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前四章总复习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9 0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联网技术导论》前四章总复习测试题

一、

单选题

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2、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3、( )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4、( )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A、2000 B、2008 C、2009 D、2010

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 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

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

1

)。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

7、欧盟在( )年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被视为“重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A、2008 B、2009 C、2010 D、2004

8、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 )年提出来的。 A、1998 B、1999 C、2000 D、2002

9、计算模式每隔( )年发生一次变革。 A、10 B、12 C、15 D、20

10、权威的物联网的概念是( )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 A、1998 B、1999 C、2000 D、2005

11、2009年10月( )提出了“智慧地球”。 A、IBM B、微软 C、三星

2

D、国际电信联盟

12、智慧地球是( )提出来的。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13、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 A、感知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会话层

14、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 )年提出来的。 A、1998 B、1999 C、2000 D、2010

15、我国开始传感网的研究是在( )年。 A、1999年 B、2000年 C、2004年 D、2005年

16、( )年,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被认为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A、1998 B、1999 C、2000 D、2002

17、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 )提出来的。 A、中国 B、日本

3

C、美国 D、英国

18、感知中国中心设在( )。 A、北京 B、上海 C、九泉 D、无锡

19、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指的是( )。 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

20、物联网的核心是( )。 A、应用 B、产业 C、技术 D、标准

21、力敏传感器接受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22、声敏传感器接受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23、位移传感器接受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24、光敏传感器接受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25、( )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A、1948 B、1949 C、1960 D、1970

4

26、美军全资产可视化5级:机动车辆采用( )。

A、全球定位系统 B、无源RFID标签 C、条形码 D、有源RFID标签

27、2003年11月4日,沃尔玛宣布:他将采用RFID技术追踪其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并要求其前100大供应商从( )起将所有发送到沃尔玛的货盘和外包装箱贴上电子标签。

A、2005年1月 A、2005年10月 C、2006年1月 D、2006年10月 28、( )标签工作频率是30-300k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特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29、( )标签工作频率是3-30M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特高频电子标签D、微波标签 30、( )标签工作频率是300MHz-3GHz。

A、低频电子标签B、高频电子标签C、特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31、( )标签工作频率是2.45G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特高频电子标签D、微波标签 32、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 )。 A、文字B、数字C、二进制D、视频

33、( )抗损性强、可折叠、可局部穿孔、可局部切割。 A、二维条码 B、磁卡 C、IC卡 D、光卡 34、矩阵式二维条码有( )。

A、PDF417 B、CODE49 C、CODE 16K D、QR Code 35、行排式二维条码有( )。

A、PDF417 B、QR Code C、Data Matrix D Maxi Code

36、PDF417条码由( )个条和4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A、 4 B 、5 C、6 D、7

37、PDF417条码由4个条和( )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A、 4 B 、5 C、6 D、7

38、PDF417条码由4个条和4个空共( )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5

19、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

20、无线传输用于补充和延伸接入网络,使得网络能够把各种物体接入到网络,主要包括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21、IEEE802.15.4是一种经济、高效、低数据速率(<250kbps)、工作在2.4GHz和868/928MHz的无线技术,用于个人区域网和对等网络。( )

22、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

23、传感器网:由各种传感器和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 24、家庭网:用户在基于个人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 25、个域网:用户在基于家庭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 26、车域网:用户在基于汽车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

27、物联网网络层技术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控制,重点在于适应物物通信需求的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的网络改造和优化,以及满足低功耗、低速率等物物通信特点的感知层通信和组网技术。( )

28、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技术方面主要用于支撑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行业和公众的具体应用。( ) 29、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

30、物联网环境支撑平台: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行业务的适配和组合。( ) 31、物联网服务支撑平台:面向各种不同的泛在应用,提供综合的业务管理、计

费结算、签约认证、安全控制、内容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 32、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

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 33、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

34、物联网行业服务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求,由行业系统内企业提供的

服务。如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 )

11

35、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

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

36、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 37、RFID是物联网的灵魂。( )

38、目前物联网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企业、行业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定制标准,并根据企业或行业标准进行产品生产。这为物联网形成统一的端到端标准体系制造了很大障碍。( )

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 39、云计算不是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

40、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精度高、抗干扰、速度快以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显著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诸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品防伪、资产管理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 三、多项选择题:

1、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提及到物联网概念,包括( )。 A、数字电视 B、购买冰箱 C、不同的电视广告 D、全新的数字音乐

2、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其中包含()。( )

A.物联网技术支持 B.市场机遇 C.发达中国的机遇

D、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3、欧洲EpoSS组织预测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经历四个阶段()。( )

A.2010年之前,物联网主要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的广

12

泛应用

B.2010—2015年,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网络集成,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互联 C.2015—2020年,互联物品进入半智能化 D.2020年之后,逐渐进入全面智能化的物联网 4、物联网的主要特征()。( ) A.全面感知 B.功能强大 C.智能处理 D.可靠传送

5、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 ) A、应用软件 B、RFID标签 C、实时信息处理软件 D、传感器

6、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 ) A、RFID从业人员 B、传感网从业人员 C、M2M人群 D、工业信息化人群

7、早期物联网技术包括()。( ) A、Telemetry(遥测) B、Telemetering(远程抄表) C、Telenet(远程访问) D、Telematics(远程计算) 8、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

A、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静态、动态),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要先由传感网实时进行探测

B、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

13

格式

C、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 D、处理中心完成对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9、物联网的中国标准组织有那些()。( ) A、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 B、传感网络标准工作组 C、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 D、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

10、那些是目前物联网的困境()。( ) A、管理 B、地址 C、频谱

D、核心技术标准化

11、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 A、感知延伸层技术 B、网络层技术 C、应用层技术 D、物理层

12、数据采集和感知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主要包括()。( ) A、传感器 B、RFID C、二维码

D、多媒体信息采集

13、延伸网指附属于传统电信网的用户接入点的网络,主要包括()。( ) A、传感器网 B、家庭网 C、个域网 D、车域网等

14

14、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 ) A、信息封闭平台 B、环境支撑平台 C、服务支撑平台 D、中间件平台

16、RFID相关标准有()。( ) A、空中接口技术标准 B、数据结构技术标准 C、一致性测试标准等 D、后台数据库标准

17、无线传感网相关标准()。( ) A、传感器到通信模块接口技术标准 B、节点设备技术标准等 C、电路标准 D、感知标准

18、RFID工作模式有()。( ) A、低压电模式 B、电磁耦合方式 C、电感耦合方式 D、高压电模式

19、RFID的技术特点有()。( ) A、非接触式,中远距离工作 B、大批量、由读写器快速自动读取 C、信息量大、可以细分单品 D、芯片存储,可多次读取

20、RFID标签的分类按供电方式分有()。(A、高频标签 B、低频标签

15

C、有源(Active)标签 D、无源(Passive)标签

21、RFID标签的分类按工作频率分有()。( ) A、低频(LF)标签 B、高频(HF)标签 C、超高频(UHF)标签 D、微波(uW)标签

22、RFID标签的分类按通信方式分包括()。( A、主动式标签(TTF) B、被动式标签(RTF) C、有源(Active)标签 D、无源(Passive)标签

23、RFID标签的分类按标签芯片分()。( )A、只读(R/O)标签 B、CPU标签

C、被动式标签(RTF) D、读写(R/W)标签

26、下面那些是行排式二维条码()。( ) A、PDF417 B、CODE49 C、CODE16K D、QR Code

27、下面那些是矩阵式二维条码()。 ( )A、PDF417 B、Data Matrix C、Code one D、QR Code

16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等网络之间有什么关联与区别? 2、物联网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物联网的产业体系与标准体系怎样构建? 3、典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构建典型的自动识别系统? 4、表征传感器特征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各类传感器的特征及其原理是什么? 5、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哪些主要的协议规范?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是什么?

6、什么是中间件?物联网中间件系统总体构架如何?

7、简述物联网体系框架中的感知层的软件和硬件平台的组成,以及它们的用途。 8. 画出 EPC 系统的构成图。 9. 简述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的区别。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m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