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8:3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甸中心校2014春学期公开课教案——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小甸中心校 王石 二〇一四年四月八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l~42页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三个活动,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这三个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的活动中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和物体体积的一些特征(形状改变,体积不变)。教材的编写者意图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体积和容积概念。

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小甸中心校2014春学期公开课教案——

教具:课件、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 学具:橡皮泥、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

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乌鸦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喝水问题的!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1

2.师生欣赏《乌鸦喝水》动画片。

设计意图:把数学与童话故事联系起来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就连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中也有数学问题。三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这个故事,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是石子占了空间,把水“挤”上来了,为下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理解体积的含义 1.提出问题。

(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 (3)小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小石子?

设计意图:概念中往往都包含有关键词。对关键词理解的程度决定着对整个概念的理解。因此相对于“关键词”,教学概念时就要有“核心问题”。“体积”概念中关键词是“占空间”、“大小”,与其相对的核心问题就是“水面为什么升高了?”和“为什么要放许多小石子?”。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能够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问题核心的思考和理解上来。

2.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教师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交流,板书关键词:占空间大小。

设计意图:联系故事情境和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生活语言叙述事件表象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

3.联系生活,理解问题。 (1)提问。

2

小甸中心校2014春学期公开课教案——

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 (2)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

4.揭示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问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故事情境中乌鸦所用的数学方法原来是体积的知识。 三、动手实验,理解容积的含义 l.提出问题。

液体、比如水,气体,比如空气,是否有体积呢?怎样来证明你的说法? 设计意图: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瓶子里装满水,空间被水占了;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的现象说明它们是有体积的。 2.动手实验,理解容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类似教科书P4l“想一想”的两个杯子,提出: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哪个杯子装的水少?

(2)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 (3)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师生共同做实验验证。 3.揭示容积的概念。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四、区别容积和体积

提问: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领会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五、小结

本节学习了什么?你所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1.试一试,比一比:

3

小甸中心校2014春学期公开课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各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问题的引导和交流,孕伏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深化对“形状改变,体积未变”的认识。

3.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摞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

4.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体积的2倍。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体积的体验。领会形状相异,但体积可能相等,在操作中进行必要的数学思考,增长智慧。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2、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充分的操作、实验,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3、数学是用一种严密的逻辑性演绎事物间存在的和谐关系及秩序之美的

4

小甸中心校2014春学期公开课教案——

学科,教学过程力求严谨有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放进石头后水面升高这个现象,得到占有空间这一说法。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体积的概念,再让学生比较容易分辨的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然后比较两个难以分辨体积大小的两个物体,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到结论。进行容积教学时,通过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

设计意图意在达到有以下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通过《乌鸦喝水》的动画以及实验来体验“石子、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

2、在学生比较身边物体的体积、容积大小的过程中,产生怎样比较体积相近、容积相近物体体积、容积大小的问题,使数学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练习,加深体验,拓展知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0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