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期末 检测题

更新时间:2023-03-13 19: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期末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1.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青春期发育的是( )

A.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青春期保健 B.同学聚会时用吸烟、喝酒助兴 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D.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建立真诚友谊

2. 如图1表示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B.受精是①中的精子和③结合的过程 C.⑥将来发育成种皮

D.胚珠里面的细胞数目决定着果实里面的种子数目

3. 下列动物中,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受精的是( )

A.蝗虫 B.蚕 C.鸡 D.青蛙

[来源:学*科*网Z*X*X*K]

图1

4. 关于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某同学作了如下概述,其中错

误的是( )

A.它们都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的 B.其受精卵发育成幼虫都在母体外完成 C.其发育都经过5次蜕皮,都经历蛹期 D.其成虫都有发育完善的翅,适于飞行

5. 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

可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6. 物体在眼睛中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似。眼睛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 )

[来源:学#科#网]

A.角膜 B.晶状体 C.脉络膜 D.视网膜

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

8. 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MNO

图2

υS45°9. 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

3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图3

10.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

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2 B.5∶3 C.5∶8 D.9∶10

11.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熟了的苹果总要落回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是由于受非平衡力作用 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足球没有惯性

D.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12. 甲、乙二人在沙地上行走,他们在沙地上留下的脚印大小不同(受力面积),深浅相同,他们对沙地

的压力及压强相比( )

A. C.

B.

D.

13. 如图4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当地球公转到②处时,正值(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

图4

14. 从地面上看,通信用的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 C.24小时4分 D.24小时56分 15.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6. 有关晨昏圈与极圈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年中每天都相交 B.一年中每天都垂直 C.一年中相交两次 D.一年中相切两次 17. 下列节日中,浙江省昼短夜长的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18. 地球公转到如图5所示①处时,青岛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9. 不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是( )

A.地方时的差异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四季的更替

图5

A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17分)

20. 如图6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

射,其中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______。

21.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

象叫做_______;适当的_______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22. 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 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

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BC40°O50°F图6

GDE

23. 如图7,此图是以地球____ ___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

处于深夜的是 。

图7

3

24. 夏至日时,赤道上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5.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主体部分通过 (大洋名称)。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两地的经纬度。

A: ,B: 。 (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地, 位于热带的是 地。

(3)6月22日,A、B、C三地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

方向的是 地,该日临沂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5分)

27. (6分)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图9显示了温度对

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8

图9

(1)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量的?

(2)用这个图形解释为什么用酵母菌来做面包时,要溶于温水中而不是冷水中。 (3)根据上面的图形预测,当你把生面团放到冰箱里(2 ℃~5 ℃),它还会发酵吗?

4

28. (8分)小明利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实验序号 1 2 3

入射角 30° 40° 50° 反射角 入射光线ENirO平面镜F反射光线30° 40° 50° 纸板A纸板B 图10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转,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的______像。 29. (6分)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支 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

(2)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11所示,、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同学在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0. (6分)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其中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

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图11 图12 (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5

31. (6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 ____。

(3)由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_____(填“向南”或“向北”)。 32. (6分)读如图14所示的地球自转方向(用箭头表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1)A点(即圆心位置)的纬度是 (填“南极”或“北极”)。 (2)图上的圆圈都是 线圈,直线都是 线圈的一部分。

(3)在左图上用阴影表示黑夜部分;其中晨线为 (填“AM”或“AN”)。

33. (7分)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

果经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多少米(海水中声速是).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6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1. B 解析: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

键时期。因此,要健康地度过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等坏习性。 2. B

3. D 解析:青蛙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在水中完成。蝗虫、蚕、鸡的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

的限制。

4. C 解析:家蚕和蝗虫都经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受精卵都在体外进行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

经历蛹期,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经历蛹期;家蚕和蝗虫的成虫都有翅,适于飞行。

5. B 解析: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结果。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大;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小,这样所形成的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6. D

7. D 解析:“闻其声而知其人”说的是听到声音就可以知道是哪个人,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不同人

的音色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位熟人,A不正确;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锣声响度越大,与音调无关,B不正确;“禁鸣喇叭”即不让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不正确;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发声体振动快,可以清除体内的结石,D正确。故选D。

8. C 解析: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1所示。因为光源S以2 m/s

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像点S'也以2 m/s的速度沿着S'O向下运动。S'O与SO互相垂直。选项C正确。 9. B 解析:当遥控器发出的光被墙壁反射后,反射光进入电视机的控制窗口,

就能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选项正确。 10. D 解析:由公式知,速度之比。

11. D 解析:选项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苹果和地球相互吸引。选项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是

因为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和短跑运动员都有惯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2. D 解析:甲、乙两人在沙地上留下的脚印深浅相同,说明他们对沙地的压强相同,即;又由于,所以

甲对沙地的压力大。

13. B 解析:由题图看出,当地球公转到②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

球正值夏至;当地球公转到①处时,太阳直射赤道,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出北半球正值春分;当地球公转到③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正值秋分;当地球公转到④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

7

υS45°NOMS'υ 图1 半球正值冬至。由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1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球以外的太空,相对于地面上相对应的

点是固定不变的,地球自转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故时间为23小时56分。 15. D 解析:仰望天空看到的“星光”是从遥远的恒星发出来的,当“星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由于大

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导致“星光”发生折射现象,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星光”就是闪烁不定的。

16.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圈与极圈的关系。当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垂直,与极圈垂直;

当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相交,与极圈相切,南、北各有一个切点。

17.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浙江省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时间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后(春分日),D选项的时间在上述时间段内,符合题意。A、B、C选项所示的时间不在该时间段内,这三个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浙江省也昼长夜短,不符合题目要求。

18. A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可判断,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当地球

公转至①处时,此时的节气为春分日,北半球的各地全部进入春分日,故青岛的节气为春分。 19. A 解析: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本题选A项。 20. OA 40° 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所以EO、OC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题图中GD为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所以OA、EO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折射光线,题图中的BF是界面。综上所述,EO一定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如图2所示,所以反射角为∠DOC=40°。

21. 光的色散 紫外 解析: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和紫外线的作用。当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

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22. 相互的 运动状态 解析:用力向后蹬地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用力蹬地的同时,地面也会

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使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

23. 北 C B 解析:判断南北两极有多种方法,本题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可判断此图是以地

球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也可根据图示中心是北极来判断);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A点所在经线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B点所在经线位于夜半球的中央,为地方时0时,C点所在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D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的中央,为地方时12时。

24. 昼夜等长 解析: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反之,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白天和黑夜各长12小时。

8

A空气GOBC玻璃D50°F图2

40°E

25. 太平洋 解析: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指180°经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根据全球经纬度分布,

该线主体部分穿过的海洋是太平洋。

26.(1)(60°N,60°W) (0°,0°) (2)C B (3)A 昼最长,夜最短(或昼长夜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度的判断、南北半球、五带和影子朝向、昼夜长短情况,综合性较强。(1)A地位于0°纬线以北,所以是北纬;位于0°经线以西,所以是西经,结合A地的度数就可判断出A地的经纬度为(60°N,60°W)。B地位于0°经线和0°纬线的交叉点,故其经纬度为(0°,0°)。(2)南半球是赤道以南的半球,A地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B地位于赤道上,C地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热带是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即23.5°N~23.5°S之间的地区,A地在60°N上,C地在40°S上,都不在热带的范围内,B地在0°纬线上,在热带的范围内。(3)6月22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方向,影子的朝向和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那么太阳应该在该物体的正南方向,A地符合题目要求,太阳直射点在B、C两地的北侧,B、C两地物体的影子正午时刻朝向正南,不符合题目要求;6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的临沂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或昼最长,夜最短)。

27. (1)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酵母菌分解淀粉,酵母菌在35 ℃左右时,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2)在做

面包时,将酵母菌放到温水中,可以保持酵母菌有较强的活性,提高酵母菌分解淀粉的能力。(3)在2 ℃~5 ℃时,酵母菌也可以分解淀粉,但分解的速度较慢,如果放置的时间较长,生面团也可以发酵。 解析: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酵母菌发酵得最快,超过最适温度,酵母菌的发酵速度减慢,甚至死亡;低于最适温度,酵母菌不死亡,但是发酵的速度很慢。 28. (1)等于 (2)同一平面 不能 (3)OE (4)等大 虚

解析:(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3)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9. (1)玻璃板 没有点燃 完全重合 (2)如图3所示

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利用玻璃板能透光的特点,找到像的位置;当蜡烛通过玻璃板成像时,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大小与位置。(2)由于、分别表示两支蜡烛,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连接、,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点与入射点即可得到入射光线,如图4所示。 30.(1)缩小 (2)倒立 (3)正立

解析:(1)由题中装置图可以看出,实验开始前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为50 cm,当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时,物距40 cm,透镜的焦距15 cm,显然,因此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9

图3 (2)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时,,此时满足,因此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时,10 cm,此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得到像,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31. (1)图略(逆时针方向)。(2)冬至 (3)向北

解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根据图中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可判断出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2)地球位于A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故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3)地球由A处运行到C处,即由南回归线向北运行到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自南向北。 32.(1)南极 (2)纬 经 (3)图略。AN

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可判断A点为南极。(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上,纬线呈圆形,经线呈放射形。(3)黑夜部分要依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方向来确定。 33. 解:(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那么海水的深度为

答:海水的深度为3 000 m。

(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i2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