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1

更新时间:2023-12-18 12: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下 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文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06)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以上讲话的时间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部分被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确立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这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部分”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官僚资本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 B解放生产力 、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7.社会主义改造是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实质在于( )。

A对社会制度的变革 B对生产力的变革 C对经济成分的变革 D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8.中共中央概括提出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生产合作小组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政策是( ) 。

A利用 B赎买 C没收 D限制

10.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 A私人资本主义 B民主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1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别企业采取了公私合营。在公私合营中,企业利润采取的办法是( )。

A加工订货 B四马分肥 C统购包销 D收购加工

12.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这叫做( )。

A经销代销 B四马分肥 C定股定息 D股金红利

1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 A学习苏联的做法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发展生产力

D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4.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发出的口号是( )。

A向自然进军 B向生产力进军 C从中国实际出发 D向现代科学进军

15.标志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不要四面出击》

16.1956年,毛泽东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十大关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

A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B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C调动一切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7.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以后,主要任务是( )。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18.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的光辉文献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不要四面出击》

19.在中共八大的大会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周恩来

20.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大干快上,赶超英美

21.对于正在急剧膨胀的“左”倾错误起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的会议是 ( )。

A庐山会议 B第一次郑州会议 C第二次郑州会议 D南宁会议

22.在庐山会议期间,给毛泽东写信,着重指出“大跃进”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突出矛盾的是()。

A周恩来 B张闻天 C周小舟 D彭德怀

2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叉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大干快上,赶超英美

24.在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会议是( )。 A庐山会议 B第一次郑州会议 C七千人大会 D南宁会议

25.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26.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三中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的讲话是( )。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7.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28.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在( )。 A城市 B教育 C农村 D商业领域

29.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30.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31.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3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共十二大以后 D中共十三大以后

33.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34.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的讲话是( )。

A《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B《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弱》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35.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紧抓不放的一件大事是( )。 A政治体制改革 B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C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D经济建设

36.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37.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38.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39.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 A 2000年12月12日 B 2000年12月1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2001年12月12日

40.“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提出的时间是( )。

A 2000年5月 B 2000年2月 C2001年7月 D 2001年5月

4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四大

42.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四大

43.“文革”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 A要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 B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C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D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4.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45.“二月逆流”的实质是( )。

A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反对红卫兵运动 C反对批林批孔运动 D与“左”倾错误作斗争

46.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以上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7.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B科技、外交领域的成就与“文革”时期的政治生活无关 C“文革”的错误和成就要一分为二的区别看待 D这些成就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

B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I雪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困难和一些紧迫问题,它们是( )。 A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面J艋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主要是( )。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4.1951年底到1952年,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官僚主义 D反行贿

5.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

A从1949年l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B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D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6.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有( )。

A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是(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C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D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 )。

A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

C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

9.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80多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

A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B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C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D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0.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的因素包括(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D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11.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2.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土地改革 B镇压反革命

C恢复国民经济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13.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其主要表现有( )。

A土地改革

B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C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D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4.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

A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B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主要有(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 的主要基础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 必要条件

D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6.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方针是( )。 A自愿互利 B积极领导 C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

17.在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D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18.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 )。

A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 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B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以及要把社会改造同 技术改造相结合

C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D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19.中共中央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主要是(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生产合作小组

2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

A排挤 B利用 C限制 D改造

2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别企业采取了公私合营,在公私合营中,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这一办法的内容是

(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股金红利

2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最主要关系有( )。

A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23.在中共八大的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内容是( )。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D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补充

24.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其主要内容包括( )。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C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D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5.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主观主义 D反对客观主义

26.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跃进”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毛泽东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 B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C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D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

27.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显著的成就。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

A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C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D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28.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他们是(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29.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四个现代化”具体是指( )。

A现代农业 B现代工业 C现代国防 D现代科学技术

30.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它们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32.1985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的两个决定是( )。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33.1986年,邓小平指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A官僚主义 B权力过分集中

C党政不分 D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34.下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c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D 政治体制改革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35.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的标志是( )。

A中共十二大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三大

36.1994年初,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抓住机遇 B深化改革

C扩大开放 D促进发展以及保持稳定

37.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的四个基本是( )。 A党的基本经验 B党的基本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D党的基本纲领 3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9.1 942年整风运动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主要相似之处有( )。 A党的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批判党内“左”倾错误,打破教条主义束缚 C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为革命或建设进入新时期奠定思想基础

40.“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

A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B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C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容易将党内正常的意见分歧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并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

D权利过分集中、个人崇拜发展 三、辨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4.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5.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

6.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7.中国资产阶级尽管有两部分,但中国共产党对他们采取了相同的政策。 8.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

9.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0.反右派斗争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2.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Z40 1~I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6.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7.毛泽东为何要提出以苏为鉴,有何意义?

8.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9.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0.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1.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13.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

14.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有哪些?

五、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l和材料2对富农各实行什么政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3与哪一材料的观点方法相似?略析其原因?

(3)材料4体现政府对富农的什么政策?为什么当时执行这种政策? (4)依下述材料,你认为其政策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材料1:削弱富农经济上的势力,与打击他们窃取土地革命果实的企图。没收他们多余的农具与好的土地,分给他们以坏的“劳动份地”。

——1933年中央局关于查田遵动决议

材料2: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要保证富农的人权、地权、财权。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决定 材料3:旧式富农按照平分原则所有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之所以应当拿出来分配,是因为中国的富农一般地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性质??还因为他们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大、质量好,如不平分则不能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4: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占有之出租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3)为什么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下述两段材料,说明“四个现代化”表述和排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联系当时的时代主题及其发展趋势,评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并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

材料1: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了社会生产力以巨大的发展的无限前途。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土会通过,1956年9月26日)

材料2: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1964年12月21日1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材料3中所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指的是什么? (3)新世纪新阶段,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材料1: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材料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e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