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施工组织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17 1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 施工组织设计

7.1 施工条件

7.1.1 对外交通条件

XXX瑶族自治县位于XXX中南部,为XXX市辖区,县城所在地位于XXX河的上游。县城距柳州市81km,距南宁市240km,323国道与307省道在县境西北交会,城区内现有两条公路呈“L”字型穿城区中心而过。XXX县城区防洪排涝整治工程的工程点大都位于城区临河地带,各工程点基本与公路或街道相通,交通便利。

7.1.2 工程布置特点及施工场地条件 (1)工程布置特点

XXX瑶族自治县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分为护岸工程、治涝工程、河道清障整治工程三部分。工程分期实施,分段防护,拟分近期一年、远期一年建设。

护岸工程近期护岸范围为圣堂桥~朗旁电站尾,远期工程范围为奋战桥~圣堂桥、朗旁电站~田村水库库尾河段。护岸堤线全长7912.5m,其中新建6005m(左岸3173.5m;右岸2831.5m),拆除重建1907.5m(左岸1136m;右岸771.5m)。

治涝工程包括九甲冲排洪渠(长150m)、城北1#排洪渠(长80m)、2#排洪渠(长100m)、穿堤排水涵(14座)。

河道整治工程主要为河道清障、圣堂药厂桥改建、河道清淤等。 (2)工程施工特点

护岸工程沿XXX河两岸呈带状布置,考虑分段布置施工设施。局部拆除重建堤段处于闹市区,施工布置较困难,施工干扰问题也较突出,需予妥善安排。 枯水期河沟流量小,施工导流容易解决。

圣堂药厂桥改建施工位于城区,施工时需妥善安排好交通问题,但下游圣堂桥相距不远,可利用。 7.1.3 自然条件

(1)气象

XXX县地处XXX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暖

7-1

夏凉,雨量丰沛,为XXX多雨地区之一。XXX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10.4h,年均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33.7℃(1989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5.6℃(1967年1月16日);年平均降雨量1783.8mm,最大年降雨量2394.3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095.4mm(1963年),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4月~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10月至次年3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的20%;年平均蒸发量1155.9mm;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多风向S。

(2)水文

XXX河全流域面积243.99km2,干流全长70.47km,干流平均坡降9.43‰。XXX河纵贯XXX县城,将县城一分为二,城区XXX水文站以上集雨面积23.6km2。XXX河洪水主要出现在6月~8月份,呈典型山溪河流特征,历时1d~3d,洪水过程尖瘦,洪峰一般可以持续1~2小时。

XXX河流域每年10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枯水期各时段洪水成果见表7-1-1;排涝各支沟处枯水期各时段洪水成果见表7-1-2。

表7-1-1 XXX河各枯水时段各频率洪水流量成果表 单位:m3/s

3年一遇洪峰流量(m3/s) 断面名称 1 1月~ 次年2月 9.18 10.40 1 1月~ 次年3月 12.60 14.20 1 2月~ 次年3月 7.43 8.40 5年一遇洪峰流量(m3/s) 1 1月~ 次年2月 16.80 19.10 1 1月~ 次年3月 19.40 21.90 1 2月~ 次年3月 15.10 17.00 八角桥 水厂桥 白沙桥 农行桥 民族高中 金园桥 郎旁电站 田村库尾 11.70 16.10 9.51 21.60 24.80 19.30 12.50 17.10 10.09 22.90 26.30 20.50

表7-1-2 各排涝支沟各枯水时段各频率洪水流量成果表 单位:m3/s

支沟名称 1 1月~ 次年2月 1 2月~ 次年3月 7- 2

九甲冲 六拉冲 车站冲 夏园冲 瓦厂冲 金园冲 郎旁冲 城北1冲 0.58 城北2冲 0.62 33.3% 2.65 1.36 1.54 0.50 0.92 0.93 0.94 33.3% 2.15 1.10 1.24 0.41 0.74 0.75 0.76 0.47 0.50

7.1.4 施工用风、水、电供应条件

施工用风:本工程施工涉及的用风项目少且耗风量不大,故施工用风拟采用移动式空压机供风。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可就近从城区10kV供电线路接电引至施工现场,并自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供电电源。

施工用水:XXX河城区河段及各支沟水质一般,可作为生产用水水源,生活用水可就近从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接引供水管路至工地现场使用。

7.1.5 施工期供水影响

本工程施工按分段实施,护岸施工导流措施拟采用分期导流,不截断XXX河水流,本工程施工不存在断流问题,对下游河道基本无影响。

7.2 天然建筑材料

7.2.1 三材及炸药、油料等主要外来建材

木材、炸药和油料可在XXX县城本地购买。

由于县城无水泥、钢材、钢筋供应,所以水泥需从XXX县桐木镇采购,用汽车运至工地,运输距离约30km。钢材和钢筋可从柳州市采购,用汽车运至工地,运输距离81km。

由于工程区位于县城城区内,工程区附近缺乏砂砾石料,开采受限制,块石料和砂砾石料均从XXX县桐木镇石料场购买,运输距离30km。

7.2.2 天然建筑材料

(1)土料

本工程需用土料约13万m3,主要是防洪堤和堤顶道路。堤防基础开挖土方25.9万m3,除河道清淤和表土清理外,均可用作防洪堤和堤顶道路的回填土使用。近期工程满足要求,远期工程需另从土料场开采约2万m3。

土料场位于瓦厂冲北侧,距离工程施工区的综合运距约3km;土料场,储量约8万m3,基本满足3倍设计要求。

(2)石料

7-3

XXX县本地无块石料生产,所用材料从桐木镇石料场购买,运输距离30km。 (3)砂料

XXX县本地无砂石料生产,所用材料从桐木镇砂石场购买,运输距离30km。

7.3 施工导流

7.3.1 导流标准

本工程属I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按4级设计,临时建筑物为5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L303-2004)及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规定,导流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L303-2004)的有关规定,5级土石围堰洪水标准为重现期10~5年。考虑本工程可分段施工,围堰规模较小,大部分围堰采用粘土编织袋堆筑,洪水漫顶时损失也不大,且河道枯水期流量很小,故结合本工程基础工作量小、基础施工相对简单的具体情况,从降低导流工程造价考虑,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稍微降低一点,选择枯水期3年一遇。 7.3.2 导流时段选择

XXX河流域洪水多发生在汛期的6月~8月份,洪水呈典型山溪河流特征,洪、枯水位变幅大,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导流时段尽可能在枯水期内选择,以节省导流费用。

(1)防洪工程、河道清淤整治工程、碍洪建筑物改建工程

经分析比较XXX河11月~次年2月、11月~次年3月、12月~次年3月15日三个枯水时段洪水流量的特点,选择各枯水时段所造成的围堰工程量均较小,且相差不大,故主要从护按的施工进度及施工强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初选近期工程导流时段为12月~次年3月共4个月,远期工程导流时段为11月~次年3月共5个月。 (2)治涝工程

各排涝支沟枯水期流量极小,排水涵基础施工简单。经对各排涝支沟枯水期11月~次年2月、12月~次年3月两个时段施工洪水流量进行分析,结合排涝工程施工特点,初选导流时段为12月~次年3月。

7.3.3 导流方式及导流程序

(1)防洪工程、河道清淤整治工程、碍洪建筑物改建工程

7- 4

根据防洪堤沿河两岸呈带状布置且基础施工较为简单,枯水期施工洪水标准水位较低、流量较小的特点,施工导流考虑采用分侧分段导流分别进行挡墙施工的方式。

河道清淤整治在不发生洪水时进行,洪水期停止施工,不再考虑采取施工导流措施。 圣堂桥改建桥墩下部施工需在围堰围护下进行,按缩窄河床分左右两岸两期先后进行,采用临时麻袋粘土围堰挡水的方式导流。

(2)治涝工程

治涝工程有九甲冲、六拉冲等14座排水涵,排水涵基础结构简单,施工时段短,可避开洪水期进行施工。排涝沟平时流量极小甚至无水,施工导流简单。导流方式为明渠导流,在各排涝沟上、下游利用开挖料堆筑临时土埂,在基坑外开挖简易明渠导流即可。

7.3.4 导流建筑物设计及施工

根据工程现场地形条件和总体布置方案考虑施工围堰布置,其布置及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① 尽可能使施工导流有较好的水流条件,在正常情况下确保导流建筑物自身和永久建筑物的安全;

② 满足基坑开挖和其他主体工程施工的要求;

③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应尽可能就近采用主体工程的开挖料填筑围堰。

在遵循上述布置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因素,进行各施工项目的围堰布置和设计。

防洪工程挡墙施工导流建筑物采用临时编织袋粘土围堰,围堰距挡墙基础开挖线约1m,围堰均按堰顶超高0.3m,堰顶宽度0.5m,两侧垂直的断面结构形式垒筑,最大堰高约0.8m。

圣堂药厂桥改建工程分一期围堰和二期围堰。一期围堰、二期围堰基本左右对称相似,围堰为麻袋粘土围堰,堰宽1.0m,两侧边坡1:0.2,堰高1.5m,总长约30m。

本工程施工导流简单,导流施工项目主要有基础平整土方开挖约800m3,编织袋粘土围堰填筑及拆除约4800m3。围堰的土料及土方回填用料直接利用主体工程开挖料,可满足要求。

土方开挖采用0.8m3反铲挖掘机开挖,编织袋粘土围堰的编织袋在现场由人工装包,人工堆筑。

7-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n8f.html

Top