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古代陵墓类型及空间分布》

更新时间:2023-09-18 22:43: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地理分布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世忠 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步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关键词:关中;墓葬;类型;地理分布;影响因素

陕西关中地区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北靠陕北高原,南邻秦岭山地,东西长约360公里,总面积39000余平方公里。此地是中国古代建都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迄今遗存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为数众多的古墓葬群。其中,尤以西周至明清时期的帝王陵寝及高等级王侯将相墓葬最为著名。这些古墓葬有哪些类型、其空间布局受那些因素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关中古代陵墓的类型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资料,依墓葬者身份,可将关中地区(西周以来)的古墓葬分为:帝陵王陵及其陪葬墓,历代名人与王侯将相墓等类型。

(一)帝王陵

帝王陵是关中现存古墓葬中规格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类。

按帝王陵建造的时间跨度分为:一是华夏始祖陵寝,如宝鸡炎帝陵、合阳帝喾陵等;二是西周王陵、战国秦公陵等先秦王公陵墓;三是统一封建王朝的皇帝陵。如秦始皇陵、西汉11帝陵、隋泰陵与渭北唐18陵等。四是分裂割据时期封建政权王陵。如散布在咸阳原、彬县、富平、高陵、白水诸县区的十六国前赵刘曜之父的永垣陵(白水)、前秦苻坚墓(彬县)、后秦太祖原陵和高祖偶陵(高陵);北朝的西魏文帝永陵和北周文帝成陵(富平)、武帝孝陵(咸阳原)。

另有一些墓葬,墓主生前并未做过皇帝,但因追封之故,其墓仍以陵称。如刘邦父汉太上皇陵,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李渊祖父李虎墓,李渊父李昞墓,武则天母之墓顺陵,及唐睿宗嫡长子李宪墓,玄宗长子李琮墓等。李虎在唐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故号其墓永康陵;李昞被追封为元皇帝,号其墓兴宁陵;武则天称帝后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其墓改称顺陵;李宪因让位于弟李隆基,逝后追谥“让皇帝”,故其墓亦号惠陵。李琮因被唐肃宗尊号“奉天皇帝”,故墓称齐陵。

按帝王陵墓按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大类:

1. 封土为陵(积土为冢)。如咸阳原的秦惠文王公陵和秦悼武王永陵,帝喾陵、秦始皇陵、西汉帝陵(文帝霸陵属“因山为陵”)、北朝、隋朝的帝陵,以及唐陵中永康陵、兴宁陵、献陵、庄陵、端陵、靖陵、惠陵等。这些帝王陵大多现存有外形呈覆斗状的高大封土丘,有的中腰有明显层台,封土之上无其他建筑。封土丘规模最为宏大者,有秦始皇陵、西汉茂陵与唐献陵。其中西汉茂陵修建历时五十三年,不仅耗资巨大且葬礼奢华。据史载:“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1]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060103)、咸阳师范学院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重点项目(xy09xsyk1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世忠(1969-),男,甘肃庆阳人,咸阳师范学院文传院副教授,博士。E-meil:shizhli@163.com

杜忠潮(1956-),男,陕西咸阳人,咸阳师范学院旅环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E-meil:

dzc1109@163.com

①陕西省古代帝王陵墓.载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

1

“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秦始皇陵工程浩巨,葬品奢侈。其陵园面积约为茂陵的4.7倍

[3]

[2]

2.因山为陵。西汉文帝霸陵创其例。史载汉文帝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故霸陵陪葬品“皆瓦器”,陵亦“因其山,不起坟”

[2]

。唐代十八陵中,以昭陵开其端,有十四座唐陵沿袭“因山为陵”

的营造形式。此法貌似可省去堆积巨大封土所需之经年苦役,且使帝陵外形显得博大雄峻,更主要者,防盗功能倍增。如乾陵,史载其玄阙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故成为迄今汉唐帝陵中惟一未遭盗掘的陵墓。

此外,部分帝王陵无地面丘冢或山陵,却为考古发现确认或史载相传。如秦公大墓、后秦太祖原陵和高祖偶陵、北周文帝成陵、武帝孝陵等属于地面无封土丘而为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所确认。而史传西周十三王中的七位,文、武、成、康、穆、共、幽王,均应葬于关中(长安沣河中下游一带)。史载周第二代国君季历墓,亦位于关中。《战国策》:季历墓年久失修,“栾水齧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噫!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固使栾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又《吕氏春秋》:“王季葬于涡山之尾,即扈山也。涡、扈相近。”《史记·周本纪》裴骃《集解》:“皇甫谧曰:‘葬鄠县之南山’”。这些西周王陵,迄今尚未被发现和确认。

(二)帝王陵陪葬墓

关中地区帝王陵陪葬墓数量众多,主要以秦与汉唐时期的帝王陵陪葬墓为主。这些陪葬墓可依照墓主身份、距离帝陵远近及墓丘规模大小分为帝后妃陵与陪葬墓群。

1.帝后妃陵

帝后妃陵以封土丘规模较大、距离所属帝王陵最近在陪葬墓群中极为显眼,以汉唐帝后妃陪葬墓尤为突出。

秦后妃陵墓可考者,一是秦昭王母宣太后,一是秦昭王妃唐八子。《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四十年,“宣太后薨,归葬芷阳”、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秦悼太子、昭襄、庄襄俱葬芷阳,以此知唐八子亦归葬芷阳陵区。另据推测,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的“周文王、周武王陵”,可能是秦武悼文王及其夫人永陵

[8]

[7]

[7]

[6]

[5]

[4]

汉代初期,帝、后在同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汉文帝开始,帝、后各建陵园。现今遗存的西汉后妃陵多与帝陵贴近联立。如

高祖吕后陵(长陵东),惠帝张皇后陵(安陵西),文帝窦皇后陵(霸陵东南),文帝母薄太后南陵(霸陵西南),景帝王皇后陵(阳陵东北),武帝后李夫人英陵(茂陵西北),昭帝上官皇后陵(平陵西北),宣帝许皇后“少陵”(杜陵正南)、王皇后陵(杜陵东南),王皇后陵(渭陵西北)、元帝傅皇后陵(渭陵东北),成帝许皇后陵(延陵西)、哀帝傅皇后陵(义陵东北)及平帝王皇后陵(康陵东南)等。这些皇后(妃)陵墓距帝陵数百米或数千米不等,形制多同于帝陵而规模偏小。

唐代帝、后多同陵同穴合葬,如唐太宗与文德皇后、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等皆是同陵同穴合葬。有的皇后和宾妃墓为陪葬形式,如楚国太妃万氏陪葬献陵、元献皇后陪葬泰陵、章敬皇后陪葬建陵、庄宪皇后陪葬丰陵、孝明太后郑氏、懿安太后郭氏和贤妃王氏陪葬景陵、恭僖太后王氏和贞献太后萧氏陪葬光陵等

2.陪葬墓群

西汉帝陵陪葬墓,多散布在帝陵封土外围数百米至数公里范围内。墓群或南北排列,或东西并列,封土大多为覆斗形或圆丘形、尖锥形,墓丘有单冢、双冢、三连冢等形式,数量较为庞大。如长陵陪葬墓1970年调查是保存封土的有70余座,现地面残存封土的仍有40多座,萧何、曹参、张耳、周勃、纪信和戚夫人等墓葬位列其中;安陵陪葬墓现存19座,鲁元公主、张敖、陈平、张仓、袁盎、杨雄和“商山四皓”等墓葬列其中;阳陵陪葬墓原有34座,现有封土丘者11座。始于1990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此陵园陪葬墓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司马道南北两侧排列有数量众多的陪葬墓园(已钻探发现107座),各墓园探明陪葬墓数量达5000余座。从发掘的280座汉墓来看,属于阳陵陪葬墓的墓园30多座(一座墓园包括1-5座墓葬),数量极其庞大,墓主以丞相李蔡、苏建在内的诸侯、公主和朝廷显贵为主

[11,12][10]

[9]

。茂陵陪葬墓可确定者26座,尚存封土丘者16座。葬有

[13]

卫青、霍去病、金日磾、霍光、上官桀、阳信长公主等,其中5座有独立墓园;平陵陪葬墓,据文物普查资料计有近百座(经

2

钻探发现30座),绝大部分封土已被平掉,现存封土者不到10座,葬有夏侯胜、朱云、窦婴、张禹和韦贤等

[14,12]

;霸陵陪葬墓

有馆陶公主(刘嫖)、陈阿娇(即汉武帝之孝武皇后,后被废)、董偃及西汉末更始帝刘玄等,但地面无封土存在。杜陵现存封土丘的陪葬墓有62,葬有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丙吉、中山哀王刘竟和卫尉金安上等;渭陵陪葬墓中,在其封土东约500余米处,有俗称“二十八宿”的陪葬墓园,墓园内整齐排列墓葬28座,现存墓冢12座;其余陪葬墓有渭陵东部的 “七妃冢”(现存墓冢5座),以及渭陵南部和东南部原下零散分部的20余座。文献载王凤、冯奉世、王莽妻(葬于渭陵长寿园西面)等葬此;延陵陪葬墓中,其封土西约600米处的大型陪葬墓园集中分布有15座墓葬,地面现存封土11座。其余14座分布在延陵东部、南部一带。史载成帝许皇后、赵皇后(飞燕)和妃班婕妤墓列其中;义陵陪葬墓12座,分布于陵园四周的司家庄、戚家山村和坡刘村等

[15]

唐代帝王陵墓中亦有数以百计的陪葬墓,其数量与分布范围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是罕见的。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唐陵中存陪葬墓的有献陵、昭陵、乾陵、桥陵、定陵、泰陵、建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端陵和贞陵等。其中,献陵、昭陵、乾陵、桥陵、定陵等初唐和盛唐时期帝陵的陪葬墓数量较多、封土丘形体多样、主要分布在所陪葬帝陵的东、东北和东南方向的扇形区域;泰陵、建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端陵和贞陵等陪葬墓数量较少,多则5个、少则1个(表1)。唐代帝陵陪葬墓以皇后妃嬪、太子、公主,以及皇亲国戚和文武臣僚墓葬为主

[16-19]

3

表1 唐代帝陵陪葬墓一览表 文献记载 帝陵 (座) 23(长安志)、25(唐献陵 会要、文献通考、关中陵墓志等) 74(唐书)、 155(唐会要)、166(长安公主墓、魏征墓、薛赜墓、马周墓、房玄龄墓、李靖墓、孔颖达昭陵 志)、174(文献通考) 130(关中陵墓志)、 203(礼泉县志) 16(唐会要)、6(长安志)、17(文献通乾陵 考、关中陵墓志)、 41(乾州志稿) 节愍太子重俊、宜城公主、长宁公主、定安公主及附马王同皎、定陵 6(唐会要、长安志) 6(唐会要、长安志)、9(文献通考)、桥陵 12(关中陵墓志)、13(蒲城县志》 泰陵 建陵 丰陵 景陵 光陵 庄陵 端陵 贞陵 1(唐会要等) 3(唐会要等) 1(新唐书) 4(唐会要) 2(唐会要等) 1(唐会要等) 1(唐会要等) 1(唐会要等) 1 3 2 1 1 扬州大都督高力士(1) 汾阳王郭子仪、章敬皇后墓和李怀让(3) 庄宪皇后(1) 惠昭太子宁、孝明太后郑氏、懿安太后郭氏和贤妃王氏(1) 墓主不定 悼怀太子李普(1) 妃嫔(1) 妃嫔(1) 圆形 圆锥形 6 惠宣太子业、金仙公主、梁国公主、息国公主及附马李思训(6)。 圆锥形 6 永寿公主等(6) 圆锥形 17 阳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王及善、薛元超、刘审礼、卢钦形 望和杨再思(17) 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义覆斗形、圆188 墓、杜君绰墓、李承乾墓、兰陵公主墓、程知节墓、尉迟敬德墓、李贞墓、张士贵墓、郑仁泰墓、安元寿墓等(62) 覆斗形、圆锥形、象山形 30 现(座) 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诞、韩王元嘉、鲁圆形、覆斗王灵夔、霍王元轨、荣国公樊兴、平原郡公王长楷、谭国公邱和、形 刑部尚书刘德威等(25)。 韦贵妃墓、燕妃墓、韦昭容墓、长乐公主墓、城阳公主墓、新城依山为墓、考古发可确定墓主的陪葬墓(数量) 墓丘类型 注:资料源自参考文献[10] 另外,汉唐后妃陵也有不附葬帝王陵园者。如今保存较完好的汉钩弋夫人赵婕妤云陵,即是如此。钩弋夫人为汉武帝妃,葬云阳(咸阳淳化县铁王乡大圪塔村),史载汉昭帝追尊其为皇太后,起云陵邑于陵墓西北性质。

(三)历代将相名人墓葬

关中地区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建都之地,历经千余年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故遗存有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将相名人墓葬,其中大多被列为国家、省、市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些墓葬按所处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与墓主身份表述如下(表2)。

二、关中古代陵墓的地理分布特征

据对关中古代陵墓的实地考察,参考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其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帝王陵及其陪葬墓呈现出带状、片状与散点状结合,相对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基本是以散点状分布为主。

[20]

,虽为后妃陵,却并不具有陪葬墓

4

表2 关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姜嫄墓 奴隶社会 武功县武功镇 圣母 令狐德棻墓 铜川市耀州区 太常卿 墓葬名称 女娲墓 地理位置 蓝田县鲸鱼沟北坡 备注 创世女神 历史时期 墓葬名称 于志宁墓 地理位置 三原县兴隆村 备注 尚书左仆射 杜康墓 公刘墓 老子墓 扁鹊墓 白水县王家河村 彬县陵滩村 周至县大陵山 临潼区南陈村 临潼区临马道北 富平县巨贤村 富平县千王堡 雁塔区西曲江池村 户县曹家堡 永寿县娄敬山 永寿县边村 长安区韦曲镇 韩城市芝川镇 武功县龙门村 酿酒始祖 周部落首领 太上老君 神医 唐朝 赵上卿 秦名将 秦名将 秦末帝 丞相 关内侯 太中大夫 大司马 太史令 中郎将 赵景王 中郎将 太尉 元代 宋代 五代 长孙无忌墓 永寿县永太乡南 李光弼墓 杨贵妃墓 杨珣墓 李重俊墓 韦泂墓 尚书仆射 节度副使 贵妃 兵部尚书 唐太子 卫尉卿 富平县觅子乡东 兴平市马崽镇 扶风县韩坡村 富平县南陵村 西安南里王村 春秋战国 至秦代 蔺相如墓 王翦墓 王贲墓 秦二世墓 陈平墓 娄敬墓 陆贾墓 张安世墓 李淳风墓 苏归墓 柳公权墓 李茂贞墓 冯晖墓 杨砺墓 赵瞻墓 张载墓 陶谷墓 王重阳墓 岐山县凤鸣镇东 杨陵区西卜村 耀州区让义村 宝鸡市凌源村 彬县二桥村 户县杨家堡 周至县新寺头村 眉县横渠镇 彬县刘家湾村 户县刘蒋村 将仕郎 宰相 太子太师 唐秦王 节度使 状元 进士 进士 尚书 道士 关学大师 进士 戏曲家 教经师 状元 教育家 教育家 西汉 司马迁祠墓 苏武墓 张耳墓 班固墓 杨震墓 东汉 公孙贺墓 蔡文姬墓 北朝 隋朝 叱罗协墓 兴平市汤坊乡西 扶风县张家沟村 华阴市吊桥亭东堡 杨文康墓 马理墓 王九思墓 高陵县长卜乡西 三原县新立村 户县甘亭镇北 渭城区胡家沟 高陵县老屈庄 周至县二曲镇 秦都区天阁村 班昭墓 马援墓 兴平市洛庄村东 扶风县伏波村 彬县祁家崖村 蓝田县蔡王庄村 渭城区靳里村 女辞赋家 伏波将军 丞相 女诗人 骠骑大将军 明代 胡登洲墓 吕楠墓 李颙墓 牛弘墓 长武县相公镇 礼部尚书 清代 刘古愚墓 注:西安市南郊的明十三秦藩王陵墓,亦归入此类。 (一) 1.

关中帝王陵的地理分布

带状分布

一是西汉帝陵的空间分布呈 “勺柄行”带状。即沿咸阳五陵原原边展布的9座西汉帝陵(其中康陵略远离塬边)、西安东南郊白鹿原原阶汉文帝霸陵与杜东原汉宣帝杜陵围绕汉长安城呈现为“勺柄形”带状分布;二是唐代帝陵空间上的弧线状分布。关中唐十八陵均位于渭北山地和台塬,具体地理范围是在东经108°13′至109°39′,北纬34°34′至35°03′的范围之内。大致以唐都长安为中心,东起泰陵,西迄乾陵,形成一个102度的扇面,东西长140公里,总面积将近3000平方公里帝陵基本沿着该扇形面的边缘,即关中俗称“北山”诸山峰南坡或山前台塬构成的弧线分布。

2.

片状分布

[21]

。唐代十八

秦统一天下前的秦王(公)陵呈片状分布。目前所知,主要有雍城陵区、栎阳陵区、毕陌陵区、芷阳陵区等。其中雍城陵区位于凤翔县南塬(三畤原),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是最大的秦国君陵墓区,已探出“丰”字形、“中”字形、“甲”字形、“凸”字形、刀把形、“目”字形、圆形等七个类型大墓49 座

[22]

。史载,秦德公承其兄武公享国,后将秦之都城迁雍城。都雍期间,

[7]

秦享国之君十九位。据《史记·秦本纪》:“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栎阳陵区位于栎阳到咸阳之间的黄土原上,为秦献公以后至战国中期的诸秦公陵园。《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献公葬嚣圉”,“孝公葬弟圉”,学界疑其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