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更新时间:2023-12-07 2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中国文化的本质,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体系 在西方世界有上帝作为人们心中的归宿

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仅靠家,孝的存在是维持家庭和睦和幸福的源泉 讲究个人的道德修养 讲仁 义 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天行键 ,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即体现竞争也体现了和谐 用当今的话说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些都是其利也

宗法制的存在不利市场经济的发展 专制主义 缺乏人的自由 民主难以发展

过分强调忠的思想 使人与人的关系看似相亲相爱其实是主人和奴隶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弊端

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一些精华内容,我们比较推崇和重视,例如唐诗宋词。还有一些精华内容,我们非常遗憾地丢掉了许多,例如古人强调个人修养,讲“浩然之气”和“仁义礼智信”。对精华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对糟粕部分,我们要批判和舍弃。一些糟粕早已受到批判却没有消失,像毒瘤一样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例如等级观念和封建迷信。还有一些弊端,国人没有认识到或没有足够重视。它们已渗透到人们灵魂的深处,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弊端是缺乏平等性。“平等”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人际关系的平等,也就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平等,也就是法律(权利义务)上的平等。“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三大价值观——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基础。没有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就没有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个人的独立性,就没有个人权利可言。

在我国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应承担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个人受到礼教和宗法、国家和家族机器的强力压制,几乎无丝毫自由可言。皇帝随意杀死臣民,父母可打骂甚至杀死孩子。至于父母棒打鸳鸯、干涉婚姻,在古人眼中那是正常现象!儒家的伦理道德严重摧残了人性。古代等级森严,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官员见了皇帝要自称奴才。虽然也有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更普遍的是“刑不上大夫”。孟子讲“浩然之气”,限于人格独立;庄子推崇“逍遥游”,限于精神自由。

西方世界比较重视个性和民主。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体系远不如中国神话的等级森严。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现出对权威的不盲从。在古罗马,元老院具有重要地位,是后来议会制度的雏形。我国古代皇权至上,不可能有类似的约束机制。我国古代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美国《独立宣言》却提出“人人生而平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法律上的平等。另外,我们每个人,无论职业、年龄、职务有多大区别,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拜官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人们很难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成熟的民主国家可以通过“理智辩论”进行沟通,做到“宽容异见”。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发生“莱温斯基事件”后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受到多名部长的严厉指责,场面非常难堪。我对此印象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弊端是缺乏科学精神。首先,我国古代关心的是人伦和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四书五经”不谈科学,科举考试也不考科学知识。被李约瑟称为“最具科学精神”的道家,产生的一些科学成果不过是追求长生术的副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系统的科学理论。四大发明只是技术成果。

其次,我国古代不重视工商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经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极不发达。而近代科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科学的产生又推动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

最后,我国古代缺乏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是科学之母。在诸子百家中,名家讲形式逻辑。可惜名家只破不立,其本质是诡辩论,对我国形式逻辑的建立没有任何好处。《易经》和《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辩证逻辑必须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是形式逻辑的补充和发展,它本身不能取代形式逻辑。在没有建立形式逻辑的我国古代,《易经》和《道德经》恰恰破坏了科学的推理和实验精神,起了反科学的作用。形式逻辑不仅对科学影响重大,还对政治和法律辩论有重要影响。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这三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个弊端是缺乏法治观念。在诸子百家中,法家讲法治,儒家讲德治。法家一度取得优势,但是因为过于刻薄寡恩,法家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失势。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施行的是“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调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从概念和性质上分析,道德是一般行为规范,而法律是高级行为规范。因此,法律是最大的道德。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最重要的是国家机关首先要严格守法、执法。

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而我国古代以儒家的“礼”作为事实上的“法”,抹杀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法律规范具有严格的逻辑结构,即使是圣人制订的“礼”,也不具备法律的严密性。因此,“以德治国”本质上还是“以人治国”。“出礼入刑”混淆了民法和刑法的区别,“原心定罪”败坏了刑罚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盛产“潜规则”的国家。所谓潜规则,就是不能摆上台面的规则,即法律、规章制度和明文规定之外的规则。潜规则盛行是整个社会缺乏法治观念的体现,严重败坏了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三大弊端:缺乏平等性、科学精神和法治观念。国家试图一一进行纠正。平等性写进了宪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法制国家建设。但是这些糟粕文化的残余依然存在,真正克服它们还需长期的努力。(作者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历史学博士)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看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华与糟粕共存。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人们所见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般人看问题是从对自已有利为好、无利为不好开始的。只的站在客观公正的、对人类和社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较为公正的分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而维护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由孔孟之道形成的儒家文化,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烙印深深地烙在近代每个中国人的心上。中国人从古至今企盼的只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好朝廷。岂不知:没有一个好的社会体制、再好的皇帝也会变坏的!毛泽东和共产党好不容易建立的这个类似封建社会的一党专制的社会,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吏治腐败,大陆政权的一党专制是产生吏治腐败的根源。一党专制的社会体制使我们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徘徊。邓小平一边搞改革、一边镇压人民民主运动。邓把自已放在人民的对立面,反在声称自已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声称他在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难道就是一边搞改革,一边制造腐败;一手镇压人民民主,一手制造封建专制吗?!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看出中国社会体制的弊端。从中国社会体制的弊端可以看出;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弊端的荼毒而不知醒悟!!

在中国讲的是为人处世。一个人要想立身社会,重要的不是他的才能;而是被历代文人政客视为生命的“中庸之道”。一个外国人不了解“中庸之道”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中庸之道”是封建社会维护稳定和维护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重要精神支柱。可以说;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封建社会的稳定和人与人这间的和睦相处。当今的中国社会并没有从根本上出走封建社会专制的阴影。“中庸之道”还是当今绝大部分中国人奉行的法宝。忍辱负重、忍让,在“能忍者自安,知足者常落”的中庸之道思想指导下,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是当代中国和中国人落后于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

朱大可在2009年3月24日的《钱江晚报》上著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弊端:1.帝国专制制度对奴性的培育,以致独立人格无法确立。2.儒家教义对终极信仰的制止。它把所有人的关系限定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放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放弃了人和神的关系,放弃了内在的超越和终极关怀。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拒绝言说神话和童话,以致中国上古的起源神话荡然无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q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