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

更新时间:2023-06-12 03: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内容提要:

这篇文章是在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科研论文。它对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文章开始清晰的对题目进行解释,阐述为什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文章中又以大量实例结合教学理论从观察、情感交流、创作、评价四个方面说明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整篇文章有理有据,验证了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必须更加重视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情境教学、创新精神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几年来小学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倡采用一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构的转变,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也包括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情境教学中。情境教学提倡真实的学习、与社会互动以及多元文化浸润,但事实上学生能够脱离学校进入真实的环境吗?社会中有足够的导师吗?学校中的教师实际上没有充足的资源、空间及时间,为学生设计、再现、提供认知学产生的环境条件。能实现情境教学的理想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影碟技术可以将真实的教学情境带入教室,采用网络技术来帮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互动式练习,同时利用超媒体非线性联结的功能来强化学习效果。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二、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与创新精神

(一)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情境是一种上下文的关系。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指出,一个人理解了一个词的含义,尚不足以说明它已全部理解了这一词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决定的,理解一个词的意义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认知是高度依赖情境的,情境为学习提供组织框架。美术作品的理解与创作也必须结合情境。《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情境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教学的开展有赖于情境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情境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们现在所指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电化教学器材和与之相匹配的电教教材等信息手段,其中在现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有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实物投影仪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入,不仅利于教学的整体化,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什么是小学美术中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情境教学呢?即在美术学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产生表现基本美术语言(线、形、色、质等)的愿望。它是通过观察、交流、创作、评价的教学过程创造情境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引发情感体验,产生创新意识,获得知识与技能,最终使他们成为一个懂得审美的人。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基本包括以下方面:

1、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营造的美术语言情境

这里所指的美术语言情境是有别于传统美术语言情境的。传统的美术语言情境只是依靠师生的“嘴皮子”创设的美术情境氛围。学生没有形象的感受,处于被动状态。现代的美术语言情境加入了形象的图形动画,把静态的艺术语言变为动态的画面。学生在可视性的问题中探索艺术的魅力。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信息,教师主机控制下输出信息,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选择从网上下载信息。总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程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或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人机交互的内容和方式使美术语言情境更加丰富多样。

2、逼真的网络环境营造的美术文化情境

每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都依托于当时的文化情境。过去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营造文化情境常采用卡片、道具、图形、实物以及模型等工具。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甚至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开拓了美术文化情境的新天地。

3、立体、活动的多媒体学习环境营造的美术“宏情境”

“宏情境”是指运用音乐、语言、美术、多媒体网络、表演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情景氛围。它能支撑跨课程的学科教学,起到整合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语文、自然、社会等其它学科辅助美术情境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方式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活动的而非静止的。这是一种协作式学习策略的体现,教师可以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在多部终端机上与其他同学互相讨论合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独特的功能——编辑、删除、修改多媒体课程软件中的内容。每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主动的学习者。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个领域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为重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像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像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因此作为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播美术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造型游戏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步树立起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的意识;利用各种媒材、工具美化身边环境的意识;有对美术作品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在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中有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同时对表达的内容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发展美术构思。

3、激发创新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创新热情主要表现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对创造的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振奋,动作节奏一环紧扣一环。

4、磨砺创新意志

小学美术教学中磨砺创新意志主要表现在创作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的、果断的选择制作作品的材料和工具,坚韧有自制力的完成作品。

5、优化创新品格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化创新品格主要表现在创作作品时有正确的创新动机、创新的勇气和胆魄,在创作活动中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三)为什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

丰富的美术情境来自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信息的积累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轻松地情境中利用多种视听感官开拓文化视野,积累丰富的形象,激发学生表现美的创作激情,发展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教学改革理想的辅助手段。如《多样的饼干》教学中,由于丰富多彩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操作软件的活动中,在人机的互动过程中洞察饼干的线、形、色、质,对饼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理解和把握抽象的概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现代信息技术下产生了相对应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出了不同的作品。比如,有的同学创作出了 “超级奶昔饼干”,把一层层“奶昔”与普通饼干进行叠加,表达了他们追求奇特的创作情感;有的同学创作出了“圣斗士饼干”,表达了他们对英雄崇敬的情感 ;有的同学创作出了“蜂花饼干”,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情感 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启示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其真正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辅助教,而且要辅助学,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情境教学与教学改革整合的真谛所在。

三、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一)通过观察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观察是学生绘画的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绘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直观的形象材料进行观察,可以深化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获得形象。情境本身则通过学生形成对情景意图的察觉,指引学生的活动。观察得越深入,情境氛围越浓,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深刻。

1、视觉的观察

在视觉观察中营造的美术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在脑中留下线形、颜色的静态或动态的深刻映像。例如《各种各样的线》一课,使用Flash MX 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动态的线条变化出题目,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观察享受到流畅的线条给人产生的优美情感同时明确课题。用一段有趣的无声动化使学生观察感受到线条从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从一种物体变化出另一种物体的有趣过程,用线表现音乐节奏的高、低、快、慢。这样的动态效果使单纯的线条具有了生命力,显示出线条变化万端的效果。描绘出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学生在视觉冲击中理解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营造出轻松、紧张、平稳等复杂的情境。再如《画日记》一课,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日记本中的内容分成我的日记、我的相片和我的录像三部分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营造情境氛围。如看到过生日的照片时产生欢乐的情境氛围;看到比赛的录像时产生紧张的情境氛围;看到日记中记录不好的事情时,产生又愤怒又悲哀的情境氛围。通过多种视觉的感知学生陶醉在真实的情境氛围中。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2、听觉的观察

听觉的观察可以在脑中留下各种声音的映像,这是其它观察形式替代不了的。听觉给学生营造表现内容的情境,帮助他们对已有形象进行积累。听觉中对情境感知的越丰富,累积的已有形象就越多。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大自然潮水声音的录音,先是“舒缓轻柔的海浪声”再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最后,“那声音如同千军万马,发出山崩地裂的声响 ”。学生从开始陶醉在优美的情境之中逐渐生成气势磅礴的情境氛围,其间右脑充分受到了刺激。在这种情境的推动下,学生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潮水翻滚的场面,促进了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发展。

3、触觉、味觉的观察

触觉、味觉的观察同样会把学生带进美术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对形象的认识。例如《多样的饼干》一课,师生一同出示自己喜爱的饼干。看一看饼干的形状,尝一尝饼干的香脆, 摸一摸饼干的质地。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借助实物投影的功能对物体采用放大、对比、冷冻等方法,引起他们对饼干线、形、色、质的不同情感体验,总结出不同的颜色会有不同的味道。偏暖色的饼干味道一般是酸、甜;偏冷色饼干给人一种凉爽的味道。学生们的兴趣高极了,在品尝时,教室里即安静又愉快,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情境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4、动觉的观察

传统的美术课比较重视视觉的观察,(植物、动物、活动、事情、人物),很少注重动觉的观察。事实上,动觉的观察也是营造美术中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自然界中的花纹—树》一课,课前教师鼓励学生与父母一同走进大自然,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下大自然中多彩的树纹,美术情境在他们用多种方法观察记录树纹中形成。课上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情境迁移到课堂,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样的树形。调动学生自己内心感觉,把这种感觉变成动作的表露。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但又想尝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大杨树、柳树、紫藤等多种植物的形态,学生在美术情境的伴随下对树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通过情感交流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1、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传统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呈线性的模式,而现代美术教学的情感流动呈交互式的网络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同时,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老师上课要充满感情地投入,未上讲台先有情,走上讲台更有情!对教材有情,对学生有情,对艺术有情。无情的教育无力,无情的教学无味。只有教师情感的充沛才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只有教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师情感的充沛才能在复杂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如《多样的饼干》就体现了师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共同开发双边思维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品评自己喜爱的饼干。如何让学生在美术情境中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教师在不展示饼干实物的前提下,首先用自己亲身感受给喜爱的巧克力蘑菇饼干起一个有趣的名字,请同学猜想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学生根据名字联想到饼干的形状、颜色、花纹、口感,在探讨中,引发学生对饼干产生奇特构思。再进一步对饼干进行观察,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之间营造的美术情境,促进了双方形象思维的发展。

2、通过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深入,会使他们营造的美术情境更丰富、更深刻。学生在低年级时不仅喜欢听故事而且还喜欢给别人讲故事。在《大人国小人国》一课,学生依据对生活中不同事物引发的情感亲自创编故事。活动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借助动感的画面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学生也尝试创编一个故事,把故事讲给自己周围的同学听,给故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有的说“大人国的人很善良和小人是兄弟。小人很小一家人可以在皮鞋里睡觉。巨人像一座大山,他的眼珠子有车轮那么大。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小人有的在他的前额上赛跑;有的在他的胡须上打秋千;有的在他的鼻梁上走来走去的。”有的则认为大人国的人和小人国的人由于大小区别很大,会发生战争。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向学生提供相当丰富和复杂的“宏情境”,引发他们对事物更广泛的联想。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羁绊。

2、通过与文化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传统的美术教学虽然营造了人与人语言上的情境氛围,但对美术的人文意识体现不够。《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情境中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学生在美术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在多样的饼干》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中的饼干与现代人进行“对话”。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饼干进行看、摸、品、评的感受中再造了一种环境和气氛。在网络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想法,把自己感性趣的内容下载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与饼干的设计者无形中进行了感性交流。一来一去无声语言的交流让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饼干的区别,对饼干的形状、味道等仔细观察、在美术情境的伴随中加以联想。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不仅能够调动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完善营造的美术情境。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在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对他人的爱。想想用什么方法把饼干送给他人,在送给他人饼干时说句心理话。话虽不多,却表达了一种爱心。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三)通过创作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1、用语言表达创作内容

学生对事物的创作是有感而发的,语言是营造美术情境的直接表现方式。在创作前通过语言表达感受,可以直接快速的启发学生想象,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如《花衣服》一课,借助课件展示同年龄同学用纸装扮自己制作出多彩的花衣服,学生感受纸的不同质地、花纹颜色,对材料产生不同的感觉。他们用语言快速地表达出这种感觉,对创作进行设想。有的同学感觉粉色的皱纹纸让他产生一种柔和的情感;有的同学感觉让他产生一种甜美的情感;还有的感觉皱纹纸的肌理使他平静的情感中又产生着波动。美术情境在学生情感的体验中自然而然进行迁移。

1、用表演表达创作内容

表演也是营造美术情境的方式之一。学生根据表演动作展开想象。《我的泥朋友》一课,在创作作品前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捏什么东西,同时配上富有童趣的音乐,请其他同学根据表演起个有趣的名字。这就要求在特定美术情境中表演动作的同学在情境中会产生特殊的想法。如周园园同学从四岁开始学习拉手风琴,手风琴是她的好朋友。由于她对手风琴有“伙伴”似的纯洁的情感,才能用头和手的动作夸张的表现出拉手风琴的人。有的同学为她的表演起了“和谐” 、“多彩的旋律”等有趣的名字。马波宁同学给她的表演却起了一个“使劲”的名字。他没有看过拉手风琴,感觉周园园同学的表演像是在使劲打开一样什么东西。通过表演再现了学生的想像。

2、用作品表达创作内容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践性。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吗?就要亲自尝一尝。在实践中创作作品,情境的营造也是必要。参与教学法就体现了这种教育思想,这是为学生营造美术情境的有效方法。通过创作作品营造美术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比较多的用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很少涉及“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把实践活动运用到美术课的各个领域。因为任何形式创作出的作品都必须结合情境,都是创造性灵魂的表现形式。作者在创作时会尽可能完善、美好的表现美术作品真实的含义。使形象中有情境,情境中有形象,更好的表现了作品的内涵。在欣赏中,通过再造情境—欣赏作品—产生联想—教师指导—创作作品,这个过程就是美术情境营造的过程。在创作中如果能借助电脑中的绘图软件进行创作,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特殊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运用知识、技能。如欣赏克利的《航海者中的战斗场面》,在梦幻般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利用动画DIY、金山画王等绘画软件互相结合使用创作出构思奇异的作品。

(四)通过评价营造美术教学中的情境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评价的重点是放在高水平的思考技能的灵活性上,而不是大量知识的回忆上。美术教学中的评价能刺激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对新情境做出反应,回顾和修正自己的作品,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做出评价,并以语言和视觉形式交流结果。评价引导学生以知识为工具,解释和操纵新的环境,而不是仅仅证实已经遇到的环境。评价是教学情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人像摄影》一课,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数码相机的使用,同学们在课堂上就能一起分享拍照的成果。使评价的注意焦点是发生在真实问题解决情境中的感知觉活动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这位同学给好朋友照的照片什么地方最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是你拍,你觉得怎样做能把照片拍得更好”;“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帮助,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为你的好朋友拍照,选出一张最好的照片送给他,作为一个永久的纪念。你想怎样装饰起来送给你的好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促使学生评价不仅关注作业的结果,而且注意诊断作为作业基础的认知的程序成分、策略和知识结构。对进步与成就的评价,更多的依据学生个人独特的目的或过去的成绩,而不是依据小组的规范或标准。

综上所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小学美术教学情境的营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 著《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北京教科 技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58页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32页

3.高文 著 《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287页

4.段继扬 著《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们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9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