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23-03-13 19: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维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思维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而小学数学课堂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巧妙点拨,正确思维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教师精心的指导,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正确地、有规律地进行思维。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一个笼子里装有鸡和兔,数头数是100只,数腿数有360条。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时,提出如下问题:

1、鸡兔共100只,腿最多有几只?最少有几只?为什么?

2、假设鸡兔都是两条腿,100只应该有几条腿?现在数得360条腿说明了什么?比200多几条腿?

3、有一只兔能多出几条腿,有多少只兔才能多出160条腿? 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清了解题思路,节省了思维时间,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兴趣,自觉思维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若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脑力作用,自觉地紧张地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比较1/4与1/5的大小”时,给同学们讲了一

个小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这天中午,没有一丝凉风,热得人都透不过气来。师徒们渴得喉咙里像点了火一样,他们多想找些水喝呀!正在这为难之时,一位农夫送给他们一个大西瓜,贪吃的猪八戒上去就抢,孙悟空手急眼快,一把夺过西瓜说:“不要争,大家分着吃,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1/4。”猪八戒一听急了,嘴里直嚷嚷:“吃1/4不行,我的肚子大得让我吃1/5!”同学们想一想:是1/4大还是1/5大?同学们深厚的兴趣中,不知不觉、情不自禁地开动了思维的机器。

三、利用好奇,主动思维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凡事都想学一学、做一做。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是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可激发学生们主动进行思维。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首先举出几个数让学生们判断能不能被2整除。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试除,眼看同学们是既费劲,又费时。这时老师指出:“能被2整除的数都有一个特征,不用试除,一看就能知道能不能被2整除。”老师又依次说出所列举的数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整除。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看谁能找出这个特征。同学们被老师的神奇感染了,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最先找出这个特征。

四、直观演示,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于比较抽象或难于理解的问题,学生往往出现卡壳,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思维没有着落。教师可借助教具,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讲长方形的特征时,可出示长方形模具或实物,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通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平移长方形的对边,使学生看到这两条对边相等。推想那两条对边也相等;由一个角是直角,推

想其它各角也都是直角等。

五、创设情境,积极思维

学生的思维,大都受教学情境的影响。有利的情况下,学生头脑清醒,想像力丰富,思维活跃。教师要因事而宜,运用谈话、设问、操作、故事等,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思维。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判断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数学医院,专门诊治数学方面的各种疾病。医院要通过实践考核,聘请几位有经验有能力的学生做大夫。现在医院里正好有几位“病员”,谁能把这些“病员”治好,谁就可以成为我们数学医院的“大夫”。同学们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六、自编习题,深化思维

通过自编练习题,尤其是应用题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应用题中的条件、问题的搭配等,还能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能深化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编题训练时,板书下列条件和问题:白兔12只,灰兔8只,卖出3只白兔,又买来3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还剩多少只兔?白兔比灰兔多几只?教师指出学生就近每4人一组,利用其中的条件和问题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最多。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编编、议议、写写、改改,编得好的得到鼓励,不合适的地方,即时得到矫正。深化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七、一题多解,创新思维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创新是思维的灵魂。学习的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

创新性。教师的“会教”,引导学生的“会学”,再借以得力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时时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应用题的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一位老师在让学生解答:“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100袋,已知大米和面粉的比是1︰4。求面粉和大米各多少袋?”的应用题时,首先提问:(1)1︰4表示什么?(表示大米的袋数是1份,面粉的袋数是4份。)(2)还可以怎样说?(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1/4;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大米的袋数占大米面粉总袋数的1/5;……)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同一道题,从不同的思路出发可得出不同的解法。同学们好好想想,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

同学们思想集中,气氛活跃,迅速得出按比例分配解,用比例解,用分数解,倍比解,列方程解等多种不同的解法。问题解决了,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创新。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还很多,实践操作、游戏表演、图画诱导、鼓励表扬、尊重学生等。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抓好时机,随时随地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j2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