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浅析

更新时间:2023-12-16 13: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浅析

提要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兴起与发展,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会计信息的影响日益扩大,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蔓延,对其研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财务报告舞弊是管理当局通过违背公认会计原则(GAAP),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会计信息,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并实现自身目的的犯罪行为。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令社会各界头痛的问题。美国自“安然”事件之后,财务报告舞弊案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动摇了人们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我国自1991年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从深原野到琼民源、从红光实业到蓝田股份,从郑百文到银广厦,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接连不断,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来自于内、外部的“压力”是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产生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主要因素,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证券市场,内部的压力则主要是因为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其工作业绩密切相关。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圈钱”动机。在强烈的“圈钱”心理支配下,公司争先恐后地想获取并保住上市资格或上市后又想再融资,此外,在目前对内幕交易的监管还存在很多漏洞的情况下,不少上市公司还想利用二级市场的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炒作自己的股票,以赚得高额收益,因此“圈钱”是滋生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成因。

(二)委托代理机制下粉饰业绩的需要。公司的财务报告本来是公司所有者(股东)对代理人行为的外在监督。但是,代理人为了粉饰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权力来指使、授意会计人员通过舞弊性财务报告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g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