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以《非诚勿扰》为例

更新时间:2023-05-29 10: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匮墨盈图圜 l总第 3 7 4期—■ ■誓■ l} I

浅析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

以非诚勿扰为例3 1 0 0 1 8 )

李敖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摘要】近来以电视相亲为噱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日益火爆,其中尤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 为甚。伴随着此类节目收视率的节节提升,其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也越来越大。而其通过节目所体现出的系列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与主流社会伦理观念相悖的价值观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与质疑。本文就将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非诚勿扰》为例,深入分析其内隐藏的众多伦理问题。并希望通过相对仔细的分析寻求出能够有效促进当前电视相亲节目价值回归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价值观伦理问题价值回归 [中图分类号】G 2 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5 5 4 9( 2 0 1 4 )0 1—0 0 9 5—0 2

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二、当前的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当前的电视相亲节目之所以在火爆盛行的同时还引发了 众多的争议与相关管理部门的担忧,主要还在于节目对社会的错误引导与暗示。…同样以《非诚勿扰》为例,无论有意

众所周知,在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婚恋观中,“相亲”一直是一个有着丰富意蕴的词汇。在古代,它意味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现代,它也依然是很大一部分青年男女得以寻求到自己人生伴侣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相亲方式,电视相亲无疑具备了很多的优点。一方面其能打破空间限制,极大扩展交友范围,因而得到了有相亲需求的青年男女的广泛认同;而另一方面,由于其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广大观众对于相亲全程的好奇心,因而吸引了众多的节目受众。 1 9 9 1年由北京电视台制作播放的《今晚我们相识》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之一,该节目形态简单,目 的纯粹——旨在为未婚男女提供一个交流与联络的机会。该节目在一段时期内受到大家的喜爱,然而由于节目运作原因,不久后便告结束。而于 1 9 9 8年在湖南卫视开播的《玫瑰之约》无疑为此类节目的复苏做出了努力。相对于前面的节目,《玫瑰之约》的内容更加丰

富,也更具备话题性。两性关系、恋爱婚姻等主题的植入使得该节目一时之间迅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在当年便创下了一个收视奇迹。 于是众多电视台纷纷模仿,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都偃旗息鼓。而在此后一段时间,电视相亲节目仿佛不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直至2 0 0 9年,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为代表,包括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安徽卫视《周日我最大之缘来是你》、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众多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相亲节目的新一轮高潮。 这些新颖的电视相亲节目以其宏大的交友场面、丰富的话题指向以及直接而坦率的谈话风格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受众关注,并赢取了不低的收视率。然而伴随着节目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敏感话题与低俗事件开始不断涌现。而其所体现出 的一系列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与主流社会伦理观念相悖的价值观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更有许多人批评此类节目格调低下且庸俗媚俗。 在此背景下,国家广 E邑¨总局于2 0 1 0年6月9日下发两份文件对此类节目提出整改要求。经过近两周的整改,各个节目 均有所改观。然而仔细观之,节目中内蕴的拜金主义的余韵似乎并未远去, 《非诚勿扰》也依然有着“非钱勿扰”“非权勿扰”的影子。而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或无意,其确实通过节目向屏幕背后的受众展现了一系列的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展露出了其所内蕴着的众多的伦理问题。 (一 )拜金拜物、享乐主义的非主流价值观盛行这是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展现的很明显的一个问题。 在该节目中,很多女嘉宾在不同场次表达了其对于物质的痴迷与对于金钱的崇拜。马诺曾经宣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朱真芳曾经对男嘉宾“直言不讳”:“我没有在他身上闻到钱的味道”;而更有女嘉宾坦言,她的相亲对象月薪必须在2 0万元以上……这一切的一切不禁使我们瞠目结舌,集体失语。似乎在这个节目中,相亲已然不再是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某些“物质女”来寻求“金龟婿”的一个手段。在这里, 纯洁而炽烈的爱情似乎已不见踪迹

,反而是“拜金”与“炫富”的行为大行其道。拜金拜物、享乐主义的非主流价值观在此被刻意放大,广泛传播。正如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 “相亲节目,把年轻人拜金、自私、造作、享乐之爱情观、 价值观一次次放大,不仅将人们复杂的婚恋观、人生观极大地类型化,完全丧失人类情感世界神秘感和神圣感,相亲成了一场场浅薄的游戏和秀场。” (二 )低俗媚众、娱乐至死如今,电视相亲节目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吸引了众多受众的关注,不仅在于其“相亲”的传统功能,还在于其“娱乐”的附加功能。纵观此类节目,我们猛然发现,其已然在形式与内容上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娱乐形态,其目的就在于在娱乐受众的过程中实现媒体的经济功能。 因此,与其称呼此类节目为“相亲节目”,还不如称之为“综艺节目”,而《非诚勿扰》也确实将自身定义为了 “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 在这样的一个真人秀场之中,除却了光鲜的舞台设置、 绚丽的灯光服务与优美的环绕音乐之外,其还需要的就是愈多愈好的惊爆话题与媚俗内容。而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节目也确实出现了不少或雷人、或骇人听闻的言语与事件。例如“马诺宝马门”“闫风娇艳照门”“朱真芳豪宅

李敖 ( 1 9 9 0 - ),男,湖北钟祥人,浙江财经大学思政部伦理学2 0 1 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伦理。

圈爨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r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