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更新时间:2023-04-08 16: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答案:D

2.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线输出地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②南线输出的主要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③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④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4.下列有关电力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

①输入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②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③输入地区能源不足,但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配套较好④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读我国西煤东送运输网络示意图,回答5~6题。

5.西煤东送途经的地形区依次是( )

A.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珠三角”平原

B.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三角”平原

C.横断山区-两广丘陵-“珠三角”平原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珠三角”平原

答案:B

6.下列关于西煤东送对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区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西南到华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

B.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C.缓解了“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D.缓解了“珠三角”经济区的环境压力

答案:C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结合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7~9题。

7.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南水北调主要依靠人工建设的管道输水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答案:C

8.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答案:D

9.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②北煤南运③南水北调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读“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及煤炭、天然气资源优劣对比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东南部较少

B.20世纪中期以来,东北、华北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一直在持续上升

C.东部海上油气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D.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主要受政策限制

答案:A

11.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的优点是( )

A.可循环利用

B.开采成本低,使用方便

C.分布广泛,易于推广

D.污染小,燃烧效率高

答案:D

“引汉济渭”工程计划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预计2030年调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左右。结合下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异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江含沙量小,渭河含沙量大

B.汉江汛期短,渭河汛期长

C.汉江只有夏汛,渭河有春汛和夏汛

D.两河流均有结冰期

答案:A

13.“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有( )

①缓解渭河平原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②有利于发展航运,缓解南北向的交通压力③利用两地落差开发水能④可能影响汉江下游地区工农业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入外资企业,“中国制造”也由此走向世界。2013年12月,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本届颁奖盛典的关键词之一是“转型升级”,即如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据此完成14~15题。

14.“中国制造”阶段,我国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市场 B.交通

C.技术 D.劳动力

答案:D

15.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下列措施无关的是( )

A.加大技术投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B.进一步吸引国外产业转入

C.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

D.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B

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6~17题。

16.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元件生产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答案:D

17.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内部交易成本优势

B.劳动力成本优势

C.原料、资金丰富

D.市场环境优势

答案:B

读“世界20世纪60年代部分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与图中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无关的是( )

A.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B.劳动力价格上涨

C.环境污染严重

D.资源、能源枯竭

答案:D

19.图中产业转移的转移对象国具有的区位优势有( )

①地价低廉②技术先进③资源丰富

④环境污染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09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的市场价格均为34元。读图,回答20~21题。

20.有关两地该类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润较高的是甲地

B.从乙地迁往甲地可以降低成本

C.该类企业可能是啤酒厂

D.该类企业迁移首先考虑的因素应是劳动力

答案:D

21.该类企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②可能导致移出地短期内失业率上升③可能导致移入地居民的贫困化④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企业空间收入是相对稳定的,SCC表示企业早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当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由SCC时,P点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而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