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7:1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程 设 计

学院 小组成员完成日期题目

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陈 建 国

1

目 录

1 前言 ....................................................................................................................................... 3 2 选题与分工 ........................................................................................................................... 3 2.1 题目的选定 ........................................................................................................................... 3 2.2 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 3 2.3 小组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 4 3 生产计划安排 ....................................................................................................................... 4 3.1 熟悉案例材料 ....................................................................................................................... 4 3.2 拟定生产计划 ....................................................................................................................... 4 3.2.1 3.2.2

计算不同板型产能 ........................................................................................................ 4 拟定生产计划 ................................................................................................................ 5

4 单一产品优化 ....................................................................................................................... 5 4.1 填写材料清单 ....................................................................................................................... 5 4.2 填写作业时间表 ................................................................................................................... 5 5 生产线优化 ......................................................................................................................... 23 5.1 作业时间表(改进后) ..................................................................................................... 23 5.1.1 5.1.2

方案一:理想版 .......................................................................................................... 23 方案二:实用版 .......................................................................................................... 23

5.2 改进前后对照 ..................................................................................................................... 27 5.3 两种方案的评价 ................................................................................................................. 31 6 课程设计总结 ..................................................................................................................... 32 6.1 小组成员个人心得体会 ..................................................................................................... 32 6.1.1 6.1.2 6.1.3 6.1.4 6.1.5

关诗卉个人总结 .......................................................................................................... 32 柯欣个人总结 .............................................................................................................. 33 黄振乾个人总结 .......................................................................................................... 34 李锦照个人总结 .......................................................................................................... 35 梁崇法个人总结 .......................................................................................................... 35

6.2 课程设计中的疑问与不足 ................................................................................................. 36 7 结语 ..................................................................................................................................... 36

2

1 前言

佛山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9月26日,是广东志高企业集团核心成员,一直致力于家电控制器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较早从事空调控制器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经过十年的发展,中格威电子公司逐步成为志高企业集团核心产品基石。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以佛山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为背景,主要是模拟工厂日常生产运作的情形,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以及对生产特定产品的生产线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改进,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厂的时间和设备利用率,以节省公司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让工人操作更加便利,从而提升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在此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RCCP的估算,MPS的制定下达与调整,CRP的计算,线平衡的计算与作业优化等等。课程设计所花时间前后大概3周,各个组员都初步体验了生产运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相应课程的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 选题与分工

2.1 题目的选定

本次课程设计共设有14个题目,分别为14种不同产品的生产。每一个小组从中随机选出一个题目完成。我们小组选到的题目为第12个——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加外管温)。在生产线平衡优化阶段我们小组主要就是针对这种产品进行优化。 2.2 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程设计采用分组的方式、以4-5个人为一组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设计中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及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各小组分别设计、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

我们小组的成员一共4人,具体人员以及各自的分工情况如表 1所示。

表 1 小组成员一览表

学号 200831110107 200831110108 200831110109 200831110110

姓名 关诗卉 黄振乾 柯欣 李锦照 主要负责工作 组员,熟悉生产所需材料,填写改进前后作业时间表。 组员,安排生产计划,提出生产线平衡优化参考方案。 组员,熟悉作业指导书,找出所需物料清单。同时负责总结报告的归纳排版。 组长,做出课程设计进度表,协调组员工作,并提出生产线3

学号 200831110111 姓名 梁崇法 主要负责工作 平衡的优化参考方案。 组员,熟悉作业指导书,找出所需物料清单。同时负责总结报告的撰写。 2.3 小组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我们小组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特地做好了课程设计的进度计划表,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具体情况如表 2所示。

表 2 课程设计进度表

时间 11月4日——6日 6日——9日 9日——11日 11日——15日 15日——12月1日 完成进度 整合订单,作出生产计划单。同时开始熟悉作业指导书。 列出所需材料清单。 填写改进前作业时间表,并计算线平衡。 生产线优化,填写改进后作业时间表,同时开始撰写总结报告。 撰写总结报告完毕,排版完成,上交成果,课程设计结束。 3 生产计划安排

3.1 熟悉案例材料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的材料:中格威公司由2010年10月7日——10月14日的生产订单,包括不同的板型,不同的批量,不同的交货期(见表 3);中格威公司对于不同板型的产能;还有各种元器件的单件作业标准时间(详见3.2.1)。此外,还有各种板型的作业指导书,生产线示意图,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范本(详见课程设计材料)等。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和归纳,以及对课程设计任务的明确,我们开始了第一步的操作。 3.2 拟定生产计划 3.2.1 计算不同板型产能

首先我们要查看生产的订单和不同板型的生产定额表。从中我们得知需要安排生产的一共有90张订单,每张订单的评量有几十到一千多不等。而其中共有4类不同的板型,每一类板型由于元器件的少许差异又有了多个型号,不过产能计算是按照一个大类的板型来计算的。

它们各自的产能分别为:33款柜机显示板360套/小时,33款柜机电源板400套/小时,三菱18NV P内核75/76/81/84/92/94款全兼容360套/小时,三菱(0C314)大金新

4

98内核81款多彩360套/小时。

此外,中格威公司的生产时间为:08:00——11:30,13:30——17:30,18:00——22:00,一天共11.5个小时。了解了这些数据以后,对我们拟定生产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3.2.2 拟定生产计划

我们组确定了拟定生产计划的三个原则: 1. 交货日期近的先完成。

2. 满足交货日期的前提下,同一个班次板型更换次数应尽量少。 3. 每个班次安排的产能与题目给出的标准产能相差50套为宜。 按照以上的方法,我们组安排的生产计划单如表 4——表 12所示。

4 单一产品优化

4.1 填写材料清单

如前所述,我们小组的题目是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加外管温),我们参照所给的作业指导书(详见课程设计材料)找出所需要的物料,并针对其中的两个订单,计算材料的总的用量。该环节相当于构建产品的结构树——BOM表。详见表 13和表 14。 4.2 填写作业时间表

针对我们小组的板型——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加外管温),我们根据作业指导书找出每一个工位的作业内容,再按照双手作业的方式计算出每一个工位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其中所需时间最长的工序称为瓶颈工序,也就是所谓的流水线节拍。然后我们将每一个工位的作业内容和所需时间列在一张表里,这就是流水线改进前的作业时间表。如表 15所示。

5

表 3 生产计划订单 产品名称(型号) 交付日期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2010.10.07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010.10.07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010.10.07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2010.10.07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2010.10.07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010.10.07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带电加热型) 2010.10.07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2010.10.07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010.10.07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2010.10.07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2010.10.08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2010.10.08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机,加带停电记2010.10.08 忆,加外管温)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010.10.08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机,加带停电记2010.10.08 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2010.10.08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010.10.08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2010.10.08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2010.10.08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带电加热型) 2010.10.08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2010.10.08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2010.10.09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2010.10.09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2010.10.09

订单号 450028053 450028054 450028055 450028057 450028058 450028059 450028061 450028063 450028066 450028067 450028073 450028074 450028075 450028076 450028078 450028079 450028080 450028082 450028083 450028084 450028085 450028087 450028088 450028089 订单数量 176 219 153 284 380 128 878 718 310 335 94 72 445 215 72 395 382 302 670 363 108 429 406 362 单位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备注 6

产品名称(型号)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带电加热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交付日期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09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2010.10.10 订单号 450028091 450028092 450028093 450028094 450028096 450028097 450028098 450028100 450028101 450028102 450028103 450028105 450028106 450028107 450028109 450028110 450028111 450028112 450028114 450028115 450028116 450028118 450028119 450028120 订单数量 515 475 318 715 146 669 417 537 123 247 290 412 554 390 319 519 355 412 493 717 684 500 270 637 单位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备注 7

产品名称(型号)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带电加热型)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交付日期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1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2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3 订单号 450028121 450028123 450028124 450028125 450028127 450028128 450028129 450028130 450028132 450028133 450028134 450028136 450028137 450028138 450028139 450028141 450028142 450028143 450028145 450028146 450028147 450028148 450028150 450028151 450028152 订单数量 370 305 333 209 705 420 215 317 335 543 236 207 427 569 511 181 493 279 300 405 433 500 667 90 508 单位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备注 8

产品名称(型号)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交付日期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3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2010.10.14 订单号 450028154 450028155 450028156 450028157 450028159 450028160 450028161 450028163 450028164 450028165 450028166 450028168 450028169 450028170 450028172 450028173 450028174 订单数量 367 455 833 195 442 463 515 216 514 450 112 243 542 273 1100 379 208 单位 备注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9

表 4 2010年10月6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6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450028058 1 1258 1258 8:00-11:30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450028061 温带电加热型) 450028053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450028054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450028055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2 450028059 1415 1415 13:30-17:30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李450028066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锦照450028067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450028073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057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063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3 450028079 1577 1577 18:00-22:00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074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450028085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5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5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5日 10

表 5 2010年10月7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7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450028087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450028093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1 1140 1140 8:00-11:30 450028096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102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080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450028082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2 1569 1440 13:30-17:30 李450028083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锦 450028076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照3 450028076 129 18:00-22:00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 450028075 冷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450028078 4 1242 1242 18:00-22:00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450028084 温带电加热型) 450028089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6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6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6日 11

表 6 2010年10月8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450028091 1 1230 1230 8:00-11:30 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450028094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450028087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黄450028088 不带电加热型) 2 1433 1433 13:30-17:30 振450028092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乾450028101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不带电加热型) 450028093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3 450028097 1524 1524 18:00-22:0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45002810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7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7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7日 日期:2010年10月8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12

表 7 2010年10月9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9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450028103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1 450028114 1283 1283 8:00-11:30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450028118 忆,加外管温)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李450028107 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锦2 450028111 1462 1462 13:30-17:30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照450028115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带电加热型) 450028106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3 450028109 1557 1557 18:00-22:0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450028116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8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8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8日

13

表 8 2010年10月10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10日 序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号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450028105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1 450028110 1343 1260 8:00-11:30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450028112 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2 450028112 83 13:30-17:30 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黄 振450028123 加外管温) 乾450028124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3 1393 1393 13:30-17:30 450028128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450028132 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450028125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4 450028127 1457 1457 18:00-22:0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450028130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9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9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9日 14

表 9 2010年10月11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11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450028129 不带电加热型) 1 450028133 1571 1261 8:00-11:30 三菱18NV P型板(空壳机,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450028134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136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2 450028121 310 13:30-17:30 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李 锦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450028138 照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3 450028141 1243 1243 13:30-17:30 忆,加外管温) 450028142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137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450028145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4 1565 1565 18:00-22:00 450028146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147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9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9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9日 15

表 10 2010年10月12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450028139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1 1011 8:00-11:30 450028148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450028151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无电加热) 2 285 285 8:00-11:30 450028157 三菱18NV P型板(双温带电加热)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带电加热型) 450028150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3 450028152 1542 1440 13:30-17:30 不带电加热型) 450028154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4 450028154 102 18:00-22:00 忆,加外管温)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单冷450028156 机,加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5 1348 1348 18:00-22:00 450028161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单冷型,带停电记忆,加外管温)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11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11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11日 确认者 备注 黄振乾 16

表 11 2010年10月13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13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确认者 备注 33款柜机电源板(二匹双温带电加热) 450028164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1 450028165 1237 1237 8:00-11:30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450028170 不带电加热型) 450028155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李2 450028159 1355 13:30-17:3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锦 45002816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双温带电加热) 照3 450028163 216 216 13:30-17:30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单冷型)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450028166 三菱(OC314)大金新98内核81款多彩电控板(双温4 450028172 1591 1591 18:00-22:00 不带电加热型) 450028173 33款柜机显示板(二匹双温型)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12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12日 17

表 12 2010年10月14日生产计划单

中格威公司 文件编码:F-SC-028 版本号:A/0

生产作业计划单

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序号 单号 批量 计划生产数量 生产起止时间 产品名称 1 450028168 450028169 993 450028174 993 8:00-11:30 33款柜机电源板(三、五匹单冷型,带等离子功能) 33款柜机显示板(70,72,75,120双温型) 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带停电记忆) 确认者 备注 李锦照 编制/日期: 2010年10月13日 审核/日期:2010年10月13日 确认/日期:2010年10月13日 18

表 13 材料清单(一)

日期 序号 A39 A40 A29 A07 A01 A07 A34 A27 A06 A33 A24 A25 A30 A38 A09 A23 A31 B02 A05 A22 A35 A36 A37 A21 A32 A43 A02 A20 A49 A42 A42 A44 F01 A28 B01

2010.10.07 物料编码 0116100100 2104000100 0304200600 0107700201 0107504108 0107700201 0701100201 0104100102 0113200601 0701200301 0104100550 0104100402 0701100503 0104300201 0101200503 0104100703 0701100501 0701100401 0122100100 0104100903 0701100601 0125300905 0104300301 0104101203 0701201101 9803010500 0107200200 0104101102 1501200400 0104200201 0104200402 1501300600 0504000510 0119200601 0504000500 材料清单 订单号 450028067 投产时间 2010.10.06 元件名称 型号规格 元件标号 用量 总量 保险管 3.15A/250V FUSE 1 335 保险夹 5×20 FUSE 2 670 单插片 6.3mm四脚双插片 N 1 335 二极管 IN4007 D1、D3 1 335 集成块 R5G0C302DB IC1 1 335 二极管 IN4007 D2、D4 2 670 接插件 XH-2A 白色 CNC 1 335 电解电容 1 uf /50V E6 1 335 晶振 8M 3PIN 陶瓷 XL 1 335 接插件 VH-3A 白色 CNB 1 335 电解电容 22uf/50V E1、E2、E10 3 1005 电解电容 10uf /50V E9 1 335 接插件 XH-5A 红色 CN161 1 335 安规电容 473 / 275VAC C25 1 335 氧化膜电阻 220Ω RY-1W R1 1 335 电解电容 47μF/25V E4 1 335 接插件 XH-5A 白色 CNM 1 335 接插件 XH-4A 白色 CNG 1 335 蜂鸣器 OBO-15240 BZ 1 335 电解电容 100μF/25V E5 1 335 接插件 XH-6A 白色 CN133 1 335 电感 NC-F0175 L1 1 335 安规电容 104/ 275VAC PC1、PC2 2 670 电解电容 470μF/35V E7、E8 2 670 接插件 VH-11A 11芯抽5 CNU白色 1 335 保险压敏 ZGAY-B/621-10-126 ZR 1 335 集成块 7805 IC4 1 335 电解电容 1000μF/35V E3 1 335 继电器 JZC—32F X3-X5 3 1005 1.2μF±5% 450Vac 风机电容 CFI 1 335 1.8μF±5E0vac 压机继电器 HF2160-1A-12DE 52C 1 335 温度传感器 GL-132 CNG2 1 335 应急键 A06—(c) 9.5mm SW1卧式 1 335 保险套 5*20mm FUSE 1 335 传感器 GT(3274)-004 CNG 1 335 φ5热缩管 1 335 标签纸 自打印 1 335 19

表 14 材料清单(二)

日期 序号 A39 A40 A29 A07 A01 A07 A34 A27 A06 A33 A24 A25 A30 A38 A09 A23 A31 B02 A05 A22 A35 A36 A37 A21 A32 A43 A02 A20 A49 A42 A42 A44 F01 A28 B01

2010.10.09 物料编码 0116100100 2104000100 0304200600 0107700201 0107504108 0107700201 0701100201 0104100102 0113200601 0701200301 0104100550 0104100402 0701100503 0104300201 0101200503 0104100703 0701100501 0701100401 0122100100 0104100903 0701100601 0125300905 0104300301 0104101203 0701201101 9803010500 0107200200 0104101102 1501200400 0104200201 0104200402 1501300600 0504000510 0119200601 0504000500 材料清单 订单号 450028087 投产时间 2010.10.07 元件名称 型号规格 元件标号 用量 总量 保险管 3.15A/250V FUSE 1 429 保险夹 5×20 FUSE 2 858 单插片 6.3mm四脚双插片 N 1 429 二极管 IN4007 D1、D3 1 429 集成块 R5G0C302DB IC1 1 429 二极管 IN4007 D2、D4 2 858 接插件 XH-2A 白色 CNC 1 429 电解电容 1 uf /50V E6 1 429 晶振 8M 3PIN 陶瓷 XL 1 429 接插件 VH-3A 白色 CNB 1 429 电解电容 22uf/50V E1、E2、E10 3 1287 电解电容 10uf /50V E9 1 429 接插件 XH-5A 红色 CN161 1 429 安规电容 473 / 275VAC C25 1 429 氧化膜电阻 220Ω RY-1W R1 1 429 电解电容 47μF/25V E4 1 429 接插件 XH-5A 白色 CNM 1 429 接插件 XH-4A 白色 CNG 1 429 蜂鸣器 OBO-15240 BZ 1 429 电解电容 100μF/25V E5 1 429 接插件 XH-6A 白色 CN133 1 429 电感 NC-F0175 L1 1 429 安规电容 104/ 275VAC PC1、PC2 2 858 电解电容 470μF/35V E7、E8 2 858 接插件 VH-11A 11芯抽5 CNU白色 1 429 保险压敏 ZGAY-B/621-10-126 ZR 1 429 集成块 7805 IC4 1 429 电解电容 1000μF/35V E3 1 429 继电器 JZC—32F X3-X5 3 1287 1.2μF±5% 450Vac 风机电容 CFI 1 429 1.8μF±5E0vac 压机继电器 HF2160-1A-12DE 52C 1 429 温度传感器 GL-132 CNG2 1 429 应急键 A06—(c) 9.5mm SW1卧式 1 429 保险套 5*20mm FUSE 1 429 传感器 GT(3274)-004 CNG 1 429 φ5热缩管 1 429 标签纸 自打印 1 429 20

表 15 作业时间表(改进前) 作业时间表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工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作业时间 位 序 名称 位置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个 组合 号 01 / 分板 / / 1.50 0.75 01 02 01 02 01 02 01 02 01 05 06 02 03 01 01 02 07 03 04 01 08 02 03 04 01 09 02 03 10 01 02 01 11 02 03 04 12

保险管 保险夹 单插片 夹脚 二极管 集成块 二极管 接插件 电解电容 晶振 接插件 电解电容 接插件 安规电容 氧化膜电阻 电解电容 接插件 接插件 蜂鸣器 电解电容 接插件 电感 安规电容 电解电容 接插件 保险压敏 集成块 电解电容 继电器 FUSE N / D1、D3 IC1 D2、D4 CNC E6 XL CNB E9 CN161 C25 R1 E4 CNM CNG BZ E5 CN133 L1 PC1、PC2 E7、E8 3.15A/250V 5×20 6.3mm四脚双插片 / IN4007 R5G0C302DB IN4007 XH-2A 白色 1 uf /50V 8M 3PIN 陶瓷 VH-3A 白色 22uf/50V 10uf /50V XH-5A 红色 473 / 275VAC 220Ω RY-1W 47μF/25V XH-5A 白色 XH-4A 白色 OBO-15240 100μF/25V XH-6A 白色 NC-F0175 104/ 275VAC 1 2 1 / 2 1 2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1 1 1 1 3 2.56 2.56 2.31 2.31 4.89 4.89 2.56 3.86 2.59 2.56 2.76 2.65 3.30 4.38 2.73 2.65 3.98 2.65 2.63 2.18 6.07 3.42 2.65 2.63 2.54 2.98 2.65 2.85 4.08 2.13 2.18 2.65 2.65 2.49 3.31 2.65 3.69 5.59 5.96 4.83 5.63 3.94 02 03 04 电解电容 E1、E2E10 470μF/35V CNU白色 VH-11A 11芯抽5 ZGAY-B/621-10-126 ZR IC4 E3 X3-X5 21 7805 1000μF/35V JZC—32F 01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作业时间 位 序 名称 位置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个 组合 号 01 1.2μF±5% 450Vac 1 2.63 风机电容 CFI 13 02 1.8μF±5E0vac 1 2.63 3.88 03 压机继电器 HF2160-1A-12DE 52C 1 2.50 14 01 / 插件QC / / 8.56 8.56 应急键 SW1卧式 A06—(c) 9.5mm 1 2.44 2.44 15 01 16 01 / 拆边框 / / 9.58 9.58 17 18 19 20 21 01 01 01 02 插件QC 打胶 保险套 / / FUSE CNG / / / 5*20mm GT(3274)-004 自打印 / / / 1 1 1 1 / 8.56 8.56 3.91 3.91 3.62 3.62 3.22 3.22 4.14 4.14 3.65 3.65 5.17 5.17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传感器 01 φ5热缩管 02 标签纸 01 装配件 在表 15中,最后一列组合时间双手插件工位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假定工位i的插件作业数量为Mi,作业人员的作业方式具体如下:若Mi为偶数,则将接插一块电控板视为一个作业周期,双手依次完成各元器件的插件操作,形成Mi2个组合插件的串联作业;若Mi为奇数,则将接插两块电控板视为一个作业周期,选择某一元器件作为特殊元器件,作业人员先依次接插同一电控板上的偶数个其它元器件,最后接插不同板上的特殊元器件,形成Mi个组合插件的串联作业。因此,手工插件工位作业时间计算规则如下:

① 计算每个组合插件的作业时间Tcij; ② 计算插件组合作业时间的总和Tc;

③ 若Mi为偶数,则工位i的作业时间为T?Tc;若Mi为奇数,则工位i的作业时间为T?Tc2。

紧接着我们计算生产线的线平衡率,线平衡率计算公式如下:

22

NW??Ti?1iT0?N?100%

其中,Ti为工位i的作业时间,T0为生产线的节拍,N为总工位数。

115.56?100%??100%?57.4% 将数据代入得到W?T0?N9.58?21i?1?TNi至此,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完毕,将要进入第二阶段——生产线优化的环节了。

5 生产线优化

通过计算可知,改进前的线平衡率偏低,需要进行改进。但是在改进之前要理解生产线平衡优化的三个原则:首先,要在不违反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优化;其次,优化后的作业应适合工人正常劳动负荷;再次,应尽量使各个工位的劳动负荷相等。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尝试着对原来的生产线平衡进行优化,得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理想版,第二个方案是实用版。下面我们将对两个方案进行介绍和对比。 5.1 作业时间表(改进后) 5.1.1 方案一:理想版

从改进前的作业时间表中我们找出了瓶颈工序——拆边框,耗时9.58秒。根据线平衡的计算公式,要提高线平衡,就要尽量增大分子,同时减少分母。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尽量接近瓶颈工序。因为之前很多工位的作业时间较短,增加每个工位的作业时间就意味着工位的数量会减少,表 16就是这种方法做出来的作业时间表。

5.1.2 方案二:实用版

对于同样的瓶颈工序,我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加一个工位。我们尝试在两个插件QC的工位和拆边框的工位各加上一个人,做同样的工作,将这三个工序的时间都减少一半。这样做以后瓶颈工序就变为第21个工位——插热缩管和贴标签纸,耗时7.79秒(节拍减少),而总的工位数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22个,作业时间表如表 17所示。

23

表 16 方案一作业时间表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序号 01 01 02 03 04 01 02 02 03 04 05 06 01 03 02 03 04 01 02 04 03 04 01 02 05 03 04 05 06 01 02 06 03 04 05 06 07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数量 单个 组合 1.50 0.75 / 1 2 1 / 1 1 1 1 1 1 2 2 1 1 1 1 3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2.56 2.56 位置 / 型号规格 /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名称 分板 保险管 保险夹 单插片 夹脚 应急键 晶振 氧化膜电阻 接插件 接插件 电解电容 二极管 二极管 接插件 电解电容 集成块 接插件 电解电容 蜂鸣器 电解电容 接插件 接插件 安规电容 集成块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 电感 接插件 风机电容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 3.15A/250V FUSE 5×20 6.3mm四脚双插片 N / / SW1卧式 A06—(c) 9.5mm XL R1 CN161 CNM E9 D1、D3 D2、D4 CNC E6 IC1 CNB E1、E2、E10 BZ E4 CNG CN133 PC1、PC2 IC4 E7 E5 L1 8M 3PIN 陶瓷 220Ω RY-1W XH-5A 红色 XH-5A 白色 10uf /50V IN4007 IN4007 XH-2A 白色 1 uf /50V R5G0C302DB VH-3A 白色 22uf/50V OBO-15240 47μF/25V XH-4A 白色 XH-6A 白色 104/ 275VAC 7805 470μF/35V 100μF/25V 2.31 4.89 4.89 2.44 3.30 3.42 2.63 2.63 2.65 2.56 2.56 2.76 2.65 2.59 2.73 2.65 2.98 2.65 2.54 2.85 2.18 3.31 2.65 2.65 2.13 2.65 2.63 2.63 2.65 2.65 9.88 8.86 8.87 8.28 8.88 8.70 NC-F0175 CNU白色 VH-11A 11芯抽5 1.2μF±5% 450Vac CFI 1.8μF±5E0vac E8 E3 24

470μF/35V 1000μF/35V 01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序号 02 08 09 10 11 12 13 14 03 04 01 01 01 01 01 02 01 02 01 名称 继电器 保险压敏 压机继电器 插件QC 拆边框 插件QC 打胶 保险套 传感器 φ5热缩管 标签纸 装配件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数量 单个 组合 3.69 3 1 1 / / / / 1 1 1 1 / 2.49 2.50 位置 X3-X5 ZR 52C / / / / FUSE CNG / 型号规格 JZC—32F ZGAY-B/621-10-126 HF2160-1A-12DE / / / / 5*20mm GT(3274)-004 自打印 /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8.56 8.56 9.58 9.58 8.56 8.56 3.91 3.91 3.62 3.62 3.22 3.22 4.14 4.14 3.65 3.65 5.17 5.17 计算平衡率大小如下:

112.17W??100%??100%?81.1%

T0?N9.88?14i?1?TNi表 17 方案二作业时间表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序号 01 02 01 02 01 02 03 01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名称 分板 保险管 保险夹 单插片 夹脚 晶振 位置 / FUSE N / XL 型号规格 / 3.15A/250V 5×20 6.3mm四脚双插片 / 8M 3PIN 陶瓷 作业时间 数量 单个 组合 / 1 2 1 / 1 1 1 2 1.50 0.75 2.56 2.56 2.31 2.31 4.89 4.89 3.30 3.42 4.58 2.44 2.56 5.12 01 02 03 04

氧化膜电阻 R1 220Ω RY-1W 应急键 SW1卧式 A06—(c) 9.5mm 二极管 D1、D3 25

IN4007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序号 02 01 05 02 01 06 02 03 04 01 07 02 03 04 01 08 02 03 09 01 10 02 03 04 01 11 02 03 04 12 13 14 15 16 17 18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作业时间 数量 单个 组合 2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1 1 1 1 1 1 1 1 1 3 / / / / / / 2.56 2.76 2.65 2.59 2.65 2.73 2.18 2.65 2.63 2.63 2.98 2.65 2.54 4.83 2.18 2.85 2.65 5.5 3.31 2.65 2.65 2.63 2.63 2.13 2.49 2.65 2.50 3.69 5.59 8.56 8.56 9.58 9.58 8.56 8.56 4.28 4.79 4.28 5.14 5.48 5.61 5.32 5.43 名称 二极管 接插件 电解电容 集成块 电解电容 接插件 安规电容 电解电容 接插件 接插件 蜂鸣器 电解电容 接插件 安规电容 接插件 电解电容 集成块 电解电容 接插件 风机电容 电感 保险压敏 电解电容 压机继电器 继电器 插件QC 插件QC 拆边框 拆边框 插件QC 插件QC 位置 D2、D4 CNC E1、E2、E10 IC1 E6 CNB C25 E9 CN161 CNM BZ E4 CNG PC1、PC2 CN133 E7、E8 IC4 E5 型号规格 IN4007 XH-2A 白色 22uf/50V R5G0C302DB 1 uf /50V VH-3A 白色 473 / 275VAC 10uf /50V XH-5A 红色 XH-5A 白色 OBO-15240 47μF/25V XH-4A 白色 104/ 275VAC XH-6A 白色 470μF/35V 7805 100μF/25V CNU白色 VH-11A 11芯抽5 1.2μF±5% 450Vac CFI 1.8μF±5E0vac L1 ZR E3 52C X3-X5 / / / / / / 26

NC-F0175 ZGAY-B/621-10-126 1000μF/35V HF2160-1A-12DE JZC—32F / / / / / / 01 01 01 01 01 01 01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19 20 21 22 序号 01 01 02 01 02 01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作业时间 数量 单个 组合 / 1 1 1 1 / 3.91 3.91 3.62 3.62 3.22 3.22 4.14 4.14 3.65 3.65 5.17 5.17 名称 打胶 保险套 传感器 φ5热缩管 标签纸 装配件 位置 / FUSE CNG / 型号规格 / 5*20mm GT(3274)-004 自打印 / 计算线平衡率大小如下:

W??Ti?1NiT0?N?100%?100.21?100%?67.7%

7.79?195.2 改进前后对照

对于两种方案我们分别作出了作业时间的前后对照表(详见表 18和表 19),对于方案一,明显可以看到,每个工位插件的个数比原来的多,工位的作业时间比原来的长。对于方案二,工人插件个数以及平均作业时间跟改进前差不多,但是原来的瓶颈工序加多了一个人之后节拍加快,相对原来的情况有所改善。

表 18 改进前与方案一作业时间对照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优化前 分板 保险管 01 保险夹 02 单插片 夹脚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优化前 0.75 2.56 2.31 4.89 8.70 优化后 0.75 2.56 2.31 4.89 优化后 分板 保险管 保险夹 单插片 夹脚 应急键 晶振 氧化膜电阻 27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优化前 二极管 03 集成块 二极管 04 接插件 电解电容 05 晶振 接插件 06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 07 接插件 安规电容 氧化膜电阻 电解电容 08 接插件 接插件 蜂鸣器 电解电容 09 10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优化前 3.86 3.94 4.38 8.87 8.28 8.88 优化后 优化后 接插件 接插件 电解电容 二极管 二极管 接插件 电解电容 集成块 接插件 电解电容 蜂鸣器 电解电容 接插件 接插件 安规电容 集成块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 电感 接插件 风机电容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 继电器 保险压敏 压机继电器 插件QC 拆边框 插件QC 28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3.98 8.86 6.07 9.88 8.56 5.63 9.58 4.08 4.83 8.56 接插件 电感 安规电容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优化前 电解电容 接插件 11 保险压敏 集成块 电解电容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继电器 风机电容 压机继电器 插件QC 应急键 拆边框 插件QC 打胶 保险套 传感器 φ5热缩管 标签纸 装配件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优化前 优化后 3.91 5.96 5.59 3.88 8.56 2.44 9.58 8.56 3.91 3.62 3.22 4.14 3.65 5.17 3.62 3.22 4.14 3.65 5.17 优化后 打胶 保险套 传感器 φ5热缩管 标签纸 装配件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表 19 改进前与方案一作业时间对照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优化前 分板 01 保险管 保险夹 02 单插片 夹脚 二极管 03 04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优化前 0.75 2.56 2.31 4.89 3.86 3.94 优化后 0.75 2.56 2.31 4.89 4.58 5.12 优化后 分板 保险管 保险夹 单插片 夹脚 晶振 氧化膜电阻 应急键 二极管 29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集成块 二极管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优化前 接插件 05 电解电容 晶振 06 接插件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 07 接插件 安规电容 氧化膜电阻 电解电容 08 接插件 接插件 蜂鸣器 电解电容 09 接插件 电感 安规电容 10 电解电容 接插件 11 保险压敏 集成块 电解电容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优化前 优化后 优化后 二极管 接插件 电解电容 集成块 电解电容 接插件 安规电容 电解电容 接插件 接插件 蜂鸣器 电解电容 接插件 安规电容 接插件 电解电容 集成块 电解电容 接插件 风机电容 电感 保险压敏 电解电容 压机继电器 继电器 插件QC 插件QC 拆边框 拆边框 插件QC 插件QC 打胶 30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4.38 5.43 3.98 5.32 6.07 5.61 5.63 4.83 4.08 5.5 4.83 5.48 5.96 5.14 继电器 风机电容 压机继电器 插件QC 应急键 拆边框 插件QC 打胶 保险套 5.59 3.88 8.56 2.44 9.58 8.56 3.91 3.62 5.59 4.28 4.28 4.79 4.79 4.28 4.28 3.91

型号: 三菱18NV P型板 工位 优化前 传感器 φ5热缩管 标签纸 装配件 作业时间表 板号: 单冷板,加外管温 作业时间 优化前 3.22 4.14 3.65 5.17 优化后 3.62 3.22 4.14 3.65 5.17 优化后 保险套 传感器 φ5热缩管 标签纸 装配件 作业内容(元器件组合) 20 21 22 我们通过一个图表,更加清晰地表达了改进前和改进后方案一,方案二的各个工位时间的差异,从图中明显看出方案一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要比方案一长。详见图 1。 121086420方案一方案二改进前

图 1 改进前与两方案各个工位作业时间对照 5.3 两种方案的评价 以下是我们小组对于两种方案的评价。 通过计算可知,方案一的线平衡率为81.1%,方案二的线平衡率为67.7%。单单从数值上看,方案一远远优于方案二,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首先,在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当然希望第一个方案能够实现。他们希望最大限31

度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的时间浪费。效率第一,是一个不二的真理。

其次,站在工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工作能够尽量的简单,轻松,而又不失效率。尤其是对于中格威公司这样计件算工资的企业,工人都希望多劳多得。显然,一个工作越简单,完成的产品数量就越多,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所以,如果采用方案一,对于工人来讲是不满意的。一个人在短短的10秒左右要插上6到7个元器件,耗时8秒多,也就是说给工人的时间宽放已经很少了,工人几乎要手脚不停地干活。如此下去,工人会产生厌倦情绪,工作积极性降低,反而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如果采用方案二,则可以在跟原来差不多的工作负荷下取得更高的效率,对企业和工人都有利,虽然企业的利益跟方案一比起来减少了。

作为一次课程设计,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实际问题都考虑周全,我们的目标是将生产线的平衡率尽可能地提高,但是我们小组仍然觉得,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考虑问题。结果力求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这是一个共赢的时代,像方案一这样几乎满负荷运作的生产就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罢了,只有像方案二这样同时顾及了企业和工人利益的做法才可能在工人中推广,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效益。

这是我们小组的想法,至于要选哪一个方案,我们在此留下一个空白,让管理者自己来定夺吧。

6 课程设计总结

好不容易地,课程设计终于可以结题了。回顾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为此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有很多思想的碰撞,从而得出优秀的结果。我们亲自动手,初步了解了工厂日常生产运作管理的事务,最重要的,还是对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巩固和提高。应该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大家都学到了许多东西。 6.1 小组成员个人心得体会 6.1.1 关诗卉个人总结

对于这次《生产运作与ERP》课程设计我觉得是挫败感与成就感的集合。刚开始的时候真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清楚,不知道要做什么有该从何开始。打开作业指导书,

32

看着生产订单、生产定额以及作业时间等原始材料完全不理解是什么。觉得十分沮丧,一直担心会做不出来。

后来,经过了课程设计的指导课程和同组成员的耐心指导后,逐渐理解和学会该如何操作。我们小组抽到的题目是“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加外管温)”。我首先学会了看作业指导书,知道了如何看插件的位置,一个个工位上做的是什么,整个生产流程大概是怎样的。之后,我们经过了一轮讨论之后决定了首轮分工,我分配到的任务是计算作业时间及优化前的线平衡率。优化前,我们小组算到的线平衡率为57.4%。这样我们第一部分的工作基本完成。

然后,我们再进行讨论,这次主要讨论如何对生产线进行优化。这是整个课程设计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由于对实际生产的不了解,不清楚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刚开始时我也想不出什么优化方案。幸好我们小组有去过中格威实习的同学,经过他们的稍稍讲解,还是有点眉目。我们先找出了作业时间较长的工序进行优化,但结果还是不太理想。后来觉得主要是拆边框,插件QC的时间太长,但这些工序的作业先后顺序是基本上不能调整的,可优化性较少。所以决定在这些工位各增加一名工人,这样线平衡还是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我们优化的方案有两个,有的线平衡率较高有81.1%,但因一个工位要操作的工作太多(最多有6个)与实际不符就放弃了。最后得出的优化方案虽然线平衡率67.7%不算很高,但还是有提高的,而且整个优化方案各方面都比较合理。之后,做最后的总结和撰写报告,这个课程设计就完成了。经过了努力,最终有了成果自己心中的成就感还是挺大的。

6.1.2 柯欣个人总结

这次的生产运作课程设计可谓是我大学以来的第一个课程设计,以前总是在期待课程设计带来的实践机会,羡慕其他专业的同学大二甚至大一就已经安排了课程设计,这次亲自尝试下来才感受到课程设计的不易之处,但无论如何我收获确实良多。

生产运作管理这门课我们已经上了十几周了,但当初课程设计题目刚布置下来的时候,我对很多东西仍没什么概念,面对订单、生产排期、作业优化这些工厂生产管理中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在迷茫。在课本的辅助下我仔细研究了课程设计中各种单据的构成、计算安排原理,并了解清楚了整个课程设计的步骤流程。我们的小组对整个课程设计进行了分工安排,我主要负责材料清单这一块,起初认为这项工作相当的简单,也在很短时间便完成了清单,但把清单与作业优化联系时却发现我对于每个工位的实际操作缺乏

33

了解,导致优化过程中时时需要查阅具体操作。优化过程中我们最初也曾进入过一个误区,总想尽量提高线平衡率,但后来我们发现许多优化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操作因素,这样的优化实际意义其实不大。

整个课程设计中我觉得最缺乏的仍是我们对工厂的实际了解,如果能让我们亲临生产现场甚至亲手操作一次,我相信我们所做的会更贴近实际生产。总结这次课程实际我感觉自己仍收获不少,对于生产安排有了比课本内容更深层次的认识。

6.1.3 黄振乾个人总结

在小组分工中,我担负工作有三项,第一排产单的安排;第二线协助平衡率的计算;第三改善过后的作业指导书的编排。刚开始做这项课程设计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头绪,面对一大堆数字就感觉发晕了。后来,由于时间紧和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得不集中花费时间研究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从接近十天排产单中不断地安排适合的排产方案。首先是计算每一天的生产线最多可以安排多少快板的生产,接着就是计算每一款板型在那一天可以完成多少,需不需要跨天完成,换版的次数怎样。考虑到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会留有宽放,某些时间段我会设置超出时间段生产能力负荷10-25快板进行安排生产,力求紧凑安排生产,避免误期交货。当然部分时间段的时间安排也是有空余的。尽可能保持整条生产线紧凑安排生产。最终的交货期截止在最后一天的上午,而锦照排产的截止时间在最后一天的下午。这个问题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我比较紧凑安排生产,锦照只是按照生产线的生产能力生产,没有稍微超负荷。

由于我们对生产平衡率和生产负荷率的计算方面存在小小分歧,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上网或者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者请教陈老师和温师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计算平衡率的计算方法而且针对不一样的目标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负荷率在课程设计中没有涉及到,但我们还是研究了;并且将平衡率和负荷率进行对比研究。我们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平衡率大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要考虑整条生产线是否处于大致平衡状态,瓶颈工序能否得到调整。我们根据我们小组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的平衡率为81.1%,第二个方案的平衡率为67.7%;虽然第二种方案的平衡率低,但它的整体平衡率比前者好。所以我们小组偏向于第二种方案。

对于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问题,那也是按照我们改善后的工位,对照着原作业指导书的工位、操作内容、操作注意事项、零件数目、位置等进行改变。由于我们进行了两个

34

方案,因此我们的作业指导书也编制了两份。从编制的情况来看,若不考虑工人的感受,只是一味地追求效率,那工人的接收能力将会降低,甚至会对工作反感。因此,实际的操作中,工位的宽放时间也是应该要有的,至于需要多少那就要看工人的工作原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了。

6.1.4 李锦照个人总结

这是我的第一次课程设计,而且我是当组长,刚开始真的觉得有很大的压力。面对着一大堆的资料,我觉得不知从哪里入手。后来我听了师兄对课程设计的介绍,认真阅读了课程设计的范本,才知道了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以后的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觉得最有难度的就是生产计划的安排以及生产线平衡率的优化,不过最后还是完成了,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课程设计并不需要什么很高深的知识,基本上整个过程中就是做了许许多多的加法和减法。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产运作管理其实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科技,需要的只是你有管理的思维,懂得如何提高你管理的效率。工业工程的本质作用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生产线平衡优化的部分,我们尝试了几种可能的方案,最终选出比较满意的方案。这个问题说明管理追求的是满意原则,不是最优原则,再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是可行的,就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需要适应的一个观念。

6.1.5 梁崇法个人总结

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令我们都感到有点不知所措,ERP课程设计中的资料又是来自实实在在的中格威企业,里面的材料种类多,而且有点混乱,所以我们都会很谨慎地对待这次课程设计。我主要是负责找出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加外管温)所需的原材料及单位时间,还有课程设计期间的应急需要,通过查看相关资料,我刚开始时候觉得无从下手,由于没有看懂那些工位图,并且不理解这些工位图所表达什么意思,所以开始时候比较吃力,通过向师兄请教,发现原来工厂生产包括手动生产和机器自动生产,我主要是找出需要手动操作那些元件即可,在产品工艺文件里面,通过工位查找,找到适应产品序列型号为我组所需即可(三菱18NV P型板(单冷板,加外管温))。并按照序号,物料编码,元件名称,型号规格,元件标号,用量,总量这些特性一一记录,同时要注意细节问题。总的来说,课程设计还是比较顺利地进行,在这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由于是环环相扣的,下一个作业需要用到前一个作业的资料,所以务必要

35

分工合作,而且个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合作意识非常强,同时团队成员也要经常讨论,尽量使方案达到最优。 6.2 课程设计中的疑问与不足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但是我们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曾经一度让我们无法继续做下去。

首先是材料的问题,那个作业指导书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才看懂的,而且在指导书上的图也太模糊了,根本看不清元件所在的位置,这个对于我们在判断插元件先后顺序时就成了一个障碍,为方便起见,干脆忽略。

然后是计算线平衡的问题。当我们在QC和拆边框的工位上加多了一个人之后,工位时间减半,但是这时候是把这两个人当做一个工位,还是属于两个工位呢?我们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师兄和老师,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时两人表示两个工位,但是在计算线平衡率的时候要体现出两人做同样工作的情况,因此可以将两人合为一个工位看待。

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方案的优化与选择。经过了小组内部成员的多次讨论,还有咨询了师兄和老师的意见,我们决定将两者同时写上,借此机会作一比较,也让读者自己来作出决定。这是一个最为稳妥而且中肯的做法。我们还做出了两个方案的作业指导书,限于篇幅,只好以附件的形式呈现,欢迎参阅。

7 结语

这是我们专业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组员的通力合作,终于完成了。学以致用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于生产运作这门课,更应该如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再次感谢老师,师兄和各位组员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祝各位组员在以后的学习中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6

分工合作,而且个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合作意识非常强,同时团队成员也要经常讨论,尽量使方案达到最优。 6.2 课程设计中的疑问与不足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但是我们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曾经一度让我们无法继续做下去。

首先是材料的问题,那个作业指导书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才看懂的,而且在指导书上的图也太模糊了,根本看不清元件所在的位置,这个对于我们在判断插元件先后顺序时就成了一个障碍,为方便起见,干脆忽略。

然后是计算线平衡的问题。当我们在QC和拆边框的工位上加多了一个人之后,工位时间减半,但是这时候是把这两个人当做一个工位,还是属于两个工位呢?我们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师兄和老师,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时两人表示两个工位,但是在计算线平衡率的时候要体现出两人做同样工作的情况,因此可以将两人合为一个工位看待。

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方案的优化与选择。经过了小组内部成员的多次讨论,还有咨询了师兄和老师的意见,我们决定将两者同时写上,借此机会作一比较,也让读者自己来作出决定。这是一个最为稳妥而且中肯的做法。我们还做出了两个方案的作业指导书,限于篇幅,只好以附件的形式呈现,欢迎参阅。

7 结语

这是我们专业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组员的通力合作,终于完成了。学以致用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于生产运作这门课,更应该如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再次感谢老师,师兄和各位组员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祝各位组员在以后的学习中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