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领会数学课标新精神

更新时间:2023-12-04 09: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领会数学课标新精神

石室小学 龚娉雯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课标结构、基本理念与目标、内部结构和具体内容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一、课标结构的调整 1、重新撰写了“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开始就明确陈述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一简明的定义,是对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整体认识的出发点。社会发展到今天,已对我们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育的使用目的或思维训练目的已难以达到现代社会的要求,基于此,《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是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数学课程在学生发展上的功能做了概括,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将目标行为动词和实例放入附录。这些目标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用于常用于知识与技能和各具体课程内容的表述。另一类是描述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用于数学活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述。这样有利于教师表述目标的准确和方便。

二、数学教育基本理念与目标的修改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育,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2、基本理念结构合并成“5条”

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并做了进一步阐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也是课标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基本看法,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种角色转变是对我们教师教学技能和素养的挑战,也应该成为我们专业发展的目标。

尽管每堂数学课有每堂课的既定目标,也有各自的重心所在,但就整体来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课标也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引发数学思考”。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四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3、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

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就是核心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住教学中的关键说,并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4、课程目标“3—4—3”

“3”:把课程目标分成总目标、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以及学段目标三部分。 “4”: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也即数学课程的四个具体目标。

“3”:学段目标分三个学段叙述,每个学段也按照四个具体目标展开。 5、“双基”变“四基”

过去的数学课程非常强调“双基”,即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条,成为“四基”,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数学思想则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统领课堂教学的主线;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也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

志,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6、“两能”转“四能”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两能”转化成“四能”。在原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验光来看待和分析这些情境,经常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

三、内容结构的变化

1、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将原来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修订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课程内容的变化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总体结构上看“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较大修改。它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fw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