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7 00:32: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三:

编号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负 责 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学科、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制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4.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5.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申请者(签名):_________

年 月 日

________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的心理效应应用的实证研究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及效能提升的中心环节,班级管理要强调“用心”和“说理”,要强调“正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积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自然奥秘,明白做人的道理,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都是在班级完成的,班级全面实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尤其是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尽管未成年人的成长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学生在学校特别是在班级的时间要长得多,学校及班级环境是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的主阵地。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的建设,关系到学生正确价值取向、世界观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独立人格逐步形成的中学时期,班级管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3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管理学家梅奥创立人际关系学,揭开了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的帷幕。人本管理理论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强调行为管理法,重视组织文化的差异和人的心理满足程度,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从内涵看,现代人本管理就是从人出发,依靠人,为了人的管理理念与系统方法。显然,一个班级也即一个小的集体,有其特定的小气候,需要班主任全面落实现代人本管理。具体地讲,一是要从学生出发,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中学班级管理最主要的任务;二是让学生广泛参与班级管理,为学生社会化能力形成和民族精神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一切为了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极大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这是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管理过程中,师生关系常常会受到不同的“心理效应”影响,如果深刻认识“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利用各种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对班级管理来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了解这些心理效应的特性及其影响、作用,有意识的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其消极作用,增强班级管理中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中学班级管理则要求班主任观察和分析学生并把握其不断形成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各种道理的解说,以及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管理过程,使学生得以成长进步。 青少年时期,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用于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就成为一个迫课题研究的为此,背景及意义 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层单位,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等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不容质疑的作用。 如何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班主任及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重视和运用心理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不自觉地得到情操的陶冶、思想的教育、理想的升华,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心理效应起源于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其应用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近年来国内对于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中,他精心挑选了64条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分为教学、教育和管理三个部分,讲述了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例如刘儒德在谈到教育中的“感人心者莫乎情”的南风效应时,他认为,有些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取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殊不知这“呼呼北风”只能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他建议试一试“南风”,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一点,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正需要这种“南风效应”的指导,但如何针对具体情境恰当地应用,还需要我们做细致的研究。 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王治衡在一次题为《学习应用心理效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中,阐述了自己人效应、近因效应、进门坎效应等17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告知了我们应了解这些心理效应的特性及其影响、作用,有意识的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其消极作用,增强班级管理中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研究有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和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等等优秀的实践研课题研究的究,其中王晓春在40年教育经验总结中提出了班主任工作主要有相关文献简三大块:班级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在研究中,他认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班主任工作应该要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转化成一个具有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者等多种复合角色。其研究中,体其内涵理论实质,不乏心理效应的应用。 在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方面,其中梧州学院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破窗效应等九种心理效应分成了四类,论述了每一种心理效应的由来及对于班级管理的启示;甘肃银行学校探索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推动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研究的目标 1、掌握心理效应理论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探索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应用途径与方法; 3、提炼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 研究的内容 1、当前本校学生心理特点及班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 重点研究:调查本校学生心理特点、教师个性特征以及班级管理现状,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特点、角色定位、现有专业化水平等进行研究,制定班级管理三年发展规划。 2、学习心理效应理论,了解心理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的价值,厘清心理效应与初中班级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初中班级管理与心理效应的有机衔接。 重点研究:学习心理效应理论和促进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文课题研究的献研究心理效应理论的应用方法和途径。 目标及内容 3、探索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 重点研究:在实践比照中,研究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等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的应用方法,实现“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4、收集提炼应用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聘请大专院校和市、区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组建 “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研修小组”,结合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通过现状调查,提出问题,形成课题,按照“学习——的研修模式有步骤地开课题研究的实践——读书——反思——实践——总结”过程及方法 展调查分析实践,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对比实验法,确立心理效应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注重前测和后测的分析比较,便于明确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 在实践比照中,研究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等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的应用方法,实现“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1、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验班学生期望的班级管理模式,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对准备阶段收集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确定实验的自变。 2、研究近年来中学教师利用心理效应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从本校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入手,遵循心理效应的规律,在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实践比照中积累总结出适合本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效应的应用方法、手段,并进行归因分析。 提炼总结实验班级利用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区(校)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市规划办 审批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n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