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与前景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31 0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总体研究报告二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与

前景研究

摘 要

一、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挑战和制约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的浙闽结合部,辖区面积17298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达255.4万,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属于浙江省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

为了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丽水市利用沿海的温州、台州产业转移机会,一度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了金属制品、皮毛等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塑料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等10大支柱性工业产业。但丽水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又受到江西、福建等同等欠发展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并且相对于江西、福建等地区,丽水现有的工业支柱产业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丽水市如依靠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将受到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约束和严峻的挑战。实际上这种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的竞争不仅仅来自周边同等欠发展程度的江西、福建等内陆地区,也来自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所以依靠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丽水市将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由于丽水处于浙江和长三角“上风上水”地带,国家和浙江省对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的背景下,丽水必然被要求走一条不同于“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其发展模式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二、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可行性

自然生态恶化激起的可持续发展认同,以及健康风险加大,诱导了消费服务生态化和生态环境经济化。同时,由于日益加深的老龄化趋势,养老经济异军突起,基于生态型的养老服务需求迅速上升。由生态消费革命和养老经济共同推动下,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应运而生。在一些生态资源条件良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主要产业包括:面向具有充分闲暇人群的生态养生服务和面向间歇性闲暇人群的生态休闲服务,以及由生态养生、休闲服务派生的对外养生教育、护理培训等服务和养生用品制造业等。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方面特点:其一,生态性;其二,异地市场服务性;其三,高端性;其四,高度集群性;其五,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分工;其六,高度外向型;其七,高附加值。

但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模式,它对地区的资源和区位条件具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对优质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二是,与主要目标市场具有中度临近距离的区位要求。而丽水则完全具备了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条件要求。

首先,丽水市是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高地”,气候适宜,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也因为山灵水明,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养生的遗迹、民俗等人文资源,为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丽水市位于长三角都市圈边缘的浙西南,距温州126公里,

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在现代交通工具条件下,既能有效保证丽水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大都市区之间便利通勤往来,有效的纳入大都市区人群进入目标市场,同时又与大都市区保持了适当的通勤距离,成功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有效的保证了完整的生态资源。

老龄化导致的老龄服务需求增长 消费模式的革命形成的生态养生需求增长 气候温暖湿润 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丰 溪流湖泊广布、水质好、水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 市场需求 市场获得条件 临近富庶的长三角和台湾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 生态资源 供给基础 人文资源 养生遗迹、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拥有丰富的侨民资源 民俗养生文化无处不在 图1 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

三、丽水市经济发展定位与前景预测

鉴于丽水市第二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竞争困境,丽水市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优先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龙头产业——生态养生服务业,重点发展面向老年人口的生态养老服务和面向孕产妇、婴幼儿的生态养胎育婴服务,做好生活养生护理、保健养生护理、医疗卫生护

理、养生文体娱乐服务,把丽水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生态养老基地和生态养胎育婴基地,围绕龙头产业生态养老服务和生态养胎育婴服务,大力发展养生教育培训、养生科研开发、高端养生用品制造业和养生农副产品生产,形成庞大的养生产业集群。

养生教育培训 养生科研开发 生态养生疗养服务 不受制约的全球市场 服务输出 生态养生服务 养老、养胎、育婴 生活养生护理 保健养生护理 医疗卫生护理 养生文体娱乐服务 外来人口的 本地消费服务 受年龄、收入、交通、生态容量等制约的市场 探亲家属休闲服务 养生用品制造 养生农业开发 产品输出 不受制约的全球市场 图2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产业集群结构图 对丽水而言,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属于新经济增长点,它意味着丽水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因此也意味着丽水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的重新定位。我们根据丽水历年经济发展数据对丽水未来时期经济发展惯性趋势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进行了预测(见表1),结论是人均GDP大致每5年翻一番。同时,考虑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将对丽水第三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作了重新调整,按照惯性趋势发展目标和规划发展目标,分别对各时期第三产业发展

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见表2。

表1 丽水2009-2030主要年度人均GDP与人均GDP增长指数预测(2008年为基数)

人均GDP(元) 指数(%) 2008 22053 2009 24315 2015 52237 2020 97638 442.74 2025 188288 2030 358444 100 110.26 236.87 853.80 1625.37 年均增长率13.11 13.32 13.88 2008-2015 2015-2020 2020-2030 (%)

表2:丽水不同GDP增长目标条件下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

趋势增长目标 规划增长期间 期间 2008-2015 2015-2020 13.32 15.43 2020 2020-2030 13.88 17.11 2030 1.14:39.97:58.65 2020-2030 12 12.829 2030 1.12:32.61:趋势GDP增长目标(%) 13.11 三产增速(%) 年度 13.08 2015 5.78三次产业结构(%) 53.7940.42 2008-2015 18 23.4962 2015 4.3:39.99::3.64:52.02::44.34 2015-2020 15 17.3192 2020 GDP增速设定(%) 三产增速(%) 年度 目标 三次产业结构(%) 55.7 2.51:35.93:61.54 66.25 6

目 录

一、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挑战和制约 ................. 1 (一)浙江省内地区发展差距与丽水发展突破 .............. 1 (二)周边地区产业竞争与承接 .......................... 4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 2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及其特征 ......................... 3 (一)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 ............................ 3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基本特征 ...................... 8 (三)生态休闲养生市场细分与两大生态服务产业的比较 ... 10 三、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与制约因素 ........ 14 (一)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 ............. 14 (二)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 ..... 17 四、丽水市经济发展定位.................................. 21 (一)丽水经济发展的总体定位 ......................... 21 (二)丽水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结构选择与市场定位 ......... 21 (三)丽水生态养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定位 ............... 23 五、丽水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 26 (一)基于增长趋势的丽水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 26 (二)基于结构转换的丽水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 28

一、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挑战和制约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的浙闽结合部,辖区面积17298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达255.4万,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属于浙江省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近年来丽水市为促进经济发展一度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但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态势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使得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将遇到不可逾越的挑战和制约,丽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浙江省内地区发展差距与丽水发展突破

由于自然地理等因素,在浙江各地级城市中,丽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属于浙江最落后地区。2008年市域地区生产总值505.2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053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2.24%,全省11个地级城市中排名末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0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7.92%,全省11各地级城市中仅高于衢州;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4.55%,全省11各地级城市中排名末位,如表1所示。

纵向考察,近年来丽水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但丽水与省内其它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典型的发展初期(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变化特点。一方面,衡量产出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呈缩小趋势,2003-2008的5年间,丽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平均比重提高了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福利的人均收入差距却呈扩大趋势,2003-2008的5年间,丽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1

配收入占全省平均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省平均比重也下降了1.55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

为了缩小发展差距,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丽水市利用沿海的温州、台州产业转移机会,一度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第二产业出现了较快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自1998年以来,由于工业化加速,丽水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连年攀升,1998-2008的10年间丽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增加了13.7个百分点,至2008年达到48.6%。

在第二产业中,丽水市重点发展金属制品、皮毛等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塑料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等10大支柱性工业产业(各支柱产业2007年就业人口占工业总就业人口比重均超过4%,各支柱产业2007年增加值占工业总计增加值比重均超过3%)。不过10大工业支柱产业中,多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所占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如2001-2007年间,黑色金属冶炼延压加工、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塑料制品、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所占比重均有较大提高;有些产业正逐步淘退,其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如2001-2007年间,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所占比重成交明显下降趋势。

表1 丽水与浙江各市发展差距及其变化 (元,%)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

人均GDP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003 2005 2008 2003 2005 2008 13180 16294 22727 12898 16601 23534 14277 17394 25196 12954 16189 22481 12607 15375 21604 13152 17516 24646 12745 15524 22257 16035 19805 22851 12445 15387 21408 10079 13006 18069 13609 17394 22738 10800 12846 17710 2003 2005 2008 5431 5740 6221 6127 5536 6143 5018 5548 4506 3980 5359 3047 6660 7655 7810 8007 7288 7704 7190 6845 5516 4850 6689 3572 9258 10692 11450 11538 10751 10950 11367 9469 8264 6843 9180 5050 浙江省 20444 27703 42214 杭州市 32819 44853 60414 宁波市 32639 44156 56771 嘉兴市 25792 34706 43129 湖州市 19102 25030 36829 绍兴市 25115 33283 48236 舟山市 17679 28936 46936 温州市 16558 21335 30496 金华市 17831 23482 32813 衢州市 9560 13401 26076 台州市 18041 22438 34244 丽水市 8835 丽水占全省比43.22 44.00 52.24 重 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9

12189 22053 81.94 78.84 77.92 56.10 53.63 54.55 图1 丽水市与浙江省二产占GDP比重变化趋势60.050.040.030.020.010.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39.440.341.436.036.035.434.935.537.448.644.344.846.146.5丽水浙江54.854.653.352.153.354.551.851.152.553.753.354.154.053.9

表2 2001-2007年丽水市主导工业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单位:%)

3.23 7.97 6.30 9.43 4.75 金属制品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9.13 6.32 9.34 8.18 -2.81 制品业 2.45 6.54 4.17 7.86 4.08 通用设备制造业 3

就业人员比增加值就业人重 比重变员比重变化 2001 2007 2001 2007 化 增加值比重 3.13 -1.16 3.6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纺织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家具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医药制造业 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食品制造业 31.06 3.29 8.64 7.43 -27.77 -1.21 0.44 4.95 1.29 7.22 4.52 0.10 5.30 0.21 6.30 5.20 3.23 3.92 4.50 5.78 0.69 1.21 7.90 2.31 5.00 6.68 2.05 4.70 1.82 4.48 2.66 0.24 13.69 0.29 4.01 13.46 2.15 1.90 3.60 3.00 -0.26 1.76 2.22 2.13 2.69 0.46 0.82 2.84 2.52 2.65 2.02 5.39 0.99 7.94 2.48 -4.40 0.27 1.57 0.30 1.69 1.30 5.19 3.25 4.51 1.64 -1.94 3.50 1.18 2.53 1.50 -2.32 0.31 0.95 0.65 1.33 0.63 1.14 1.02 3.03 1.14 -0.12 0.22 0.01 0.61 0.07 -0.21 0.42 0.69 0.73 1.15 0.27 0.06 1.04 0.13 1.01 0.98 0.25 0.51 0.72 0.78 0.25 1.32 0.85 2.87 0.65 -0.47 3.35 0.10 7.31 0.17 -3.25 2.14 0.19 1.49 0.27 -1.95 5.93 6.09 1.27 2.70 2.66 3.73 -0.60 0.56 0.13 -5.46 1.38 -2.86 -1.03 0.67 -1.88 -0.54 0.43 0.88 0.06 -2.22 -7.13 -1.22 14.65 1.49 12.68 2.74 -13.16 -9.94 注:(1)增加值比重=各行业增加值/总计工业增加值*%;(2)就业人员比重=各行业就业人员/工业总计就业人员*%;(3)本表数据根据丽水市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汇总得到;(4)主导产业是指2007年就业人员比重>3%的产业。

(二)周边地区产业竞争与承接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属于闽浙赣交界地区,从地区发展态势看,东面是温州、台州以及杭州、宁波等沿海发达城市,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出现明显产业升级趋势,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

4

造业,一些劳动生产率或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业陆续外迁转移,丽水市紧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成为产业转移的邻近目的地。但与浙江临近的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也具有同样的产业转移承接优势,与丽水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特别丽水属于山区,多山地势造成交通不便、适合于工业化积聚的开阔空间不足,使得丽水在对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产业转移承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劳动生产率差异是产业空间定位的最重要依据,为了考察丽水工业化发展的不利竞争格局,我们以丽水现有10大支柱工业产业为例,分别比较了丽水市与包括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全省之间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丽水市与江西、福建等竞争地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见表3)。

丽水市现有10大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类地区产业发展差距和产业转移承接的动力机制。2007年丽水市10大工业产业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业等四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也因此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等产业成为丽水市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其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均迅速提高(见表2)。比较丽水市10大工业产业与浙江省2003到2007年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变化趋势,更能明显可出两类地区之间产业转移的经济基础,2003-2007的4年中, 10大工业产业中,丽水市只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略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其余9

5

大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均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正是两类地区之间劳动生产率变化,形成丽水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增幅相对较低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丽水工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出现大幅收缩,而劳动生产率增幅相对较高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8大产业则在丽水工业产业结构中大幅增长。

丽水市现有10大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同样相对较落后的江西、福建比较,则可以看出丽水与江西、福建之间明显的产业竞争关系。2007年丽水的10大工业产业中,福建有5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丽水,江西则有6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丽水,在丽水、浙江全省、江西、福建5地区比较,丽水仅有塑料加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业等3产业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进一步考察丽水与江西、福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2003-2007的4年中,丽水市仅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等2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高于江西、福建,其他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均低于江西、福建。

由丽水市与周边发展区静态和动态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浙江沿海发达地区初级产业形成对丽水转移趋势,另一方面,丽水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又受到江西、福建等同等欠发展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并且相对于江西、福建等地区,丽水现有的工业支柱产业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丽水市如依靠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将受到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约束和严峻的挑战。实际上这种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的竞争不仅

6

仅来自周边同等欠发展程度的江西、福建等内陆地区,也来自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所以依靠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丽水市将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

7

表3 丽水市支柱型工业产业与周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元,%)

丽水 增幅 07/03 浙江 增幅 07/03 福建 增幅 07/03 江西 增幅 07/03 金属制品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07 2003 2007 2003 2007 2003 2007 2003 84081 45422 1.851 87946 63599 1.383 88942 55997 1.588 100235 36788 2.725 76853 66991 1.147 60856 62139 0.979 49559 26576 1.865 39038 27070 1.442 82736 43467 1.903 106128 72454 1.465 112952 62678 1.802 82482 30067 2.743 44033 31902 1.380 61377 44378 1.383 41525 30065 1.381 300266 22802 13.168 68251 26089 2.616 100808 79898 1.262 107644 77831 1.383 78009 56293 1.386 83600 26739 3.127 76622 52462 1.461 67448 43617 1.546 78232 34468 2.270 67479 30859 2.187 131792 78437 1.680 132913 156180 0.851 160346 54268 2.955 156939 55982 2.803 111967 65732 1.703 76977 43075 1.787 99347 31221 3.182 104516 33348 3.134 226629 95382 2.376 140179 67593 1.315 123955 39260 3.157 339449 79310 4.280 237883 151472 1.570 252970 106580 2.304 426225 83306 5.116 数据来源:丽水统计年鉴2008、2004;浙江统计年鉴2008、2004;福建统计年鉴2008、2004、江西统计年鉴2008、2004

1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与温州、台州等发达地区的早期发展相比,当今丽水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除了上文分析的地区间产业竞争格局加剧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全球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成为中央和地方发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于1994年批准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是国际上率先采取行动的国家之一。进入新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强化,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成为全球最热点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我国更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亚太经合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做出大幅减少50%。为实现这一节能减排目标,必然要对耗能高、附加值低产业发展进行控制,而丽水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现有的工业产业和可能承接的外来转移的工业产业大多属于高耗能和低附加值产业,因此国家节能减排规划必将对丽水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丽水市将很难走一条类似于沿海发达地区早期由高耗能、低附加值为主导的传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道路。

在区域地理发展格局中,丽水市辖区属于浙西山区,属于武夷山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

2

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因此丽水市也被称为浙江乃至长三角的“青藏高原”,由于山区林多,氧离子丰富,其庆元、云和等县被评为全国生态第一县,负氧离子居全国首位,是浙江和长三角的天然氧吧;多山也流急,丽水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是浙江和福建水域的最重要发源地。这种上风上水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丽水也被视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和福建的生态屏障,其在大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突出,2006年浙江生态省建设发展纲要中丽水所处浙西南被列为重点保护和建设区,丽水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得到本市居民的关注,也得到整个长三角区和福建的华东南地区关注。为保护下游居民的水源和氧吧,必然对丽水产业发展给予更高的生态要求,高污染产业将被严格禁止。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丽水必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而要在发展中保持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及其特征

(一)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

1、全球生活消费模式的生态革命

人类社会经历数百年工业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可获得程度,人类生活产品也空前丰富,富裕的生活促使人类对自然和生

3

命有了更深的洞察和理解,对其自身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发展出诸多全新的追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生活消费模式的生态革命是其生活方式转变的最重要体现,生态型的消费模式成为当今社会主导的消费潮流。生态革命、生态消费模式之所以能主导当今消费潮流,来自人类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关系和对自身生命健康风险两方面的洞察和理解。

其一,自然生态恶化激起的可持续发展认同。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低档次向高档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上的变化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消费需求的无限制跃进所造成的不合理消费行为,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压力,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体的过度排放引发日益暖化的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地球整体生态环境急剧变迁,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了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设法使自己的消费行为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演变,形成了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认同的生态型消费模式,它强调绿化、节能、节约等理念。这种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认同的生态型消费模式具体表现在:消费品本身是生态型的,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环保型商品;消费品的来源是生态型的,即生产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对环境无害;消费过程是生态型的,即在消费品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消费结果是生态型的,即消费品使用后,不会产生过量的垃圾、噪声、废水、污气等难以处理

4

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消费残存物。

可持续认同的生态消费理念的深入,也对国际贸易和生产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实施其不平等的贸易目标,往往把生态标准作为贸易进口条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实施限制。

其二,健康风险恶化诱导对消费服务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生活消费环境追求。随着工业化加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人类消费品的生态质量迅速下降,人类的生活消费环境质量也急剧下降,有害工业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的消费品选择集合,嘈杂的城市生活空间更让人郁闷和压抑,尽管生活收入水平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大提高,但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则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大大增加生活痛苦的各种慢性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健康风险急剧恶化。面对急剧下降的消费品生态质量和生活消费环境质量下降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恶化,在增加医疗保健支出的同时,人类也强化了对消费品的生态质量和生态的生活消费环境追求。对消费品生态质量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消费品的绿色环保要求,纯天然的生态产品成为消费时尚。对生态的生活消费环境追求则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现有居住城市环境的绿化生态改造,由于城市工商业积聚,其生态环境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一些超大城市,高层钢筋水泥建筑本身就是城市存在的体现。其二,对居住生活消费场地的生态化迁移,居住生活消费场地的生态化迁移又表现为两种细分的形式,即以长期或永久远离城市中心生活居住为导向的生态养生与以中短期休闲为导向的生

5

态休养。

生态消费模式对丽水生态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一,有利于抑制丽水高能耗、低附加值工业产业发展,为丽水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其二,有利于丽水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在全球生态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演变与银发经济、养老经济异军突起 由于社会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快速增长,也由于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人类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这导致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加剧。据官方统计,2006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88亿,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目前世界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是日本,达到了27%。其次是意大利和德国,分别为26%及25%,且这三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2%,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也高达8.3%,其中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达300.57万,占户籍总人口比重达21.6%。

6

图2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随着老龄化加剧,与老龄人口生活相关的产业、产品和服务需求将迅速增长,更因为老龄化的同时,人口生育率也迅速下降,这使得老年人口收入用于自身消费支出比重大幅提升,往往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形成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银发经济”市场。有资料介绍,日本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而储蓄存款额却占全国储蓄总量的55%。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搞过一项调查,我国城市老年人中,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退休金也将不断增加。预测表明,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达到8383亿元;到2020年时将达到28145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73219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将进入市场消费,关键看市场能否有效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银发经济涉及的产业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卫生健康服务业、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业、房地产业、教育产业、咨询服务等。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老龄用品消费基本上得到有效满足,其家政、生活、保健服务占老年人口家庭支

7

出比重将迅速上升,据2008年广州市一项老年人口消费支出调查,老年人口消费支出中交通、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高达12.4%、6.59%。在追求生态型消费的时代,老年人口生态养生服务需求也必将蓬勃兴起。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基本特征

由生活消费的生态革命和生态养老经济共同诱发了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是以生态为基础的休闲养生经济。它是生态地区为非生态地区人口提供的一种休闲养生服务,其实质是生态地区的服务性贸易输出,在生态休闲养生服务输出的同时,由于生态服务的品牌效应,又激发和带动其他生态服务和产品输出,共同构成生态休闲养生经济集群。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不同于普通的经济模式,它具有多方面特点: 其一,生态性。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输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均以生态为基础,休闲养生服务是在具有“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氧离子高、水体质量好、气候宜人”的生态型消费服务环境中完成,相关的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也均具有绿色、环保、原生态特征。

其二,异地市场服务性。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生态地区对非生态地区人口提供的服务,因此对享受生态休闲养生服务的人群而言,其实质是异地服务。

其三,高端性。生态消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消费理念,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消费需求更是收入储蓄积累到相当程度的需求,生态

8

休闲养生服务提供也要求高比例的要素投入,属于高成本的服务产品,无论需求还是供给,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均属于高端服务产业。

其四,高度集群性。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对普通居住生活的升华,除了必备的生态资源服务外,更需要一系列高端生活服务设施服务、医疗卫生设施服务和诸多特殊养生设施服务,也在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消费过程中构成了对一系列生态消费品的需求。所以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不是一类或几类产业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系列相关配套产业的集群发展。

其五,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分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居民生活的高端服务需求,对服务质量具有明显的要求,只有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作业才可能满足其需求。同时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又必须具有高度的分工,对具体的生态休闲养生者来说,其需要的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可能包括其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不是单个的服务劳动者所能全部完成的,每个服务需求者对各方面服务需求也仅仅一个短暂的服务过程,不可能整月或整天去享受生态饮食服务或生态健身服务,因此任何服务需求者均需要面对或享受多层次服务人员的服务,任何服务人员均同时为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服务。

其六,高度外向型。异地市场服务性决定了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增加值的最终来源为来自外地的休闲养生人群,因此当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上升为地区主导产业时,该地区的经济模式必然为高度外向型经济模式,为了更好的满足外来休闲养生人群服务需求,更有效的创造服

9

务增加值,其地区劳动人口必然更多的转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产业,其他产业则就业和生产比重下降,一些没有生态要求的同时又是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或本地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必将主要依赖外地进口。

其七,高附加值。一方面,因为稀缺的生态资源和日益上升的生态休闲养生服务需求,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必然成为高消费服务,形成稀缺性生态休闲养生服务资源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高度专业化和分工也意味着高端服务技术人力资源的形成,高端人力资源也必然要索取更高的服务附加值。所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

(三)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市场细分与两大生态服务产业的比较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生态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毫无疑问,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代表着未来消费潮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作为地区产业选择而言,必须对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行有效的细分,瞄准定位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目标市场。作为地区着力打造的新型产业,其目标市场定位依据主要有潜在目标市场细分与本地产业发展空间容量和承载潜力两方面:

1、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潜在目标市场细分

市场规模取决于人群需要,不同人群对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具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界定不同的人群。我们按照人群的个人特征、收入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三类标准来考察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市场。

10

首先,人群的健康特质。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不同于单纯的医疗保健服务,单纯的医疗保健服务只针对病态人群,而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则主要针对健康风险的防范。单纯的医疗保健服务人群划分可以根据健康状况把人群划分为健康、亚健康、病态等人群市场;而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对人群特制的划分则根据健康风险程度。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健康风险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其对健康风险防范意识也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健康风险程度和健康风险防范意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的人群市场:即高健康风险或高健康风险防范意识的人群与低健康风险或低健康风险防范意识的人群,高健康奉献和健康防范意识的人群又主要包括三大子人群,老年人口、孕产妇、婴幼儿;其他人群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低健康风险或低健康风险防范意识的人群。

实际上人群的健康特质也体现在人群的闲暇拥有状态,高健康风险或高健康风险防范意识的人群也往往具有较充分的长时期闲暇时间,反之,低健康风险或低健康风险防范意识的人群也往往处于繁忙的工作学习年龄状态,很难具备较长时间的闲暇,往往只拥有周末或节假日的短期闲暇时间。

其次,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状况。根据人群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状况,可以把生态休闲养生人群分为中等收入人群和高等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处于温饱挣扎,几乎不可能产生生态型消费需要;中等收入人群具备了生态消费理念,也大力追求生态消费模式,但长时间连续的异地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消费所支付的高额费用则无法承受,因此该类人群的消费需求也主要集中在短期的生态休闲旅游服务需

11

求市场;高收入人群消费结构大大升级,服务消费成为其消费支出的主体,能够承担并支付足够的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支出,成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服务主体。

2、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

根据潜在目标市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态休闲经济实际上包含两大相近的服务产业以及由服务产业市场带动的相关消费服务。

其一,是以短期性、偶发性为特征的生态休闲服务。它实际上是旅游服务的一种形式,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由于短期性、偶发性,受目标人群收入约束较小,也由于中青年人群为主体,并且短期性、偶发性,其休闲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追求一些新奇刺激的休闲主题,不仅要求生态服务地具备生态环保条件,还要求其具备诸多新奇生态特征条件(即自然风景景观),而对生活、保健等服务需求要求较小。

其二,是以连续居住生活为特征的生态养生服务。它实际上是日常居住生活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以闲暇时间充裕的中老年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由于养生目标追求,其对养生服务要求高,又因为离开原居住地的异地居住生活,属于高支出的消费模式,因此只有高收入人群或家庭才可能实现其需求,也因为以居住养生为目标,往往要求回避新奇刺激主题,特别要求回避能吸引众多人群的嘈杂刺激主题,因此对生态养生服务地要求优良的生态条件和高标准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和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

其三,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带动的相关消费服务。生态休闲养生

12

服务业也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无论是生态休闲服务还是生态养生服务均能带动相关消费服务业的发展。生态休闲服务业的产业带动效应相对较弱,带动的相关消费服务业主要有餐饮住宿娱乐服务和旅游纪念品制造业等;生态养生服务业的产业带动效应相对较强,除了生态养生本身配套的生活、家政、保健服务业外,随着生态养生服务业规模和品牌积累,其生活家政保健服务教育培训业必将兴起,与生态养生服务消费相关的一系列养生消费品制造业和生态农产品都将能获得较好的对外推广机会,同时中老年人口为主体的生态养生服务业必将带动老年人口家属为主体的探亲休闲服务快速发展。

表4 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两大主导产业性质、功能比较 生态休闲服务 生态养生服务 特征 服务要求 人群年龄约束 人群收入约束 短期性、偶发性、流动性 生态性、新奇性、刺激性 工作学习繁忙的青少年、中青年 受收入约束小 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 生态性、舒适性、服务性 闲暇充足的老年人口和孕产妇、婴幼儿 高收入人群或家庭 生态环境优越、高标准的生活保健服务条件 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服务岗位 对生态环境污染小、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培养 养生人群家属往来,有利于促进生态休闲服务发展 生活家政保健服务业、生活家政保健服务教育培训业、养生消费品制造业和养生生态农产品产业、探亲休闲服务业 所在地条件要求 生态环境优越、风景景观独特、新奇 对所在地经济影响 促进旅游业发展,就业安置有限 对生态资源影响 容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造成社会环境嘈杂 主导产业的相互影响 相关产业带动效应 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降,不利于生态养生服务发展 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业和旅游纪念品制造业 13

三、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与制约因素

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受到宏观发展环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制约和挑战,丽水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道路。根据区域经济原理,区域可持续的发展绩效取决其对两方面发展条件的利用:其一是否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特别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其二产业选择是否顺应了全球市场的消费潮流,选择了朝阳产业而不是夕阳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作为其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毫无疑问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属于朝阳产业,可以作为丽水未来经济发展的选择方向。但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具有重要的地区选择性,只有具备其发展条件的地区才可能形成有效的发展空间。我们考察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

丽水由于其山区特色,又临近长三角都市区,具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临近市场优势,具备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诸多资源条件。

1、丽水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

丽水市是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高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也因为山灵水明,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养生的遗迹、民俗等人文资源,为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丽水市辖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3~11.5℃,雨量充沛,年均降水1400~2275毫米,无霜期长,无霜期180~280天,全

14

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80.79%、81.62%,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境内溪流密布,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与山脉走向平行,水库湖泊分布广泛,其中位于瓯江上游龙泉溪的紧水滩电站水库即仙宫湖,面积达43.6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全省第二的人工湖泊。在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2004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中,丽水市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省第一。据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全国首次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结果,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评价单位中,丽水九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庆元列第一位,景宁列第五位,龙泉列第八位,云和列第十位。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丽水还拥有一批丰富的养生遗迹和养生民俗等人文资源。如缙云县鼎湖峰相传为黄帝觞百神后驾龙飞仙之处,黄帝祠宇的前身为缙云堂,在仙都山苍龙峡内,是古代公祭始祖之地。黄帝为中华养生的始祖,因此养生文化在丽水地区源远流长;再如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村庄选址大多靠山、临水、背风、向阳,村口常有水口山,无山亦养护茂林大树,讲究“藏而不露”。在庆元县,还留有古老的习俗,祭拜五谷仙、药王、真武、观音旅、土地、城隍等民间神氏。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将为丽水休闲养生经济提供民俗、遗迹资源基础。

2、丽水优越的区域区位条件和丰富的侨民资源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分属我国最大的

15

两个快速经济发展区:长三角都市区和海西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内拥有1800万以上人口巨型超大城市一座(上海)、500万人口左右的中型超大城市3座,百万左右的大中型城市遍布,丽水临近的超大、特大城市有杭州、宁波、温州等,该地区近数十年来连续高速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也迅速升级,生态型消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型消费模式得到普遍认同,生态休闲养生成为这些都市区内中高收入人群最重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伴随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也加剧,老龄人口迅速上升,老龄人口的银发消费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养老养生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丽水位于长三角都市区的空间区位优势将有利于其对都市区内巨大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市场潜力的发掘。

海西经济区是为对接台湾而设立,台湾属于中等发达地区,其相对富裕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文化促使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消费模式。但近年来,台湾社会政治动荡、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老龄化严重中青年劳动力缺乏,导致生态养生环境恶化、养生养老成本剧增,导致异地养老养生需求增长。丽水于台湾空间距离短、位于海西经济区,为接纳台湾人口的异地养老养生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丽水市还拥有丰富的侨民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分布海外的华人华侨达30万之众。这些分布海外的华人华侨,多为富豪商贾,其消费结构高级化赶超发达国家居民,生态型消费理念深入人

16

心、生态型消费模式得到普遍认同,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消费支出成为最重要的支出形式,特别随着一代华侨进入退休年龄,其落叶归根的养生养老需求将日益加剧。丽水作为华侨华人最重要的故里在发掘华侨华人回乡养生养老市场需求方面将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老龄化导致的老龄服务需求增长 消费模式的革命形成的生态养生需求增长 气候温暖湿润 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森林覆盖率高、氧离子丰溪流湖泊广布、水质好、水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 市场需求 市场获得条件 临近富庶的长三角和台湾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 生态资源 供给基础 人文资源 养生遗迹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拥有丰富的侨民资源 民俗养生文化无处不在 图3 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

(二)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

由于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丽水具备了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基础条件,但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是以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对基础设施、市场要素、制度和政策等软件和硬件建设都将产生更高的条件要求,而丽水作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条件建设都大大滞后,成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的制约

17

因素。

1、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制约

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对交通、卫生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要求高,但由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丽水市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普遍较低。

表4比较了丽水市与浙江省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行水平,无论是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还是人均的货运客运实际能力,丽水市均大大低于浙江平均水平,境内没有民航机场,铁路通车里程也相当有限。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较快,但由于多山地形,高速公路的等级普遍较低,一级高速公路仅有48.4公里,这使得丽水与外界的快速交通联系缺乏,丽水至杭州至少4小时行程,至温州也需要2小时行程,与长三角都市区内部普遍的一小时经济圈相比,丽水与外界的时间交通距离大大延长,极不利于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丽水与生态养生养老紧密相关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更加落后,全市辖区1万多平方里,253万人口,仅有三甲医院一座(丽水市中心医院),三乙医院一座(丽水人民医院),其他县级医院25座,每万人口拥有的床位数更大大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

表5 丽水与浙江全省平均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水平(2007年)

每万平方公里公路里程 浙江 9804.715 丽水 3079.778 每万平方公里铁路里程 浙江 260.4126 丽水 人均客运量 浙江 丽水 20.2291 人均货运量 浙江 丽水 181.87 40.7049 32.9055 9.8788 注:根据浙江统计年鉴和丽水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18

表6 丽水与浙江全省平均的医卫设施和人员配备水平

每万人口医生数 丽水 15.847 浙江 19.846 丽水 23.886 每万人口床位数 浙江 30.755 注:根据浙江统计年鉴和丽水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2、市场要素制约

丽水市由于山区条件和欠发达水平,生态休闲养生所需诸多市场要素也相对缺乏。

首先,可开发用地少。丽水属于山地地形, 172.98万公顷辖区面积中,88.42%为不可开发的山地地形,5.31%为耕地,其余部分为各类水域面积,可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少,更由于山地地形不规则分布,可供大面积建设开发的地块面积更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大规模开发选址。

其次,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缺乏。丽水属于浙江欠发达地区,大型金融机构很少入驻,除了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外,丽水其他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居民收入储蓄水平也相当有限,2008年末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仅1.6049万元,远远低于浙江2.9257万元。金融支持和储蓄不足,必然影响丽水资本形成,导致丽水发展受到资金约束。

其三,人才缺乏,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丽水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特别与生态休闲养生服务相关的熟练技术人员高度缺乏,例如,丽水每万人口医生数仅为15.847人,大大低于浙江平均的19.846人。

可开发用地、资金和人才缺乏都将制约丽水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产

19

业市场的培养和发展。

3、体制与制度制约

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不仅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要素等制约因素,现有国家和地方制度和政策也对对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亟待改革创新。这些制度和政策主要包括,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等。

首先,以国有为主导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利于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医护设施大规模投资要求的实现。现有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以国有医疗机构为主导,对私人医院和医疗机构进行严格限制,审批困难,而国有医疗机构又往往以当地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基本依据进行配备。这使得丽水现有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很难满足高度依赖医疗卫生服务的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国内现有的养老保险保障制度不利于老年人口异地养生养老服务实现。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和多数商业养老保险对保险金的支付大多为户籍所在地或退休所在地支付,养老保险金很难实现异地支取,这将给异地养生养老服务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异地养生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和发展。

20

四、丽水市经济发展定位

(一)丽水经济发展的总体定位

根据前文分析,丽水市近年内由于浙江沿海城市产业转移导致了第二产业较快发展,但由于不具备第二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并且面临国内外严峻的产业竞争,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第二产业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以后其发展速度必然回落,如果第三产业得不到有效发展,丽水将面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困境。同时根据丽水依托独一无二的丰富生态资源和长三角都市圈以及华侨人群形成的广阔市场空间,具有发展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的比较优势。

基于二三产业发展条件的比较,我们认为丽水经济发展的总体定位应为: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适当发展与生态休闲养生服务相配套的制造业,限制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染工业。

(二)丽水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结构选择与市场定位

丽水作为后发地区,要实现经济赶超,其产业结构选择必然要求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带动集群效应特点,而作为以生态为基础的休闲养生产业也必然要求所选产业具有更低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生态破坏、并能对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根据上文对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市场细分和产业结构分析和资源特点分析,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将是丽水最佳的产业选择,在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中,由于相对远离都市区和

21

缺乏生态景观特点,不适合发展面向中青年人口短期性的生态休闲服务,更适合发展面向具有充分闲暇的相对较长时间的生态养生服务。因此丽水应以生态养生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作为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龙头产业,形成生态养老、生态养胎育婴两大生态养生服务体系,围绕养老、养胎育婴两大生态养生服务体系,以生活养生护理、保健养生护理、医疗养生服务、养生文体娱乐服务为中心,带动养生护理教育培训、养生科研开发、养生用品制造、养生农业开发等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

基于高端生态养生服务为主导的集群产业结构选择,丽水生态休闲养生服务的目标市场应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口、孕产妇、婴幼儿三大高健康风险与高健康风险防范意识的人群。由于丽水缺乏养生服务产业基础和品牌积累,初期养生服务开发应以高收入家庭具有充分闲暇的中老年人口为主要目标人群,着力培养的龙头产业应定位为高端生态养生养老服务;随着养生品牌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适当开拓面向中青年人群的生态疗养服务;在开发生态养生服务的同时,也应大力开发面向养生疗养人群家属探亲的休闲服务;至于带动配套发展起来的养生教育培训、科研开发、养生用品制造、养生农业开发则不受地域、年龄、收入约束,成为全球生态型消费服务产品的组成部分。

考虑丽水特定的区域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面向高收入家庭的高端生态养生养老、养胎育婴服务市场开发也应针对性,早期的市场定位应注重市场的可及性与可得性,重点定位三大市场区域:其一,上海超大城市高收入家庭;其二,浙江沿海发达城市家庭;其三,丽水

22

籍华侨;品牌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市场区域则可以进一步扩大到整个长三角和全球海外华侨和台湾同胞;成熟时期的市场区域则面向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

不受制约的全球市场 养生教育培训 养生科研开发 生态养生疗养服务 服务输出 生态养生(养老、养胎、育婴)服务 生活养生护理 保健养生护理 医疗卫生护理 养生文体娱乐服务 外来人口的 本地消费服务 受年龄、收入、交通、生态容量等制约的市场 探亲家属休闲服务 养生用品制造 养生农业开发 产品输出 不受制约的全球市场 图3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产业集群结构图 (三)丽水生态养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定位

生态养生服务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没有可照搬的发展模式,但根据养生服务特征和丽水的资源特点,我们可以确定两类主要的发展模式:

1、生态养生基地模式

对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孕产妇的养胎需求、婴幼儿的启蒙养护需求均适宜采取养生生态基地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在于保障养生服务

23

配套需要,养生服务不同于普通的休闲旅游服务,仅仅拥有优良的生态资源远不能满足养生服务需要,高端养生养老服务需要配备高度可及性的高端医疗服务、高度可及性的高端保健服务、培养良好的养生养老社会氛围。高端医疗服务需要高端医院和医护队伍建设;高端保健服务需要高端保健场馆、场地和高素质保健服务队伍建设;良好的养生社会氛围则不仅要求服务地形成优良的养生风尚,还需要服务地能及时提供更广阔社会关怀和社会互动,例如定期吸引并保持一定的青少年人群开展老少结队互动,孕产妇、婴幼儿与家属的定期沟通,集体以山水为载体的胎教、婴幼儿启蒙等活动,提高养生人群的社会风貌。

无论是高端医院、高端保健场所,还是社会互动活动开展,均具有高度的积聚发展要求,其各种高端服务的高度可及性要求,也必然对养生服务形成高度的积聚分布要求。因此对那些具有高端医疗服务、高端保健服务要求的生态养老、养胎育婴,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养生模式,适合采取生态养生服务基地建设模式。

2、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生态养老示范村模式

对生态养老服务而言,除了养生服务基地外,以村落家庭户为特征的散养模式也是重要形式之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居家养生养老是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比较普遍的形式,也更为中国老年人口所接受。考虑丽水山区特点,诸多村庄村落依山而建,村山生态养生条件优越,并且民间形成良好的养生民俗文化,具备一定的山村居家养生养老基础,可以组织村民进行更系统养生养老护理培训,建设一批

24

生态养生养老示范村,以家庭户为单位与养生养老需要的家庭和老人结成养生养老家庭组合,在提供养生养老服务的同时,更提供家庭温情和亲情。

生态养生养老示范村模式,继承了中国传统分散养老的优越性,但该模式能否有效培育和推广取决于养老示范村家庭户的培训管理和信息化推广。具体程序包括:符合生态养生养老山村和农户征集和改造,对农户家庭全体成员的养生养老护理培训并颁发资格证书,农户家庭持证待岗,生态养生养老开发部门发布农户和山村养生养老供给信息,特别通过网络发布图文并茂信息,农户与老人或老人家庭签订公证的养生养老家庭服务协议,家庭养生养老服务质量跟踪监督和校正,对不合格家庭户资格的取缔等。

3、两种养生模式的优先次序

由于丽水现有的医疗、保健护理设施和护理水平均较落后,无法为养生人群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分散化的生态养生养老示范村模式将很难有效实现,所以丽水生态养生养老服务发展必须以养生养老基地建设为突破,只有养生养老基地能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并且与周边山村之间形成快捷的交通联系,才可能培育和发展以养生养老基地为中心的养生养老示范村。

25

五、丽水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一)基于增长趋势的丽水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基本条件不变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动力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惯性趋势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趋势。为了有效的预测经济增长前景,现代计量经济学发展出诸多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其中ARIMA模型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趋势预测模型。本报告的趋势预测即采用ARIMA模型,由于丽水统计数据中无法得到反映全部生产价格指数的GDP平减指数,因素无法对现值GDP进行可比处理,因此我们舍弃直接利用GDP进行趋势预测,而采用年GDP增长率进行估算和预测,考虑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区域人口变化独立于区域经济增长,因此,我们直接采用以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增长率(简称RAG)估算地区经济发展前景。

根据丽水统计信息网提供的1979-2008年度RAG(人均GDP增长率)数据,运用Eviews3.1进行单位根数据平稳性检验发现该序列数据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因此确定模型阶数d=0,根据RAG的参差相关图,我们确定P=1、q=3。同时考虑经济周期的波动因素,我国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经历了多次明显的经济周期,按照较大的经济波谷考察(1988-1989、1998-1999、2008-2009),大致符合全球性的尤格拉经济周期规律即每10年左右经济完成一个从波谷到波峰的经济周期,因此在p、q之外,我们考虑了一个10期的季节性因素sar(10)。由此我们设定如下的预测模型:

26

RAG C AR(1) MA(3) SAR(10)

模型预测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该模型较好的拟合了现有数据,模型1%以上水平高度显著,Adjusted R-squared达0.748669,D.W1.937029,模型各参数系数MA(3)、SAR(10)、AR(2)均在1%以上高度显著,AR(1)也能在6%以上显著。

表7 丽水人均GDP增长率的ARIMA模型结果

Variable C AR(1) SAR(10) MA(3)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CoefficieStd. Error t-Statisti

nt c 14.03727 0.394362 0.416257 -0.928148

1.076316 13.04196 0.188681 2.090096 0.098363 4.231866 0.039833 -23.30126

Prob. 0.0000 0.0541 0.0007 0.0000

0.790558 Mean dependent var 11.78316 0.748669 S.D. dependent var 3.330826 1.669840 Akaike info 4.047997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41.82549 Schwarz criterion 4.246826 Log likelihood -34.45597 F-statistic 18.87291 Durbin-Watson stat 1.937029 Prob(F-statistic) 0.000024

根据ARIMA模型结果,我们以2008年GDP为基数对2009-2030年间的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进行了预测。2009年人均GDP增长率为10.26%(根据丽水统计信息网,2009年1-11月GDP累计同比增长10.4%,剔除当年人口增长因素,2009年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应在10.3%左右,预测值与实际值仅存在细微差距,进一步证明了本模型的拟合效果)。2015年GDP将达到2008年2.43倍,2020年GDP将达到2008年的5.22倍,2030年GDP将达到2008年的16.2537倍。

27

表8 丽水2009-2030主要年度人均GDP与人均GDP增长指数(2008年为基数)

GDP(元) 指数(%) 2008 22053 100 2009 24315 110.26 2015 52237 2020 2025 2030 358444 97638 188288 236.87 442.74 853.80 1625.37 年均增长率(%) 2008-2015 2015-2020 2020-2030 13.11 13.32% 13.88%

18 16 14 12 10

20

6

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LGF 2020 ?2 S.E. 20222024 2026

2028

2030

图4 2009-2030年丽水人均GDP增长率及2倍标准差变化趋势

(二)基于结构转换的丽水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基于增长趋势的前景预测,仅仅反映经济增长自身的动能态势,短期内期预测能力较强,但长期中基本无效,更在全球化的时代,区域经济高度分工,经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依赖动能态势自发的增长,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结构地位和结构变迁状况。因此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各产业增长状况将决定经济增长状况。分别考察丽水三次产业发展条件和机遇。

考察第一产业发展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

28

速下降,其增长速度也保持相对低速增长趋势,考察丽水1998-2008年间一产增长率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的低速增长水平。我们假定未来规划期,丽水第一产业将继续保持该增长速度。

考察二产发展前景。我们首先利用上述同样的ARiMA模型对丽水市第二产业增长率进行预测,如表9所示:2008-2015年间二产年均趋势增长率达15.76%,2015-2020年间二产年均趋势增长率达14.5616%,2020-2030年间二产年均趋势增长率达14.4235%。但考虑上文分析表明丽水二产发展并没有区域比较优势,由浙江沿海产业转移形成的工业产业大多面临江西、安徽等内地欠发达地区强有力的产业竞争,因此丽水二产发展速度实际上取决于全国其他类似欠发达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随着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认为经过一个短暂的快速增长后,丽水二产发展速度与将全国二产发展速度保持一致的增长趋势。考虑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千美元,经济发展进入结构升级的阶段,我国依靠出口加工推动的二产高速发展模式将很难持续,全国二产发展速度将呈下降趋势,根据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经验,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总量规模,国际社会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限制日益增大,这些因素均将导致未来时期全国二产的增长率将大大低于基于前期数据惯性动能形成的增长率,考虑丽水实际资源约束,实际的二产产业增长率应在趋势预测值基础上适当调整,我们假定全国二产产业增长率呈惯性下降趋势,预测2008-2015年间全国二产产业增长率为14%,2015-2020年间全国二产年均增长率为12%,2020-2030年间全国二

29

产年均增长率为10%。

表9:丽水市一、二产业增速设定

一产增速 二产增速(预测值) 二产增速(调整值) 2008-2015 2015-2020 2020-2030 3.32 15.7621 14 3.32 14.5616 12 3.32 14.4235 10 考察丽水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如果丽水市能成功地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实现发展模式转型,则必将迎来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依据一产、二产发展速度,根据不同的总体发展目标设定,我们可以估算各时期包含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们依据两种总体发展目标:其一,依据前期GDP惯性趋势ARIMA模型估算的地GDP发展速度为基数,估算了各时期为满足该总体发展目标,第三产业必须保持的增速,以及各时期末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其二,根据丽水发展水平设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发展目标(2008-2015年间年均GDP增速15%;2015-2020年间年均GDP增速13%;2020-2030年间年均GDP增速11%),估算出各时期为满足该总体规划目标,第三产业必须保持的增速,以及各时期末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如表10所示。

30

表10:丽水不同GDP增长目标条件下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 单位:%

趋势增长期间 趋势GDP增长目标 三产增速 三次产业结构 2008-2015 13.11 13.0797 2015 5.78:53.79:40.42 2008-2015 15 18.2658 2015 2015-2020 13.32 15.4349 2020 3.64:52.02:44.34 2015-2020 13 14.7201 2020 2020-2030 13.88 17.1099 2030 1.14:39.97:58.65 2020-2030 11 12.0921 2030 目标 年度 规划增长目标 期间 GDP增速设定 三产增速 年度 三次产业结构 5.05:45.73:49.22 3.18:43.74:53.08 1.50:39.96:58.54 附表1:丽水市第二产业增长率ARIMA模型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Std. Error t-Statisti

nt

C AR(1) SAR(10) MA(4)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113.9951 0.367753 0.292987 0.956483

3.053844 0.228547 0.094166 0.026448

c

37.32839 1.609089 3.111399 36.16434

0.0000 0.1284 0.0071 0.0000 Prob.

0.769119 Mean dependent var 115.8058 0.722943 S.D. dependent var 5.617040 2.956596 Akaike info

criterion

5.190618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131.1219 Schwarz criterion 5.389448 -45.31087 F-statistic

16.65620

1.921429 Prob(F-statistic) 0.000049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m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