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普通化学2005—2006年期末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05 17: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普通化学2005—2006年期末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同一元素原子中,下列轨道为等价轨道的是????????( ) A.3s、3p、3d B. 1s、2s、3s C.3dxy、3dyz 、3dz2

2.下列物质的晶体结构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大p键和分子间力的是??( ) A. 金刚砂; B. 碘; C.石墨; D.石英。

3.为有利于反应2NH3(g)+CO2(g) CO(NH2)2(aq)+H2O(l) (ΔrHm?<0)向右进行,理论上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4. 已知φ? (I2/I-)=0.535V,φ? (H2O2/H2O )=1.776V,φ? (Cl2/Cl-) =1.358V, φ? (Na+/Na)= –2.76V ,则这几对电对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Na+ B.H2O2 C.Cl2 D.I2

5.某温度时,反应H2(g) + Br2(g) =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4×10-2,则反应HBr(g) = 1/2H2(g) +1/2 Br2(g)的标准常数K?等于???????( ) A.1/4×10-2 B.1/(4×10-2)1/2 C. 4×10-2

6.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成键是以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 ) A.BeCl2 B.PH3 C.BF3 D.CH4

7.H2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 ) A.氢键 B.取向力 C.诱导力 D.色散力

8.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 A.(3,1,—2,—1/2) B.(4,0,2,1/2) C.(5,—3,—3,1/2) D.(3,2,2,1/2)

9.下列几种物质中△fGm ? (298K)为零的是 ????????????? ( ) A.Br2(g) B.Br-(aq) C.Br2(l) D.Br2(aq)

10.下列何种函数不是状态函数??????????????????( ) A.U B.H C.P D.W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原子核外出现第一个2p电子、3d电子、4f电子的元素,分别处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周期;第______周期。24Cr价层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元素位于______周期,_______族,______区。

2.在一密闭钟罩内有一杯纯水和一杯浓糖水,水将从______向_______转移并能完全转移。 3.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封闭体系,自发过程一定是△G _______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时E_______。

4. H2O的共轭酸是________,共轭碱是________。

5.若两原子间形成σ键,则其轨道重叠方式为 ;若形成π键,则其轨道重叠方式为 。

6.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是______,硬度最大的金属是______,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 7.电解ZnSO4溶液时,若两极都是惰性电极,则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化合物[CoCl2(NH3)3(H2O)] Cl的系统命名名称为 ,其中心离子 ,配位数______,配位体是 。

9.ns和np轨道杂化时,其杂化轨道的类型有 、 和 三种。 10.KMnO4是一强氧化剂,其氧化性随溶液pH值不同而不同,在强酸性溶液中它易被还原成 ,在近中性溶液中它易被还原成_________,而在强碱性溶液中它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

三、 判断题(对者在题前括号内打“√”,否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 )1.由于2NO(g)+2H2(g)=N2(g)+2H2O(g),故速率方程为v=kCNO2 CH22,反应级数为4。 ( )2.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水的离子积不变。 ( )3.溶度积小的难溶物溶解度也一定小。

( )4.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绕着固定的轨道运动,比如S电子绕球形轨道,而P电子则绕哑铃形轨道运动。

( )5.因为△rGm? = △rHm?– T△rSm? ,所以温度T越高,△rGm?越小,反应越易自发进行。

( )6.一个电极反应乘以或除以任何实数时,电对的φ?值都会作相应的改变。

( )7.BCl3与PH3具有相同的分子构型,即均为平面三角形,成键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sp2杂化,分子的电偶极矩均为零。

( )8. 0.1mol/L-1HAC溶液中[H+]=1.3×10-3 mol/L;故0.050 mol/LHAC溶液中 [H+]=0.65×10-3 mol/L ( )9.配制SnCl2溶液时应将SnCl2溶于浓盐酸中,目的是防止SnCl2水解生成难溶物。 ( )10.将适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相混合后形成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四、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每小题2分,共10分) 1.Au + HNO3 + HCl =

2.Al + NaOH + H2O =

3.FeCl3 + KI = 4.SiCl4 + H2O =

5.Cr2O72- + Fe 2+ + H+ =

五、 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为什么碘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而难溶于水 2、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为什么二氧化硅晶体是坚硬难熔的固体,而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六、 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已知 φ? (Br2/Br- )=1.07V , φ? (Fe3+/Fe2+)=0.77V ,在25℃利用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 2Fe2+(aq) + Br2(l) = 2Fe3+(aq) + 2Br- (aq) ⑴计算该原电池的E? ⑵计算反应的△rGm? ⑶写出原电池图式:

⑷计算当c (Br- )=0.1mol·dm-3,c (Fe3+)= c (Fe2+)/10时,原电池的E。

2. 2. 已知Kb(NH3·H2O) = 1.8×10-5 ,试计算100mL 0.1mol·dm-3氨水溶液的pH值为多少?若向此溶液中加入100mL 0.2mol·dm-3 MgCl2溶液时,有无Mg(OH)2沉淀生成? (已知K s[Mg(OH)2]= 5.6×10-12)。

3. 3. 已知298.15K时,反应MgCO3(s) MgO(s) + CO2(g) 中各物质热力学数据如下:

MgCO3(s) -1096 72.6 MgO(s) -601.83 27 CO2(g) -393.5 213.6 △fHm? (kJ·mol-1) Sm ? (J·mol-1·K -1) ① ① 通过计算△rGm ? 判断298.15K标准态下,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② ② 计算该反应在1000K时的平衡常数K ? 。

答案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B 7.D 8.D 9.C 10.D 二.填空题

1. 二. 三. 四. 3d54S1. 四. VIB. d区 2. 2. 纯水 浓糖水 3. 3. △G<0. E>0. 4. 4. H3O+. OH-

5. 5. 头对头. 肩并肩。 6. 6. Ag. Cr W

7. 7. 阴极:Zn2++2e→Zn 阳极:4OH—4e→2H2O+O2

8. 8. 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 Co3+. 6. Cl-. NH3. H2O 9. 9. ASP. SP2. SP3 10. 10. Mn2+. MnO2. MnO42-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1. Au+HNO3+4HCl=H[AuCl4]+NO(g)+2H2O 2. 2. 2Al+2NaOH+2H2O=2NaAlO2+3H2(g) 3. 3. 2FeCl3+2KI=I2+2FeCl2+2KCl 4. 4. SiCl4+3H2O=H2SiO3+4HCl

5. 5.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五.简答题:

1. 1. I2和苯、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则 ,碘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而难溶于水。

2. 2. 二氯化硅是原子晶体,而二氯化碳是分子晶体。 六.计算

1. 1. 解: ① EΘ=Φ正—Φ负=1.07-0.77=0.3(V) ② ② △rGmΘ=-nFEΘ =-2.96485×0.3 =-57.891KJ.mol-1

③ (-)Pt∣Fe2+(ag).Fe3+(aga)∣∣Br-(ag)∣Br2(l)∣Pt(+). ④ E=EΘ-0.05917/2LgC2Fe3+.C2Br-/C2Fe3+ =0.3-0.05917/2Lg(1/10)2.0.12 =0.4183(V)

2. 2. 解:COH-=(Kb.C)1/2=(1.8×10-5×0.1)1/2 =1.34×10-3(mol/l)

PH=14-POH=14-2.87=11.13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3.H2O=0.05mol/l

COH-=(Kb.C)1/2 =(1.8×10-5×0.05)1/2 =9.487×10-4(mol/l) CMgCl2=(mol/l) CMg2+=0.1(mol/l) Q=CMg2+.C2OH-

=0.1×1.8×10-5×0.05=9×10-8>KSP[Mg(OH)2] 所以有Mg(oH)2沉淀生成

3. 3. 解:① △rHmΘ=[(-393.5)+(-601.83)]-(-1096) =100.67(KJ.mol-1)

△ △ rSmΘ=213.6+27-72.6

=168(J.mol-1.K-1)=0.168(KJ.mol-1.K-1) △ △ rGmΘ=△rHΘm-T△rSmΘ =100.67-298.15×0.168 =50.58(KJ.mol-1)>0 所以不能自发进行

②△rGmΘ(1000K)=△rHmΘ-T△rSmΘ =100.67-1000×0.168 =-67.33(KJ.mol-1) ㏑KΘ=-△rGmΘ/RT

=-(-67.33)×1000/8.31×1000=8.102 KΘ=33.02

普通化学2006—2007年期末考试试题

一、 是非题(对的在题前括号内填“+”,错的填“-”。每小题1分,共10分) ( )1.273K,101.325kPa凝结为冰,其过程的△S<0。

( )2.一个反应如果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表示补充了能量,因而有助于提高该反

应进行的程度。

( )3.在原子晶体中,分子内是共价键,分子间也是共价键。 ( )4.从物质结构知识可以判断,FeCl3的熔点高于FeCl2 。

( )5.3个P轨道的能量、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不同的是在空间的取向。 ( )6.同一元素的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 )7.将适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相混合后形成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 )8.已知 Fe3++e-=Fe2+ ,φ? =0.77V。则对电极反应:3Fe3++3e-=3Fe2+,其 φ? =3×0.77V =2.31V.

( )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 )10.现在H2CO3、H2SO4、NaOH、、NH4AC四种溶液,浓度均为0.1mol?dm-3,同温度下在这四种溶液中,C(H+)与C(OH-)之乘积均相等。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石墨属于……………………………………………………………………………( ) A.原子型晶体 B. 分子型晶体 C.离子型晶体 D.过渡型晶体 2.下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焓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反应热相等; B.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C.焓是状态函数;

D.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

3.下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I2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液体Br2分子作用力

B.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都可以使物质熔点、沸点升高;

C.HCl是直线型的,故Cl 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H原子成键; D. BCl3分子的极性小于 BeCl2分子的极性

4. 已知某弱酸HA的 另一弱酸HB的 ,则反应HB+NaA HA+ NaB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1×10-10 B.1×10-5 C.1×10-15 D.1×105

5.某一原子具有下列量子数的4个电子:①Ψ3,2,1,1/2 ,②Ψ3,1,-1,1/2 ,③Ψ2,1,-1,-1/2,④Ψ2,0,0,1/2,其能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6.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 ) A.葡萄糖 B.HAC C.NaCl D.CaCl2

7.下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 A.Na B.Ca C.S D.Cl

8.H2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 ……………………………………………………( ) A.氢键 B.取向力 C.诱导力 D.色散力

9.已知Na(s)+1/2Cl2(g)= NaCl(s)的△rGm=-411.2kJ?mol-1则该反应……………( ) A.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D.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10.某电池的电池符号为(—)Pt丨A3+,A2+ B4+ ,B3+丨Pt(+) ……………( ) A.A3+ ,B4+ B.A3+,B3+ C.A2+, B4+ D.A2+, B3+

三、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已知反应H2O(l)=2H2(g)+O2(g)的△rHm? (298K)=571.6(kJ?mol-1),则△fHm? (H2O,l,298K) 为 (kJ?mol-1)

2.在浓度均为0.10mol?dm-3的[Cu(CN)2]- 、[Ag(CN)2]-、[Au(CN)2]-三种溶液中c(CN-)最小的溶液是 。{已知:Kθ(稳,[Cu(CN)2]-)=1.0×1024, Kθ(稳,[Ag(CN)2]-)=1.26×1021 ),Kθ(稳,[Au(CN)2]-)=2.0×1038)}。

3. ns和np轨道杂化时,其杂化轨道的类型有 、 和 三种。 4.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CA1/2CB2,若将反应物A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4倍,则反应速率是原来的 倍,若将反应的总体积增加至原来的4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倍。

5.价键理论认为形成配位化合物时,中心离子(或原子)要有 可接受由配位体的配位原子提供的 ,而形成 键。

6.某浓度为1mol?dm-3的二元弱酸H2A的Ka1=1.3×10-7,Ka2=7.1×10-15,则该弱酸在达到平衡时,C(H+)= ,c(A2-)= . 7.某温度时,若在0.1dm-3浓度为0.10mol?dm-3的HAc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NaAc,则HAc的解离常数 ,而解离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若φ? (Ag+/Ag )>φ? (Fe3+/Fe2+)>φ? (Cu2+/Cu )> φ? (Pb2+/ Pb),则上述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最强的还原剂是 。

9. H2O2中氧的氧化数为 ,所以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 10.配合物(NH4)2 [FeF5 (H2O)]的系统命名为 。

11. 钾和氧气可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它们的化学式依次为 、 . 和 。

12.价电子构型为的元素位于第 周期 区 族。 13.在描述下列4个电子的量子数组合填入尚缺的量子数。 电子 n l m ms (a) 2 0 +1/2 (b) 2 -1 -1/2 (C) 4 2 0 (d) 2 0 +1/2

四、 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并指出你所依据的规律 1、HClO4、H2SO4、H3PO4

2、H2CrO4、H3CrO34、Cr(OH)2

五、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每小题2分,共10分) 1. Au + HNO3 + HCl = 2. Si + NaOH + H2O = 3. BiCl3 + H2O =

4. Cr2O72- + NO2- + H+ = 5. MnO4- + + SO32-+ H2O =

六、 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1. 已知反应 C2H6(g)=C2H4(g)+H2(g),及298.15K时的△fGm ?:C2H6(g)为

-23.47kJ?mol-1 ;C2H4(g)68.11kJ?mol-1 ;H2(g)0 。

⑴试计算反应在298.15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⑵当p( C2H6)=80kPa,p( C2H4)=30kPa,p( H2)=3kPa,温度为298.15K时,通过计算说明上述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2、试求碘化铅(Ks=8.49×10-9)在0.10mol?dm-3的Pb(NO3)2和0.010mol?dm-3的NaI中的溶解度。

3.已知 J电极反应的H3AsO3 + H2O - 2e- = H3AsO4 + 2H+ ,φ? = 0.599V , I3- + 2e- = 3I - φ? =0.533V 。

⑴计算下列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H3AsO3 + I3- + H2O = H3AsO4 +3I -+ 2H+ ⑵若溶液的pH=7,则反应方向如何?

⑶若溶液中的c(H+)= 6 mol?dm-3 ,反应方向如何? (⑵和⑶中除H+及OH-外,其它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下)。 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D B D D D D B

三、

1.-285.8 2.[Au(CN)2]- 3.SP、SP2、SP3 4.2 ;1/32 5.空价轨道;孤对电子;σ-配位键 6.;7.不变;减小 8.Ag+ Pb 9.-1 ; 氧化 ; 还原 10.五氟?一水合铁酸铵 11.K2O ;K2O2 ;KO2 12.4 ;d ; VB 13.(a) ≥3的正整数;(b)1 (C)+1/2或-1/2 (d)0

四、1.酸性强弱: HClO4>H2SO4>H3PO4 依据同周期各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从左到右酸性增强。 2、H2CrO4>H3CrO3>Cr(OH)2 依据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氧化物的水合物,一般高价态的酸性比低价态的强. 五、

1. 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 H2O 2. Si + 2NaOH + H2O = Na2 SiO3 + 2 H2↑ 3. BiCl3 + H2O =BiOCl↓ + 2 HCl

4. Cr2O72- + 3NO2- + 8H+ = 2Cr3+ + 3NO3- + 4H2O 5. MnO4- + SO32-+ H2O =MnO2↓ + 3SO42- + 2OH- 六、

1.解: ⑴ C2H6(g) = C2H4(g) + H2(g) △fGm ? (kJ?mol-1) -23.47 68.11 0 △rGm ? 68.11— (-23.47) = 91.58 (kJ?mol-1) △rGm ? = —RTlnK ? ∴

则 K ? = 8.7×10-17

⑵当p( C2H6)=80kPa,p( C2H4)=30kPa,p( H2)=3kPa,温度为298.15K时,通过计算说明上述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依据△rGm (298.15K)= △rGm ? (298.15K)+ RTlnQ = —RTlnK ? + RTlnQ ∴反应正向不能自发进行

2、解: ⑴ 设PbI2在0.10mol?dm-3的Pb(NO3)2溶液中溶解度为S1 mol?dm-3 PbI2 Pb2+ + 2I -

平衡时(mol?dm-3) S1 +0.1 2S1 ∴Ks=c(Pb2+)?,c (I -)-2 = (S1 +0.1)?(2S1)2 = 8.49×10-9 ∵S1 <<0.1 ∴(S1 +0.1)≈0.1

则 0.1× (2S1)2=8.49×10-9 S1 =1.46×10-4 (mol?dm-3)

⑵设PbI2在0.010mol?dm-3的NaI溶液中溶解度为S2 mol?dm-3 PbI2 Pb2+ + 2I -

平衡时(mol?dm-3) S2 2S2 +0.1 ∴Ks=c(Pb2+)?,c (I -)-2 = S2?(2S2+0.1)2 = 8.49×10-9 ∵2S2 <<0.1 ∴(2S2 +0.1)≈0.1

则S2× (0.1)2=8.49×10-9 S2 =8.49×10-5 (mol?dm-3)

3. 解: ⑴ 依据 H3AsO3 + I3- + H2O = H3AsO4 +3I -+ 2H+ 电对H3AsO4/ H3AsO3 作负极,I3- / I – 作正极

E ? =(I3- / I –)—φ?(H3AsO4/ H3AsO3)=0.533V—0.599V=0.024V

K ? =0.154

⑵当pH=7 c(H+)=10-7 mol?dm-3 有

φ(H3AsO4/ H3AsO3)=φ?(H3AsO4/ H3AsO3)+

所以 反应将向 H3AsO3 + I3- + H2O = H3AsO4 +3I -+ 2H+ 正方向进行 ⑶当c(H+)= 6 mol?dm-3 时 φ(H3AsO4/ H3AsO3)

所以反应按上述反应逆向进行。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 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 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

2 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G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rS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 (C) ?rH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3 在什么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 高压和低温 (B) 高压和高温 (C) 低压和低温 (D) 低压和高温 加HCl

(E) 往溶液中

1–4 当KNO3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

KNO3 → K+ + NO3? ?rHm? = 3.55 kJ?mol?1 其结果是:

(A) 离子比KNO3分子具有的能量少 (B) 水变暖 (C) 1摩尔KNO3电离时将放出3.55千焦热量

(D) 烧杯变冷 (E) 烧杯的温度保持不变

5 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 (A) N2 +3H2 2NH3 (B) 2CO + O2 2CO2 (C) 2H2 + O2 2H2O (D) N2 + O2 2NO (E) 2NO2 N2O4

6 反应A + B C + 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少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 = 0 (B) 一切单质的S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S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 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

(B)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 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9 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

(A) 反应产物的浓度 (B) 催化剂 (C) 反应物的浓度 (D) 体积 (E) 温度

10 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元素的标准熵为:

(A) 0 (B) 约10焦耳/摩尔?度 (C) 1焦耳/摩尔?度 (D) 正值 (E) 负值

11 有两个平行反应A ? B和A ? 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 (A) 增加A的浓度 (B) 增加C的浓度 (C) 控制反应温度 (D) 选择某种催化剂

12 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 (A) 卡诺(Carnot) (B) 盖斯(Hess) (C) 勒夏特列(Le Chatelier) (D) 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 (E) 傅里叶(Fourier)

13 反应A2(g) + 2B2(g) 2AB2(g)的?rHm? > 0,采用下述的哪种方法可以使平衡移向左边? (A) 降低压力和温度 (B) 增加压力和温度 (C) 降低压力,增加温度 (D) 增加压力,降低温度 (E) 加入较多的A2气体

14 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

(A) 一切复杂反应 (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 计算化学反应的?rHm?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15 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A) ?fGm?(I2, g. 298 K) (B) ?fHm?(Br2, l. 298 K)

(C) Sm?(H2, g. 298 K) (D) ?fGm?(O3, g. 298 K) (E) ?fHm?(CO2, g. 298 K)

16 在298K,反应H2(g) + 1/2O2(g) == H2O(l)的Qp与Qv之差是:

(A) ?3.7 kJ?mol?1 (B) 3.7 kJ?mol?1 (C) 1.2 kJ?mol?1 (D) ?1.2 kJ?mol?1

17 某化学反应A(g) + 2B(s) ? 2C(g)的?rHm? <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 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18 反应2HCl(g) ? Cl2(g) + H2(g)的?rHm? = 184.9 kJ?mol?1,这意味着: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HCl(g)的?fHm?为负值 (C) 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 (D) 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

19 298K时,1/2?fGm?(CCl4(g)) > 2?fGm?(HCl(g)) > 1/2?fGm?(SiCl4(g)) > 1/2?fGm?(TiCl4(g)) > ?fGm?(MgCl2(s)),且反应H2(g) + Cl2(g) ? 2HCl(g)的?rSm? > 0,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可在高温下进行?

(1) TiCl4(g) + C(s) ? Ti(s) + CCl4(g) (2) TiCl4(g) + 2Mg(s) ? Ti(s) + 2MgCl2(s) (3) SiCl4(g) + 2H2(g) ? Si(s) + 4HCl(g) (4) 2MgCl2(s) + C(s) ? 2Mg(s) + CCl4(g) (A) (1)、(2)、(3)、(4) (B) (2)、(3)、(4) (C) (2)、(3) (D) (3)、(4) 20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rSm

(B)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Hm、?rSm (C)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Sm (D)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但能改变反应的?rSm 21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

(A) s?1 (B) mol?dm?3?s?1 (C) mol?1?dm?3?s?1 (D) mol?1?dm3?s?1

22 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A) Q = 0;W = 0;?U = 0;?H = 0 (B) Q ? 0;W ?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 W;?U = Q ? W;?H = 0

23 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下进行,则反应的?rHm?与生成物的?fHm?相等的反应是: (A) 1/2H2(g) + 1/2I2(g) ? HI(g) (B) H2(g) + Cl2(g) ? 2HCl(g) (C) H2(g) + 1/2O(g) ? H2O(g) (D) C(金刚石) + O2(g) ? CO2(g)

(E) HCl(g) + NH3(g) ? NH4Cl(s)

24 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 (B) 同一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其反应速率愈大 (C) 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 (D) 一般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

25 已知反应H2(g) + Br2(g)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1? = 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2(g) + 1/2Br2(g) HBr(g)的K2?为:

(A) (4.0?10?2)?1 (B) 2.0?10?1 (C) 4.0?10?2 (D) (4.0?10?2)?1/2 26 反应A + B C + D的?rHm? < 0,当升高温时,将导致: (A) k正和k逆都增加 (B) k正和k逆都减小

(C) k正减小,k逆增加 (D) k正增大,k逆减小 (E) k正和k逆的变化无法确定

27 反应CaCO3(s) CaO(s) + CO2(g)的?rHm? = 178 kJ?mol?1,?rSm? = 161 J?mol?1?K?1,则CaCO3(s)开始分解的温度是:

(A) 900 K (B) 500 K (C) 800 K (D) 1106 K

28 已知反应3O2(g) ? 2O3(g)的?rHm? = ?288.7 kJ?mol?1。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29 已知反应H2O(g) 1/2O2(g) + H2(g)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达到平衡。此后通入氖气,若保持反应的压力、温度不变,则:

(A) 平衡向左移动 (B) 平衡向右移动 (C) 平衡保持不变 (D) 无法预测

30 某一液相反应的K?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较小,然而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实际中,采取的措施是:

(A)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B) 反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 (C) 使用了另外的一系列反应,得到同样的结果 (D) 产物生成后,不断地从系统中被分离出来

31 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降低温度 (B) 稀释溶液 (C) 增加盐的浓度 (D) 升高溶液的pH值

32 已知反应N2(g) + 3H2(g) 2NH3(g)的K? = 0.63,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的N2(g),则K?、反应商Q和?rGm?的关系是:

(A) Q = K?,?rGm? = 0 (B) Q > K?,?rGm? > 0 (C) Q < K?,?rGm? < 0 (D) Q < K?,?rGm? > 0

33 某气体反应的?rHm? = 10.5 kJ?mol?1,?rSm? = 41.8 J?mol?1?K?1,平衡时,各物种的分压均为p?,则反应温度约为:

(A) 0℃ (B) 25℃ (C) ?22℃ (D) 100℃ 34 已知298 K时,

2NH3(g) ? N2(g) + 3H2(g) ?rHm? = 92.2 kJ?mol?1

H2(g) + 1/2O2(g) ? H2O(g) ?rHm? = ?241.8 kJ?mol?1

4NH3(g) + O2(g) ? 4NO(g) + 6H2O(g) ?rHm? = ?905.5 kJ?mol?1 则NO(g)的?fHm?等于:

(A) 92.2 kJ?mol?1 (B) ?92.2 kJ?mol?1 (C) ?709.8 kJ?mol?1 (D) 360.8 kJ?mol?1 35 下列哪一个反应的焓变等于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A) CO(g) + C(s) == CO2(g) ?rHm?1 (B) CO(g) + 1/2O2(s) == CO2(g) ?rHm?2 (C) O2(g) + C(s) == CO2(g) ?rHm?3 (D) 2O2(g) + 2C(s) == 2CO2(g) ?rHm?4

36 A ? B + C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逆,那么:

(A) E正 < E逆 (B) E正 > E逆 (C) E正 = E逆 (D) 无法确定

37 在恒温下,对于同一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反应物浓度增大,该反应的转化率就增大

(B) 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相同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总是相等 (C)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D)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与反应物的最初浓度无关

38 已知反应H2(g) + Br2(g) 2HBr(g),在1297 K和1495 K时的K?分别为1.6?105和3.5?104,则该反应的焓变或自由能变:

(A) ?rHm? > 0 (B) ?rHm? < 0 (C) ?rGm? < 0 (D) ?rGm? = 0

39 已知298 K下,下列反应的相关条件为: 2NH3(g) ? N2(g) + 3H2(g)

起始压力/kPa 101 101 1.01

?fGm?(NH3(g)) = ?16.64 kJ?mol?1,由此可判断,该反应:

(A) 不能自发进行 (B) 处于平衡状态 (C) 能自发进行 (D) 无法判断 40 已知K?稳([HgCl4]2?) = 9.1?1015,K?稳([HgI4]2?) = 1.9?1030。对于[HgCl4]2? + 4I? [HgI4]2? + 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向右进行 (B) 反应向左进行 (C)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8?10?15 (D) 反应达到平衡

1 某化工厂生产中需用银作催化剂,它的制法是将浸透AgNO3溶液的浮石在一定温度下焙烧,使发生下列反应:AgNO3(s)→Ag(s)+NO2(g)+ O2(g)

试从理论上估算AgNO3分解成金属银所需的最低温度。已知: AgNO3(s)的 =-123.14kJ?mol-1, =140J?mol-1?K-1 NO2(g)的 =35.15kJ?mol-1, =240.6J?mol-1?K-1 Ag(s)的 =42.68J?mol-1?K-1 O2(g)的 =205J?mol-1?K-1

2 实验测得反应CO(g) + NO2(g) = CO2(g) + NO(g)在650K时的动力学数据为 实验编号 (mol?dm-3) ( mol?dm-3) (mol?dm-3?s-1)

1 0.025 0.040 2 0.050 0.040 3 0.025 0.120

(1)计算并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2)求650K的速率常数;

(3)当 =0.10mol?dm-3, =0.16mol?dm-3时,求650K时的反应速率; (4)若800K时的速率常数为23.0dm3?mol-1?s-1,求反应的活化能。

3 气体反应A+B=D,对反应物A、B来说都是一级反应,反应的活化能Ea=163kJ?mol-1,温度为380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dm3?mol-1?s-1,反应开始时由等量A和B(nA=nB)组成的气体混合物总压力为101.325kPa,求温度在400K时的反应初速率。

4 讨论下列反应动力学:S2O82-+2I-→2SO42-+I2。在24℃,

混合25mL、摩尔数为n1的KI溶液,5mL、0.2%的淀粉溶液与10mL、1×10-2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时间t=0时,向上述的混合液中,加入含有过二硫酸根离子S2O82-摩尔数为n2的溶液25mL。由实验中n1和n2的不同取值测出溶液显出蓝色的时间间隔Δt。 碘被硫代硫酸盐还原是极快的,并且认为测出的时间是足够得短,以致可用 来表示反应的初始速率。

(1)写出相应实验完成的化学反应式,解释蓝色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在这个时候(I-)值是与在时间t=0时一样,并且[S2O82-]的变化不大(见下表)。 实验号码 n1

混合前I-的摩尔数 n2

混合前S2O82-的摩尔数 Δt(s) 1 0.2 0.2 21 2 0.2 0.1 42 3 0.2 0.05 81 4 0.1 0.2 42 5 0.05 0.2 79 (2)写出速率表达式。

(3)根据上面5个实验数据计算出速率常数k值并求出其平均值。 (4)在不同温度下重新做第4号实验:

温度(℃) 3 13 24 37 Δt(s) 189 88 42 21

试算出不同速率常数k值,画出 图并估算出活化能Ea。 5 已知 CH3OH(l)→CH4(g)+ O2(g) (kJ?mol-1) -166 -50 ( kJ?mol-1) -238 -74.8

(1)在25℃,1atm下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该反应的ΔS是正还是负?其数有多大? (3)在多少温度以上,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4)用此反应生产CH4有何缺点?

6 已知下列两个反应

(A) C(s)+ O2(g) CO(g) (B) C(s)+ O2(g) CO2(g)

(1)计算反应(C):C(s)+ CO2(g) 2CO(g)的lgK3 (2)求反应(C)的标准焓与标准熵

(3)在一个22.4 dm3真空容器中,引入1molCO2与过量的固体C,问达到什么温度方可使等摩尔的CO2与CO混合物达到平衡。(提示:建立温度的方程,用图解法求解)

7 设反应:CuBr2(s) CuBr(s)+ Br2(g)在平衡时,Br2的压力p为:在T1=450K,p1=0.6798kPa,在T2=550K时,p2=67.98kPa。试计算这个反应的标准热力学数据( , , , )。 在550K时,向一个2.24L的真空容器中引入0.2molCuBr2固体,试计算平衡状态各物质的量。当容器体积为多大时CuBr2消失?

8 氧化银遇热分解2Ag2O(s) 4Ag(s)+O2(g), 已知在298K时,Ag2O(s)的 =-30.6kJ?mol-1, =-11.2 kJ?mol-1。求:(1)在298K时,Ag2O-Ag体系的 =?(2) Ag2O的热分解温度是多少?(在分解温度时的氧分压等于100kPa)

9 希望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下列反应,现将该反应有关物质的 和 分别列在相应物质的下面 CuS(s) + H2(g) Cu(s) + H2S(g)

( kJ?mol-1) -53.14 -20.5

(J?mol-1?K-1) 66.53 130.5 33 205.9 (1)反应在室温能否自发由左向右进行? (2)反应在600℃自发进行的方向是怎样的?

(3)反应无论向哪个方向进行,均缺乏推动力的温度是多少? (4)求600℃时的Kp=?

10 在1000K,在恒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NO(g)+O2(g) 2NO2(g)。在反应发生前, =100kPa、 =300kPa、 =0。反应达到平衡时, =12kPa,计算平衡时NO、O2的分压及标准平衡常数Kθ。

11 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密闭容器中建立了平衡,已知749K时,Kθ=2.60。求:(1)当 为1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当 为3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4 D 5 D 6 D 7 C 8 E 9 E 10 A 11 D 12 B 13 C 14 D 15 A 16 A 17 B 18 D 19 C 20 A 21 D 22 C 23 C 24 B 25 B 26 A 27 D 28 B 29 B 30 D 31 B 32 C 33 C 34 A 35 C

36 B 37 C 38 B 39 C 40 A

1 643K

2 (1) ; (2)0.22 dm3?mol-1?s-1;

(3)3.5×10-3 mol?dm-3?s-1; (4)1.3×102 kJ?mol-1 3 1.9×10-5 mol?dm-3?s-1

4 (1)S2O82-+2S2O32-→2SO42-+S4O62- S2O82-+2I-→2SO42-+I2(慢) 2S2O32-+ I2→S4O62-+2I-(快)

S2O32-全部消失,蓝色出现时,这时也可以认为各物种浓度平衡(不变),因而可把2I-看成前后无变化。 (2)v=k[S2O82-][ I-]

(3)6.31×10-3 mol?dm-3?s-1 (4)46.82 kJ?mol-1 6

; 174.7J?K-1;T=1023K

7 47.23 kJ?mol-1;44.94 kJ?mol-1;84.44 J?K-1;0.91 kJ?mol-1;0.134mol;0.066mol;0.033mol;6.7L。 8 (1) ;(2)T=460K

9 (1)室温因 >0;所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在600℃时 <0反应可自发正向进行 (3)t=507℃; (4)Kp=4 10 =88kPa; =294kPa; 11 (1)61.7%;(2)86.6% 水基分散系

1 将0.450克某物质溶于30.0克水中,使冰点降低了0.150℃。已知Kf = 1.86 kg?mol?1,这种化合物的分子量是: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E) 50

2 101℃下,水沸腾时的压力是:

(A) 1个大气压 (B) 10个大气压 (C) 略低于1个大气压 (D) 0.1个大气压 (E) 略高于1个大气压

2-1 -3 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必将会引起:

(A) 沸点降低 (B) 凝固点上升 (C) 蒸气压降低 (D) 吸热 (E) 放热

4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A) 电泳 (B) 渗析 (C) 胶溶 (D) 过滤 (E) 电解

5 往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下列哪一种溶液,As2S3胶体凝结得最快? (A) NaCl (B) CaCl2 (C) Na3PO4 (D) Al2(SO4)3 (E) MgCl2

6 下述哪些效应是由于溶液的渗透压而引起的: ① 用食盐腌制蔬菜,用于储藏蔬菜;

39 下列沉淀的溶解反应中,可以自发进行的是:

(A) AgI + 2NH3 == [Ag(NH3)2]+ + I? (B) AgI + 2CN? == [Ag(CN)2]? + I?

(C) Ag2S + 4S2O32? == 2[Ag(S2O3)2] + S2? (D) Ag2S + 4NH3 == 2[Ag(NH3)2]+ + S2?

40 当溶液中[H+]浓度增加时,氧化能力不增加的氧化剂是: (A) Cr2O72? (B) O3 (C) NO (D) PbCl62?

41 已知E?(Zn2+/Zn),下列哪一个原电池可用来测量E?(Fe2+/Fe) (A) (?)Zn(s)?Zn2+ (1 mol?L?1) ??Fe2+ (1 mol?L?1)?Fe(s) (+)

(B) (?)Zn(s)?Zn2+ (1 mol?L?1) ??H+ (1 mol?L?1)?H2(101.3 kPa) ?Pt (+) (C) (?)Fe(s)?Fe3+ (1 mol?L?1) ??Zn2+ (1 mol?L?1)?Zn(s) (+)

(D) (?)Fe(s)?Fe2+ (1 mol?L?1) ??H+ (1 mol?L?1)?H2(101.3 kPa) ?Pt (+)

42 欲用酸溶解磷酸银沉淀,应选用:

(A) 盐酸 (B) 硫酸 (C) 硝酸 (D) 氢硫酸

43 下列四种配合物中,配体CO32?作为二啮配体的是: (A) [Co(NH3)5CO3]+ (B)

(C) [Pt(en)CO3] (D) [Pt(en)(NH3)CO3]

44 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MnO2 + 2Cl? + 4H+ == Mn2+ + Cl2 + 2H2O中,MnO2不能氧化Cl?,但用浓盐酸与MnO2作用,可以生成Cl2。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不合理: (A) 两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不大; (B) 酸度增加,E?(MnO2/Mn2+)增加; (C) [Cl?]增加,E?(Cl2/Cl?)减小;

(D) 盐酸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加大。

45 当溶液的pH值为5时,下列哪种离子已完全沉淀:(已知:K?sp(Al(OH)3) = 5.0?10?33,K?sp(Cu(OH)2) = 1.6?10?19,K?sp(Zn(OH)2) = 4.5?10?17,K?sp(Mn(OH)2) = 2.0?10?13,K?sp(Mg(OH)2) = 8.9?10?12)

(A) Al3+ (B) Cu2+ (C) Mg2+ (D) Mn2+ (E) Zn2+

46 摩尔浓度相同的弱酸HX及盐NaX所组成的混合溶液 :(已知:X? + H2O HX + OH?的平衡常数为1.0?10?10)

(A) pH = 2 (B) pH = 4 (C) pH =5 (D) pH = 10

47 硼酸属于:

(A) 一元酸 (B) 二元酸 (C) 三元酸 (D) 质子酸

48 在酸性条件下,已知下列各电对的电极电位值为E?(IO/I?) = +1.08 V,E?(IO/IO?) = +1.14 V,E?(IO/I2) = +1.19 V,E?(SO42?/SO32?) = +0.17V,E?(I2/I?) = +0.53 V。若用亚硫酸盐还原碘酸根离子,IO可能的还原产物是:

(A) IO? (B) IO2? (C) I2 (D) I?

49 下列离子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Zn2+ (B) Hg2+ (C) Cu2+ (D) Cd2+ (E) Ag+

50 水、HAc、HCN的共轭碱的碱性强弱的顺序是:

(A) OH? > Ac? > CN? (B) CN? > OH? > Ac? (C) OH? > CN? > Ac? (D) CN? > Ac? > OH?

1 将H2S气体通入0.10mol ?L-1ZnCl2溶液中,使其达到饱和(c(H2S)=0.10 mol ?L-1)。求Zn2+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值。(已知: )。

2 将氢电极插入含有0.50mol?L-1HA和0.10 mol?L-1A-的缓冲溶液中,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将银电极插入含有AgCl沉淀和1.0 mol?L-1Cl-的AgNO3溶液中。已知p(H2)=100kPa时测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50V, 。 (1)写出电池符号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计算正、负极的电极电势;

(3)计算负极溶液中的c(H+)和HA解离常数。

3 已知298K和pθ压力下,

Ag2SO4(s)+H2(pθ)=2Ag(s)+H2SO4(0.100mol?L-1), ,

(1)为该化学反应设计一可逆电池,并写出其两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电动势E; (3)计算Ag2SO4的 。

4 试用HAc和NaAc设计一缓冲溶液,其pH值为:(1)4.00;(2)5.00,问HAc及NaAc的浓度各为多少?假定酸与盐的总浓度为1.0mol?L-1。(已知Ka=1.76×10-5)

5 某溶液含Cl-为0.01 mol?L-1,CrO42-为0.001 mol?L-1,向该溶液不断加入Ag+,哪一个阴离子先产生沉淀,在Ag2CrO4开始析出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应是多少?从计算结果试评价莫尔法测定Cl-,以K2CrO4作指示剂的效果。(已知: , )

6 某厂用盐酸加热处理粗的CuO制备CuCl2,在所得溶液中杂质Fe2+的含量100mL为0.0588g,请回答:

(1)能否以氢氧化物的形式直接沉淀出Fe(OH)2以达到提纯CuCl2的目的?

(2)为了除去杂质铁,常用H2O2使Fe2+氧化为Fe3+,再调整pH使Fe(OH)3沉淀出,调整pH可以用氨水、Na2CO3、ZnO、CuO等物质中选出一种,最好选用哪种,说明理由。 (3) Fe(OH)3开始沉淀的pH为多少? (4) Fe(OH)3沉淀完全的pH为多少? (已知: , , , 原子量:Fe=55.8)。 7 在1LNa2S2O3溶液中,若能溶解23.5g的AgI,问Na2S2O3溶液的原始浓度至少应是多少?(已知: , ,原子量Ag=108,I=126.9)。

8 已知 Au3+ + 3e = Au Eθ=1.498V AuCl4- + 3e = Au + 4Cl- Eθ=1.00V

求:AuCl4- Au3+ + 4Cl-体系的 及 各是多少?

9 求电极反应CuCl2-+e=Cu+2Cl-的Eθ值。 (已知: , )

10 试设计一原电池,测定Hg(CN)42-的稳定常数 已知 Cu2+ + 2e = Cu Eθ=0.34V Hg2+ + 2e = Hg Eθ=0.85V

Hg(CN)42- + 2e = Hg + 4CN- Eθ=-0.37V

11 根据标准电极电势求Ag++Cl-=AgCl(s)的平衡常数K和溶度积常数Ksp(已知: , )。

12 甲烷燃料电池:Pt︱CH4(g)︱H+‖H+︱O2︱Pt)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 CH4(g) + 2H2O(l) CO2(g) + 8H+ + 8e 正极 2O2(g) + 8H+ + 8e 4H2O(l)

电池反应为CH4(g) + 2O2(g) CO2(g) + 2H2O(l),此反应的K=1.00×1044,试求该电池的电动势 。

13 利用 值,求下列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1)ClO3- + 6H+ + 6e Cl- + 3H2O (2)H2O2(aq) + 2H+ +2e 2H2O(l)

14 实验测定0.10 mol?L-1HX的氢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为0.48V,求HX的电离常数。

15 计算在(1)0.0010 mol?L-1和(2)0.10 mol?L-1的NH4Cl溶液中,Zn(OH)2的溶解度。

16 已知次氯酸HBrO的Kθ=2.40×10-9,从实验过程中发现下列现象: (1)0.05 mol?L-1HBrO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 (2) 0.05 mol?L-1NaBrO溶液能使酚酞变紫红色

(3) 0.05 mol?L-1HBrO-0.05 mol?L-1NaBrO混合溶液能使酚酞变粉红色。 通过计算溶液值来解释上述现象。

17 在0.08mol?L-1HAc溶液中,HAc的电离度为1.50%。要使该HAc溶液中H+离子的数目与50mL0.02mol?L-1HCl溶液或50mL0.02mol?L-1HCN溶液中所含H+离子的数目相等,问需要该HAc溶液各多少毫升?已知 , 。

18 混合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的浓度都是0.01mol?L-1,逐滴加入AgNO3溶液,问三种银盐的沉淀顺序是怎样的?当第三种银盐开始沉淀时,前两种离子的浓度各为多少?( , , )

19 计算使0.10mol的MnS、ZnS、CuS溶解于1L盐酸中所需要盐酸的最低浓度分别为多少?

( , , )

20 已知298K时,电极反应:

MnO4- + 8H+ + 5e Mn2+ + 4H2O Cl2 + 2e 2Cl-

(1)把两个电极组成原电池时,计算其标准电动势 (2)计算当氢离子浓度为0.10 mol?L-1,其他各离子浓度为1.0 mol?L-1、氯气分压为100kPa时原电池的电动势。

参考答案:

1 D 2 D 3 E 4 D 5 C 6 D 7 D 8 E 9 D 10 C 11 D 12 E 13 E 14 D 15 E 16 C 17 C 18 E 19 E 20 A 21 D 22 C 23 B 24 C 25 E 26 B 27 A 28 A 29 B 30 B 31 A 32 C 33 C 34 E 35 C 36 C 37 A 38 A 39 B 40 D 41 A 42 C 43 C 44 D 45 A 46 B 47 A 48 D 49 C 50 C

1 0.12;2.12

2 (1)(-)Pt︱H2︱HA,A-‖Cl-︱AgCl︱Ag(+) H2(g)+A-(aq)+AgCl(s)=HA(aq)+Ag(s)+Cl-(aq) (2) ,

(3)c(H+)=1.39×10-4mol?L-1,

3 (1) (-)Pt,H2︱H2SO4(0.100 mol?L-1) ︱Ag2SO4(s),Ag(s)(+) (-)H2=2H+(0.200 mol?L-1)+2e-

(+)Ag2SO4+2e-=2Ag+2H+(0.200 mol?L-1)+SO42-(0.100 mol?L-1) (2)0.698V;(3)1.5×10-6 4 (1)HAc:NaAc=0.85:0.15; (2) HAc:NaAc=0.36:0.64

5 当Ag2Cr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已有99.95%被沉淀,所以可以用K2CrO4作指示剂。 6 (1)不能以Fe(OH)2的形式除Fe2+,此时Cu2+也将产生Cu(OH)2的沉淀

(2)以Fe(OH)3的形式可除Fe3+。调整pH以选CuO为最好,这样可不带进其他杂质; (3)pH=1.8;(4)pH=2.8 7 2.2 mol?L-1 8 ; 9 0.192V 10 2.27×1041

11 K=6.1×109;Ksp,AgCl=1.64×10-10 12 0.3245V

13 (1)1.45V;(2)1.76V

14 KHX=8×10-8

15 (1)2.1×10-5 mol?L-1; (2)4.5×10-4 mol?L-1 16 (1)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pH<8时无色。由于0.05 mol?L-1HBrO溶液的pH值为4.96,故不能使酚酞变色。

(2)酚酞在pH>10的溶液中显紫红色,0.05mol?L-1NaBrO溶液值为10.66

(3) 0.05 mol?L-1HBrO-0.05mol?L-1NaBrO混合溶液的pH值为8.62,可以使酚酞呈粉红色。

17 (1)0.83L;(2)1.47×10-4L

18 (1)沉淀先后依次为:AgI、AgBr、AgCl

(2)[Br-]=2.89×10-5 mol?L-1 ;[I-]=4.6×10-9 mol?L-1 19 对MnS:[H+]=6.1×10-6 mol?L-1; 对ZnS:*H++=5.6 mol?L-1; 对CuS:*H++=1.2×106mol?L-1 20 (1)0.15V;(2)0.0617V

结构化学

1 一个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其热力学最稳定的氧化态是: (A) +1 (B) +2 (C) +3 (D) –1 (E) –2

2 将一个基态氢原子的电子转移到无限远的地方,需要2.179?10?18 J。若将一个电子由n = 3的能级激发到n = ?的能级,所需要的能量为:

(A) 2.42?10?19 J (B) 3.63?10?19 J (C) 7.26?10?19 J (D) 4.84?10?19 J

3 下列哪个离子中的半径最小?

(A) K+ (B) Ca2+ (C) Sc3+ (D) Ti3+ (E) Ti4+

4 由偶极诱导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A) 离子键 (B) 氢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5 密立根(Millikan)油滴实验测定了:

(A) 荷质比 (B) K层的电子数 (C) 电子的电荷值 (D) 普朗克常数 (E) 阿伏加德罗常数

6 OF2分子的电子结构是哪种杂化? (A) sp2 (B) sp (C) sp3 (D) spd3 (E) sd2

7 任一原子的s轨道:

(A) 与角度无关 (B) 与sinθ有关 (C) 与cosθ有关 (D) 与sinθcosθ有关 (E) 与sinθcosθ无关

8 电子位于确定的轨道或能级的最好的证明(或观察)是: (A) 原子光谱是由不连续的谱线组成的,不含连续带 (B) β射线中的电子有很高的动能

(C) 阴极射线电子的穿透能力决定于产生阴极射线的电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8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