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电磁铁》

更新时间:2023-07-20 03: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相吸) 2. (师出示另一个纸盒)猜一猜纸盒里面是什么?再给你们一个小提示。 (师用 纸盒接近大头针,纸盒吸引大头针) 生猜(磁铁)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里面是磁铁?(有磁性) 师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磁铁呢?(教师打开纸盒,向学生 展示) 这块磁铁是利用什么产生磁性

的呢?(电流) 你能给这块磁铁起个名字吗?(电磁铁)大家同意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电磁铁好吗?(板书补充完整课题:电) (二) 、认识电磁铁的构造(3 分钟) 1.老师为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电磁铁是由哪 些部分构成的?(教师同步拆解)可以拆开看一看。 (板书:构造) 2.拆解观察后学生汇报 (注意引导一下是带有绝缘皮的导线) 3.教师引导: 导线在铁芯上绕成了线圈,它在电磁铁中叫线圈。 (板书:线圈) 铁钉在电磁铁的里面,它在电磁铁中叫铁芯(板书:铁芯) 4.巩固:现在你知道电磁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三) 、制作电磁铁。 分钟) (3 1.刚才各组同学把电磁铁拆了,你还能还原制作一个电磁铁吗? 放课件电磁铁制作:/v/b/51723299-2092847227.html 老师提出 2 点注意事项: (同步演示) (1) 、制作电磁铁时导线两端要各留出一段,用于连接电路(出示一个电磁铁); (2) 缠绕线圈时可以顺时针缠绕, 、 也可以逆时针缠绕, 要缠绕的紧密一些。 (教 师同步演示) 2.学生制作电磁铁。 (四)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6 分钟) 1.电磁铁制作好了,想玩吗?还需要什么?(电池、大头针) (教师出示相应装 置) 2. (教师演示)我们把电磁铁与电池相连接,同学们注意,这相当于用导线直接 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了,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电路吗?(短路)短路时电路会怎 样? 教师强调: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耗电很大。所以我们在使用 电磁铁时通电时间应注意什么? (通电时间不能过长) 我们可以用鱼夹代替开关, 会用吗?(同步演示) 3.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 通电时电磁铁的磁性怎样, 断电时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 可以反复实验几次。装有电池的电池盒和大头针在(XX 里) ,现在你可以玩了 吗? 4.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电磁铁的磁性有什么特点?)大家的发现 和他一样吗? 6.小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性质,这是电磁铁 的基本性质。 (板书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基本性质: ) 7.巩固: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播放课件:/kx1/Soft_172373.html (五) 、认识电磁铁的南北极(8 分钟) 1. 我们现在知道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你认为电磁铁也像磁铁一样有南北极吗? (板书:南北极) (学生假设) 2.研讨: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磁针,你能利用磁针检验电磁铁哪一端是南极 哪一端是北极吗?(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方案

、完善方案。 (师生研讨方案的可行性,教师注意引导补充完善 方案。并研讨能用相吸来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吗?能 如果电磁铁电路出现了故 障不能接通电流这时候用相吸来判断正确吗?所以当相吸的时候我们要用电磁 铁的另一端去检验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排斥,如排斥就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 了) (教师同步演示: (1) 、先判断磁针的南北极;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就是南极 S,指北的一端就 是北极 N。 (2) .把电磁铁接通电流后,用电磁铁的一端去接近磁针的南极(或北极) ,如 果相斥,说明电磁铁这一端是南极(或北极) 。如果相吸我们要用电磁铁的另一 端去检验一下它们是否排斥,如果排斥就可以判断电磁铁的这一端是北极(或南 极) ) (3)实验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4.学生实验(教师注意巡视) 5.学生汇报(哪一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汇总各组的数 据) 6.研讨:仔细观察一下各组的实验数据,你知道了关于电磁铁的什么性质? 7.小结: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南北极可变。 (板书:南北极可变) (六) 、认识电磁铁的磁极可变(13 分钟) 1.研讨:你们认为电磁铁南北极的可变性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给学生留思维 时间) (板书:线圈缠绕的方向、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2.学生汇报: 3.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或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真的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吗?(板书:?)你想怎样证明呢?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实验方案 好吗?(左面的同学研究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右面的同学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 极) 4.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5. 学生汇报方案。 补充完善方案。 (研讨可行性; 注意事项: 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你想怎样改变?不变的条件是什么?一定要保证不变的条件不发生改变, 实验后 在原来的实验报告单的下面空白处继续填写实验记录) 播放课件:/v_show/id_XMzU3NjIxMTE2.html 6.学生实验 7.学生汇报(汇报数据和结论) 8.小结: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板书:擦除?) 9、巩固:现在你知道怎样做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呢? (七) 、全课小结(2 分钟)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既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又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 极, 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2.今天我们学习了电磁铁的一些性质,对比一下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他们有 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 3. 关于电磁铁还有很多奥秘, 你还想

继续研究吗?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 五、板书设计电磁铁 构造: 铁芯 线圈 基本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磁 铁 性 质

南北极:南北极可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报告单 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报告单 南北极用字母 S、N 标出电磁铁的南北极 钉 尖 第 钉 帽 组

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报告汇总表 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报告汇总表 南北小组 1 2 3 4 5 6 教学反思 《电磁铁》一课,使我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有了进一 步认识。在本课中重要的环节与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电磁 铁的一些性质 (有南北级、 南北级可变、 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 学会制作电磁铁、在教学上我采用引导和学生探究讨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学生 钉尖 钉帽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在引导中发现问题后,大胆猜测,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培养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我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为主线,具体如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我设计猜物导入,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复习磁铁的基本性质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和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三、通过玩电磁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然后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引导出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电磁铁的南北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发现问题(电磁铁南北极可变),然后提出假设、分析制定计划、实验,最后得出电磁铁南北极可变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成功的地方有:一、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很充分,学生实验时的效果很好。本课中我用鱼夹代替了开关,避免了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同时也节省了一些时间,能让学生更充分的去实验和探究。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区别。三、我努力扮演好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角色,处理好“教、扶、放”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去实验、去探索、去分析、去交流、去总结,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电磁铁》一课教学效果还可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困难与不足:一、电磁铁这一课中教学内容较多,所以给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这使学生对自己得到的实验数据不是很确信,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注意更合理的安排教学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二、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在实验前的引导上还要更明确、肯定些。以便每个小组都能明白清晰。三、语言 上还存在指导不到位、不够简练、不能一语中的问题。以后要加强对课堂语言的 练习。四、教学的灵活性不是很好,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灵活应对。五、课 堂上教师的组织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这要求以后在 课堂上要时刻都注意教师是一名组织者。五、板书粉笔字写的很差。要加强粉笔 字的练习。 《电磁铁》 一课的教学既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 提高了自己对科学课教学的认识, 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为以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指明了方向。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辽宁省 学校: 锦州劳保小学 姓名: 孙凯 职称: 小教一级 通讯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劳保小学 我从教 10 年来,一直奋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孩子们求知的目光一直激励着 我不断前进。我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努力探索实践,严谨治学,孜孜不倦。 从开始的不懂、不明白、不会教到现在的懂、明白、会教这都是最好的朋友“网 络”带给我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