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为特色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更新时间:2023-09-17 00:30: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书法为特色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一直以来受到国人的青睐。中国书法举世无双,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书法这朵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正焕发着无限的青春和魅力。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延续,往往要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中小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承的主要对象。但遗憾的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家庭教育认识的片面性等原因,书法教育现状不尽 人意,学生的书法意识薄弱,整体书写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构建完整的书法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水平迫在眉睫。

以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我校书法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凸显我校书法特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我校具体实施的体现。

1、构建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初见成效的书法教育特色。 2、创建浓厚的书法氛围,传承和延续书法艺术的精髓。

3、提高师生的书法文化素养。具体为:1、加强校园书法文化建设。完成楼道书法作品创作与更新工作;2、编写《书法教材》、《中学书法教育》、《午间练字范本》等校本教材。3、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书法鉴赏、书法史等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教师书写培训、三笔字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际书写能力。4、继续完善书法必修课、“午间练字”、“特长生班”等校本课程设置,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和每年一度的“不丢祖宗的笔”书法现场赛、“人人写好字’班集体硬笔字比赛和“优秀书法班集体”评比活动。5、开展“春联进万家”、“ 迎春书画展”、“书法家进校园”等课外活动,让书法走向社会,进一步拓展我校的书法教育。几年来研究和实践初见成效:1、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品位,丰富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2、促进了专职书法教师的快速成长,不管在自身书写水平还是在教学能力上有着较快的提高。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书写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能积极应用于教学当中,形成了良性循环。3、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不断提高,书写坐姿和握笔方法正确率大大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听课习惯和临写习惯。4、打造了学校品牌的形象,学校的声誉不断提高。

1、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文化积淀深厚,社会声誉较高。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重视和开展书法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书法校本教材。如何深化和完善小学书法教育,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课题主攻的目标定位在对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完善上,旨在提炼规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本次课程改革实行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结合,其用意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指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所在小区和学生家庭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分析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且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开发校本课程体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课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切合学校教育实践,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成为当前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以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我校书法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我校深化书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我校具体实施的体现。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书法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是以学校已有的书法校本教材为依托,以中学书法教材校本

1

课程,一方面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运用书法教育为研究载体,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成熟和教师队伍的成长,并通过对校本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为现有书法教育成果增砖添瓦,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中学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初见成效的书法教育特色。以校本课程的意识规范学校的书法教育,使书法教育成为一种系统的、常规的、有保障的学校教育。

2、创建浓厚的书学氛围,传承和延续书法艺术的精髓。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和领悟书法博大精深的魅力。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汲取民族文化智能,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毅力以及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大面积提高学生书法欣赏能力和书写水平。

3、提高师生的书法文化素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书法修养决定者实施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书法素养是重中之重。书法专职教师依托学术交流、外出培训、学历进修等途径,促进其专业成长与提高。语文教师和书法兼职教师的提高则依托校本培训,名家名师辅导,书法作品展览、三笔字竞赛等途径。校本培训内容包括书法鉴赏、书法史论、三笔字技法等,形成全面系统的学习网络。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继续完善书法必修课、“午间练字”、“特长生班”等校本课程设置,保证我校学生人人能写一手好书法,让学生在写一手好字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书法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厚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

我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2、营造浓厚书法氛围的校园环境;3、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书法校本教材;4、设置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活动;5、开展丰富多样的书法课外活动;6、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研究对象则是全校师生。

1、行动研究法: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掌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

2、个案研究法:以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为书法校本课题组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支持。 3、通过“经验总结法”对课题进行梳理总结。 二、实践探索

(一)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这一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书法专职教师:我校现有42位教师,12个班级,400名学生,学校配备了3位书法专兼职教师,全校的书法课由书法专职教师任教。书法专职教师专业水平不凡。(2)书法兼职教师:书法兼职教师的主要阵地是“午间练字”和校内书法常规竞赛的指导。为了提高其它教师的汉字书写能力和写字教育水平,促进学校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师书写培训”则成为学校的常规校本活动。培训教师由专职书法教师担任,培训对象是全校教师,时间为每月集中辅导一次。培训内容有行、楷书的书写技法和结构规律、章法安排和书法鉴赏、写字教育教学等,并不定期地开展教师三笔字比赛。通过这些校本活动加深了教师们对书法的理解,提高了书写技能和执教水平,为深入有效地提高书法教育质量又加强了一项重要保障。

3、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保障。学校每学期将书法教育的经费纳入预算之内,并设有一定的成果奖励经费。

(二)营造浓厚书法氛围的校园环境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但校园生态系统又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教育功能。校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校园环境有其独特的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着校园环境

2

的熏陶、暗示、感染。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坏境的建设,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耳闻目染地感受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1、静态的校园特色环境建设 (1)校园特色景观的完善和拓展

我们对已有的文化资源进行了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且还大胆探索、创新,挖掘新的文化资源,将学生培养成为“文化的人”。我们在泮池的东侧增设了一道“历代法书碑刻”。碑刻共10幅,高2米,长18米。内容上,我们选取了汉字演变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碑帖,其中有商代的甲骨文《牛胛骨卜辞》、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盂鼎》局部、秦代的小篆《峄山碑》局部、东汉时期的隶书《曹全碑》局部、北魏时期的《张猛龙碑》局部、唐代书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局部、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局部、宋代苏轼的《寒食帖》和唐代怀素的《自叙帖》局部。材料上,我们选取了古朴的梅园石。制作方法为纯手工翻刻、嵌入式上墙。远观,粉墙缘瓦,绿树掩映;近观,古朴典雅而秀丽灵巧。碑刻自策划、镌刻和上墙历时一年,凝聚着学校领导和书法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历代法书碑刻”建成后,原本寂静无人的东墙边时常聚满了学生,他们专心致志、心慕手追、流连忘返??

(2)校园墙壁文化的创设和利用

墙壁、宣传窗、黑板、走廊都可以成为教师,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我校的教学楼走廊上设有“学生书画长廊”,长廊内的书法作品都是由书法特长生书写,书体不一,风格各异。作品定期更换,择优上墙,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去年,我们又在教学楼西侧墙面增设了一道文化墙——“历代名家名作选”。“历代名家名作选”选录了从晋代到现代近三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的经典作品,作品旁注有书家的生平介绍、风格特点等。装帧采用长卷卷轴样式,古雅大方。学校的宣传窗则定期刊出学生优秀书法展,或有关书法史等内容。教室内的墙壁也成为环境建设的主要阵地,教室内开辟有“小小书法家”、“书法知多少”、“书法一角”等栏目,为学生的展示和学习提供了舞台。

(3)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充实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网络在这个信息时代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工具,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时效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知识的传播与获取起着重要的作用。书法网络平台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提供了便捷。

我校的校园网专门开辟了书法专栏,专栏内定期上传历代书家作品、历代书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等,并及时上传各及级各类评比获奖情况和获奖作品。我们还建立QQ书法群。书法爱好者们可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期间通过QQ书法群展示作品、点评交流等,为学生提供运用、表现的机会,激发兴趣,提升书法素养。

2、动态的校园特色环境建设

动态校园文化的构建能使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具有社会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征。动态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二是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可以形成校园文化的特色。动态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展开的。如我校定期开展的“凤麓林”书法社团活动、教师书写培训、每周三次的“午间练字”(三)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书法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指合乎学校实际的具有地方特色,初、中、高校本教材作为选修课教材及其相关资料等。,编写了三本校本教材。

1、基于书法文化知识的《文墨飘香》

对于书法教育,仅仅以写好书法作为教学内容是偏颇的。我们在书法教学内容上进行突破,让书法教育不仅能给学生留下一手漂亮的字,还要懂得一定的书法文化知识,促进其健康成长。目前,我校每周一节的书法必修课教材采用的是义务教科书《写字》教材,此教材的特点是强化了技法训练,而书法文化知识尚欠丰富。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

3

——《文墨飘香》一书,本教材的内容有汉字的产生及其书体演变、历代书法名家名帖选录、古代书法家故事、文房四宝常识等。本教材拓展了省编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提供了保障。

2、基于生字练习的《午间练字范本》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划、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根据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校书法教育现状我们编写了“午间练字”学习内容。

1、“必修课”

我校坚持开设每个班级每周一节的书法必修课。书法必修课是书法教育的主要阵地,书法专职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能贯彻新课程理念,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好书法教材,重视感受书法文化与培养民族情感的相互结合、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与提高书写能力的相互促进、培养良好书写习惯与提高书写水平并重。以书法育人,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完美人格的逐渐养成。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

2、“午间练字”课

设时二十分钟,学习内容为临写由书法教师范写的各年级现用语文课本中的生字,一至四年级为硬笔楷书,五、六年级为行书。每班具体由语文教师进行辅导,书法专职教师提供书写技法指导,辅以针对性的闭路电视教学。为了促进“午间练字”的规范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书法室制定了详细的“‘午间练字’检查记录评比标准”,检查记录评比标准包括教师辅导情况、学生书写质 量、“双姿”情况等。三位书法专职教师对各班每次“午间练字”的开展情况作巡视记录,并及时回馈。(附:“午间练字”检查记录标准:检查记录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优——教师认真辅导,全体学生书写认真专心,“双姿”正确率为95%以上。良——纪律良好,绝大多数学生书写认真专心,“双姿”正确率为85%以上。合格——纪律一般,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专心,“双姿”正确率为70%以上。不合格——没有进行书写训练。)

3、“五步式”书法特长生教育

书法特长生是学校书法尖子,是学校向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是学校书法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室组织学生在每周星期二至星期五中午开设书法特长生班课程,参加对象为全校书法特长生,分硬笔班和软笔班,培训内容为书法临摹和创作以及各级比赛的赛前辅导。书法特长生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教学,应有一套相对独立和系统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认为书法特长生教育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欣赏——拓展——临摹——创作——展示。欣赏是开启书法艺术审美的窗户。每一个知识点,技能点的教学都应该注重欣赏领先,以审美体验去把握技法要领,“眼高才能手高”。欣赏包含

4

感悟作品的整体气息、分析作品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抓住局部的细节特征等。拓展则要懂得一定的书法史常识、懂得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懂得书品与人品的关系、重视书法艺术与相关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临摹是创作的基础,书法特长生教育要重视经典碑帖的临摹,以打好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对于特长生的作品创作,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年龄较小的只要在作品中体现基本的笔墨技巧,反映所学碑帖的一两点典型特征,并可适当夸张,既要天真烂漫,又不能信手涂鸦。作品的字数也不宜过多,并以大字为主。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要求能较好地传达出某一碑帖的风格特征,碰到碑帖中没有的字时,引导他们分析帖中类似的写法,用心揣摩,写出帖中没有但风格又很吻合的字,整体一看,有自然协调之意无牵强别扭之态,这样就能不断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作品的章法要做到布局完整,构图大方匀称符合所学碑帖的风格特征。展示则要求教师设计多种多样的的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体会书法的韵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书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直以来,我校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定期开展的“孔圣杯”毛笔书法现场赛、“人人写好字”班集体硬笔字比赛、“春联进万家”、“书画展”、“书法家进校园”等活动。

1、毛笔书法现场赛:是我校的一项大型传统比赛,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是第十四届。前身名为“新苗杯”,为了彰显学校的特色文化,后更名为“孔圣杯”。参赛对象为一至六年级每班推选出的五名学生,书写内容选自《论语》,比赛形式为现场命题,选手独立创作。赛后评出班级集体等第奖和个人等第奖若干名。比赛旨在提高学生的现场创作能力,并渗以儒文化教育。每届比赛规模较大,全校近220余位学子参加现场比赛。多年的现场比赛得到了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人人写好字”班集体硬笔字比赛:是我校的一项常规性比赛,参加对象为全校学生。比赛内容选自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表。书法室对每个学生的作品按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评定,分别以得9、7、6、4分计入班级总分。根据总分的高低和各个班级的“双姿”情况,各年级段评选出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并评出学生个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人人写好字” 班集体硬笔字比赛是我校学生 “双姿”和整体书写水平的一次大检阅。

3、大型书画展览:书画展览是学生体现价值、促进交流、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书画展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法作品意识,而且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每次展览规模较大,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n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