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顾城诗歌的前后期内容

更新时间:2023-11-25 13: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浅析顾城诗歌前后期的转变

院部 专业:

班级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 老师:

完成 日期: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2 前言 ……………………………………………………………………………… 4 一.浪漫主义的“童话诗人” ………………………………………………… 4 二.诗歌前后期内容的不同 …………………………………………………… 5 2.1 顾城前期作品的内容及其创作态度 ……………………………………… 5 2.2 顾城后期作品的内容及其创作态度 ……………………………………… 7 三.诗歌前后期意识形式的变化 ……………………………………………… 7 3.1 顾城前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 7 3.2 顾城后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 8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12

1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摘 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特点及他传奇的人生经历都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本文从其前后期艺术形式和创 作内容的转变来分析其作品的其后期变化。

关键词:顾城,诗歌,内容,艺术形式

2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Abstract

Gu Cheng is one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misty poetry, his cre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life to his legendary experience has aroused strong repercussions and controversy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 change in this shift from its earlier and later art forms and creative content to analyze the works.

Key word: Gu Cheng, poetry, content, art form

3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前 言

对顾城的诗歌按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前童话时期”“中童话时期”和“后童话时期”。和北岛、江河一样,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他的诗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运用大量的隐喻、暗喻和通感等写作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顾城的诗歌,无论早期还是后期,都带有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那就是童真和稚气以及对沉溺于幻想和假定的沉醉。但早期的诗歌还是有明显于后期诗歌的不同。

4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一、浪漫主义的“童话诗人”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纯净明丽的意象、轻快自然的节奏和浪漫的童话色彩,因而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代唯一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与朦胧诗派的其它代表人物相比,顾城的诗显得纯真无瑕、纤弱纯净,尤其是他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和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作为当代新诗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重量级”诗人,毫无疑问,顾城是以他的朦胧诗奠定了自己在诗歌上的地位。然而,他的寓言诗以及旧体诗同样也因含义隽永而倍受世人注目。本文试着从其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顾城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二、诗歌前后期内容的不同

纵观顾城的诗歌,我们很明显的能感觉到他前后期诗歌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1992年底,顾城在德国波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时,把自己诗歌他作的演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1969 - 1974) 、文化阶段(1977 - 1982) 、反文化阶段 (1982 - 1986) 、和无我阶段( 1986 年以后) [ 1 ] ,这里,我们就以 1986年诗人的“无我”阶段为界,来分析一下顾城作品前后时期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 顾城前期作品的内容及其创作态度

前期作品的内容首先表现为作者以一种积极出世的态度、以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对现实给予很大的关注。正如发表于1979 年曾风靡全国的朦胧诗代表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的两行诗句,呈现在

5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却揭示了十年浩劫中青年一代共同的命运,虽然在文革中他们遭受了打击磨难,但是这些人并未意志沉沦、悲观绝望,相反,他们却仍然以倔强的生命意志执着人生,在这里诗人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道出了从文革中走出来的无数人的心声。顾城认为:“大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 一个注视着酒杯、万物的反光和自身的灵魂”。正是曾经身怀这样的信念,使得顾城写下了除《一代人》以外其它很多的关注现实的名篇,比如《结束》和《永别了,墓地》等等。

除朦胧诗外, 顾城更是借助寓言的功效将寓言诗的讽刺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吸收了中国古代寓言诗和外国寓言诗的基础上,将寓言诗在形式上的易控、内容上的易读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寓言诗创作上, 推动了中国当代寓言诗的发展。如《轻浮的泡沫》中通过对“自吹自擂”、“飘飘欲飞”的轻浮泡沫命运的展示,讽刺了文革时人心的飘浮;《自大的湖泊》也是通过对不可一世的最终“只有一叶发臭的沼泽,瘫软在荒丘中间”湖泊的揭示,嘲弄了文革时期“夜郎自大”的风气;借《“励精图治”的国王》以及《怪豆转业记》讽刺了社会中盛行的官僚之风,以犀利的眼光审视着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还有通过《台灯与路灯》中“华美又俊俏”的台灯与“沦落风尘”的路灯的对话,向我们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人的不同价值取向。

其次,与关注现实相似,顾城在前期的很多作品也表现了对人性的关注。但是,顾城以一个儿童纯真的眼光看待描述这个世界的很多自然之物,虽然揭示国民性,却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揭示深层次的病态的国民性,他用孩子般的眼光关注着成人世界的一举一动,用调皮诙谐的语言揭示他所看到现实中的一切, 这就决定了他与鲁迅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隐痛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后,从外界转向作者自身,他前期的作品里有较多是对自己的关注。写于1971年在火道村下放时的《无名的小花》,便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展现,作者以无名的小花自喻,虽然“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但是这朵无名的小花却仍然要“把淡淡的芬芳,溶进美好,并且努力的“随着季节的风雨,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

6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2.2 顾城后期作品的内容及其创作态度

顾城后期的诗歌,无论是朦胧诗还是寓言诗亦或是古体诗, 在其内容上都不同于前期。首先表现为顾城后期的诗歌由单纯对具体自然的描写转变为对抽象哲理的凝思。顾城前期的朦胧诗,大多是通过小孩子的眼光来研究世界,而后期的很多朦胧诗, 则有着更多的哲思在里面。比如《神说》:“灰尘,也有生活,他们在风中飘着,在烟中恋爱,在暖气上抚摸,它们在好几个地方,找我”。这种哲思尤其渗透在顾城后期的寓言诗中。

其次,顾城后期的诗歌已有明显的私语化倾向,这已经被历来研究顾城的学者所重视。他后期的诗歌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写作,诗歌的内容大多表现的是诗人自己的回忆、幻想、梦境以及潜意识等官能感受与心理体验。作于1990年的《看见》: “我看见苹果,在花开的时候,远远地看,只有这一片是红的;十五只鸟在路上飞,飞过,飞不走了”。

三、诗歌前后期意识形式的变化

顾城诗歌前后时期艺术形式的变化与他诗歌内容有很大的关系。诗歌最重要的便是语言,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之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是语言的艺术。而且顾城本人也认为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必须具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美的感觉,一个是精练的语言。光有美的感觉,只能产生诗意,不能产生诗;光有精练的语言,没有美的感觉,只能产生诗的形式,亦不能产生诗。”

3.1 顾城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前期的诗歌便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具有生动、准确而又浅显的语言。如《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生动直白的语言,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是他写的《佛语》,是作者思想纯真与深刻的统一,用简单明快的语言表现了

7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作者思想的深刻:“我的职业是固定的, 固定地坐,坐一千年,来学习那种最富有的笑容,还要微妙地伸出手去,好像把什么交给了人类”,丰富深厚的内容却用浅淡而有节制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向世人展现的是司空见惯的却被他重新赋予了新意的事物。

顾城前期诗歌的第二个艺术特点便是大量意象的呈现。比如作者通过象征隐喻法来呈现诗歌的意象,这种方式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例如前面所举的《一代人》,它是由“黑夜”, “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加上题目的指示,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即“黑夜” 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除此之外,作者诗中意象的呈现还常常是自然随性,却仍然有着一种理性的思考。比如作于1980年8月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这四个意象并行排列彼此间是没有关联的,但是我们却能看出,有三种“弧线”是自然现象:疾风中的鸟儿、延伸触丝的葡萄藤、耸起背脊的海浪,这三种现象无不给人以或秀美或壮观的美感,而捡拾分币的少年在对比中却让人感觉到作者的一种暗示,暗示社会中已贬值的人的价值。

3.2 顾城后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顾城后期的诗歌,因为他自身心态的变化,首先表现为语言上由丰富生动的语言转变为自然的语言,后期“无我”阶段的写作中语言口语化极为明显,他的诗歌所使用的词汇浅近通俗,大量使用象声词语,所用词语较前期变得随意、繁杂了许多。而且, 这些词语与所指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得抽象、晦涩,给人一种断裂的、松散的、反逻辑的感觉。

正如德国文体学家施皮策在分析作家的文体风格与心理的关系时指出:“背离正常的精神生活引起的精神激动,必须有一种背离正常用法的语言来表达

8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它” ,正是因为作者后期诗歌内容的私语化倾向,使得其诗歌语言变得晦涩难懂。顾城因其诗独有的特色以及他自身的传奇经历而备受世人注目,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也是童话的,正如舒婷在《童话诗人》里所说:“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的幽蓝花. . . . . .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顾城一直都想做一个“任性的孩子”,可是处处纳垢的现实却总在打破他纯洁的孩子梦,而最终他以一个变态自私甚至让人恐怖的魔鬼的形象消失在这个世界,让人无比感慨且无限遗憾。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a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