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5:47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经典著作的一些与课标内容相关的部分。现在的高考题基本上都是材料题,高考卷会因“一标多本”问题(同课标不同版本教科书),选择材料题,这是一定的。材料就是解决高考的办法。命题人杨宁一所说,只要你真的学会如何解读材料,能够自己想出一些“好点子”,自己出几个问题,那么你的文综一定不会差。 本部分包括:(1)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摘录 (2)著名史学专著摘录 (3)史学研究及争鸣

(4)名词解释

具体书目 一、先秦秦汉

1、《中国通史》 范文澜 人民出版社1979年 2、《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1983年 3、《中国通史》 白寿彝 人民出版社1992年 4、《中国史稿》 郭沫若 人民出版社1962年

5、《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徐旭生 科学出版社1960年 6、《中华远古史》 王玉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7、《先秦史论稿》 徐中舒 巴蜀书社1992年 8、《西周史》 杨 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9、《战国史》 杨 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东周与秦代文明》 李学勤 文物出版社1991年 11、《秦汉史》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1983年

12、《秦史稿》 林剑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13、《剑桥秦汉史》 崔瑞德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考古所 文物出版社1981年 15、《中国历史地图册》(1—8) 谭其骧 地图出版社1982年 二、魏晋南北朝

唐长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三册 十院校编写:《中国古代史》中册。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王仲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札记》 缪 钺:《读史存稿》、《冰茧庵丛稿》

社科院历史所编:《魏晋隋唐史论集》一、二集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1

《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

《资治通鉴》魏纪、晋纪、宋纪、齐纪、陈纪。 三、隋唐

《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 《资治通鉴》隋纪、唐纪

范文渊:《中国通史》三、四册 岑仲勉:《隋唐史》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元白诗笺证稿》 《汪 隋唐史论集》 《唐史研究会论文集》 《唐史学会论文集》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 《唐太宗与昭陵》 《武则天与乾陵》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 四、五代十国宋辽金元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七章,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第一至三章,人民出版社

范文渊:《中国通史》第四册第三编第三章,第五册第四编第一章,第六册第四编第三章至四章,人民出版社 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

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 漆 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

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有关《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部分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七章,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第四至六章,人民出版社

范文渊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册第四编第一章,第六册第四编第五章,人民出版社

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 邓广铭:《岳飞传》,人民出版社

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民出版社 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七章,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第七至十章,人民出版社 蔡美彪等编:《中国通史》第七册,人民出版社

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所:《蒙古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胡昭曦主编:《宋蒙(元)关系史》,四川大学 吴 晗:《朱元璋传》,三联书店

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

2

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

侯外庐等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 五、明朝

吴晗:《朱元璋传》,汤纲南炳文《明史》上册 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

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明清史资料》上册 陈生玺:《明清易代独见》

吴晗:《明史讲座》,张廷玉主编《明史》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七册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有关《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部分 六、清朝

陈生玺、杜家骥《清史研究概说》 辽宁出版社《清史简编》

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清史》上册、《明清史资料》下册 王宗翰《清史杂考》

杨正福《明末三大思想家》 《清史稿》,《清史列传》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

一、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秦汉时期

? 第一节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①。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①手稿中删去了以下这一段话:“这些个人使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不是在于他们有思想,而是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页。)

从猿到人的演变

在好几十万年以前,……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 如果说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的直立行走,一定是首先成为惯例,而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那末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手在这个时期已经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他活动了。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在攀援时手和脚是有不同用途的。手主要是用来摘取和拿住食物,就象比较低级的哺乳动物用前掌所作的那样。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或者象黑猩猩一样在树枝间搭棚以避风雨。它们用手拿着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它们

3

在被捉住以后用手做出许多简单的模仿人的动作。但是,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在甚至和人最相似的猿类的不发达的手和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而高度完善化的人手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别。骨节和筋肉的数目和一般排列,在两种手中是相同的,然而即使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也能做几百种为任何猿手所模仿不了的动作。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 因此,我们的祖先在从猿转变到人的好几十万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自己的手适应于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在开始时只能是非常简单的。……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以前,可能已经经过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这段时间相比,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时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8—509页。)

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6—457页。)

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7页。)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8页。)

人工取火的发明和意义

摩擦生热,在实践上是史前的人就已经知道的了,他们也许在十万年前就发现了摩擦取火,而且他们在更早以前就用摩擦来使冻冷了的肢体温暖。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7页。)

从采用鱼类(虾类、贝壳类及其他水栖动物都包括在内)作为食物和使用火开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着的,因为鱼类食物,只有用火才能做成完全可吃的东西。而自从有了这种新的食物以后,人们便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沿着河流和海岸,甚至在蒙昧状态中也可以散布在大部分地面上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9页)

在实践上发现机械运动可以转化为热是很古的事情,甚至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人们只是在学会了摩擦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替自己服务。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9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性质相合的。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使人绝对不能单身去和自然界势力及猛兽作斗争。人们当时为要在森林中采集果实,在水里捕获鱼类,建筑某种住所,便不得不共同工作,否则便会饿死,便会成为猛兽或邻近部落的牺性品。公共的劳动也就引起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公有制。这里还不知道什么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不过有些同时用以防御猛兽的生产工具是归个人所有。这里并没有什么剥削,也没有什么阶级。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156页。)

氏族制度

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呵!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血族复仇仅仅当做一种极端的、很少应用的手段;……虽然当时的公共事务比今日更多,——家庭经济都是由若干个家庭按照共产制共同经营的,土地乃是全部落的财产,仅有小小的园圃归家庭经济暂时使用,——可是,丝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家庭经济和氏族都知道它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的义务。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他们还不曾有奴隶;奴役异族部落的事情,照例也是没有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2—93页。)

一切人类都经历过原始社会

世界各国所有一切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发展都向我们表明,这种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次序是这样的:起初是无阶级的社会,即氏族社会,没有贵族的原始社会;然后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即奴隶占有制社会。

(列宁:《论国家》,1919年。《列宁全集》第29卷,第432─433页。)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关于“禅让时代”的论述

禅让时代 神农、黄帝之后,又传数百年,为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当时中原地区部联盟领袖尧年老①,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部落领袖)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②,又得四岳十二牧同意,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作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也就是“军事民主制”时期。可是此时国家已在形成。禹在位时,天下诸侯(部落领袖)都“朝禹”,禹已是帝王,国号夏。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时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选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私有制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初期和中期,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通过集体协力、艰苦劳动取得的生活资料,仅能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没有剩余产品。当时,没有私有财产,更无私有观念,人们过着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使社会生产力逐渐有所发展。特别是到了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农业、家畜饲养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北部、西部广大草原地区兴起了游牧经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不断扩大,交换发生了。“农业劳动(这里包括单纯采集、狩猎、捕鱼、畜牧等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这时,一个人生产的劳动产品,

5

在农、工之间及手工业内部分工过程中的诸阶段的墓葬,凡使用锛、凿随葬的男性,往往同时也随葬了刀、铲这类农业工具,表明手工业匠人还同时是农人。这反映了当时农、工及手工业内部分工还处在较低水平。同时,在家族、氏族仍是维系人们的社会组织的情况下,手工业分工往往表现为家族,甚至氏族之间的劳动分工。

制陶业始终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手工业。在技术上,它先后经历贴塑、泥条盘筑及慢轮加工等阶段之后,于公元前四千年前期后段,已在陕西华县泉护村一期文化的晚期遗存中见到了快轮制品。快轮制陶技术经历一逐步发展过程,至龙山时伐才在黄河及长江流域普遍推广开来。不过,即使在这一时期的黄河流域,从它的下游到中、上游,这一技术推广及发展程度,也存在逐步递减而显得颇不平衡的情形。

快轮制陶技术的产生,是史前工业技术革命步入一重要阶段的标志。在此之前,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及庙底的沟文化的陶窑,往往是成群分布的。而随着轮制技术的发展,制陶组织或单位愈益缩小。兰州徐家坪包含十二座窑址的马厂文化窑场,从其被分割成四个由不等数量的陶窑组成的单元来看,当认为这一窑场分属于四个制陶组织,同时,其制陶规模也存在差别。约自公元前三千年前期后段之后,在自陇东以东的黄河流域诸考古学文化的陶窑,一是窑室的容量扩大,二是以遗址为单位来看,陶窑的数量减少了,而且,它们往往呈零散分布。例如,经过大规模发掘的客省庄及三里桥遗址,分别只见到三座和一座陶窑。而且,在客省庄文化中,见到的陶窑成了一房屋附属物的现象。随着技术的发展,制陶日益专业化,同时,陶器成了交换中的重要商品。

随着使用快轮制陶之后,制石工艺获得了新的发展,同时,出现了制玉和金属制造两种专业。

制石工艺的进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我们见到了日益增多的那种棱角锐利、体型扁薄且整体抛光的石制品,二是单面穿孔技术的出现并逐步地推广开来。制石成了需经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其技能的职业。 据至今见到的考古资料,可知住居在燕山南北及长江流域的先民,较其它地区的居民更早地从石头中辨识出美石(玉),加工成装饰品,随后在这两地区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保持生产和使用玉的传统,并使之发展,至迟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之交的红山文化,和公元前三千年中期开始的良渚文化,分别出现以猪龙或以琮璧为中心的玉礼器系统。在此之前,制玉和制石两类工艺混杂不分,自玉礼器出现后,一是因为两类工艺要求原本应有所区别,二是由于玉礼器工艺水平要求超过制石,故出现了从制石人中分化出专门从事制玉的工匠。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我国史前时代两个玉文化中心,对其它地区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从影响面及影响的深远意义来看,良渚文化超过了红山文化,二是尽管在山西及内蒙中南部见到导源于良渚文化的影响,然而,从迄今为止的材料看,受良渚文化的玉文化影响最直接且有相当深度的则是黄河下游及淮河流域,至于长江下游和长江中、上游的关系,至良渚文化时期,虽可见后者受前者的影响,但从整个玉文化的相互关系来看,则比较复杂,至今尚难窥其端倪。由于玉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其它地区出现玉匠的先后,以及是否产生过独立的玉匠问题,当作具体分析。目前的资料情况,使我们对此难以探讨。 见于林家马家窑文化的经过冶炼并由合范浇铸而成的青铜刀子、源涡镇的铜炼渣和红山文化的冶炼遗存及铜制品,说明至迟在公元前三千年初期,我国已掌握了冶炼浇铸铜器的技术,至龙山时期,制铜技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从获取矿石,经冶炼到铸造铜器的生产,是一有组织的协作劳动,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这一工艺的出现,使手工业分工获得进一步发展,是继快轮制陶之后又一次具有时代性的工业革命,在随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将看到由它引起的社会变革,较快轮制陶更加深刻。 在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史前社会,手工业发展规模和程度,最终取决于农业为其可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状况,同时,它在规模和速度两方面增强了人类聚积财富的能力。除了由于它的存在直接产生的社会分工与分化外,还要求产生管理人员和沟通社会各部门生产的交换人员。然而,史前社会分工与分化并未仅在生产领域中停步,基本上与上述社会生产领域分工与分化同时,又产生了巫师与军事领袖。

早已发生的宗教,至公元前三四千年之交,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红山文化的坛、庙、冢和仰韶时代晚期大地湾F411带有地画的大房子,这类宗教性建筑,已表明存在较复杂的宗教礼仪。与之相适应,当已在某种形式的巫师。巫师是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为宗教礼仪由选举产生的临时性“业余”巫师到专业巫师是一个历史过程。至公元前三千年中

11

期,宗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如不计富河文化卜骨的话,甘肃灵台桥村发现的当是属于这时期的迄今见到的最早的卜骨,大汶口文化的用于祭祀的带有符号的陶尊,以及良渚文化带有墓葬的祭坛,应是宗教已步入一新阶段的标志。 瑶山良渚文化祭坛具有下列值得注意的现象:

1.建筑于瑶山山顶,自内而外是用红、灰和黄褐色斑土铺垫而成。附近无同时期的居住遗迹;

2.祭坛南半部有东──西成行的南、北两列墓葬,墓列分布范围与祭坛面积基本一致; 3.墓葬大小及随葬品数量有别,却都以随葬玉器为主,当不是这文化的普通墓葬; 4.玉琮、玉(石)钺只见于南列诸墓,玉璜及纺轮仅见于北列墓葬。推测南列诸墓主人为男性,北列为女性。

男觋女巫脱离所在群体葬地,集中葬于祭坛,是巫师阶层已形成才可能出现的现象。女巫一般无琮,说明男觋地位一般高于女巫。这种琮、钺共为一人的随葬物的现象,和陶寺M3015墓主人同时随葬钺和礼乐器的情况,一致显示神、军权集于一人的事实。福泉山T23M2有琮无钺,以及同地的T27M2钺、纺轮共存而无琮的现象,从另一方面说明当时掌握了神权的人,并不一定都握军权,和某些女性亦能执掌军权。

至此,史前时代社会的分工与分化,已具基本规模。然而,这一变革并未到此止步,但往后的分工与分化的历程,只是已形成的这一层面的延伸、发展和深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征就有所不同;同在北方,也有所谓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和吅萤ぉざ〈逑档那稹2还捎诟鞯乜脊欧⑾值牟黄胶猓庵智档幕帜延谧既泛腿〉靡恢氯鲜丁5叫率魇贝┮捣⑸螅捎谧匀坏乩砘肪车牟煌纬闪巳鼍薮蟮木梦幕<椿小⒒系乃锏咀髋┮稻梦幕焙投蹦喜康暮档厮谧髋┮稻梦幕北辈俊⒛诿晒鸥咴⑿陆颓嗖馗咴尼髁圆杉梦幕馐俏幕档牡谝淮沃匦伦楹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