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分类及实验室气瓶安全操作

更新时间:2023-11-25 1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压力容器的分类

一、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

如下:

1、低压(代号L)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1.6MPa≤P<10MPa;

3、高压(代号H)10MPa≤P<100MPa; 4、超高压(代号U)P≥100 MPa 。

二、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

1、反应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代号R),如反应器、反应釜等;

2、换热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代号E),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

交换器、蒸发器、加热器、消毒锅等;

3、分离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代号S)、如分离器、过滤器、缓冲器、干燥塔、分汽缸、除氧器等;

4、储存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如各种型式的储罐。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三、压力容器按照设计压力P和容积V,结合容器的工艺功能和其中物料的危险性,划分为

三类:

1、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1) 高压容器;

(2) 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 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10Mpa.m3);

(4) 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各大于等0.5Mpa.m3);

(5) 低压容器(公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

(6)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7)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8) 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搞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 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水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10) 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 (11) 低温液体储存容顺(容积大于5m3)。

2、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1) 中压容器;

(2) 低压容器(公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 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公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4) 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5) 低压搪玻璃压力 (6) 压力容器。

3、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1)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2)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换热器和低压分离容器。 四、综合分类

1、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环境固定,不能移动。工作介质种类繁多,大多为有毒、易燃易爆和具有腐蚀性的各类化学危险品。如球形储罐、卧式储罐、各种换热器、合成塔、反应器、干燥器、分离器、管壳式余热锅炉、载人容器(如医用氧舱)等。

2、移动式压力容器:主要是在移动中使用,作为某种介质的包装搭载在运输工具。工作介质许多都是易燃、易爆或有毒。如汽车与铁路罐车的罐体。

3、气瓶类压力容器:作为压力容器的一种,社会拥有量非常之大,有高压气瓶(如氢、氧、氮气瓶)和低压气瓶(如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工作介质许多也是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也有很强的移动性,既有运输过程中的长距离移动,也有在具体使用中的短距离移动。如液化石油气钢瓶、氧气瓶、氢气瓶、氮气瓶、二氧化碳气瓶、液氯钢瓶、液氨钢瓶和溶解乙炔气瓶等。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1、安全阀:安全阀的作用是当设备内的压力超过规定要求时自动开启,释放超过的压力,使设备回到正常工作压力状态。压力正常后,安全阀自动关闭。

2、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与设备工作压力相适应,通常为工作压力的1.5~3倍,最好为2倍。压力表刻度盘上应该划红线,指出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压力表的连接管不应有漏水、漏汽现象,否则会降低压力表指示值。

3、爆破片:固定式压力容器,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PB不得大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且爆破片的最小设计爆破压力不应小于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PW的1.05倍。

4、测温仪表:需要控制壁温的压力容器上,必须装设测试壁温的测温仪表(或温度计),严防超温。测温仪表应定期进行校验。

5、液位计:根据压力容器的介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或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选用;在安装使用前,设计压力小于10MPa压力容器用液位计进行1.5倍液位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压力容器的液位计进行1.25倍液位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储存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选用防霜液位计;寒冷地区室外使用的液位计,选用夹套型或者保温型结构的液位计;用于易爆、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液化气体压力容器上,有防止泄漏的保护装置;要求液面指示平稳的,不允许采用浮子(标)式液位计。

6、紧急切断装置:其作用是当管道及其附件发生破裂及误操作或罐车附近发生火灾事故时,可紧急关闭阀门迅速切断气源,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7、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快开门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是防止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发生操作事故的有效措施。

实验室气瓶安全使用规定

一、搬运、充装注意事项

1、在搬动存放气瓶时,应装上防震垫圈,旋紧安全帽,以保护开关阀,防止其意外转动和减少碰撞。

2、搬运充装有气体的气瓶时,一般用特别的担架或小推车,也可以用手平抬或垂直转动。但决不允许用手搬着开关阀移动。

3、充装有气的气瓶装车运输时,应妥善加以固定,避免途中滚动碰撞;装卸车时应轻抬轻放,禁止采用抛卸、下滑或其他易引起碰击的方法。

4、充装有互相接触后可引起燃烧、爆炸气体的气瓶(如氢气瓶和氧气瓶),不能同车搬运或同存一处,也不能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

5、气瓶瓶体有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或已损坏,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切不可再送去充装气体,应送交有关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存放、使用原则

1、压力气瓶必须分类分处保管,直立放置时要固定稳妥。使用时应加装固定环。气瓶要远离热源,避免曝晒和强烈震动;实验室内存放气瓶量不得超过两瓶;不适合放在楼内存放的压力气瓶,应存放在楼外气瓶房,但一定要注意分类分处保管。

2、钢瓶肩部,用钢印打出下述标记:

制造厂、制造日期、气瓶型号、工作压力、气压实验压力、气压实验日期及下次送验日期、气体容积、气瓶重量。

3、为了避免各种钢瓶使用时发生混淆,常将钢瓶上漆上不同颜色,写明瓶内气体名称。

氢气瓶

一、操作氢气瓶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必须保证工作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空气中的氢气含量必须小于1%(体积比)。 2、应妥善保护氢气瓶和附件,防止破损。

3、任何时候,应将氢气瓶妥善固定,防止颠倒或受到撞击。

4、凡是与氢气接触的部件、装置和设备,不得沾有油类、灰尘和润滑脂。

5、氢气瓶的最高使用温度为60℃。国产40升、公称工作压力为15MPa氢气瓶的最高使用压力为18MPa。

6、使用时,不得将氢气瓶靠近热源,距离明火应10米以上。氢气瓶禁止敲击、碰撞或带压紧固、整理;不得对氢气瓶体施弧引焊。氢气瓶的任何部位禁止挖补、焊接修理。

7、选用减压阀时应注意:减压阀的额定进口压力不得低于氢气瓶压力。 8、氢气瓶中断使用或暂时中断使用时,瓶阀应完全关闭。

9、氢气瓶内气体禁止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10、氢气瓶阀应缓慢打开,且氢气流速不可过快。如果瓶阀损坏了或者无法用手打开,不得用扳手等工具强制将它打开,应将气瓶退还给供应气体的公司,并附上标签,标签上简要写明不能使用的原因。

二、搬运、装卸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搬运和装卸氢气瓶的人员至少应穿防砸鞋,禁止吸烟。搬运氢气瓶时,应使用叉车

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2、需要人工搬运单个氢气瓶时,应将手扶住瓶肩并缓慢滚动气瓶。不得拖、拽或将气瓶平放在地面上进行滚动。禁止握住瓶阀或瓶阀保护罩来直接滚动气瓶。

3、装卸氢气瓶时,应轻装轻卸,不得采取拽、抛、倒置等野蛮行为,禁止将氢气瓶用作搬运其他设备的棍子,装卸现场禁止烟火。

4、吊装时,应将氢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容器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着力点。

三、储存氢气瓶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氢气瓶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凉爽的地方,远离腐蚀性物质,禁止明火及其他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

3、应定期(用肥皂水)对氢气瓶进行漏气检查,确保无漏气。

4、气瓶放置应整齐,立放时,应妥善固定;横放时,瓶阀应朝同一方向。 四、氢气气瓶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氢气气瓶泄漏(不着火)事故

氢气气瓶的泄漏一般发生在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处或瓶阀关闭不严时在接口处的喷射泄漏。处理方法是严格隔绝火源火种,在氢气可能扩散的区域范围内疏散人员,电器开关保持原样,不能随意拉动,以免发生火灾。将泄漏气瓶转移到通风、空旷场所。有条件可加强通风、确保氢气浓度降低。

若是氢气瓶阀未关闭严禁,关闭严密即可。

2、氢气气瓶泄漏着火事故

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出响外喷射,可戴手套迅速关闭瓶阀即可灭火。若是瓶阀关不上或沿瓶阀接口螺纹向外呈横向或纵向喷射火焰时,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可能的条件下,抢险队员穿戴好保护用品的情况下,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通风、空旷、周围无易燃物),继续冷却瓶体同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周围未做好防火措施时,切不可灭火,以免大量气体外溢引起爆炸。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近熄灭。

若周围气瓶较多要先冷却周围受火焰烘烤的气瓶及事故气瓶,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氢气气瓶爆炸事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a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