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实验-韩立宏

更新时间:2024-05-11 01: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一 果脯的加工

一、实验原理

果脯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脯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脯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脯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苹果、柠檬酸、白砂糖、NaHSO3、CaCl2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热风干箱、不锈钢锅、电磁炉、不锈钢刀、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去心→硫处理和硬化→糖煮→糖渍→烘干→包装 2、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择:选用果形圆整,果心小,肉质疏松和成熟度适宜的原料,如倭锦、红玉、国光以及槟子、沙果等。

(2)去皮、切分、去心:手工去皮后,挖去损伤部分,将苹果对半纵切,再用挖核器挖掉果心。

(3)硫处理和硬化:将果块放入0.1%的CaCl2和0.2~0.3%的NaHSO3混合液中浸泡4~8h,进行硬化和硫处理。若肉质较硬则只需进行硫处理。浸泡液以能淹没原料为准。浸泡时上压重物,防止上浮。浸后捞出,用清水漂洗2~3次备用。

(4)糖煮:按料液重量比为1.5:1的比例配制50~55%的糖液,溶化后加入原料,大火煮沸约20min后加砂糖(分四次加入,前两次各加入20%,后两次各加入30%,加糖总量与果块重量相同)。加完糖后继续煮20~30min后出锅,全部煮制时间约1.5h。

(5)糖渍:趁热起锅,将果块连同糖液倒入容器中浸渍24-48h。

(6)烘干:将果块捞出,沥干糖液,摆放在烘盘上,送入烘房,在60~66℃的温度下干燥至不粘手为度,大约需要烘烤24h。

(7)整形和包装:烘干后用手捏成扁圆形,剔除黑点、斑疤等,装入食品袋、纸盒最后装箱。 五、产品的质量标准

1

1、感官指标

色泽:浅黄色至金黄色,具有透明感。

组织与形态:呈碗状或块状,组织饱满,有弹性,不返砂,不流糖。 风味:甜酸适度,具有原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65~70%。水分含量:18~20%。 3、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个/g。大肠菌群≤30个/g。致病菌不得检出。 六、讨论题讨论题

(1)产品若发生返砂和流糖是何原因?如何防止?

(2)果脯制作中烘烤温度是否应尽量高一些以提高生产效率?

实验二 泡菜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利用泡菜坛造成的坛内嫌气状态,配制适宜乳酸菌发酵的低浓度盐水

(6-8%),对新鲜蔬菜进行腌制。由于乳酸的大量生成,降低了制品及盐水的PH值,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制品的保藏性。同时由于发酵过程中大量乳酸,少量乙醇及微量醋酸的生成,给制品带来爽口的酸味和乙醇的香气,同时各种有机酸又可与乙醇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脂,加之添加配料的味道,都给泡菜增添了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 2、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上泡菜加工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新鲜蔬菜:苦瓜、嫩姜、甘蓝、萝卜、大蒜、青辣椒、胡萝卜、嫩黄瓜等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而不易软化的蔬菜种类均可。食盐、白酒、黄酒、红糖或白糖、干红辣椒、草果、八角菌香、花椒、胡椒、陈皮、甘草等。

2、设备

泡菜坛子、不锈钢刀、案板、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等。 四、实验方法

1、盐水参考配方(以水的重量计):食盐 6-8%、白酒 2.5%、黄酒 2.5%、红糖或白糖 2%、干红辣椒 3%、草果 0.05%、八角菌香 0.01%、花椒 0.05%、胡

2

椒0.08%、陈皮 0.01% 。

注:若泡制白色泡菜(嫩姜、白萝卜、大蒜头)时,应选用白糖,不可加入红糖及有色香料,以免影响泡菜的色泽。

2、工艺流程

配制盐水 入坛泡制 泡菜管理 原料预处理 3、操作要点

(1)原料的处理:新鲜原料经过充分洗涤后,应进行整理,不宜食用的部分均应一一剔除干净,体形过大者应进行适当切分。

(2)盐水的配制:为保证泡菜成品的脆性,应选择硬度较大的自来水,可酌加少量钙盐如CaCl2、CaCO3、CaSO4、Ca3(PO4)2等,使其硬度达到10度。此外,为了增加成品泡菜的香气和滋味,各种香料最好先磨成细粉后再用布包裹。

(3)入坛泡制:泡菜坛子用前洗涤干净,沥干后即可将准备就绪的蔬菜原料装入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香料包再装原料至距坛口2寸许时为止,并用竹片将原料卡压住,以免原料浮于盐水之上。随即注入所配制的盐水,至盐水能将蔬菜淹没。将坛口小碟盖上后即坛盖钵覆盖,并在水槽中加注清水。将坛置于阴凉处任其自然发酵。

(4)泡菜的管理

① 入坛泡制1-2日后,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原料体积缩小,盐水下落,此时应再适当添加原料和盐水,保持其装满至坛口下1寸许为止。

② 注意水槽:经常检查,水少时必须及时添加,保持水满状态,为安全起见,可在水槽内加盐,使水槽水含盐量达15%-20%。

③ 泡菜的成熟期限:泡菜的成熟期随所泡蔬菜的种类及当时的气温而异,一般新配的盐水在夏天时约需5-7天即可成熟,冬天则需12-16天才可成熟。叶类菜如甘蓝需时较短,根类菜及茎菜类则需时较长一些。 五、产品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依原料种类呈现相应颜色,无霉斑。 香气磁味:酸咸适口,味鲜,无异味。 质地:脆,嫩。 六、讨论题

影响乳酸发酵的因素有哪些?

3

实验三 内酯豆腐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内酯豆腐是采用新型凝固剂δ—葡萄糖酸内酯制作而成的。内酯豆腐的生产除利用了蛋白质胶凝性之外,还利用了δ—葡萄糖酸内酯的水解特性。葡萄糖酸内酯并不能使蛋白质胶凝,只有其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酸才有此作用。葡萄糖酸内酯遇水会水解,但在室温下(30℃以下)进行的很缓慢,而加热之后则会迅速水解。

内酯豆腐的生产过程中,煮浆使蛋白质形成前凝胶,为蛋白质的胶凝创造了条件,熟豆浆冷却后,为混合,灌装,封口等工艺创造了条件,混有葡萄糖酸内酯的冷熟豆浆,经加热后,即可在包装内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形状的凝胶体——内酯豆腐。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在掌握内酯豆腐制作工艺。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大豆、δ—葡萄糖酸内酯。 2、实验设备

加热锅、磨浆机(或组织捣碎机)、水浴锅、折光仪、容器(玻璃瓶或内酯豆腐塑料盒)、电炉、过滤筛(80目左右)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水洗→磨制分离→煮浆→冷却→混合→灌装→加热成型→冷却→成品

2、参考配方 大豆1000g 水约6000 g

葡萄糖酸内酯0.25~0.3%

3、操作要点

(1)浸泡 按1:4添加泡豆水,水温17~25℃,pH在6.5以上,时间为6h~8h,浸泡适当的大豆表面比较光亮,没有皱皮,豆瓣易被手指掐断;

(2)水洗 用自来水清洗浸泡的大豆,去除浮皮和杂质,降低泡豆的酸度: (3)磨制 用磨浆机磨制水洗的泡豆,磨制时每kg原料豆加入50~55℃的热水3000ml。

(4)煮浆 煮浆便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煮浆温度要求达到95一98℃,保持2min;豆浆的浓度10~11%。

4

(5)冷却 葡萄糖酸内酯在30℃以下不发生凝固作用,为使它能与豆桨均匀混合,把豆浆冷却至30℃。

(6)混合 葡萄糖酸内酯的加入量为豆浆的0.25~0.3%,先与少量凉豆浆混合溶化后加入混均,混匀后立即灌装。

(7)灌装 把混合好的豆浆注入包装盒内,每袋重250g,封口。

(8)加热凝固 把灌装的豆浆盒放入锅中加热,当温度超过50℃后, 葡萄糖酸内酯开始发挥凝固作用,使盒内的豆浆逐渐形成豆脑。加热的水温为85~100℃,加热时间为20~30min,到时后立即冷却,以保持豆腐的形状。 五、产品质量标准(成品评价)

豆腐的感官质量标准是白色或淡黄色,具有豆腐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块型完整硬适中,质地细嫩,有弹性,无杂质。 六、讨论题

1、加热对于大豆蛋白由溶胶转变为凝胶有何作用? 2、制作内酯豆腐的两次加热各有什么作用?

实验四 腐竹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腐竹是我国著名的民族特产食品之一,它含有蛋白质51%左右,脂肪21%左右,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营养成分全面的豆制食品,被誉为“绿色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腐竹制品的加工原理与豆腐的主要区别是腐竹制作不许添加凝固剂点脑只是将豆浆中的大豆蛋白结膜挑起干燥即成。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腐竹的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大豆、磨浆机、滤布、平底锅、电炉、竹竿、电扇、干燥室、小刀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选豆→ 清洗→ 浸泡→ 磨浆→ 滤浆→ 调浆→ 煮浆→ 加热提取腐竹→ 烘干→ 成品

2、操作要点

(1)清洗:选用颗粒饱满的新鲜黄豆,以高蛋白质低脂肪含量的为佳,进行筛选或水选,清除灰尘杂质。

(2)浸泡:将大豆浸泡在比其体积大约四倍的水中。浸泡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其温度的高低,一般冬天12h以上,夏天2-3h,春秋4-5h。

5

(3)滤浆与调浆:滤浆的操作与豆腐制作相同,但生产腐竹对豆浆的浓度有一定要求,浆过稀则速度慢,耗能多;浆过浓会直接影响腐竹质量,一般调浆到每千克大豆制浓浆5-6kg。

(4)煮浆:将调好的豆浆到入锅内,进行煮浆,煮浆后再进行一次过滤,根除杂质。

(5)加热提取腐竹:煮浆过滤后到入平底锅内,用文火加热使锅内浆温保持在85-95℃之间,并在浆的表面进行吹风,当豆浆表面形成一层油质薄浆皮时,用剪刀顺锅边向中间轻轻的把浆皮划开分成两行,再用竹竿沿着锅边挑起空浆,就这样3-5min形成一层,挑起一层皮再形成一层,再挑起一层直到锅内豆浆表面不能再凝结成具有韧性的薄膜为止。

(6)烘干:把挂上竹竿的腐竹送到干燥室进行烘干,室温控制在35-40℃,约经42h后,腐竹表面呈黄白色,明亮透光即为成品,一般每kg大豆生产成品0.5kg。

五、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浅黄色、有光泽、支条均匀,有空心、味正、无杂质。 2、理化指标:100g腐竹含水不得超过10g,蛋白质不得低于40g,脂肪不得低于20g,每千克含砷量不得超过0.5mg,含铅量不得超过1mg。

六、讨论题

影响腐竹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五 发酵酸奶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酸乳是在牛乳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剂,由于乳酸发酵使牛乳的pH值降至其等电点凝固而成的一种产品。乳酸发酵受到原料乳质量和处理方式、发酵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发酵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掌握发酵酸奶的制作工艺。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原辅材料

脱脂乳粉、白砂糖、乳酸菌发酵剂(酸奶)、塑料杯或玻璃瓶等。 2、实验设备

混料罐或不锈钢锅、水浴锅、培养箱、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6

1、工艺流程

发酵剂

配料→ 杀菌→冷却→ 接种→ 搅拌→装杯→ 封盖 → 培养→ 冷却→ 成品

2、参考配方

奶粉:12~15% 糖:5~8% 发酵剂:3% 3、操作要点 (1)配料

奶粉12~15%,糖5~8%。 (2)杀菌

用热水杀菌,杀菌公式为15min/85℃,冷却至44℃左右。 (3)接种

加酸奶约5~10%,把搅拌均匀后装入玻璃杯,每杯150g。 (5)培养

把接种混料放入培养箱,在43℃培养,每隔30min测定酸度和pH值。当混料的pH 值降至4.6—4.8,酸度达到70T一80T,凝乳组织均匀、致密、无乳清析出,表明凝块质地良好,达到发酵终点。

(6)冷却

把酸乳冷却至4℃。 五、产品质量标准

发酵酸乳应具有发酵乳的滋味和气味,酸甜适中,口感粘稠,没有乳清析出。 六、讨论题

1、如果制作搅拌型酸乳,本实验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应做何调整?

实验六 冰淇淋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冰淇淋是以稀奶油(棕榈油)、牛乳、糖类为主要原料,加入蛋品、香料及稳定剂等,经杀菌后冷冻而成的松软的混合物。 二、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冰淇淋的制作工艺。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原辅材料

全脂乳粉,棕榈油、砂糖、稳定剂(瓜胶、明胶、海藻酸钠、黄原胶)、乳化

7

剂(单酸甘油酯、蔗糖酯),香精、色素等。

2、实验设备

混料罐、加热锅、搅拌器、均质机、冰淇淋凝冻机、盐水槽子、冰箱、模子、烧杯、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混合→加热→均质→杀菌→冷却→成熟→凝冻→装杯或装模→硬化→成品

2、参考配方

白砂糖:16%奶粉:5%奶油:5% 麦精粉1% 单甘酯:0.2% 甜蜜素:0.05% 黄原胶:0.1% 瓜胶:0.1% 海藻胶:0.1% 香精:0.2% 3、操作要点

(1)将稳定剂先与部分白砂糖干混,加温水溶化后待用。

(2)用60℃水溶解奶粉和砂糖;融化人造奶油或棕榈油,加单甘脂溶化后,加入到奶液中,搅拌均匀。

(3)麦精粉、甜蜜素用水溶化后加入。

(4)加热:温度为60℃,在 18~20Mpa 的压力下均质。

(5)杀菌公式为20min/75℃。杀菌后,立即用冰水冷却混料至4℃,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以上,进行老化成熟。 (6)使用冰淇淋凝冻机进行膨化。

(7)将疑冻的冰洪淋装入塑料杯或模子,放入冰箱,进行速冻硬化。 五、产品质量标准

冰淇淋应具有乳香味,口感滑润,无冰屑之粗糙感,膨胀率约为80%~100%。 膨胀率的计算公式:A=100(B-C)/C 式中:A—膨胀率,

B—混料的重量,

C—与混料同容积的冰淇淋的重量。

六、讨论题

1、各组分在冰淇淋中的作用是什么?

2、以实验结果说明稳定剂和乳化剂对冰淇淋产品品质和工艺过程的作用。

实验七 鱼松的制作

鱼松是用鱼类肌肉制成的绒毛状、色泽金黄的调味干制品,其蛋白质含量高,

8

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B1、B2,尼克酸及钙、磷、铁等无机盐,鱼松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儿童和病人的营养摄取很有益处。 一、 实验原理

选择肌肉纤维较长的鱼类,通过蒸煮、去皮、去骨,调味炒松,凉干等工艺操作,使鱼类肌肉失去水分,制成色泽金黄、绒毛状的干制品。 二、 实验目的

掌握鱼松的制作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青鱼(草鱼、鲢鱼、鲤鱼也可)。 2、设备:蒸锅、炒锅、电炉、盘子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与整理→蒸煮→脱皮、骨→拆碎、凉干→调味炒松→凉干→包装。 2、配方:(单位:kg)

鱼肉1鸡骨汤1 水0.5 酱油400ml 白糖0.2 葱姜0.2g 花椒0.25 桂皮0.15g 茴香0.2g 味精适量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与整理选择肌肉纤维较长的、鲜度标准为二级的鱼,变质鱼严禁使用(以白色肉鱼类为好),洗净,去鳞之后由腹部剖开,去内脏、黑膜等,再去头,充分洗净,滴水沥干。

(2)蒸煮沥水后的鱼,放入蒸笼,蒸笼底要铺上湿纱布,防止鱼皮,肉粘着和脱落到水中, 锅中放清水(约容量的1/3)然后加热,水煮沸15min后即可取出鱼。

(3)去皮、骨将蒸熟的鱼趁热去皮,拣出骨、鳍、筋等,留下鱼肉。 (4)拆碎、凉干将鱼肉放入清洁的白瓷盘内,在通风处凉干,并随时将肉撕碎。

(5)调味炒松调味液要预先配制,方法是:先将原汤汁放入锅中烧热,然后按上述用量放入酱油、桂皮、茴香、花椒、糖、葱、姜等,最好将桂皮等放入纱布袋中,以防混入鱼松的成品中去,待煮沸熬煎后,加入适量味精,取出放瓷盘中待用。

洗净的锅中加入生油(最好是猪油),等油熬熟,即将前述凉干并撕碎的鱼肉放入并不断搅拌,之后再用竹帚充分炒松,约20min,等鱼肉变成松状,即将调味液喷洒在鱼松上,随时搅拌,直至色泽和味道均很适合为止。炒松要用文火,以防鱼松炒焦发脆。

9

(6)凉干,包装炒好的鱼松自锅中取出,放在白瓷盘中,冷却后包装。 五、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外观:色泽金黄,肉丝疏松,无潮团,口味正常,无焦味及异味,允许有少量骨刺存在。

化学指标:水分12%~16%,蛋白质52%以上。 细菌检验:无致病菌,0.1g样品内无大肠杆菌。 六、讨论题

1、将制作的鱼松依照其质量要求进行感官检查,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 2、哪些操作会影响鱼松的疏松程度?

实验八 咸蛋制品加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咸蛋的加工方法和其感官评定,并进一步了解其加工特点及工艺要求。 二、实验原理

加工咸蛋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其保藏性。咸蛋主要用食盐腌制而成。食盐渗入蛋中,由于食盐溶液产生的渗透把微生物细胞中的水分渗出,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发育,延缓了蛋的腐败变质速度。同时食盐可以降低蛋内蛋白酶的活动,从而使蛋内容物分解变化速度延缓。所以咸蛋的保藏期较鲜蛋长。 三、材料和用具

小缸或小坛、台秤或杆秤、鲜鸭蛋或鸡蛋、食盐、净水。 四、操作方法

盐水浸泡法:先用开水把食盐配成20%~25%浓度的盐水,待凉至20℃左右时,即可将蛋放入盐水中。夏季15~20天,春季25~30天即可成熟。 五、作业及思考题

1.咸蛋加工的原理?

实验九 蛋黄酱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蛋黄酱是以精炼植物油、食醋、鸡蛋黄为基本成分,通过乳化而制成的半流体食品,蛋黄酱中,内部或不连续相的油滴分散在外部或连续相的醋、蛋黄和其它组分之中,它属于一种油在水中型(O/W)的乳化物。蛋黄在该体系中发挥乳化剂的作用,醋、盐、糖等除调味的作用以外,还在不同程度上起到防腐、稳定产品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要求理解蛋黄酱制作中乳化操作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蛋黄酱的制

10

作工艺。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原辅材料

鸡蛋、精炼植物油、食用白醋、砂糖、食盐、奶油香精、山梨酸、柠檬酸、芥未粉等。

2、实验设备

混料罐、加热锅、打蛋机、胶体磨、塑料封口机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分离蛋黄 蛋黄杀菌冷却

山梨酸、油加热、冷却→打蛋机乳化←醋、盐、糖、芥未粉、柠檬酸

胶体磨均质 装袋、封口

成品

2、配方(1000g)

蛋黄150g、精炼植物油790g、食用白醋20ml、砂糖2Og、食盐10g、奶油香精1 ml、山梨酸2g、柠檬酸2g、芥未粉5g

3、操作要点

(1)加热精炼植物油至60℃,加入山梨酸,缓缓搅拌使其溶于油中,呈透明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鸡蛋除去蛋清,取蛋黄打成匀浆。加热至60℃,在此温度下保持3min,以杀灭沙门氏菌,冷却至室温待用。

(3)用打蛋机搅打蛋黄,先加入三分之一的醋,再边搅拌边加入油,油的加入速度不大于100ml/min(总量为1000g),搅打成淡黄色的乳化物。随后,依次加入剩余的醋和其它组分,搅打均匀。经胶体磨均质成膏状物。使用尼龙/聚乙烯复合袋包装,热合封袋即得成品。 五、产品质量标准(成品评价)

正常的产品是一淡黄色、粘稠、连续的乳化物,无断裂、稀薄及油液分离的现象。以感官评价的方法分析不同工艺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六、讨论题

蛋黄酱依靠什么防止微生物引起的的腐败,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实验十 面包的制作

11

一、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二、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通过试验了解糖、食盐、水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面包质量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原材料:面包粉、砂糖、植物油、活性干酵母、盐、鸡蛋、面包改良剂等。

2、仪器设备:和面机、醒发箱、远红外线烤箱、烤盘、台秤、面盆、烧杯等。

四、实验内容

主食面包

1、配方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见下表,仅供参考。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

第一次调粉 富强粉 酵母 面团改良剂 水 2、工艺流程

原辅料→ 第一次调粉→发酵→第二次调粉→发酵→ 成型→醒发→烘烤→冷却

3、操作要点

(1)按实际用量称量各原辅料,并进行一定处理。用适量打粉用水将酵母溶解,面粉需过筛,糖、盐必须用打粉水事先溶化,固体油脂需在电炉上熔化。

(2)将70%的面粉和其它材料全部加入立式打粉机中进行第一次面团调制,先低速搅拌约4min,再高速约2min调至面团成熟,面团温度控制在24℃。

百分比 70% 2% 0.1% 40% 量 第二次调粉 富强粉 砂糖 食盐 油脂 水 百分比 30% 5% 2% 4% 20% 量 12

(3)调好的面团以圆团状放入面盆内,在恒温恒湿发酵箱内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条件为温度27℃左右,相对湿度70%-75%,发酵时间约3~5hr,发至成熟。

(4)将除油脂以外的所有原料同发酵结束的面团一起放入打粉机中,进行第二次面团调制。先低速3min,高速约6min,成团后将油脂加入,再低速3 min,高速6min搅拌,调至面团成熟。

(5)和好的面团取出后在室温下醒发约2Omin.

(6)整形、醒发: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100g/个,滚圆,放入预先刷好油的面包模中,然后放入醒发箱中醒发35~45min,温度30℃~40℃,相对湿度85%。

(7)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初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20℃,下火温度250℃;烘烤中期,烤箱的温度为270℃;烘烤后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80℃~200℃,下火温度140℃~160℃,时间约35min。

(8)冷却:将烤熟的面包从烤箱中取出,脱膜,自然冷却后包装。 五、产品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1)形态:完整,无缺损、龟裂、凹坑,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 (2)色泽: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 (3)气味:应具有烘烤和发酵后的面包香味,并具有经调配的芳香风味,无异味。

(4)口感:松软适口,不粘,不牙碜,无异味,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 (5)组织:细腻,有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纹理均匀清晰,呈海绵状,无明显大孔洞和局部过硬;切片后不断裂,并无明显掉渣。

2、质量评定

(1)面包含水率 = (成品面包水分含量/面包重量)×100% 其中: 成品面包水分含量 = 总加入水的量—水分蒸发量。 水分蒸发量 = 烘烤前面包面团重量—烘烤后面包重量

(2)容重(比容积) = (面包成品的容积/面包成品的重量)×100%

主食面包标准含水量:35.0%;比容积在4.20-4.59为最好;硬度测定:50-6Og。 六、讨论题

1、面包醒发时,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产品产生何影响? 2、面包坯在烘烤中发生哪些物理的、微生物和生化变化? 3、根据你的面包质量,总结实验成败的原因。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0g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