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论

更新时间:2023-10-15 1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宋变革说”三题

——值此说创立一百周年而作 牟发松

[摘要]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创立,实为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正好一个世纪。这一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则在于它的独创性和开放性,为后来者的继承、发展或证伪、立异都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礼仪、典章制度方面,宋多承唐制,并以汉唐故事为典范,而就思想文化而言,唐宋间的变革是划时代的,宋人亦有充分的时代自觉。宋人在解读前此时代而首先是唐代的文化时,往往出现误读、误解甚至改写,这是由于解读者自觉不自觉地依据所处时代的价值尺度,并夹杂着自己的希望和想象,来评价其解读对象所致,是对前代文化的一种改造性接受。

[作者简介]牟发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

[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沪),2010.1.1—10

“中世纪城市革命”论说的提出和意义

——基于“唐宋变革论”的考察

宁 欣 陈 涛

【提要】 唐宋时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从上世纪初叶就引起学界的关注。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引领了大半个世纪的辩争,施坚雅提出的“中世纪城市革命”虽然在唐宋史学领域反响并不强烈,但开启了学界经久不衰的议题。对“革命”的概念虽然仁智互见、歧异颇多,但以“变革论”为契机,以社会经济为突破点和核心,众多中外学者就如何认识唐宋城市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过程,如何把握城市社会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化的变革模式,已从诸多层面进行的深入探讨中取得丰硕成果。在本世纪崛起的全球史观的视野下,这一论题又被引入人与自然互动的新“空间”。

商业在唐宋变革中的作用

(日)斯波义信 著

张天虹 译

【摘 要】现代以来,宋代因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所具有的关键性和突破性而受到重视。此外,唐宋时期的经济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系统进一步扩大,为各地农村及城市经济的扩展提供了基础,区域劳动分工得以建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贸易量和贸易额。这一时期的商人设计出新的商业惯例、制度安排和合伙方式来拓展其贸易活动。另一个商业上的突破则是长江流域市场的扩大。政府所制定的有关市场组织与程序的规则开始松动,商业状况逐渐依赖于更高水平的私人交易与商业交换,交易场所的形成更趋自由,商业贸易进一步渗入农村地区。

【关键词】唐代;宋代;商业;经济变化;经济史 【作者简介】斯波义信,日本东洋文库理事长。

【译者简介】张天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北京l00048)。 【原文出处】《文史哲》(济南),2009,3,12~22

模式及其变迁

——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

罗祎楠

(哈佛大学历史系)

“唐宋变革”问题自1910年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氏正式提出后,逐步成为唐宋史领域内吸引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依然如此。近年来,对“唐宋变革”理论本身发展历史的回顾也在进行。美国方面,包弼德(Peter Bol)先生的《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史的变化为主》一文对美国学者的研究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1]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上的日本学者宫泽知之的《唐宋社会变革论》一文简要介绍了战后日本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中涉及经济关系层面问题的研究情况。[2]日本学者丸桥充拓的《唐宋变革史研究近况》一文对最近的日本学者唐宋变革的研究做了分专题的说明与论述。[3]在大陆,近年来有关唐宋变革的问题正逐步吸引不同领域内学者关注的目光。一些学者开始比较全面的介绍西方和日本有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唐宋变革论的关照下对涉及唐宋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认识(参见张其凡的《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以及他的《两宋历史文化概论》第43—52页的相关介绍,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值得关注的是在2002年这一年中,大陆的厦门大学与浙江大学都召开了有关唐宋历史

的学术会议,其主要议题都与唐宋社会变迁相关。在会议中,许多学者对唐宋变革论做了回顾性的探讨,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对此理论作出相应探讨。相对近期大陆而言,港台学者对唐宋变革论的关注显得并不充分,而主要集中于各相关领域内具体问题的研究。比较直接的讨论唐宋变革问题的文章如钱穆的《唐宋时代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前途》十五),傅乐成的《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汉唐史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版),邱添生的《论唐宋变革期的历史意义——以政治、社会、经济之演变为中心》(《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7期),林瑞翰的《转变与定型:宋代政治、社会的历史特色》,《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主编,1990年版)。

“唐宋变革”还是“唐中叶变革”

李锡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其实“唐宋变革”一说向来不被我国老一辈历史学家认同。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唐代中叶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发生的相对变革.已经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侯外庐和陈寅恪两位历史学家提出唐中叶变革说。近年来,中国历史学界谈论“唐宋变革”的文章或是避而不谈中国历史学家的唐中叶变革说,或者干脆认为唐中叶变革说就是唐宋变革论。

宁欣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探讨的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变化,长安、洛阳、开封、临安

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 ——唐宋变革笔谈(1)

张国刚《江汉论坛》2006年第3期 编者按: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为此,本期约请张国刚、孙继民、李天石、杜文玉、严耀中五位学者对唐宋变革问题展开讨论。张国刚教授、严耀中教授从文化、孙继民研究员从军事、杜文玉教

授、李天石教授从阶级(层)关系等不同的视角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多所创获,启人良多。冀望能够以此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唐、宋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态度,开始直面“唐宋变革论”的学术挑战,就这一学术命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多专题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

学者们赞同“唐宋变革”说,还是赞同“唐宋变化”说,抑或赞同“唐宋变迁”说,也无论学者们对唐宋变化程度的理解、对唐宋变化阶段的划分如何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承认唐宋时期的社会确实发生了重要变化或变动,在“变”这一点上大家具有高度的共识和默契。而这一点恰恰构成我们今天讨论的基础,也是“唐宋变革论”学术命题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

文史哲2005年第一期“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变迁”笔谈中国古

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20 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

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杨际平 林文勋 黄纯艳 谢元鲁) 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高明士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变化,唐中期以降,尤其是宋代呈现出与唐前期迥然不同的态势,从政治生活、经济关系到社会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这些变化给后世以很大影响。日本学者对唐宋之际的社会变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展了深入研究和激烈的争论,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相比之下,中国学界长期以来显得比较沉寂。虽然严复、王国维等早就指出了宋代的变化,但并未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张其凡认为,不应避开或不提“唐宋变革期”学说,他呼吁正确分析、认识这一学说,进一步开展研究。①2002年,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先后召开了“唐宋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唐宋之际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两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表明唐宋社会变革研究逐渐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

“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

戴建国 历史研究2004

唐宋之际生产关系的变化对宋学精神的影响

张妍妍

[内容提要]:唐宋之际生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农奴制演变为封建租佃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平等精神、竞争意识构成了宋学精神的主体。

郑学檬 唐宋制度变迁的视角之一:土地产权 谢元鲁

唐宋制度变迁:平等与

效率的历史转换 谢元鲁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考

林文勋唐宋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其效应

林文勋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革内容提要: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商品经济长足的发展。当时,商 品流通的活跃,市场关系的扩大及其影响的加强、商人资本的崛起、货币制度的飞跃, 种种迹象表明,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品经济的发展促 成了唐宋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为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要组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yh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