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年初中物理辽宁初二开学考试真题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

更新时间:2023-04-05 23: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辽宁初二开学考试真题试卷【7】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B.在房间里戴上耳塞

C.关上房间的门窗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是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A。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2.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和④B.①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v-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s-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下图所示:

∴选B。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3.下面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B.市区严禁放鞭炮

C.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的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是产生了噪声。市区严禁放鞭炮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选A。

思路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是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噪声的控制。

4.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且有电流B.同一个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的亮度是一样的

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D.有电压就一定能形成电流

【答案】C

【解析】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但不一定有电流;故A错误;

B、同一个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的实际功率不同,故其亮度是不同的;故B错误;

C、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形成电流;即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故C正确;

D、有电压不一定能形成电流,还要看电路是不是通路;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答案】A

【解析】A.由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可知: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正确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恒星

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

故选A

6.运动会场上,径赛计时员应该

A.听到发令枪声计时B.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看到举枪时计时D.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

【答案】B

【解析】运动会场上,径赛计时员应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选

B

7.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墙壁上会“流汗”

B.夏天,地上洒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花叶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树枝上结的雾凇

【答案】D

【解析】选D.春天,墙壁上会“流汗”是一种液化现象,A错;夏天,地上洒的水一会儿变干

了是蒸发现象,B错;秋天,花叶上晶莹的露珠是一种液化现象,故C错;冬天,树枝上结

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

C.发声体的振幅越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

D.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响度,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的一个特性。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三种

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A、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说法正确但不符题意;

B、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通过固体(桥)和空气传播,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敲

击声,第一声是由固体(桥)传来,第二声是由空气传来,说法正确但不符题意;

C、发声体的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说法正确但不符题意。故选C

9.

电冰箱起动时,与电冰箱并联的台灯变暗。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户线中电流变大B.线路中电阻变大

C.线路中热损耗变大D.灯泡两端电压变小

【答案】ACD

【解析】A、当使用大功率的空调时,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家庭电路的电压一定,由P=UI 知道,干路中的电流变大;

B、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线路中的电阻不变;

C、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由Q=I2Rt可知,线路中的热损耗变大;

D、由U=IR,线路电阻分压大,灯两端的电压变小;

故选ACD.

10.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超声波具有反射性、高能量,可以传播速度很远。可以利用它清洗眼镜片、探测海洋深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一样。故选D

考点:超声波及其利用

二、双选题

11.如图A、B两图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B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形状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本来足球是静止的,但当人对它施力后,足球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故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B图中竹子本来是竖直的,但当熊猫对它施力后,竹子发生了弯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考点:力的作用。

12.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1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天宫一号” 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

的速度相等,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天宫一号”是静止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容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凝固、凝华

【解析】

试题分析:千里冰封中的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万里雪飘的雪是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霜和雪都是凝华现象。

考点:凝固、凝华

14.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这一过程中要热量。

【答案】汽化;吸.

【解析】汽油在常温下就会汽化形成汽油的蒸汽,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形成的蒸汽遇到火花就会燃烧.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15.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起重机吊起重物B.马拉车,车未动

C.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不动

故【答案】AC

【解析】解答:A. 起重机吊起重物,重物受到了拉力作用,并且在拉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力对重物做了功,符合题意。

B. 马拉车,车未动,有力作用在车上,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符合题意

C. 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受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重力对人做功,符合题意。

D.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不动,杠铃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故没对杠铃做功,不符合题意。

三、实验题

16.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得小车到达B点所

= m/s;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用的时间为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选填“大”或“小”).

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

AC

【答案】0.2;大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上读出AB间距离,根据v=计算AB段的平均速度;

(2)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出通过AC段的时间偏小,由此分析平均速度.

解:

(1)已知小车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为2s,

=80.0cm﹣40.0cm=40.0cm=0.400m,

由图s

AB

===0.2m/s;

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2)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出通过AC段的时间偏小,根据v=可知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0.2;大.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

计算.

四、填空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f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