房屋的变形能力p110

35.圈梁在砌体结构抗震中的作用:①他可以加强纵横墙的链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②可以有效的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③可以有效的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36.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的数量,依据第二层和底层的纵横向侧移刚度比值确定

在6、7度时这一比值不应大于2.5,8度和9度时不应大于2,且不应小于1.0。对于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移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移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8、9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抗震墙用钢筋混凝土墙6、7度时也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黏土砖墙或混凝土小砌块墙) 37.框架的震害破坏机制:

梁铰机制(强柱弱梁型)塑性铰出现在梁端,此时结构能经受起较大的变形,吸收较多的地震能量

柱铰机制(强梁弱柱型)塑性铰出现在柱端,此时结构的变形往往集中在某一薄弱层,整个结构变形较小

38.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宜按需要较宽的规定采用,并可按较低房屋高度计算

39.当结构基本周期T1>1.4Tg时,需在结构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 40.底部剪力法:把地震作用当作等效静力荷载,计算结构最大地震反应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利用阵型分解原理和反应谱理论进行结构最大地震反应分析

时程分析法:选用一定的地震波,直接输入到所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地震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阵型分解发、逐步积分法)

区别: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振型分解时程分析法,因建立在结构的动力特性基础上,只适用于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而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法,则不仅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也适用于作为非弹性特例的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41.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42.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其次考虑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避免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43.多次砌体抗震计算:楼层地震剪力Vj有各层与Vj方向一致的各抗震墙体共同承担,即横向地震作用由横墙承担,纵向的由纵墙承担。Vj在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抗侧移刚度(刚性楼盖、柔性楼盖、中等刚度楼盖)

44.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重于柱底,角柱重于内柱,短柱重于一般柱

45.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当而造成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有较大的不重合,或者结构沿竖向刚度过大的突然变化,则极易使结构在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这是由于过大的扭转反应或变形集中引起的

46.楼盖的选择:优先用现浇混凝土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是装配式楼盖

47. 轴压比:n=N/fc*Ac 当n较小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呈延性破坏,当n较大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呈脆性破坏,为保证地震是柱的延性,规范规定了轴压比的上限值

48.框架节点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应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验算,但应符合构造措施要求。三级框架的房屋高度接近二级框架房屋高度的下限时,节点核心区宜进

行抗震验算

②9度时及一级框架结构的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其他情况,框架节点核心区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特殊情况下不宜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的70%,且应进行核心区斜截面和正截面的承载力验算

49,.钢结构强度高,延性好,重量轻,抗震性能好

50.多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有:①节点连接破坏②构件破坏③结构倒塌 51.结构倒塌是地震中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形式

52.纯框架结构延性好,但抗侧力刚度较差。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抗侧力刚度介于纯框架和中心支撑之间

53.强节点弱构件要求 p192

54.单层厂房的震害总的来说较轻,主要是围护结构的破坏

55.等高排架简化为但自由度体系;不等高排架按不同高度处屋盖的数量和屋盖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多自由度体系,当屋盖位于两个不同高度时,为二自由度体系

56.H1=H2时,也为三自由度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fh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