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年初中物理江西初二中考真卷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

更新时间:2023-04-10 00: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物理江西初二中考真卷测试试卷【1】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故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故D是错误的.所以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故选C.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是否存在取决于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误差。

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3.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中的标志牌是指限速80km/h,选项B中的标志牌是指限重20t,选项C的标志牌是指禁止鸣笛,选项D中标志牌是指距离南昌20km。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选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

点评: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牌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被测的物体应放在左托盘、砝码应放在右托盘

B.被测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C.称量时,可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天平平衡后、被测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答案】C

【解析】被测的物体应放在左托盘、砝码应放在右托盘;被测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平衡后、被测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所以选项ABD的说法是正确的,称量时,不能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D。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天平的使用。

5.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答案】D

【解析】A、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不合题意.

B、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不合题意.

C、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不合题意

D、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

6.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5V,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3V,则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分别是()

A.0.6A 5ΩB.3.6A 5ΩC.3.6A 1ΩD.4A 6Ω

【答案】B

【解析】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5V,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A,导体的电阻为5欧,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3V,则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6A;导体的电阻还是5欧。选B。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在漫反射现象中,依然遵守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错,所以选C

8.人们有几句顺口溜说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

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

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某些动物能感

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主

要是因为( )

A.次声波的响度小于0 dB

B.次声波的响度大于0 dB

C.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 Hz

D.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

【答案】C

【解析】选C.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故人耳听不到,很多的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9.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B.戴上防噪声耳塞

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A

【解析】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选A

10.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1]

砂石0.92×103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答案】D

【解析】略

评卷人得分

二、双选题

11.水的密度为_____ kg/m3 ,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为18g的冰块将它完全熔化为水,体积会_____(增大/减小)______cm3(ρ冰=0.9×103kg/m3)。

【答案】1×103 1m3的水的质量为1×103kg 减小 2

【解析】

试题分析: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物理意义就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103kg。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冰熔化成水其质量不变。

18g冰的体积为

熔化成水的体积为,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小了

2cm3。

考点:密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12.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CD

【解析】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故A不正确;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天平的本质是等臂杠杆,故B正确;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在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故C正确;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有关;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有关,故D正确,故选BCD。

1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D.超声波、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答案】CD

【解析】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仪器,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A错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故D正确,故选CD。

14.仅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下列哪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A.省力B.省距离

C.同时省力和省距离D.以上都不能实现

【答案】BC

【解析】动滑轮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并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所以A能实现,B、C不能实现,故选B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la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