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院感培训试卷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0 19: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院感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共4页,105空,每空1分)

科室: 姓名: 成绩:

1、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 ),以其表达( ),即平时所说的cfu。

2、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应符合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 )灭菌,不应采用( )浸泡灭菌。 4、对环境与物体表面消毒时,一般情况下先( ),再( );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 ),再( )。

5、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 )处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 )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 )消毒方法,或做( );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6、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时,应每( )更换1次,遇污染应( )更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 )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 )更换、清洗与消毒。

7、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 )处理。

8、当确诊患者感染朊病毒时,应告知( )及诊疗涉及的相应( )。培训相关人员朊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

9、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 应按照( )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 )的微生物来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光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 )防护。

10、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方法: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

1

品局部擦拭( )遍;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 )遍以上,作用时间为( )分钟,待干燥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消毒时应擦拭( )遍,作用时间为( )分钟;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 )次,消毒皮肤面积应≥( )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 )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x12cm)。

11、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局部擦拭( )遍,作用时间≥( )分钟。范围

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 )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1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 )监测法、( )监测法和( )测

试,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13、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 )分钟后,蒋指示卡置于

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 )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 )分钟,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 ),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 )为合格。

14、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空气采样时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 m2,

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 )m处;室内面积>30 c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 )m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m;空气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 )min后采样。采样后( )小时内送检。

15、消毒液细菌检测标准;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

毒液染菌量应≤(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应≤( ),采样后( )小时内检测。

16、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

高度距离地面距离(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 ),照射时间≥( )。 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境( )、( ),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 )用酒精布巾擦

2

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17、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灭菌时间为( )h,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 )天。

18、含氯消毒剂消毒范围适用于( )、( )、( )等的消毒,含氯消

毒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 )h,我院常规情况下使用的浓度为( ),浸泡时间为( )分钟。

19、Ⅱ环境包括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

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 )分钟;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 )分钟;普通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属于Ⅳ类环境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 )分钟;我院手术室属于层流洁净手术室(1000级及10000级),空气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 )分钟,监测合格标准分中心区和周边区各不相同。 20、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进行空气监测,每( )一次;洁净手术部(室)

应在( )时以及( )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21、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 外科手消毒后医

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

22、空气微生物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 )后与( )前采样;

Ⅱ、Ⅲ、Ⅳ类环境在( )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 )前采样。 23、医务人员手卫生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措施后在( )或( )

前采样。

24、手卫生采样方法为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

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3

25、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

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 )、( )和( )。 26、终末消毒是指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 )。

27、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 )知识和( )技能。 28、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

29、 醇类消毒剂用于皮肤消毒时用( )(体积比)乙醇溶液擦拭皮肤( )

遍,作用时间为( )。

30、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材上一切( )的处理。灭菌的无菌保证水平

应达到( ),即每一百万件灭菌后物品查到微生物的物品不能超过一件 31、物体表面细菌检测采样面积应达到( )cm2。

32、( )是降低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最简便、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33、当前医院空气消毒的误区有忽视( ),滥用( )消毒和过

分依赖( )。

34、对于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 )是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的

有效措施。

4

2012年院感培训答案

1、 菌落形成单位 活菌的数量 2、灭菌 消毒

3、压力蒸汽 化学消毒剂

4、清洁 消毒 污染物 清洁与消毒

5、灭菌方法 中水平消毒以上 低水平 清洁处理 6、周 及时 定期 及时 7、一次性使用 焚烧

8、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临床科室 9、多种 最强 职业

10、2 2 1~3 2 3 2 5cm×5cm 15 11、2 2 15

12、物理 化学 B—D

13、5 1m 1 90μW/cm2 70μW/cm2 14、1 1 0.8~1.5 10 4 15、10CFU/mL 100CFU/mL 4

16、1.8m~2.2m 1.5W/ m3 30min 清洁 干燥 周 17、10 14

18、物品、物体表面 分泌物与排泄物 24 500mg/L 30 19、4cfu/皿 15 4CFu/皿 5 4CFu/皿 5 30 20、季度 新建与改建验收 更换高效过滤器 21、10cfu/cm2 5cfu/cm2

22、洁净系统自净后 从事医疗活动 消毒 从事医疗活动 23、接触病人 从事医疗活动 24、两次 30cm2

25、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26、彻底消毒

27、基本 职业防护

28、5cfu/ cm2 10 cfu/ cm2 29、70%~80% 2 3min 30、微生物 10-6 31、100

32、自然通风

33、自然通风 化学 空气消毒机 34、手卫生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6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