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02 09: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不仅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对于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意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纷纷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了理念层面成为正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逆势上扬也令人欣喜,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在2009年还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20 世纪90 年代发达国家提出的发展理念,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它可以被定义为以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高端部分,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等行业类别,凭借其创新性、强渗透性、高增值型、高环保性等产业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很多发达国家的青睐,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简单说,“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化,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论、思潮和经济实践。”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创新性

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是创意产业的灵魂所在,因此创新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创意作为创意产业和创意产品区别与其他的特质,贯穿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始终。创意使创意产品具有原创性从而获得知识产权,最终形成强大的增值效应。文化创意产业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

2.强渗透性

强渗透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突出表现,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为显著的外部特征。首先是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通过将创意产品融入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使其他产业延长生命周期,创造更多利润。其次是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渗透,如多媒体舞台对文艺演出效果的渲染。再次,文化创意产业各部门之间也相互渗透,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及多媒体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3.高知识性

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等汗水产业和劳动力密集产业,二产的发展靠机器、厂房、资源和劳动力,创意产业的发展靠创意阶层,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特别是创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刨意人才。据统计,现代财富的创造更多地集中在一些最优秀的创意人才上,如比尔·盖茨、陈天桥等。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

4.高增值性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创意,赋予商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观念价值,而商品的市场价值正是由观念价值决定的,这便是文化创意产业高增值性的根本所在。另外知识产权的生成也使创意产品具有较其他产业产品更高的附加值。

5.高风险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创意产品所具有创新性、主观性和个性化色彩,与消费者精神需求之间可能存在偏差。二是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创意产业部门时刻面临产品落伍进而开发新产品的风险。三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入侵,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被冲击、被同化的危险。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一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股强劲势力。作为东亚创意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创意企业迅速成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大幅攀升。2008年,我国高成长创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为79.23%,平均利润率达31%,远高于其它行业,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坚力量。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速高达17%,高出同期GDP 增长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地方城市中,2009年上半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5.2%,占全市GDP的12.8%。深

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该市的第四大产业。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省市,2008年所占当地GDP份额已经超过了5%。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抗击金融危机,推进经济转型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创意产业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同,我国尚有一大批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发展的平均水平。另外,从创意产业出口值看来,我国目前发达城市较国外远远落后,我国尚未形成文化输出大国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创意产业晚,丧失了部分市场和产品优势。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好的创意,致使很多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反而是美国这样只有200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借鉴了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和东方文化,成为文化输出大国。最后,从创意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角度看,我国创意人口虽有了大幅的增加,但相比较国外水平仍然很低。经过以上各方面的比较可知,我国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仍须加强对重点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推进创意产业在我国大中小城市的普及。

(三)已形成三大创意产业集群

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看, 我国已初步形成三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1.目前,在环渤海地区的北京、青岛、大连等地, 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21个文化创意聚集区的建设。青岛市除了已经落成的创意100 产业园和三大动漫项目基地外,亦将投入实施建设以设计为主题的天泰创意产业园区。

2.200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就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言, 已位居国内前列。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 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该地区独占鳌头, 而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市的园区亦有相当规模, 并已形成既协作又竞争的局面。

3.在珠三角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首倡应该归于香港数码港。近年来, 受到香港特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射和带动, 广东全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的创意产业发展十分令人瞩目,也兴起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广州的创意产业主要集聚在荔湾区( 包括新区)。目前, 荔湾区推行以“北港南湾、 西岛中国”为核心内容的创意产业的规划。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意意识相对滞后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开始受到重视,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们都在热情盼望着进入“文化创意”时代。但有关调查显示,有80%的调查对象对“文化创意”的概念并不清楚。文化创意的内涵、构成和价值都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与现代产业衔接,并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人们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很多人并不必然地把文化认可为一种生产力,往往漠视文化的作用,没有把文化创意看作经济的组成部分,这表明“文化创意”观念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认识不清文化创意的产业性质,很多人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也就看不到到文化创意产业蕴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的创意产业,不少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由政府牵头,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 而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全面、 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的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是个很明显的现象,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关键,人才的缺乏会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从最根本上讲,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管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扩张,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这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加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创新思维,使得我们当前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创意人才严重匮乏。在纽约,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占该城市全部从业人员的12%,这个比率在伦敦是14%,在东京是15%,而在北京却不足1‰。

(四)融资渠道不畅

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需要丰盈充裕的资金储备。但是,由于创意生产机制和产品利润回流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创意载体化产品的非保值性,从而导致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多以政府投资为主,此外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融资,从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据《2009 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企业发展报告》称,我国67%的创意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发展,24.7%的企业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共同发展,51%的企业存在1 000万 ~ 5 000万元的资金需求,20%的企业需求资金在5 000万元以上。

(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经济、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淡薄,侵害他人版权和忽视自我保护的现象同时存在,并十分普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中介代理体系尚未形成,知识产权政出多门,涉及专

利局、版权局、工商局、商标局等多个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管理部门对假冒产品打击乏力,创意产品被盗用或模仿的现象日益泛滥,极大地打击了创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积极性。

(六)创意产业链不完整

我国很多企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尚不完整,很多行业文化创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入WTO后,我国逐步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目前日本、韩国等国的动漫画、电脑互动游戏等文化创意产品在我国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际上一些著名文化产业大鳄携资本、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创意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面前,我们的实力明显不足。

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也影响着世界,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们必须用开放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去整理和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全社会必须加强和提高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认识与认同,特别是各级决策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战略、策略、成果、经验、方法和措施并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实践,开拓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二)政府制定创意产业促进政策

政府主导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有效整合资源的需要,也是突破现有体制障碍的要求。政府要通过产业导向、市场引导和政策倾斜,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创意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在设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研发创新、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以及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制定符合创意产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发展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政策;健全创意产业发展领导体制和促进机制,成立创意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研发创意产业的方向、规划及政策,加强宏观指导,负责综合协调。

(三)培育创意产业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型的产业,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侧重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首先,建立专业的人才市场。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人才制约瓶颈矛盾凸显,较多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专职人员极少,因此,建立创意人才的专业市场,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创业无疑是一种双赢战略。其次,建立面广量大的职业培训机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是高校,更应着眼于职业培训机构。对创意产业的初级从业者,高校往往难以满足其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但社会培训机构能较好的弥补这一缺点。再次,加强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因此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与团队的集聚,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环节。

(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政府需要转变投融资观念,降低市场进入门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具体来讲,一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积极鼓励并引导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向政策允许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流动。二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按市场规则运行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合作为特征的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主动为优质的创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保障。三要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板块和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通过直接上市和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作获取直接融资。四要拓展风险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要素集成和资金放大功能,解决创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五)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它的易复制性使创意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实施比传统产业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才能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此,一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会损害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再创新的积极性,必须对知识产权法中不明晰的地带进行完善和补充。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社会文化氛围,创造出一种保护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软环境。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贸易)是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举措。

(六)推行创意产业集聚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也越来越要求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以形成集群化环境。优化创新集群化模式,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建议顺应产业融合趋势,创意产业园区应当突出有限的支柱产业方向,并严格入区标准,防止发生夹生现象而贻害久远。更为重要的是,在主导产业中,我们要注重确立那些有较大规模,生产最终产品或者产品中关键部件的主导企业成为龙头企业或者骨干企

业,这些企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性,能够快速构建园区产业链网络。针对一些新建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议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重点引进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驻入,这样其相关的配套产业自然会在龙头企业四周迅速聚集,构成有特色的园区产业链网络以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

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谁先发展谁就抢占先机,谁就将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突出文化和创意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发展战略,以培育产业内生机制为主要手段,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Michael Keane,Albert Moran.Remaking Television:the New Global Culture[M].JohnLibbey Press,2007.

[2] John Howkins.Creative Economy:How peple make money from idea[M].London:Penguin books,2002.

[3] Richard E.Caves.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 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564-566.

[5] 王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0(13):237-238.

[6] 姜玲.中国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44.

[7] 张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2):81-83.

[8] 李跃.浅析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0(12):160-161.

[9] 程瑞.关于我国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7(6):94-96.

[10] 耿玉水,李爱民,郭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J]. 当代经济,2009(4):28-29.

[11] 林丹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6):184. [12] 林怡.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61-62.

[13] 周志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10):124-126

[14] 李海超,刘化飞.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3.

[15] 胡心智.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0(2):63-64. [16] 沈卫林.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9):88-90.

[17] 苏玉娥.我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11(6):128-131.

[18] 陈汉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瞻[J].经济地理,2008(9):728-733.

[19] 辜胜阻,王敏,刘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6):44-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5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